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18世紀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303 第四次反法同盟擴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03 第四次反法同盟擴大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首都倫敦首相府。

“匈牙利人和特蘭西瓦尼亞人簡直就是一群白痴,他們竟然在絕對的優勢兵力下,連新生的奧地利共和國軍隊都打不過!

我們的外交努力都是被這群蠢貨給敗壞的!”

皮特首相罕見的在辦公室中憤怒的咆哮,這對於注重紳士修養的他而言,可是非常少見的。

然而,當巴爾幹地區的‘噩耗’傳過來後,皮特首相再也無法淡定了。

策反匈牙利共和國和特蘭西瓦尼亞共和國,前一刻還被皮特首相執掌的內閣宣稱為英國外交史上的一次奇蹟,結果沒多久這個奇蹟就變成了恥辱!

倒不是說這次策反不成功,戰敗是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軍隊的錯誤,又不是皮特首相執掌的內閣政府的錯誤……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在野黨’。

甭管是什麼黨派,只要有政治野望,在相對寬鬆的國家體制中,就會本能的尋找任何漏洞和時機攻擊執政黨,執政黨不下臺,在野黨派怎麼獲取權力?

國家政府可不會給在野黨派人士發工資,在野黨長時間無法執政,是需要大量金錢資源支撐的!

這就是為何兩黨制乃至多黨制國家中,黨派高層都是有錢人或者是有錢人的代理人的原因,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錢支撐,在野黨早晚得散夥。

於是,這次不算錯誤的戰敗,被在野黨巧妙的偷換了概念,在他們掌控的新聞報社中大肆宣揚,這才是皮特首相憤怒的原因。

在野黨派聲稱皮特首相政府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盟友,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金錢!

外交努力可不是光憑嘴皮子,英國佬為了讓匈牙利政府和特蘭西瓦尼亞政府反水,可是付出了不少代價。

結果,伴隨著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敗,這些付出的代價都打了水漂,現在無論是匈牙利政府還是特蘭西瓦尼亞政府,都已經喪失了與法蘭西帝國和奧地利共和國對抗的決心,尤其是在卡爾分出一個軍的兵力,矛頭直指布達佩斯的時候!

不等法軍兵臨布達佩斯,匈牙利政府和特蘭西瓦尼亞政府的和談使者,就已經抵達維也納。

只是李維政府一如既往的貪婪無比,獅子大開口要將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併入到法蘭西帝國的附庸國體系中。

並且匈牙利共和國和特蘭西瓦尼亞共和國,都改制為王國和公國,分別叫做匈牙利王國和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

而李維則親自兼任匈牙利國王和特蘭西瓦尼亞大公!

這不就是明目張膽的吞併麼?

就好比法蘭西帝國吞併維也納地區一樣,李維吞併的方式就是建立了一個維也納公國,然後自己兼任為維也納大公……

別看這頭銜只是聽起來牛掰,一旦李維擁有了這個合法頭銜,就可以向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派出自己的執政內閣,將兩國的政權徹底收歸到自己的手裡,對李維來說無非就是多消耗一批行政點化名額罷了。

到了那時候,現在的匈牙利貴族和特蘭西瓦尼亞貴族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職位乃至私人財產,全憑李維的‘仁慈之心’。

現如今,全歐洲的政客都知道,李維跟‘仁慈’一詞沒有任何連結的部位!

這種吞併方式,比之前扶植萊茵同盟、意大利王國、比利時王國、荷蘭王國還要徹底,至少這幾個附庸國的國王和內閣都是本國人提拔起來的,保留著一定的自主性。

即便國王和內閣重臣被行政點化,但為了不激化國內矛盾,也不可能完完全全的聽從李維的任何命令,比如說對地方主政官員的人事安排。

但若是這些國家領袖的職務都被李維兼任,李維就是該國合法的統治者,無論下達什麼政令都是合情合理的,即便李維頒佈初夜權這種違背人倫道德的法令,在法律層面上也是正確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白了,一旦匈牙利變成了匈牙利王國,特蘭西瓦尼亞變成了特蘭西瓦尼亞公國,這兩個國家就變成了李維的私人領地。

這就是君主專制制度!

顯而易見的,匈牙利貴族和特蘭西瓦尼亞貴族還不想放棄,他們還要掙扎一下,畢竟答應李維政府這個條件,自己的命運就完全交給李維了。

看看李維之前的舉措就知道,李維政府排除異己完全是常規操作,別說是政治層面上,哪怕是商業層面上,基本上法軍打到哪裡,華萊士商業同盟就擴張壟斷到哪裡!

猶太人在歐洲的金融產業因為華萊士商業同盟的擴張而損失慘重!

因為華萊士商業同盟手中掌握著行政大錘,作為商業同盟的領袖華萊士,本身就是商業部部長,甭管是普通的商品貿易還是金融業,全都是華萊士說的算。

所以,只要猶太人金融集團沒辦法收買華萊士,他們在與華萊士商業同盟的非對稱商業競爭中必然敗北,華萊士根本不跟這些猶太金融家在規則體系內競爭,華萊士最喜歡的是用行政大錘將競爭對手砸得吐血到底,跪地喊爸爸……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猶太商人對法蘭西帝國如此敵視,並且法蘭西帝國擴張到某處時,猶太商人必然會提前逃離。

現如今,猶太商人甚至不敢將主要產業放在普魯士王國和俄羅斯帝國。

普魯士王國戰略縱深太小,還不如曾經的奧地利帝國,一旦沒能頂住法軍的入侵,用不了幾個月就會滅國!

至於俄羅斯帝國,戰略縱深看起來是挺安全的,但俄羅斯帝國和法蘭西帝國一樣野蠻,那些杜馬貴族可是把猶太人當作一個個肥羊,俄國人對猶太人沒有任何好感可言。

因此,伴隨著李維政府的勢力擴張,英國佬算是賺的盆滿缽溢,大量猶太富商的資金湧入,讓英倫三島展現出異樣的繁華。

可以說,被法蘭西帝國控制的地盤上,原本大半的金融資本都流入到英國本土和跨越大西洋的美利堅合眾國。

這兩個國家不光沒有因為李維政府的擴張而損失實力,反倒是變得更加富裕了。

本身就很富裕的英倫三島或許看不出來太多變化,但美利堅合眾國隨著大量資本的湧入,工業程序已經超越李維上輩子歷史十多年的時間,並且這種快速發展還在持續當中!

美利堅底子薄,所以資本的湧入讓他們的工業發展很輕鬆的就步入滿負荷的快車道中。

而倫敦政府的精力都放在歐洲和印度次大陸,對美利堅合眾國的打壓早已不在。

比起核心的歐洲大陸、有著無盡財富的印度次大陸,美洲大陸在倫敦政府眼裡的地位自然大不如前。

只可惜,軍事上的失敗是硬傷,無論倫敦政府在其他方面做得有多出色,仍然免不了政治上的一連串失敗。

皮特首相剛剛在印度次大陸上的順利擴張拉回的政治分,在這次在野黨的造勢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哪怕皮特首相政府掌控的輿論口舌在報紙上跟在野黨派的報社打口水戰,但作為執政黨無論怎麼躲避,都要背起這個黑鍋。

一旦巴爾幹地區的局勢被法蘭西帝國徹底吞併,對英國人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的噩耗!

李維政府的勢力範圍太大了,不能再讓他們擴張下去,李維政府的每一次擴張,都會讓皮特首相政府在民意支持率下降。

當然,英國此時的民意支持率,其實就是資本家和貴族的支持率。

普通打工人整日為了吃飯奔波勞累,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特麼沒有節假日,有個屁的時間去關心政治!

所謂的民意,說白了都是資本家和貴族們披上的外衣罷了。

在公眾場合反對一個政策,如果說是資本家和貴族反對,總覺得不夠有氣勢,但若是說全體英國人民在反對,立馬就上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諷刺的是,這裡面被代表的全體人民,大多數時候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這個普遍文盲的年代裡,很多打工人連報紙都看不懂,他們知道個屁的政治。

21世紀的街溜子都比這個時代的打工人懂得多!

“首相大人,巴爾幹地區反饋過來的情報顯示,匈牙利軍隊和特蘭西瓦尼亞軍隊出現如此慘敗,主要是因為匈牙利軍隊和特蘭西瓦尼亞軍隊中,存在著普遍的‘恐法’情緒。

他們跟隨著法蘭西國防軍一路勢如破竹的攻佔奧斯曼帝國領土,對法蘭西國防軍的戰鬥力十分恐懼。

而這次戰鬥中,艾雷恩的總統衛隊使用了和法蘭西國防軍同樣的自爆戰術,才導致匈牙利軍隊和特蘭西瓦尼亞軍隊以為他們遭遇了偽裝成奧地利軍隊的法軍,由此引發了戰場上的大潰敗……”

“現在說這些有意義麼?

我要的是挽回巴爾幹的局勢,不能讓李維建立的那個神聖同盟徹底吞併巴爾幹!

看看李維政府對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提出的條件,李維的野心已經不滿足於建立附庸國體系,他要自己戴上所有的王冠!”

“首相大人,雅典政府建立了第四次反法同盟,我們或許可以參與進去,並幫助希臘人建立統一戰線,讓法軍陷入到希臘戰場的泥潭之中。

希臘地區多山多林,還三面環海,方便皇家海軍運送補給,十分適合打長期的游擊戰。”

皮特首相聽到陸軍大臣的提議後,終於冷靜下來,來到歐洲地圖前,看了一會後突然出聲道:“第三次反法戰爭的失敗,已經讓政府用信譽擔保的貸款虧損太多,我們不能再讓政府為希臘人的戰爭買單。

前段時間不是從歐洲大陸上湧入很多猶太金融資本家麼?

他們有的是錢,手裡握著的都是真金白銀,給他們一定的政治地位,甚至封賞幾個爵士也沒關係,發動那些猶太金融資本家去希臘,用金錢讓希臘人跟李維的軍隊拼命!

希臘的獨立傾向很重,國內已經受到法蘭西大革命思想的影響,民族主義已經抬頭,只要有足夠的貸款支援,我相信希臘地區會出現數之不盡的游擊隊。

歐洲大陸上,除了俄羅斯帝國外,已經找不到能在正面戰場上擊敗李維政府的國家,就讓希臘半島來消耗李維政府的財力和人力吧。

接下來,把建立和擴大第四次反法同盟的事情擺在第一位,我相信議會那面會同意的。”

1801年下旬,英國議會以多數票透過參加第四次反法同盟。

隨著倫敦政府加入到第四次反法同盟中,雅典政府的主導權瞬間落入倫敦政府手中。

當然,雅典政府並沒有絲毫怨恨,甚至希臘高層彈冠相慶,匈牙利人和特蘭西瓦尼亞人的慘敗,可是讓希臘高層感受到無盡的壓力。

此時前線沒有傳來噩耗,不過是因為法軍的主要目標都進入到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境內,等料理完這兩個二五仔之後,下一個目標將會是希臘和希臘扶植起來的一堆小國軍政府。

希臘解放的時間太過短暫,被解放的地區僅僅只是建立了一個個民族軍隊,並沒有成立新的政府。

倫敦政府加入到第四次反法聯盟中,立刻開展他們強橫的外交攻勢。

除了剛剛損失慘重,無力再戰的奧斯曼帝國,還在政治內鬥中的西班牙王國外,其他歐陸國家都對第四次反法聯盟感到興趣。

當然,沒有大國的參與,小國是不會輕易下場的。

而普魯士王國還沒有從上次大戰中緩過勁來,畢竟距離第三次反法戰爭結束才過去一年時間而已!

倒是聖彼得堡政府的保羅一世,對李維政府搶奪巴爾幹地區的行為感到十分不滿,被英國佬稍微一勾搭,就踏上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戰車。

俄國人加入到第四次反法同盟後,立刻引起了連鎖反應,瑞典王國緊跟其後加入到第四次反法聯盟,然後是丹麥王國、葡萄牙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