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醉寶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暢遊西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六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暢遊西湖

“我在這裡先謝過老闆娘,等以後老闆娘您要是去到京城,您就直接給我打電話去我那坐坐,我哪裡鍋碗瓢盆都很齊全,到時候老闆娘您在給我們露一手,我想我家那兩位老爺子應該會很喜歡您這做菜的手藝。”柳亦辰舉杯笑著向老闆娘說道。

“柳老弟你太客氣了,要是不介意的話你們可以叫我徐姐,到時候我去京城一定去你那四合院裡面坐坐。和你一比我家的那個小子簡直連你一半都比不上,別人或許一輩子也做不到你現在這個樣子,可是你從一無所有到現在身家過億,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你這賺錢的速度就連我也是望塵莫及,那些和你同齡的人還在為房子的首付憂愁,而你直接買了一套四合院。也不知道你小子是怎麼想的,按理說向你們年輕人應該喜歡住別墅或者是樓房,你為什麼獨愛這古建築呢?”徐姐現在喝的有點微醺,她本來就有點放得開。

這下子拉著柳亦辰在那裡東聊西扯,這些人今天喝的都有些微醉,本來還不是怎麼熟悉的人只要喝完酒之後就像是親哥們一樣。這裡面唯一清醒的應該就是柳亦辰和彭昊,彭昊是要負責這些人的安全,所以他沒有喝太多的酒。

“徐姐我這運氣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這半年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無法想象到的。哪怕是現在我每天還是要不斷的接受很多新知識,要想出人頭地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行,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這個夢想有一天能夠實現呢。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我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目標,記得剛剛畢業的那會兒好不容易才應聘到茗雅軒。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小的古玩銷售,其實那個時候我對這些東西並不是特別的感興趣,當時我就想要是有一天能夠在寧海買一套二居室。

然後在努力一下找一個女朋友,兩個人一同奮鬥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我那個時候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目標。不過自從被雷劈了之後我的日子徹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運氣好像比以前變好了許多,第一次去逛古玩市場就撿了一個大漏。

也是因為這個漏才結實的楓哥,這也讓我徹底對古玩這行產生興趣,後面我在茗雅軒裡面跟著孔叔學習古玩鑑定知識。可以說孔叔是我的領路人,要是沒有他的話我不會擁有現在所取得的這些成就。”柳亦辰和這個老闆娘挺合得來,要不然他也不會和她說這麼多他以前的事情。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被雷劈還沒事說明你的福緣深厚,可能是你命中註定有此一劫。今天時間也不早我帶你們回房間,明天你們還得繼續遊玩,今天你們就早點洗洗睡覺,我這裡環境特別的安靜。”說著老闆娘起身帶著柳亦辰他們來到各自的房間。

老闆娘這裡雖然她不經常過來,可是這裡的每間屋子都已經裝修好。柳亦辰他們今天來的時間也是比較晚,西湖十大美景他們今天一個地方都沒去,明天他們要去把這個十大美景全都欣賞一遍。

西湖十景是用文學語言給西湖及其周邊的十處特色風景景區、景點、景物命名,組成一個景觀集稱。它不僅要使命名的審美特徵、文化特徵和功能特徵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還要平衡好審美性、文化性、功能性三者的相互制約,並找到一個明晰的契合點,最大限度地接近、概括出景觀特點。

第二天一早柳亦辰和彭昊早早的起床,其他人依舊是等到他們兩個人鍛鍊完身體之後這才一個一個起來。等到他們洗漱完之後老闆娘早已經將早餐給他們做好,柳亦辰他們吃完早餐開車來到西湖十景的第一個景點蘇堤春曉。

“辰哥大家說的西湖十景指的是哪十景?來到這邊我彷彿自己置身於山水畫中一樣。我好像用畫筆將這裡的景色全部記錄下來,辰哥我能不能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我感覺光是這西湖十景就足夠我創作一段時間。”艾薇兒邊欣賞蘇堤春曉的美景邊向一旁的柳亦辰詢問道。

“西湖十景指的是:?蘇堤春曉,斷橋殘雪,平湖秋月,柳浪聞鶯,雙楓插雲,三潭印月,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雷峰夕照,曲院風荷。西湖十景景名合一,令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深受國內外廣大遊客歡迎,堪稱景點命名的典範之作。

你要是留在這邊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你得先舉辦完你的個人畫展,等你忙完那件事情之後我給你足夠多創作的時間。我想等到你出關的時候創作出來的那些作品足夠我那博物館使用,等我那博物館開業書畫館做一個你的專場展覽。”

柳亦辰給她介紹了一下西湖十景,他不會反對艾薇兒做出的決定。反而他會無條件支援她的任何事情,更何況司徒楓肯定會一直陪著艾薇兒留在這邊。柳亦辰邊走邊給艾薇兒介紹這裡的景色,這些東西也是他之前聽導遊講的。

“西湖景緻六條橋,隔株楊柳隔株桃。”風光如畫的蘇堤,是北宋詩人蘇東坡守杭時留下的傑作。這條綠色長堤自南而北,長達二點八公裡,在蒼翠蓊鬱的花樹叢中,隱翳著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等六座古樸美觀的石拱小橋。漫步堤上,人影綽綽,樹影搖曳,恍如進入神仙幻境。

映波橋與花港公園相鄰,垂楊帶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楓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

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裡是湖上觀日出最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而最富詩情畫意的辰光,自然是春曉。當嚴冬老人蹣跚離去,春姑娘翩翩來臨,此時你漫步蘇堤,但覺柳絲輕揚,碧桃吐豔,十里長堤瀰漫著綠煙彩霧。

柳亦辰他們逛完蘇堤春曉之後又來到曲院風荷,這裡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

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讚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院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院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如今的曲院風荷是一九八三年以來逐步建成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嶽湖,竹素園。風荷,麴院和濱湖密林五大景區。公園周圍有岳飛墓廟,郭莊,杭州植物園等,組合成西湖北線常年遊人密集的遊覽熱線。

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裡以水面為主,分佈著紅蓮,白蓮,重臺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迎薰閣是為遊人憑高賞景而建造的好去處,登閣遠眺可見“接天碧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風景。清風徐來荷香陣陣沁人心脾化人煩憂。迎薰閣下,闢有荷文化陳列室,向人們展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以及寄寓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審美觀照和道德追求的種種藝文佳作。

嶽湖景區儲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題書的“曲院風荷”景碑小院,那塊景碑是僅存的兩塊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竹素園景區近年才建成開放,它原為清初西湖名園之一,竹石亭榭,曲水縈環,清幽雅緻。

柳亦辰他們逛完這兩個地方已經快到中午,濱湖密林景區為遊人準備了賬篷,吊床,竹木小屋。在此可以野炊,垂釣,娛樂,聚會。園北側靠近岳墳商業區的位置開設有風荷酒苑,建有仿古釀酒作坊和幾座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酒樓。

中午柳亦辰他們就在這裡簡單的吃了一頓,自從吃了傳說私房菜之後,這些人出來吃任何東西都感覺食之無味。小憩片刻之後一行人又來到西湖十景中的柳浪聞鶯,柳浪聞鶯位於西湖南岸的柳浪聞鶯公園,其前身為南宋時的皇家花園聚景園,素以蔥蘢的柳色而躋身於西湖十景之列。

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那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湧。在那望不盡的濃陰深處,時而傳來嚦嚦的鶯啼,幫故稱之為柳浪聞鶯。在這裡品茗小憩,遠看湖山秀色,近聽枝頭鶯囀,確是佳趣無窮。

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闢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

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臺,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蕩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

……

柳亦辰他們休息好之後去的第四處地方是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

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歷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裡原有的龍王堂為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臺,臺周圍以欄杆,旁構水軒,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於其左。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凌波,綺窗俯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

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捲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儘管平湖秋月景區範圍在西湖十景景區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仍可以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歷史古蹟和文化蘊涵。

早在唐朝,這裡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裡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

明萬歷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巨資復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臺,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龍王堂。”

大家或許都聽過許嵩的一首歌叫斷橋殘雪,其實這西湖十景裡面有一個斷橋殘雪的地方。斷橋如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樑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

江南的杭州,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斷橋殘雪有幾種解釋,較通行的說法是,每當雪後初晴,來至斷橋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嶺一帶樓臺上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有一種冷豔之美。

又有人認為,大雪初霽,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鏈。日出映照,斷橋向日橋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彷彿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故以“殘雪”名之。斷橋是觀賞西湖雪景的絕佳處,這裡地處裡外西湖的分水點上,瑞雪初霽,佇立橋上縱目遠眺,遠山近堤銀妝素裹、分外妖嬈。

而整個西湖因積雪的“勾勒”,也顯得格外清秀、纖細。若是坐在橋畔亭內看斷橋,橋影倒浸,帶以殘雪,更是朗朗生姿。所以“斷橋殘雪”在西湖十景中是不可或缺的。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簷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斷橋春望》稱:“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灩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可惜柳亦辰他們來的季節不對,想要看到真正的斷橋殘雪只能等今年入冬以後。柳亦辰也把這一情況告訴給艾薇兒,她笑著對柳亦辰說好的作品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她不介意為了創作出一副完美的作品多等上一些時日。

柳亦辰他們準備今天將這西湖十景全部逛完,所以中午的時候他已經規劃好路線。接下來他們又去到花港觀魚,前接柳絲蔥蘢的蘇堤,北靠層巒疊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兩面鑲著翡翠框架的鏡子分嵌左右。

早在南宋時,有一條小溪從花家山經此流入西湖,這條小溪就叫花港。當時,內侍官盧允升在花港側畔建了一座別墅,稱為“盧園”。園內疊石為山,鑿地為池,畜養異色魚,於是遊人萃集,雅士題詠,稱為“花港觀魚”,成為西湖十景之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舊時的花港觀魚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後經擴建,全園面積近三百畝。園內景觀由魚樂觀、牡丹亭和花港三個部分組成,魚樂園是全園的主景。魚樂園中放養著數萬尾金鱗紅鯉,遊人在觀魚池的曲橋上投入食餌或鼓掌相呼,群魚就會從四面八方遊來,爭奪食餌,潑剌躍起,染紅半個湖面,洵為勝觀。

牡丹在我國號稱“花王”,杭州種植牡丹於唐朝中葉。唐長慶年間開元寺僧惠澄自長安獲得一枝攜回寺裡栽種,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現在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觀魚的牡丹園最為繁盛,牡丹割成十幾個各具形態的小區。

小區裡面,栽種著數百株色澤豔聳峙高處的牡丹俯視,但見大大小小的花壇間紅夾綠,那燦若雲錦的牡丹花千姿百態,鬥奇競態妍,令人流連忘返。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它的誘人之處不僅因為它是西湖南山的第一古剎,更在於有著許多與它有關的神奇傳說。

雷峰位於淨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餘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鬱。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佔據。明末杭州名士聞啟祥曾將他與湖對岸的保淑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寶石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稱是。

雙楓插雲指的是西湖南北兩高峰奇紅異多變的雲景。南高峰在煙霞嶺旁,北高峰在靈隱寺後,兩峰之間層巒疊嶂,重谷回合,綿延二十餘裡,介從遠處看去,則雙楓對峙,近若幾尺,兀突爭雄,秀出群峰。

清晨縷縷薄霧從山下冉冉升起,遙望雙楓恰似一對面蒙輕紗、身披蟬翼的少女嬌怯含羞。好像有意使你看不清、猜不透,表現出一種飄逸的美。在春雨霏霏或秋雨綿綿時節,山間雲霧蒸騰、勢如潮湧、雲濃似山、山淡似雲使你雲山難分,它又表現出一種雄奇的美。

雨後初晴,雲鋪山腰,絮掩峰頂,茫茫一片,翠黛的雙楓若沉若浮,時隱時現,彷佛浩瀚大海中的兩個仙島,它又顯示出一種神秘的美。詭異多姿的雙楓雲景,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據說白居易任滿離杭後,曾對朋友們說:“一片溫來一片柔,時時常掛在心頭,痛思捨去總難捨,若欲丟開不忍丟。戀戀依依唯自系,甜甜美美實她留,諸君能問吾心病,卻是相思不是愁。”

他的朋友問他究竟相思什麼?他莞爾一笑,答道:“乃南北兩峰,西湖一水也。”西湖南北雙峰的雲景竟使大詩人相思成病,能不令人神往麼?柳亦辰他們逛完這八處地方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正好剩下的這兩個地方適合傍晚或是晚上遊玩。

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鐘因南屏山下淨慈寺的鐘聲而得名。南屏山橫互於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蒼翠,秀石玲瓏,且多空穴。每蒼煙暮靄,萬籟俱寂的黃昏,寺內幾杵疏鍾,山應谷鳴,傳聲悠遠,逗人情思,所以人們就稱之為“南屏晚鐘”,並成為西湖十景之一。

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鐘圖》。儘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

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象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巖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

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鐘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尤其是在天氣交響混合,共振齊鳴,悠悠揚,經久不息。

西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而湖中三島則是鑲嵌在這顆明珠上的三顆綠寶石。三潭印月是由三座葫蘆形石塔和“小瀛洲”兩個部分組成。小瀛洲是利用疏浚的湖泥堆築而成的湖中小島島外又築有環表堤埂,堤島之間有九轉三回、三十個變的曲橋相連,構成了一保湖中湖、島中島的園林格局。

坐船人登上小瀛洲穿過九曲橋來到“我心相印”亭,鼎立於盈盈碧水之上的三座葫蘆形石塔便映入眼簾。這裡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西湖有個黑魚精常常興風作浪,攪擾得杭州人民不得安寧。巧匠魯班兄妹眼看黑魚精禍害生靈,就一決心要除掉它。

那黑魚精魯妹長得標緻,主變作個小夥子向魯妹求婚。魯班史妹將計就計,佯允了婚事,並雕了個石香爐做為陪嫁。迎親之日,魯班兄妹要黑魚精先搬嫁妝抬迎人,黑魚精高興地答應了,它擺了擺頭,身後就捲起一陣狂風帶動石香爐往湖中跑。

那石香爐滾到湖心下子就倒覆過來,把黑魚精嚴嚴地罩在湖底,從此西湖也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現在露在水面上的這三座石塔,據說就是那石香爐的三又腳。三潭印月,古來就是賞月勝地。

每到秋夜,月朗星稀,在石塔內點燃燈燭,沿口蒙上白紙,燈光從石塔的圓孔中透出,宛如一個個小月亮,於天上倒印湖中的月亮交相輝映,於是就出現了“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這也是“三潭印月”得名的由來。此時,只見月影、塔影、雲影溶成一片,不說不盡的詩情畫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