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帶著醫院回古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0章 商量是聚還是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0章 商量是聚還是散

潘明光、朱力臣、杜宗哲三人也將陳不二團團圍住了。

四個人頭對頭圍成了一圈,然後他們三人連忙將自己手裡的碎銀子都一股腦兒的塞給了陳不二。

“七哥兒,別嫌少,這可是我在家裡翻箱搗櫃才找出來的。”

“就是,你也知道我每月都是月光,這碎銀子我是問我弟弟借的,別客氣, 拿著。”

“妹夫,上次我妹妹給了你一千兩,哥哥沒這麼多錢,這是我從我內人那裡偷來的十兩銀子,你趕緊收起來。”

陳不二拿著手裡的一把碎銀子,裡面甚至還有兩吊銅錢, 這嘴角就直抽抽。

別人來慰問, 出手都是上萬,上千兩銀子的,只有這三個死黨給的是幾兩幾兩的碎銀子,連銅板都掏出來了。

但陳不二知道,這些碎銀子裡面的情誼,可遠遠比那幾千幾萬兩銀子要來得深。

因為這些錢,是他們三個死黨的全部,他們把自己可以找到的所有錢都給了他這個小夥伴。

陳不二再想想自己袖子裡的一萬兩銀票,再想想空間醫院裡還有十多萬兩現銀,再拿著這些碎銀子,心裡又是感動,又是愧疚。

但他沒有推脫,這時候不收這銀子,那就是看不起他的兄弟們,讓別人誤會他嫌錢少。

“成,這些銀子我收了,咱們兄弟就不說什麼客套話了, 以後我陳不二吃香的,絕對不忘給哥幾個喝辣的。”

潘明光他們看到陳不二爽快把錢收了,心裡也是高興,覺得自己也幫上了一點小忙。

少年心性嘛,哪有什麼愁的?四個人馬上就嘻嘻哈哈成了一團。

這讓陳不喜幾人看了特別羨慕,至少他們哥幾個都沒有朋友來慰問,顯得自己做人特別失敗。

陳家這次落難,也就像一面“照妖鏡”,關鍵時刻能看出,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了。

當天晚上,陳家一百多口人都住在了尉氏客棧裡。

尉氏客棧屬於“行腳店”,行腳店,就跟後世的快捷酒店差不多,平時都是給南來北往的行腳商,或者窮書生們居住的,條件那是相當一般,甚至有點簡陋。

不過勝在房間多,價格便宜,可以安頓陳家所有人,否則這一家人今晚都要露宿街頭了。

其實陳家現在也不至於落魄到要住“腳店”這種下等賓館, 但剛抄了家就去住五星級大酒店,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宮裡, 陳家有錢,你沒抄完嗎?

這就是找死了。

所以陳家哪怕要裝,也得裝一段時間的窮困潦倒。

老太太的房間裡,紙鳶退了出去,房中就剩下陳家的十位男丁,以及他們的九位“伴當”,在陳家,“伴當”幾乎就是半個主人,地位崇高。

為什麼伴當只有九位,因為陳不二的伴當胖子和瘦子帶著人圍著房間,主要負責安保工作,省得被人竊聽了。

今天這個家庭會議,可是要決定陳家未來的走向了。

大難臨頭各自飛,這是每一個大家族都會經歷的事情,就像今天的陳家,坐在這房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就像“家主”陳錦柏當然是希望一家人團結一心,重振陳家景室堂的名聲,甚至贖回陳家老宅和醫館。

但老三陳錦樹就未必有這個決心了,雖然白天跪在宜夥門大街上發誓他也有份,但心裡怎麼樣的,只有他清楚。

同樣,陳不二他們七兄弟。

老大陳不喜、老三陳不怒的想法,也是要全家人一起努力,重新打出景室堂的招牌。

但老四陳不懼的眼球子則在亂轉了,在他看來,陳家現在已經一無所有了,這艘大船要沉了,那還不如自己早早上岸最重要。

至於老二陳不愛、老五陳不哀、老二陳不欲則是隨便的態度,其實這就是沒態度。

至於陳老七,大家也都忽略了他,一個毛都沒長齊,還沒有成親的小屁孩,有什麼話語權?

老太太坐在正中間,看著眼前的眾人,平靜地說道:

“陳家遭受了這種無妄之災,怪不得老大,要怪只能怪我們陳家運氣不好,伴君如伴虎,帝王家能給我們帶來若大的名聲,但一轉眼,也成了我家最大的禍端。

如今看來,宮中還算留了一手,沒有對我們家趕盡殺絕,錦柏和不二這次是立了功的,如果沒有你們父子,老大出獄難了,咱們景室堂恐怕已經人頭滾滾了。

過去的事情就算過去了,我們還是要朝前看的,如果擺在我們陳家的就兩條路,一條是聚,一條是散,到底是聚還是散,我看你們自己的意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我醜話說在前頭,無論是聚,還是散,最終的目的都是要重振景室堂,你們要是做不到這一點,將來有什麼面目去見列祖列宗,就算我到了地下,將來也不會認你們這些不孝子孫。”

老太太這話說得擲地有聲,讓陳家所有男丁心裡都是一緊。

陳錦柏小心翼翼地問道:“母親,這聚和散,怎麼個說法?”

“聚,就是我們全家人還是賴在這汴梁城不走了,別人要看我們笑話,各大醫館樂見少了一個對手,但我們就是不能如了他們的意,就是要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

明兒我自會出門去籌銀子,咱們在這汴梁城中尋一處小院安置了一家子,再去街上找個商鋪,小點就小點,你們每人都坐診,重新將景室堂開出來,一點點積累,重新奪回這五大醫館的名頭。”

老太太這話說得大夥兒熱血澎湃,一個個紛紛點頭,這個“聚”看起來相當有前途,似乎也是最可行的重振家門方法。

“但我醜話說在前頭,現在咱們家裡幾乎是一窮二白了,就算我去籌來銀子,到時也是要你們還的,加上咱們一百多口人的吃穿用度,還有景室山那一大幫子工人。

可以預見,在好多年裡面,我們這日子肯定過得會比較苦,以前那大富大貴的生活就不要想了,如果一代人能恢復那是奇蹟了,恐怕要苦兩代人,直到‘如’字輩才能享福了,你們可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