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再世孫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八章 兵棋推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八章 兵棋推演

轉眼又過了數日。WWW.tsxsw.COM

這一日,講經臺,鬼谷子正在娓娓講述著縱橫術,聽講者卻只有孫臏一人。

龐涓、尉僚、茅蒙對縱橫術都不太感興趣。

白圭主學的治國和商術,對縱橫術稍有涉及,但人家入門早,早就學完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這次開課,就只有孫臏一人了。

“縱橫術,乃語言之奧妙,致力於以智慧說服他人,不提倡死諫、力諫之類。如果你想說服君主,最好的辦法,不是直來直往,而是要抓住君主的喜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提出意見,就能說服君主、達成目的。”

孫臏聽了點點頭:“老師說的甚是,弟子聽聞齊景公時的名相晏子,就是此中高手。他從不犯顏直諫,而是善於以反喻、比喻等說法來進諫,效果極好。”

鬼谷聞言笑道:“看來,伯靈很推崇晏子啊。‘藏經洞’中正好有一卷《晏子諫景公》,你可以去好好研讀一下,體會其中的奧妙,把這一課吃透。”

“是,老師。”

“好了,這一課講完了,你自去吧。”鬼谷子擺擺手,轉身飄然回洞。

下課了,去哪呢?

孫臏起身撓撓頭,此時吃飯還早,去取《晏子諫景公》也不用那麼著急。

不如去看看師兄他們做什麼吧?

孫臏打定主意,便直奔‘演武臺’,他一早聽說,尉僚和龐涓要去那裡的。

不多時,演武臺到了。

孫臏放眼一看,尉僚和龐涓果然都在臺上,兩人正熱火朝天的討論著什麼。

“兩位師兄,忙什麼呢?”孫臏笑著上前。

尉僚一抬頭,忙道:“師弟來得正好,我和龐師弟正研究你的竹槍陣呢。”

“噢。”孫臏有些好奇地上前,果見兩人身前都擺著上百個拇指大小,形態、顏色各樣的兵人,各依陣勢排列,的確是馬其頓方陣的模樣。

“兩位師兄研究出點什麼?”孫臏笑呵呵道。

“略有所得,”尉僚心急道:“正好師弟這位正主來了,不如評議一二如何?”

“嗯。嗯。”龐涓也憨笑著直點頭,顯得很是迫切。

“行啊。”孫臏笑著一口答應。

“是這樣的。這竹槍陣雖然犀利,但並不完整,師弟也說過需要兩翼。”

“沒錯。”孫臏點點頭。

“而這兩翼,我與龐師弟卻有不同的看法。龐師弟兩翼都選用魏武卒那樣的重步兵,而我卻建議一重一輕。”

“噢,那兩位師兄是如何考慮的?”孫臏也覺得有趣。

一說起兵學,龐涓便神采飛揚、口若懸河起來:“師弟,我是這樣想的。竹槍陣攻擊無敵,正面與其對戰,難有勝算,但其機動不便,短於近戰,所以,欲要破竹槍陣,最好的辦法就是正面佯攻,迂迴側翼,只要攻破了竹槍陣的側翼,與其近戰,那竹槍陣必破。”

“嗯。嗯。”尉僚也連連點頭,贊同道:“這點,我與龐師弟看法一致。”

孫臏心中訝然:這天下,果然不缺明眼人啊。不愧一個是未來的魏國名將,一個是未來的兵學大家,眼力都是一等一的,一眼就看破了馬其頓方陣的弱點。

“而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兩翼的戰力就必須足夠強大,所以,我選用了魏武卒這樣的重步兵。”龐涓很自信地繼續道。

“重步兵在攻擊力上,或許稍次於竹槍陣,但也非常犀利,而在防守上,更是固若金湯,遠非竹槍陣可比。所以,如果用重步兵和竹槍陣配合,那竹槍陣的兩翼安全便有了保證,其攻擊無敵的優勢便可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師兄說得有理。”孫臏點點頭。

在騎兵的優勢沒有被世人發現之前,龐涓這樣的排兵佈陣還是很犀利的。

“我卻有不同意見。”尉僚異議道:“竹槍陣攻擊無敵,但必須保持陣形,所以,機動不便。重步兵雖能較好保護竹槍陣的兩翼,但負重極大,同樣難以機動。”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或許你能擊潰敵人,卻無法進行有效的追擊,不能擴大戰果:又或者,萬一敵人避而不戰,你也無奈何,因為你追不上。”

“如此一來,這便喪失了戰爭的主導權,難以將優勢轉化為勝果,豈不被動!?而兩翼一重一輕,便可以解決機動性不足的問題。追擊時,以輕兵為主導,可以擴大戰果:若敵人避而不戰,也可以用輕兵纏住敵人,等待主力支援。”

“師兄,此言差矣。”龐涓不服氣道:“你一重一輕,固然解決了機動性不足的問題,但防守呢?敵人要是主攻你的輕兵,你能保證撐住嗎?萬一撐不住,那整場仗就輸定了。”

尉僚也不服氣道:“只要排程合理,輕兵能撐住一定時間,竹槍陣和重步兵又能及時擊潰敵人主力,那便沒有問題。”

“師兄,你這是賭博,萬一賭輸了呢?”龐涓反駁道。

見得龐涓和尉僚又爭執起來,孫臏不禁有些頭大,連忙相勸道:“行,行,都別吵了。其實,兩位師兄說得都有道理,只不過龐師兄偏穩重些,尉師兄偏靈活些而矣,這是個人用兵風格的問題,不是對錯問題。”

尉僚和龐涓相視一眼,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實啊,我個人以為,如果一翼仍用重步兵,另一翼卻用車兵,那效果會不會更好?”孫臏道。

車兵!?龐涓和尉僚不禁一愣。

歷史上,車兵曾以其強大的機動性和衝擊力,一度獨領風騷。

甚至於,一個國家擁有多少乘戰車,就直接象徵了這個國家的實力強弱。

所以,歷史上才有了諸如‘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

然而,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自戰國起,車兵因為耗資巨大、訓練困難以及對戰場地形要求苛刻等原因,卻開始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而弓、弩的迅速發展,也更加速了這一趨勢。

畢竟,戰車目標巨大,又不如騎兵靈活,極易在弓、弩射擊下傷亡慘重。

現如今,各國裝備的戰車數量,已經很少了。

比如魏國,身為當世的超級大國,卻也只保留了六百乘戰車,規模很有限不說,也很少上戰場了,更多是作為儀仗隊和將領親衛的形式存在。

所以,一時間,龐涓和尉僚竟都忘了還有‘車兵’這個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