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18世紀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343 普魯士全民動員改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43 普魯士全民動員改革

1806年,羅馬帝國西都維也納皇宮中。

“不列顛人對遠東帝國發動的戰爭,是從何時開始的?”

“回稟陛下,根據英倫三島與遠東帝國之間的快船速度,這份訊息應該是大半年前送來的。

訊息的滯後性最短也有八個月,最長可達一年之久,所以,不列顛人應該是在1805年初對遠東帝國發動戰爭的。”

“這份情報上顯示,不列顛遠征軍只用了兩個月作用的時間,就攻破了遠東帝國的行省首府廣東城,這份訊息是真的麼?

這還是在遠東帝國做好了東南沿海戰爭準確的前提下?

而且,不列顛軍隊登陸的最多也就不到5000人,這還算上後勤人員,其中的戰兵大半都是印度士兵,真正的白人士兵不足一千。

呵呵,哪怕是這不足一千的白人士兵,真正的英裔也不到半數。

就是這些在歐陸連一場小規模決戰都打不了的垃圾軍隊,殲滅了上萬清軍,還拿下了沿途重要縣城據點和一座行省首府!

這份情報真的不是不列顛間諜編給我們聽的‘故事’?”

上輩子歷史就沒咋學好,又穿越過來快20年的李維,根本不清楚他上輩子那個世界歷史上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和經過。

所以,歷史文盲李維完全是憑藉他搜刮來的,關於遠東帝國的資訊進行對比。

就算遠東那個滿清帝國再怎麼腐朽墮落,現在距離1840年還有幾十年呢!

並且李維已經打聽過了,遠東地區的滿清帝國現在的皇帝還不是他上輩子被罵作昏君的道光皇帝。

至少,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歇後語’李維還是聽過的。

如果這個平行世界與他上輩子那個世界的偏差不是完全扭曲的話,即便很多名人換了個人,但歷史大勢擺在這裡,李維也命人查過遠東滿清帝國的皇帝和大臣名號。

乾隆、和珅的人物是絕對能對上號的,並且和珅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滿清第一鉅貪,最後也確實是被嘉慶弄死的。

按理說,哪怕乾隆帝在位期間,只知道花錢和粉飾太平,給滿清帝國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財政窟窿,嘉慶也從和珅那裡搜刮到了不少錢財,有錢應該不至於軍備廢弛到李維印象中那個清末雙槍老爺兵的地步啊!

怎麼就打出了如此輝煌的戰績?

如果算上消息傳遞滯後性的時間,現在滿清帝國不會已經被不列顛人打得簽署不平等條約了吧……

而且看倫敦政府的架勢,完全是被四次反法戰爭逼急了眼,肯定不會止步於李維上輩子歷史上《南京條約》那點利益,絕對會不惜血本的加大掠奪力度。

如今不列顛在全球的各大殖民地的擴張已經陷入瓶頸。

這裡的瓶頸不是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充沛武德’被削弱,而是擴張和殖民成本不斷增大。

畢竟不列顛的殖民政策,不是說推翻了當地土著政權就算勝利。

要產出價值才可以啊!

那些被征服的土著骨頭再賤,也不會剛被毆打完後,就給侵略者不列顛人免費打工吧。

而且組織土著地盤,光靠那些帶兵打仗的將軍也不行啊,行政官員總得需要吧。

最重要的是,原本的土著王國落後的生產模式,讓不列顛殖民政府根本挖掘不到多少利益。

搜刮土著們種植的農產品能賺幾個錢?

靠販賣糧食在這個缺乏長途運輸儲存手段的時代,就是普通的大宗貿易,還是近距離的!

而想要那些土著乖乖種植有價值的經濟作物,或者進入工廠生產不列顛人需要的貨物,投入的管理成本可不是小數目!

殖民政策依靠的還全都是武力,必須留有部分駐軍,或者從當地招募駐軍,到處都要花錢的。

在大航海時代,從來不缺乏殖民虧本的國家!

這也是為何全世界沒有被徹底染成‘白色’的原因。

不是歐洲殖民者武德不夠,而是很多地方沒有殖民利益,強行佔領年年虧錢,誰願意不斷往裡投資?

當然,也可以長期發展,依靠移民和其他政策,搞種植園經濟,但這是耗時長收效低的殖民方式,不會大面積進行。

這也是為何殖民地是一點點擴張的緣故,真要是不計成本的搞遠征的話,這個時代哪個土著王國的首都也扛不住歐洲大炮的轟擊啊!

甚至很多抵抗激烈的地區,即便產出利益很高,但由於鎮壓成本更高,而被殖民者放棄,採取扶持代理人傀儡政權,或者簽署不平等貿易條約的方式獲取利潤。

這就出現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征服成本低的土著地盤,往往生產力十分落後,要一點點種田才能發展起來,比如說北美大陸的殖民地!

而那些佔領下來就有豐厚產出和人口的地盤,往往征服成本很高,甚至會高到得不償失的地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時候,就需要殖民國家權衡利弊了。

當然,也有那種征服成本不算太高,人口繁多有足夠利益榨取的土地,但現如今這種好的殖民地差不多都被佔領了。

印度次大陸的沿海地區就屬於其中一類。

再往裡的話,殖民成本就會不斷提升,倒不是說印度次大陸內陸的土邦王國戰鬥力更強,而是因為歐洲軍隊距離海岸線越遠,戰爭後勤壓力越大,征服成本自然也是噌噌噌往上飆升。

在李維上輩子歷史上,滿清帝國的首都數次被攻破,但列強軍隊卻很少深入內地,就是這個原因,只有領土跟滿清帝國瀕臨的沙皇俄國,才會從內陸入侵滿清帝國。

當然,住在隔壁的霓虹人,也十分喜歡入侵這片富饒的土地。

現在不列顛人遇到的殖民瓶頸就是這樣,那種征服難度在可接受範圍內,產生利潤還多的地盤,都已經沒了。

即便是印度次大陸的殖民運動,也因為越發向內陸深入,導致征服成本變高而緩慢起來。

這不是倫敦政府催促就能加快進度的,畢竟沒有太多利益的戰爭,執行者往往會變得十分懈怠。

如今印度內陸的土邦國度,英屬印度殖民政府一般都採取分化拉攏的政策,即便出兵也只是重點照顧那種冥頑不顧,極端敵視英軍的土邦王國。

以此來降低征服成本。

這使得印度次大陸的種姓制度得到了極大完好的保留,即便是英軍直接控制的地盤,也充斥著大量的印度高種姓貴族幫著英國主子們控制民眾。

沒辦法,印度人太多了,相對而言英國殖民政府那點人口,根本不算什麼!

這就是為何李維收到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跟遠東地區的滿清帝國開戰的訊息,不感到驚訝的原因。

現在能讓倫敦政府快速獲取收益和政治聲望的殖民地盤,已經沒幾個了。

這裡面,滿清帝國無疑是最富裕的,比起中亞的波斯帝國富裕得多!

只是,李維無法理解,為何在歐洲大陸上數以萬計上場都無法打敗一個小國的印度兵,能在遠東地區逞兇?

很顯然,不可能是印度兵突然喝了印度神油,答案肯定是滿清帝國比他預想中還要脆弱。

這讓歷史文盲的李維跟其他歐洲政府一樣感覺不可置信,就連倫敦政府收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也無法相信,經過了反覆確認,才不得不承認遠東帝國的軍隊真的夠魚腩的……

由此,也讓主張這次遠東戰爭的皮特首相政府,‘民意’支持率得到顯著提升。

在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民意就是那些資本家和貴族階級,這幫人自然樂得見到己方以微小代價擊敗滿清政府,這可以讓他們少出點錢就能獲得戰爭結束後帶來的貿易紅利。

憎恨遠東帝國高額關稅的可不僅僅是皮特首相為首的內閣政府!

遠征軍主體的印度兵,對現在的倫敦政府來說真的沒有多少成本,還不如支援遠東地區的戰略物資成本來得高。

“陛下,倫敦政府或許在這份情報上有所誇大,但佔據一省首府這種事情,應該不至於作假,除非遠東地區的英軍指揮官想要上軍事法庭。

至於其他方面的情報,也沒有多少值得誇大的地方。

畢竟想要攻佔一省首府,沿途的軍事要點肯定是需要佔領的,不列顛人總不能將軍艦開上陸地護送他們的陸軍。

對於一個人口億萬,正規軍過百萬的龐大帝國,在有戰爭準備的情況下,一個行省的首府之地正規部隊過萬是很好理解的。

若是遠東地區的不列顛遠征軍自稱殲滅十萬八萬的清軍,或許是在扯謊,但僅僅只是殲滅過萬人,這個數字應該沒有多少水分。”

軍情總局局長馬尼德理性分析道。

“也就是說,一直被歐洲忌諱的遠東帝國,不過是一頭紙老虎?”

李維目光銳利的掃向在場的內閣大臣。

這時候,海軍大臣站出來說道:

“陛下,我們的海軍軍艦正在全力建造,用不了兩年時間,就能擁有跟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地中海艦隊一決高下的實力,那時候我們也將擁有三艘一級戰列艦!

不過,在解決不列顛這個頭號敵人之前,我們還沒有能力向遠東地區投放大量軍隊的能力。

強行投送的話,海上運輸線將時刻處於不列顛皇家海軍的威脅之下。”

“我知道,在解決不列顛人之前,我不會對海外殖民地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要是被不列顛的皇家海軍轟沉幾艘運兵船,那就太不值當了。

不過,現在倫敦政府的精力投放在遠東地區,對羅馬帝國還是有很大好處的。

可以讓我們多做一些事情。”

“陛下,如果帝國貿然向普魯士王國和俄羅斯帝國等歐洲國家宣戰,倫敦政府必然會強行終止遠東地區的戰事,將目光重新投放到歐洲大陸上。”

似乎察覺到什麼的外交大臣諫言道。

這時候的羅馬帝國正在全力擴建海軍和消化第四次反法戰爭的勝利果實,開戰的話這一切都得停下,而且那些正在舔舐傷口的歐陸國家,必然會不惜血本的將資金砸在支援羅馬帝國內部革命勢力身上。

而不是如同現在這般,將財政收入運用在國內生產和軍事改革上面。

現在歐洲各國,經歷了慘痛的戰爭失利後,國內都進行了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滅國危機最大的普魯士王國改革幅度最強。

全民動員機制已經被普魯士王國徹底點亮,並利用政府強權不惜違背老百姓的意願,進行強制性預備役訓練!

而國內的軍工廠,絲毫沒有因為戰爭結束而降低產能,還跟戰爭期間一樣,不斷生產武器彈藥,用來給大規模的預備役民兵訓練使用。

軍隊雖然裁撤了不少(否則就沒人種地和去工廠幹活了),但那些裁撤的士兵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退役,他們只是被安排了非戰爭時期的工作而已,並且各地地方政府都進行了監管,保證戰爭爆發後裔最快的時間徵召他們入伍。

監管的方式很簡單,每隔一段時間就召集該地區的老兵們進行軍事訓練,既保證了他們不至於忘掉軍隊中的作戰能力,還可以定期清查‘逃役老兵’。

普魯士王國的尚武民風,才讓普魯士王國這種不人道的預備役軍事制度得以持續下去,卻沒有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

當然,這種全民預備役的模式也不是沒有後遺症,至少飽受重創的林登萬兄弟會,在普魯士王國額外加收的軍用稅收和強制預備役政策下,恢復發展得十分迅速。

這個時代的民族主義可沒有完全覺醒,很多普魯士國民覺得他們在和平期間身上的負擔,絲毫不比戰爭期間輕,並且還要定期參加沒有軍餉報酬的預備役民兵訓練,浪費工作賺錢的寶貴時間,感到十分不滿。

當不滿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有人參加那些宣傳革命思想的林登萬兄弟會。

普魯士王國也是現如今的林登萬兄弟會,唯一的主要發展地區。

感謝書友20190821204925486打賞100起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