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獨裁者報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章 政變 (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九十章 政變 (上)

"康將軍,有一個不好的訊息要告訴你!"

在英國人的軍艦上,喬尼中校神色肅穆:"在我們剛剛靠岸補給的時候,得到了一個讓人非常沮喪的訊息,貴國的大皇帝咸豐陛下,不幸離開了我們!"

"什麼?"正在甲板上眺望著遠處的康雪燭整個人都怔在了那裡,一動不動,好像傻了一般,良久,才緩緩轉過了身子:

"喬尼中校,請您再說一遍!"

"貴國的大皇帝陛下,逝世了,是的,死了......."

"皇上,皇上!"

康雪燭在這一刻面色死灰,臉上的肌肉不斷顫動著,漸漸的,就連身子也都開始抖動起來,然後雙膝慢慢朝京城的方向跪了下來,如喪考妣的嚎啕大哭:

"皇上,皇上!"

僅僅哭了幾聲,康雪燭忽然站了起來,死死地盯著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的喬尼,好像在那自言自語:

"不好,大行皇帝忽然駕崩,朝廷必然有所事端會發生,一定......"

喬尼根本不知道這個人在那說些什麼,有些無奈地聳了一下肩膀,忽然,康雪燭急切地說道:"中校,從這到京師還需要多少時間?"

"我們已經盡力快了,如果一切順利,並且一路沒有遇到叛軍阻撓的話,我想,四到五天我們就可以到達了......."

"慢了,慢了。"康雪燭一迭聲地說著,然後從懷裡掏出了一大疊銀票:"中校,從現在開始算起,兩天之內能夠到達京師,這裡的十萬銀票,全部都是你的,每早到一個時辰,我再多給你加一萬兩銀子!"

看著這疊厚厚的銀票,喬尼吹了一聲口哨,猛然轉過頭去,用他能夠喊出的最大聲音喊道:

"全速前進!"

......

京城。

慈禧太后拿著一塊玉佩愣愣地看著,那玉佩想來年代久遠了,上面寫著一個"蘭"字,這是新軍統領康雪燭前些個日子託人孝敬給自己的,聽說是在一座古廟裡發現的。

玉佩固然珍貴,可慈禧太后什麼樣的珍貴物什沒有見過?不過這塊玉佩難道就難得在上面的那個"蘭"字,或許是在隱隱意味著什麼?

慈安太后走了進來,慈禧急忙收好了玉佩:"姐姐,情況怎麼樣了?"

"老六已經安排好了,不過因為反賊北犯,所以現在京城裡的全部軍權都抓在肅順那一些人的手裡,就連咱們宮中侍衛也歸肅順統一調配,老六手裡可用的人實在太少。"慈安有些無奈:"老六說了,要想成就這件大事,就必須要等一個人回來。"

"誰,還有誰能幫到咱們?"

"新軍統帶,兵部侍郎康雪燭!"

"他?"慈禧下意識的摸了一下懷裡的玉佩:

"他遠在兩湖作戰,聽說英國人已經不管他們了,他們能不能撤退還難說的很,即便成功撤退了,可兩湖離咱們這路途遙遠,只怕等他到來,咱們早就已經......"

"老六說康雪燭一定有辦法及時回來的,信誓旦旦的很!"

正在那裡說話的時候,忽然報恭親王到了,兩宮太後趕緊讓人把恭親王宣進來,一走進來,恭親王給兩宮太後請了安:"太后,我有一個小小的戈什哈,和我一起來到宮中,請太后宣召!"

兩宮太後互相看了一眼,恭親王話裡可透露著古怪,一個小小的戈什哈,有什麼資格得到太后召見的份?可既然恭親王這麼說了,其中必然就有他的道理!

那戈什哈低著頭進來,恭親王以目視太后,太后很快會意,讓一些太監宮女退了出去,那戈什哈這才跪倒在了地上,低聲說道:

"臣新軍統帶,兵部侍郎康雪燭參見母後皇太后、聖母皇太后!"

兩宮太後怔了在那裡,這麼快?康雪燭這麼快就來了嗎?還是西太后反應的快:"康大人快快請起,遠來辛苦!"

"臣不辛苦,臣心裡只有悲苦!"康雪燭站起了身子,滿臉悲哀:"臣聽說大行皇帝去了,臣心裡苦啊......"

這一句話又說的太后嚶嚶哭泣起來,恭親王嘆息一聲:"太后,現在不是悲傷的時候。西才,你和太后說說你是怎麼來到京師的。"

康雪燭肅手站在一旁,平靜地說道:

"臣帶著五百精兵從兩湖脫身,隨英夷艦隊返回京師,路上聽聞噩耗,臣料定京城裡必然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所有臣就用全部身家十萬兩銀子買通了英夷軍官,全速航行,這才於今日凌晨到達。

臣來了之後,見京師裡戒備森嚴,猜測著一旦臣出現的話,必然會很快傳到那些人的耳中,所以臣把兵士安置在了英國人的船上,隻身一人化裝打扮前往恭親王府中,恭親王這才把臣帶到了宮中......"

"康大人真乃智勇雙全之士也。"東太後贊了一句。

恭親王介面說道:"西才,京城裡的這些事情,我在來的路上也都對你仔細說過了,你的看法是應當如何處置?"

"肅順專權,壓迫兩宮太後,此等賊子與張震何異,臣以為必殺之!"康雪燭毫不猶豫,脫口而出,接著面向兩宮太後,說道:

"太后,康雪燭屢受大行皇帝大恩,無以為報,今願起本部五百精兵,絞殺逆賊,衛護皇權,百死不辭!"

兩宮太後大喜:"康大人真朝廷棟樑,忠貞耿良之士!"隨即,西太后又微微皺著眉頭:"只是京城軍權都在肅順那一干人的手裡,康大人卻只有五百兵力......"

"臣殺肅順,如殺一狗爾!"康雪燭慷慨激昂,發現自己聲音大了,急忙壓低聲音,朝著外面看了一下:

"太后,兵在精不在多,要想成其大事,只需精心籌劃,何須百萬雄師?臣心裡已經有了計較,三日之內必然擒獲逆賊!"

兩宮太後和恭親王見康雪燭說的如此肯定,心裡都是歡喜異常,兩位太后低聲商議一會,東太後說道:

"康雪燭聽旨,晉康雪燭為協辦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一切事物便宜行事!"

"臣康雪燭謹領懿旨!"

.......

"中堂,康雪燭回來了!"

"是嗎?康雪燭這個時候怎麼會回來了?"肅順端起了茶碗,顯得並不在意。

"中堂,康雪燭回來後,直接去了恭親王那裡,隨後恭親王帶著康雪燭化裝成戈什哈的樣子,一直去了太后那裡,至於他們在裡面說了一些什麼,奴才實在沒有聽到。"

"恩,知道了。"肅順放下茶碗,淡淡說道:"去領個賞,回去好好辦事。"

等到那人走了,肅順環顧邊上一眾顧命大臣:"列位,這康雪燭一回來,就被老六領著去見了太后,列位以為是為了何事啊?"

載垣笑了一下:"還能有什麼事情?東面的那個為人慈和,不會和咱們爭什麼,可西面的那個就不一樣了,大行皇帝在的時候,她就插手朝政,一個婦道人家,成何體統?"

端華也是頻頻點頭:"正是,我也猜想這必然是西面那個弄出來的事情。老六平日裡雖然有些輕狂,不過還沒有那麼大的膽子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出來!"

這事其實對於肅順來說也是一樣難辦,畢竟站在恭親王身後的是兩宮太後,自己再怎麼著權勢熏天,終究也還只是一個臣子,一旦驟然發難,只怕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正在那裡沉吟的時候,忽然外面來報康雪燭求見中堂。諸人都是心裡奇怪,肅順微微沉吟一會,讓下人把康雪燭帶了進來。

"康雪燭參見中堂,參見諸位大人!"

再次見到康雪燭的時候,肅順也沒有什麼表情:"康雪燭,你怎麼回來了?兩湖戰事如何?你的兩萬精銳呢?"

"長沙已定,曾國藩自焚身亡,但是百戰軍北犯,康雪燭心裡念著朝廷安危,所以就先回到京城來了。"康雪燭站在那裡不動聲色說道。

"混帳!"肅順猛然拍了一下案几:"康雪燭,反賊北犯,自然有朝廷想方設法擊退,可是你的戰場在兩湖,你未得朝廷命令,擅自回京,這是死罪!來人,給下了康雪燭的頂戴花翎,押到大牢裡去!"

侍衛應聲而進,如狼似虎抓住了康雪燭,康雪燭卻一點也不害怕,反而冷笑連連:"中堂,難道你真的要殺一個忠臣嗎?"

"慢著!"端華揮手讓那些侍衛先行退下:"康雪燭,你也敢自稱忠臣二字?"

康雪燭微微笑了一下:"中堂,大人,康雪燭回京,那是念著京城安危。京師若是有失,便是要了兩湖又有何用?康雪燭當為朝廷盡力到最後一刻,和反賊決死廝殺到底,此是一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康雪燭到了京師,先行拜訪恭親王,未曾先來中堂大人府上,康雪燭未曾稟報,還望中堂大人恕罪。但新軍乃是恭親王一手建立起來,康雪燭亦歸恭親王節制,康雪燭以為,報效於恭親王便等同於報效朝廷,此是二忠!

不敢隱瞞諸位大人,恭親王次後帶著下官去見了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說了一些康雪燭根本沒有想到的事情,康雪燭心中驚疑,立刻前來中堂大人這裡,詢問良策,此是三忠!

請問中堂大人,康雪燭有此三忠,中堂大人為何還要殺了下官,難道不怕天下忠貞之士寒心?"

見康雪燭說出了這"三忠",又對自己見了恭親王和兩宮太後的事一點也沒隱瞞,肅順和一眾顧命大臣臉上都和緩了不少,肅順微笑了下:

"好吧,就算你伶牙俐齒,你擅自回京的罪名就算了,西才,這太后召見了你,都對你說了一些什麼話啊?"

本也沒有打算從康雪燭嘴裡探聽到多少真情,誰想到康雪燭卻忽然緩緩說道:

"太后和恭親王讓我誅殺逆賊!"

"哦?朝廷裡還有誰是逆賊啊?"

"顧命八大臣!"

這話一出,幾個人都一齊站了起來,端華更是怒不可遏,指著康雪燭大罵:

"康雪燭,你這個膽大妄為的畜生!"

"大人,這話不是康雪燭說的。"康雪燭忽然不懼,淡然說道:"康雪燭只是重複一下自己聽到的話,還請諸位大人息怒!"

端華一想也是,不過要向一個奴才道歉那是萬萬做不到的,肅順嘆息一聲,讓幾位同僚都坐了下來:"可嘆我等為朝廷盡心盡力,太后卻聽信小人讒言,把我等誣陷為逆賊,這不免讓人心灰意冷。罷了,罷了,明天我就上個摺子,辭去所有職務,回到關外去陪伴著祖陵,從此再也不問政事,哎......"

"中堂大人乃朝廷棟樑,豈可輕言引退二字?"康雪燭忽然上前一步,跪倒在了地上:

"康雪燭之所以冒著株連九族的罪名,來向中堂大人密報此事,心中決然沒有半點私心,為的都是國家而已!

中堂大人,眼下國家凋零,賊亂四起,正需要中堂大人和列位大人上下一心,重振朝綱的時候,中堂大人若是在這個時候一走了之,朝廷還可以依靠誰?

況且難道中堂大人走了,那些人就會放過大人?大人的結局反而比現在更加不堪!康雪燭為天下計,懇請中堂大人三思!"

肅順又哪裡肯真的走了,但康雪燭的這些話卻讓肅順心裡大為感動,竟然站起身來,攙扶起了康雪燭:

"西才,西才,你是真正的忠貞耿直的人那,朝廷有你,那是最大的福氣!來,來,你和諸位大人說說,我們應當如何應對才是?"

"誅殺逆賊,掃清朝廷!"康雪燭不暇思索,殺氣騰騰:"禍首者,皆恭親王也!只要擒拿下了恭親王,那些宵小之輩必然束手就擒!"

"話是這麼說,可其中也有一些難處。"肅順聽著點了點頭,隨即說道:"奕訢雖然不是個東西,但咱們手裡終究沒有真憑實據,況且,奕訢背後還有太后撐腰,咱們貿然抓捕,只怕會給別人說三道四啊!"

"為天下計,何須瞻前顧後!"

康雪燭的話讓幾位顧命大臣笑了起來,端華說道:"西才,你的報國之心是好的,但有些宮廷裡的事情,你不知道。大行皇帝臨終的時候,雖然命我等為顧命大臣,但是卻又給了太后兩方印璽,以使我等互相牽制。況且奕訢終究是親王,就這麼沒憑沒據的抓了,那些京城裡的王爺們必然不肯答應,現在又是這樣的時節......"

康雪燭在那怔了一下,很快義無返顧地說道:

"康雪燭手下有五百精兵,可以成事!中堂大人不妨在後日朝會的時候,讓康雪燭引五百精兵埋伏於側近,一旦恭親王到了,康雪燭當起本部精兵就地格殺!事敗,康雪燭引頸自刎,決然不會牽連到諸位大人。事成,中堂大人只說是兵變,擒拿下了康雪燭,自然也可以給那些王公一個交代,康雪燭百死無悔!"

肅順和那些顧命大臣面面相覷,哪裡想到康雪燭居然想出了這麼一個膽大包天的計劃出來?刺殺?這可當真是株連九族的事情。

可又仔細一想,要想避免朝廷出現大的動盪,上下一心保衛京師,似乎這也不失是個辦法。如果恭親王真的死了,那麼宮廷裡的那兩個女人也就好擺佈的多了。

"西才,這是要千刀萬剮的啊!"肅順愣愣看著康雪燭,可是心裡卻後後悔起來,自己這話要是出口,萬一康雪燭反悔了怎麼辦?

好在康雪燭渾然不懼:"中堂,為朝廷計,康雪燭一個人的性命又算得了什麼?只要能夠保我大請萬里江山,康雪燭願意去死!"

"壯士,真壯士也!"肅順連連讚歎,只讓人拿過酒來,倒滿兩個杯子,舉起杯子說道:

"西才,此次若能成功,你就是我大清中興的第一功臣!等到反賊退後,我必然為你平反!來,先幹此杯,為壯士辭行!"

康雪燭一飲而盡,也不說話,朝著八位顧命大臣作了一揖,大步走了出去。

看著康雪燭的背影,肅順忽然冷笑幾聲:"列位,看康雪燭此人如何啊?"

"我看此人頗有忠義,是個可用的人才。"

肅順仰天笑了幾聲,滿臉殺氣:"你們都上了這個人的當了,我料這必然是奕訢出的辦法,想藉著這個機會,讓我等失去戒心,而後再忽然來對付我們。

康雪燭是在咱們面前演一齣戲,好讓咱們信任他,然後咱們就都成了階下囚了,那個時候康雪燭就是大清第一功臣了!這等小小把戲,豈能矇騙了我?"

"中堂英明,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

"怎麼做?簡單得很,咱們就當上了他的當,後天多派人手,等康雪燭帶著兵馬到的時候,一舉拿下,定他個謀反朝廷,意圖反叛的罪名!

然後,把這些罪名都和奕訢拉上關係,康雪燭本來就是奕訢的人,就算奕訢有一百張嘴也辯解不了了!"

說著冷冷笑了一下,環顧周圍:

"有些人那總以為自己聰明,可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聰明反被聰明誤,等到了後天的時候,就是我們一舉剷除那些敵人的時刻......"(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