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18世紀全面戰爭最新章節列表 > 408 戰火中打磨出來的清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08 戰火中打磨出來的清軍

廣東省潮州府一處平原上,清軍的各色軍旗將旗遮天蔽日,幾乎鋪滿了整片平原,綿延數十裡之多!

這個世界的清軍原本的頹喪之氣,早在與亡靈兵團的消耗戰中被掃蕩一空,早已不是當初被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一支幾千人的偏師就能痛毆的廢柴部隊。

在八王議政的統治下,所有的資源都向軍事靠攏,並且為了激勵漢人為清政府作戰的勇武之氣,將原本固定的社會等級制度開放。

軍功抬旗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直追當年滿清八旗入關之前!

在清政府定鼎中原之後,綠營作為漢兒軍主力部隊,幾乎斷絕了抬旗的機會。

因為那時候八旗皇室明文規定,只有包衣奴才才有資格抬旗,而綠營的社會地位連包衣奴才都不如!

在清政府建制之後,八旗和綠營看似上下級的關係,實則是完全不同的軍事體制。

綠營是封建社會的職業士兵制度,也就是綠營體制下,清政府管的是將和兵,是一個純粹的軍事體系。

雖然綠營中也流行世兵,但所謂的世兵更像是一種透過血脈關聯補充兵源的措施,士兵在沒有頂替父親進入綠營軍之前,就是一個普通的平民老百姓。

但八旗不同,無論是滿八旗還是蒙八旗和漢八旗,都是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無論是壯丁還是女眷,哪怕是老頭子和嬰孩,都會被以家庭為單位編入到旗軍之中!

在李維上輩子那個時代,滿清倒臺的時候,很多內城旗人被屠殺,但後來仍然有大量的旗人隱姓埋名生活,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因為八旗是囊括了一個個家庭,而這些八旗家庭經過兩三百年的繁衍,人數早就在八旗入關那時候翻了不知多少倍!

但一日入八旗,世世代代皆為八旗,除非犯下滔天大罪才會被除名,八旗制度可比後來什麼入黨嚴格多了……

當然,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原本的歷史上到了晚清之際,清政府才會因為八旗子嗣的幾何級繁衍,而導致八旗的鐵桿莊稼年年虧損,在八旗中形成內卷,使得大批下層八旗子弟窮困潦倒!

而死板的八旗制度,因為只允許八旗子弟從軍為生,不能幹其他的買賣討生活,到了晚清之際,甚至有不少八旗子弟活生生餓死!

不過,在李維這個世界裡,清政府還沒有扛到那個時候,就已經被亡靈兵團廢掉了半壁江山,就連東北老巢和附庸國朝韓之地都淪陷。

亡靈兵團一直有充足的兵源,跟朝韓之地的貢獻密不可分。

外東北因為當時清政府的封鎖策略,不讓漢人大批朝那裡移民,所以人口很少,並沒有給亡靈補充多少兵力。

現如今,在八大****……哦,現在是七大****了,承襲代善的和碩禮親王在廣州府城中兵敗自殺而亡。

早就跟亡靈兵團歷練出來的清軍,迅速做出了反應,在剛剛進入遠東地區的矮人一族整頓內部,適應新世界,安排廣州一戰俘虜人類,建立矮人——新世界人類統治階層的時候,將除了亡靈前線之外,所有的部隊都集中起來。

如今,已經完成全面動員的清政府,除了擴編了不少綠營軍之外,還透過地方士紳階級,組建了大批團練軍。

這些團練部隊原本戰鬥力不強,就是武裝起來的民兵而已。

然而,****們對這些地方漢人士族色彩極為濃厚的團練軍打心眼裡不信任,變著法逼著各地的團練軍,輪番上前線抵禦亡靈軍。

結果現在的團練軍,幾乎都具備了實戰經驗,戰鬥力絲毫不弱於脫胎換骨的綠營!

為了提升戰鬥力,清政府早已開放抬旗的門檻,並且將包衣奴才大肆武裝起來,派往戰場,用抬旗作為鼓勵他們作戰的動力。

或許在後世人眼裡,抬旗並不算什麼大的恩惠,但對當時的包衣奴才而言,抬旗可以說是他們人生中的最高夢想!

而且,八王議政體制下的抬旗,都是直接歸屬到八個王爺旗下,相當於一步登天啊!

如今皇帝一脈已經無權無勢,淪為了橡皮圖章,八大實權****旗下,就是曾經的天子奴下啊!

別小看滿清政府的奴才文化,清政府能團結統治大多數漢人,靠的就是奴才文化!

人人以奴為榮,如果能成為****的包衣奴才,社會地位比起那些漢人大臣也不低了!

畢竟,漢臣是外人,奴才是自己人啊!

理所當然的,按照清政府的體系,綠營兵想要抬旗,首先要成為包衣奴才,然後再立功獲得抬旗機會。

於是,在放開的軍功體制下,八王議政建立了公開透明,軍功激勵絲毫不亞於當年八旗入關前的軍事進階體系。

綠營——包衣奴才——抬入漢軍旗!

正是這一套清晰明了的軍事制度,極大的激發了漢人的奴性文化,爭先恐後的為旗人老爺賣命,保住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至於團練軍,則是另一套體系,倒不是說****們小氣到不給團練軍抬旗的機會。

而是這些團練軍都是自成體系,軍官基本上都是地方豪紳子弟,當兵的不是他們的佃戶就是宗族控制下的壯丁,凝聚力非常強,類似於李維上輩子的湘軍。

所以,團練軍很難被拆解,不是權力無法延伸,而是清政府發現強行將團練軍將兵分離後,戰鬥力立馬下滑成一盤散沙,在戰場上連當炮灰都不稱職,還會開罪地方士族,打擊他們自備糧草軍械組建團練軍保家衛國的積極性……

反正清政府在團練軍身上投入不大,乾脆放開手腳,讓他們維持自己的體制,只要在戰場上聽命呼叫即可。

於是,弱的團練軍被清政府當作炮灰,強的團練軍被清政府當作僱傭軍使用……

由於清政府建立起以奴才文化為核心的綠營——包衣奴才——漢軍旗的晉升體制,再加上有亡靈幫著練兵淘汰,這個世界的清政府對地方團練的依賴性不高,更別提讓團練軍坐大,成為李維上輩子那個世界的湘軍了。

即便綠營兵辛辛苦苦成為一名光榮的旗丁,全家都跟著沾光,雞犬升天進入清政府的統治階層,但漢軍旗中仍然有層次分明的階級。

關係到官僚的任命。

****們直接照搬了八旗入關時的24個前程,也就是類似於秦漢時期的軍功爵制度,有24個級別。

這24個前程全都拿下之後,漢軍旗的旗丁就立馬翻身做主,可以直接外放當官了!

並且,還能獲得進入上三旗的機會!

八旗中也是有上下等級的,分為下五旗和上三旗。

正常抬旗的旗丁,入得都是下五旗,只有軍功卓越者或者走後門的,才有希望進入上三旗。

上三旗在以往可就是天子親軍一般的地位了!

而在八王議政制度下,天子親軍自然變得不值錢,不過上三旗的旗丁乃至包衣奴才,還有機會進入到只收精銳的御前護衛。

不錯,現在的清政府御前護衛不再是皇城守衛和看大門的,是真正的精銳部隊,類似於西方的帝國近衛軍。

****身邊的戈什哈,都已經重新限定,必須從御前護衛中選拔。

這其實也是一種激勵制度。

在國家生死存亡面前,清政府改革的步子還是很大的。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噱頭,****身邊的戈什哈其實仍然是原本的那些心腹,只不過多走了一個流程,先從御前護衛軍那裡掛個號。

體制對於掌權者而言,永遠都是大開方便之門的場所。

無論是綠營軍還是包衣奴才軍,當官的都是博取了24個前程的旗人以及滿八旗中抽調出來的軍官。

蒙八旗對於現在的清政府而言,已經名存實亡,並且外蒙古的獨立,也讓清政府不再信任蒙人。

現在清政府的核心就是滿八旗和漢八旗。

其中滿八旗數量少,但承擔起了清政府官僚團隊的主力軍,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都充斥著大量的滿八旗。

滿人當官自然不用像漢人那樣,從綠營小卒子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升級到包衣奴才,再抬旗獲得24個前程,才能成為真正的一個中級官員!

滿八旗雖然也有24個前程的軍功指標,但在清政府挑選官員的時候,滿八旗的軍功明顯要比漢八旗值錢許多。

同樣的軍官,或許滿八旗只要得到一兩個前程就能升任,但漢八旗卻需要十幾個前程才可以。

當然,現在****們宣傳旗人一家親,在官面上儘可能團結漢八旗和滿八旗,甚至臭不要臉的喊出滿漢一家人的口號……

但口號是口號,體制是體制,真要是落實到好處,漢人和滿人之間的差距,對於進入體制內的人來說,根本不是秘密。

如今的戰場上,前軍陣列是清一色的團練軍,來自不同地方的團練軍組成一個個方陣,被後面真正的清軍大爺們壓著。

綠營軍就是這些團練軍的督戰隊!

綠營軍後面則是包衣奴才軍,包衣奴才軍後面是騎兵比例較高的漢八旗旗軍,再往後就是御前護衛軍了。

滿八旗可都是寶貝疙瘩,****們自然不會讓他們單獨成軍上戰場。

畢竟大多數滿八旗都忙著當官,即便當不上官的,也能在清政府中混個不錯的差事,再不濟,進入御前護衛軍還是很容易的。

實際上,地位最高的御前護衛軍不少兵丁,就是滿八旗的子弟。

沒有當軍官的才能,還有一副好身板,看上去挺能打的滿八旗子弟,多數都被塞進御前護衛軍了。

這保證了御前護衛軍對清政府的絕對忠誠!

作為前陣的團練軍武備參差不齊,好的團練軍已經完成了全面火器化,人人都至少有一把燧發槍。

差的團練軍則主體是大刀長矛和鳥銃。

後面的綠營軍裝備看上去就統一多了,畢竟這是清政府在戰爭中歷練出來的部隊,原本的綠營兵早就在數年的戰爭中被換了一茬!

綠營兵身上穿著統一的戰袍,不少兵丁還披掛了帶有鐵片的布面甲,手裡的武備也非常齊整。

因為亡靈兵團中沒有像樣的騎兵,所以長槍兵這個兵種在如今的清軍中已經看不到了。

綠營兵清一色的都是刺刀燧發槍和腰刀盾牌配置。

正是火槍的易成軍特性,才保證了清軍的正規軍可以快速補充兵源,充分發揮出遠東地區的人口優勢。

綠營兵更後方的包衣奴才軍,裝備就更加奢華了,清一色的鐵片布面甲,頭上全員帶著鐵盔,而不是綠營兵頭上的戰笠。

這些包衣奴才可不是曾經和平時期的包衣奴才,都是精挑細選的壯漢,再在戰場上滾一圈走出來的精銳,經過優勝劣汰,其中大半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從綠營兵透過軍功升遷上來的戰鬥奴才!

包衣奴才軍剛成立的時候,主體是八旗權貴們各家各戶抽調出來的壯碩包衣奴才,這些包衣奴才沒什麼戰鬥經驗,但因為奴才身份,被****們往死裡用。

戰場是最好的磨刀石,包衣奴才軍也迎來了新生,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早已抬旗,甚至加入到御前護軍中!

當然,在綠營軍裡當官的,不少人在幾年前,也僅僅只是一個包衣奴才罷了。

頻繁的戰爭,讓清軍中的升遷變得容易很多。

數年的戰亂,不光沒讓作為清政府軍事主力的八旗人數減少,反倒還遞增了!

包衣奴才軍後面壓陣的,騎兵比例較高的漢軍旗,基本上就是李維上輩子影視劇裡經常能看到的八旗鐵人了。

頭上那頂避雷針頭盔,算是清軍特色裝備,十分顯眼。

當然,現在的漢軍旗可不是樣子貨,他們人人都披了雙層甲,無論是火槍齊射還是近戰肉搏,都足以稱得上是封建時代的巔峰戰力,絲毫不弱於當年剛入關時的八旗天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清政府能積攢出這麼多精銳,多虧了亡靈兵團的錘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