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們的世界大戰最新章節列表 > 68新武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8新武器

河北唐山的1014工廠內,已經被改造過的生產車間內,一輛全世界都沒有出現過的怪異車輛,正在進行著最後的除錯工作。這輛怪異的戰車上有一排車輪,而這些車輪並不是包裹著橡膠的充氣車輪,它們的外面是一條如同鏈條一般的履帶。

這種設計是一名之前名不見經傳的農民發明的,他在使用機械耕地的時候發現裝置總是會陷入泥土裡,於是這個上過學並且家中資產不菲的新式農民自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用一條履帶來代替車輪,實現減小壓強增加越野效能的目標。

幸運的是他實現了自己的設計目標,並且讓自己的設計沒有埋沒在歷史的塵埃裡。很快他的發明就被一家農用車輛生產廠家看中,開始小規模的生產履帶性的拖拉機裝置。當然這個時間是在186年,那個時候王珏還有朱牧還沒有從學校畢業,所以這些設計也只在農業機械車輛中流傳。

當王珏因為偶然的原因發現了這種特殊的車輪的時候,他意識到生產一種更沉重的車輛的技術已經成熟了。於是他想方設法的請來了威廉?溫格,開始在唐山設計這種特殊的武器裝備。

“我從未想過,竟然可以在陸地上製造出重達10噸的龐然大物來。”一名工程師看著自己的傑作,有些驚動的對身邊的同事開口炫耀道:“這東西可以在顛簸的路面上開出每小時公里的速度來,簡直就是個怪物。”

這東西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存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武器裝備,而且這東西在誕生之初就展現出了其良好的應用前景——它可以用鋼板為士兵提供良好的服務,移動速度又可以媲美戰馬,火力上更是恐怖到讓人汗毛倒豎的程度。

可以預料到,這種武器一旦出現在戰場上,足以顛覆現有的騎兵還有步兵作戰模式,將戰爭引領到更有利於進攻一方的方向。一旦賦予騎兵更強大的衝擊裡和更強大的火力,那戰爭究竟會變成一個什麼模樣。

“我想,如果有一天人們告訴我,騎兵被這東西給完全取代了,我一點兒也不會覺得奇怪。”一名軍官負責在現場評估這種武器的新能,他只看了一眼之後,就再也無法將自己的目光從這東西上挪開了:“這就是我想要的!說真的,花多少錢都值!”

“它叫什麼?我們總不能一直用它的生產代號來稱呼它吧?叫1014廠1號工程乙型樣車?”一名帶著眼睛的工程師悄聲問自己身邊的領導,雖然他負責設計這種武器上的炮塔旋轉系統,可一直到現在,他還不知道自己參與建造的這個鋼鐵怪獸,究竟叫什麼。

“皇帝陛下賜名,在其衝擊之下,敵軍之要塞防線,均化作一片坦途;城池與戰壕,其必攻而克之……坦克,好名字啊!好名字!”聽到自己手下員工的問話,這名頗有文化的工程師一邊讚歎自己的傑作,一邊頗為得意的回答了對方的問題。

“坦克?”年輕的工程師一愣,然後讚歎的點了點頭,周圍的人也都忙著對著這個大家夥指指點點,內心也開始隨著這輛坦克內的汽油機轟鳴,懸了起來。

這個1號坦克在設計的時候可是否定了很多方案才誕生的,一開始的時候,為了增加坦克本身的越野效能,有方案提出使用更大更高的過頂式履帶,可是後來因為可靠性等問題,最終放棄了。

一開始的時候武器方面選擇的是固定在車頭上的一門50毫米口徑火炮,最終這個方案也因為瞄準困難被取消。固定的車身火炮最終被一個可以旋轉的炮塔所取代,不得不說智慧的中國人民竟然依靠圖紙和實驗就選出了最適合現代戰爭的坦克佈局形式,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設計史上的偉大傳奇。

其實,讓大明帝國的設計師放棄了多門火炮的設計思路,放棄了高大沉重的重型戰車設計,甚至最終拋棄了過頂履帶的主要原因,是王珏這個專案發起人對坦克用途的執著:他固執的認為,坦克是傳統騎兵的加強版,進攻速度還有更突出的火力才是其主要性能指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沉重的大型坦克被無限期的延後發展,輕型的快速坦克成了中國坦克的發展方向。這種1號坦克裝備了一門0毫米口徑的火炮,並且有一挺8毫米口徑的機槍。佈局和二戰時候的德國號坦克差不多,只是比後者略大,裝甲也略重。

這1號坦克可以用自身的油料向敵軍縱深推進50公里,比起很多當時的汽車來都要更大一些,如果攜帶外掛油箱的話,行程可以達到恐怖的400公里,這也是因為大明帝國的土地幅員遼闊,更需要坦克擁有大縱深機動能力的原因。

更讓王珏滿意的是,因為南京無線電設備廠最近在小型無線電裝置上取得了突破,這種1號坦克裝備了無線電聯絡裝置,可以實現在戰場上對每一輛坦克的指揮和掌控。這絕對是所有騎兵指揮官的夢想,也標誌著大規模使用坦克在指揮上沒有了任何技術溝壑。

這絕對是集合了過去十幾年間,人類發明創造的大成作品。電機以及汽油機技術,避震技術以及金屬精密加工技術等等一系列發展,最終在這個瞬間交織到一起,形成了一個飛躍,將戰爭的發展方向推到了另一條快車道上。

“聽說,咱們大明帝國的新軍,要採購這種‘坦克’,數量還不少?”站在遠處的一名生產工人,小聲的問身邊主管生產的工頭。

那名工頭似乎訊息非常靈通,看了一眼自己的手下,伸出一個巴掌來搖晃著回答道:“恩,聽說是要生產很多,不過上面下的生產命令是,如果這一次軍方考察透過了,我們廠子至少要生產這個數——500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