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18世紀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369 英國投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69 英國投降

“號外!號外!

歐羅巴的惡魔李維正在將屠刀伸向其他大陸的人民……”

倫敦市街頭,行人匆匆從報童身邊走過,無論對方喊的多麼響亮,也沒有多少人去購買報紙。

恰恰相反,所有販賣食物的店鋪,外面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曾經讓人豔羨的中產階級,拿著不斷貶值的英鎊,頂著滿臉的疲憊焦急的等待著。

街頭巷尾的乞丐數量一天比一天多,不過卻看不到年輕人的影子。

年輕的男人不是被強徵入伍,就是被拉入軍工廠中,年輕的女人則用自己的身體,消費著廉價的青春果腹……

首相府中,英王罕見的參加了這次首相內閣會議。

在場的氛圍壓抑著讓人喘不上氣來。

印度雖然沒有淪陷,但戰火的燃燒和印度土邦們陰晴不定的態度,讓印度洋運往英倫本土的物資一天比一天少,哪怕歐羅巴聯邦帝國和他的附庸國,並沒有派出多少破交艦襲擾航線……

從1816年雙方開始選擇,到現如今的1818年,短短兩年時間,曾經輝煌一時的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就發現他們已經無法承受戰爭之重。

無論是殖民地還是本土民眾,都瀰漫著揮之不去的失敗情緒,歐羅巴聯邦帝國絕對統一的政體,龐大的人口基數,悍不畏死的軍隊,讓任何一個瞭解實情的英國高層都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尤其是他們引以為傲的不列顛皇家海軍與歐羅巴聯邦帝國拼了個兩敗俱傷的慘勝之後!

“李維的使者正在遊說北美洲大陸,美利堅那幫叛徒對於李維提出的泛世界聯邦十分有興趣。

誰也沒想到,向來以獨裁霸權著稱的李維,竟然願意在美洲問題上做出如此大的讓步。

美利堅合眾國只需要名義上的臣服和經濟上的接納,就能獲得李維的‘原諒’,我們在全世界已經沒有盟友了……”

外交大臣彙報完之後,殖民地大臣又站出來說道:

“印度次大陸戰事陷入焦灼狀態,但我們無法從本土運送兵力補充,歐羅巴聯邦帝國的附庸卻可以不斷派遣援軍進入印度次大陸北方。

那些臣服於我們的印度土邦,已經在李維的附庸國政治宣傳和拉攏下,出現大面積叛逃現象,現今為止,已經有13個印度土邦加入到李維政府宣傳的泛世界聯邦中,並派兵在我軍後方大搞破壞。

繼續這樣下去,丟失印度次大陸只剩下時間問題。”

又是一個壞的不能再壞的訊息……

“加拿大地方殖民政府受到美利堅合眾國的警告,他們對於繼續維持與歐羅巴聯邦帝國的戰爭狀態感到不滿,尤其是加拿大地區的法國人,他們不知從哪裡得到了大批火槍,已經在他們的法裔自治區武裝起來。

以我們在加拿大的駐軍,根本無法同時對付法裔的叛亂和美軍的入侵。”

“那些美國鄉巴佬只需要幾個師的部隊,就能平定,甚至佔領他們的白宮!”

“那麼做沒有意義,因為我們不可能抽調那麼多艦船運送軍隊登陸北美洲,並維持在北美洲的新戰場,那麼做只會讓英吉利海峽的海權漏洞百出,到時候天知道會有多少李維的帝國近衛軍登陸英倫三島。

英倫三島現在雖然已經擁有數十萬武裝力量,但我們卻沒辦法將這支武裝力量運用在海外任何一片領土上。

哪怕那些殖民地面對的敵人,對於本土的正規軍來說,無比脆弱……”

“我們是否可以找李維商量,讓他不要登陸英倫三島?

這場戰爭勝負已分,我們繼續堅持下去沒有多大意義。

擁有整個歐羅巴大陸工業實力和人口資源的李維,根本不可能被打敗。

其實,在李維整合了歐羅巴聯邦帝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失敗了。”

“你當我們願意承擔戰爭的代價麼?

是李維咄咄逼人,非要讓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讓出首都倫敦!

我們可以割讓北美,讓出印度次大陸,離開遠東,甚至丟掉所有的殖民地,但我們不可能讓出倫敦,這裡是我們的家!”

“戰爭無法取得勝利,家又有什麼意義?

不等李維的帝國近衛軍登陸,不列顛就會被這該死的戰爭拖垮!

看看外面,英鎊都已經貶值到什麼程度了!

去年還在為懲罰暴君李維歡呼的民眾,此時已經高舉著反戰旗幟,要求我們停止這一切,他們需要的麵包,不是將自己的父親、兄弟和兒子送上戰場!

單憑英倫三島的資源,我們根本不可能維持幾十萬本土陸軍。

更何況,我並不覺得,這幾十萬紅衫軍能打得過近百萬的帝國近衛軍。

那可是橫掃歐洲大陸的可怕軍隊,被李維施展了精神魔法的戰爭怪物,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背上炸藥包衝向戰場,而我們的士兵只會躲在胸壘後面瑟瑟發抖!

這是一場不對稱戰爭,李維可以允許其他國家建立‘泛世界聯邦’,我們不列顛為何不能加入進去?”

“沒錯,李維的使者是願意接納不列顛加入泛世界聯邦,然而開出來的條件是讓我們放棄倫敦地區,肢解英倫三島。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在歐羅巴大陸上實施著獨裁統治的李維,在外面一直以解放者自居,他不光要解放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李維甚至想要將已經被我們同化的威爾士人也解放出來。

至於我們的殖民地,李維更是要求全部獨立!

如果答應了李維的條件,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將會蛻化為英格蘭王國,或許李維會允許我們保留海外一些沒幾個移民的荒島。”

會議再次陷入詭異的沉默。

雙方不是第一次接觸了,對於李維政權提出來的底限,他們自然很明白。

這也是在明明不可能戰勝的戰爭中,大家仍然在咬牙堅持的原因。

“李維願意接受我們遷都加拿大麼?”

一直沒有開口的英王突然出聲道。

內閣首相苦笑著點了點頭:“李維的目標只是英倫三島和印度的解放,他對北美洲的興趣不大,連美利堅鄉巴佬李維都放過了,自然不介意更加荒僻的加拿大。

不過英倫三島必然會被李維肢解。

就如同剛才我所說的那樣。

李維要在英倫三島上建立愛爾蘭邦國、蘇格蘭邦國、威爾士邦國、英格蘭邦國……如果我們願意加入歐羅巴聯邦帝國的話。”

“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可以給李維,但英格蘭必須留在我們的手裡,李維要的無非就是倫敦這座城市,來彰顯他的功績。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果李維願意接受英格蘭和加拿大組成聯邦制王國,以主權附庸國的形勢加入到泛世界聯邦的體系中,倫敦市給他就給他吧。

保住英格蘭和加拿大地區,至少可以讓我們一直傳承下去,李維終歸會有老死的一天,更何況他荒淫無度,壽命不可能太過長久。”

“陛下,我會努力從李維手裡爭取到停戰條約。”

“在結果出來前,讓我們的小夥子們努力守住現有的防線,我們是打不過李維的歐羅巴聯邦帝國,但也要讓李維知道,透過戰爭方式趕盡殺絕,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好處。

並且將我們的條件告訴那些仍然獨立的國家。

如果李維連這個條件都不答應的話,只能說明李維不允許這個世界上出現第二個主權國家,所謂的泛世界聯邦不過是一個穩住大家的幌子罷了。

我想,應該沒人願意臣服於一個連附庸國都無法容忍的宗主吧。”

1818年,關於世界霸權的戰爭以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敗亡落幕。

李維甚至沒有派兵登陸英倫三島,昔日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就被戰爭耗盡了最後一份元氣。

當停戰條約的訊息傳回倫敦後,如此喪權辱國的投降條約,詭異的沒有讓英王的支持率下降多少。

無論是資本家、中產階級還是平民階層,對戰爭的停止都充滿了慶幸,除了少數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大罵英國政府是賣國賊外,沒有人抱怨這場戰爭的結束。

雖然歐羅巴聯邦帝國自始至終沒有登陸,但短短兩年多的戰爭,卻讓英倫三島餓死了超過十萬人!

愛爾蘭人民在得知解放的訊息後,興高采烈的在紅衫軍撤離的背影中,樹立起李維的雕像,在愛爾蘭邦國首府都柏林的市中心廣場上!

這是第一具被李維政府的民族,主動為李維樹立起的雕像!

由此可見,愛爾蘭人對不列顛的統治有多麼不滿,哪怕是名聲臭大街的暴君李維,在愛爾蘭人眼裡也是解放他們的英雄!

根據停戰條約,英倫三島被肢解為5個部分,愛爾蘭邦國,蘇格蘭邦國,威爾士邦國,倫敦首都區併入歐羅巴聯邦帝國。

愛爾蘭邦國和蘇格蘭邦國都非常慶幸這一決定,唯獨威爾士邦國跟英格蘭民族一樣,沉浸在失敗的沮喪氣氛中,與隔壁仍然保留著附庸國主權的英格蘭王國民眾一樣,滿臉頹喪。

當然,沒人在乎罷了。

英格蘭地區除了倫敦首都區外,其他地區都得以保留,將倫敦首都區團團圍住。

當然,這種包圍對英格蘭人來說反倒更加危險,因為一旦出現戰事,帝國近衛軍可以以倫敦首都區為根本,四面出擊,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英格蘭地區踏平。

至於加入到泛世界聯邦,成為跟俄羅斯王國平級的英格蘭王國,在丟掉澳大利亞殖民地、印度殖民地、非洲殖民地、美洲殖民地後,保留了剩下的殖民地,並將首都遷移到加拿大地區。

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也更名為英格蘭及加拿大聯合王國……

印度次大陸迎來了解放,不過李維很顯然沒有幫助印度阿三統一印度次大陸的念頭,在解放印度次大陸的過程中,除了從英國人手裡接過來的沿海貿易城市外,廣大的印度內陸仍然維持著原本的邦國模式。

也沒有要求他們成為附庸國,而是以泛世界聯邦的框架來對印度土邦進行軟約束。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印度次大陸距離歐羅巴本土太遙遠了,李維鞭長莫及,強行統一印度次大陸,不是便宜波斯、安阿富汗和俄羅斯三個附庸國,就是栽培印度民族主義思想的萌芽。

李維很清楚的記得,他上輩子歷史上的印度能統一成為南亞數一數二的大國,多虧了英國人的幫忙。

固然,英國人統一印度次大陸是為了殖民地利益,但英國人的統一在他們離開後,讓印度人撿了一個現成的統一大國,即便印度是由一群貪婪的官僚所統治,光靠人口資源也能成為世界性大國之一。

所以,距離遙遠的李維暫時沒有統一印度的慾望。

在英國人投降後,局部地區的戰鬥並沒有結束,北非不少國家得益於消息閉塞,和宗教傳統,對於泛世界聯邦沒有任何興趣。

所以,帝國近衛軍從北非開始,朝著非洲大陸內地穩步推進,準備建立一片非洲殖民地。

沒有了英國人的支援,非洲被歐羅巴聯邦帝國推平只是時間問題,難得不是打仗,而是如何更好的管理那些非洲黑蜀黍。

不過,因為李維大帝對非洲黑人沒有什麼好感,所以帝國近衛軍在推進的時候,往往喜歡採取簡單高效的屠殺加奴役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不投降就是死。

投降了也是奴隸,只有那些主動帶著部落投降的部落酋長,能得到類似‘監工’的待遇。

很顯然,野蠻的非洲部落還沒有充分瞭解過歐洲殖民者的強大,真正主動投降的部落很少,帝國近衛軍的推進留下了遍地黑人的屍首。

以至於李維發現,非洲需要越來越多的軍隊來維持鎮壓強度!

於是,在李維的命令下,那些附庸國和剛加入泛世界聯邦的國家,開始平攤出兵和經費,共同用於殖民非洲大陸的戰爭。

在非洲殖民計劃開啟的是,李維已經乘坐著戰艦來到倫敦市,他只需要點亮倫敦市中的系統功能建築,就能解鎖全面戰爭系統的下一步許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