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全面戰爭之鐵血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蘇聯斷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蘇聯斷交

第二天一大早,張安樂進了辦公室就得知了這個好消息。WWW.tsxsw.COM第一軍、第二軍和第四軍都是北伐軍的精銳之師,第一軍號稱是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四軍更是有鐵軍之稱。這三個軍擋在廣東與湖南之間,就像是一道大閘,擋住了國防軍的去路。現在三軍已敗,湖南大門洞開,按照原定第三師和第四師與直屬師、第一師會師衡陽的計劃,不日就將實現。

一旦兩軍會師衡陽,再與九江、浙江的部隊一起夾擊江西的北伐軍,則大局已定,就在他滿懷希望等待著中國統一之日,一件事的突然到來,打亂了他的部署。

1926年7月9日,蘇聯駐中國大使館突然向張安樂遞交國書,與中華民國斷交,理由是中國政府違反條約,強行收回中東鐵路,無辜逮捕並殺害身在東北的蘇聯人。

這件事情發生的很突然,也讓張安樂感到莫名其妙。系統當中同樣給出了,中蘇斷交的事件。

隨著廣州國民政府的節節敗退,東北區政府對中東鐵路部分設施的收回引起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不滿。斯大林決定於中國政府斷交,撤回所有在蒙古的專家,停止所有與中國的合作項目。

事件影響,中國與蘇聯關係150。

張安樂突然想起來了前世在網路上看的一件事,就是中東鐵路事件: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東北易幟,蔣介石為了推行**政策,在國際上也加入了反蘇的隊伍中來。為了不讓蘇聯援助gd,同時也為了削弱東北軍的實力,慫恿張學良武力收回中東鐵路。

由於之前張作霖和張學良曾陸續收回中東鐵路部分設施,蘇聯均予以預設,張學良錯誤的認為蘇聯的外強中乾,實力並不怎麼樣,便決定武力收回中東鐵路。

後來便有了東北軍和蘇聯的一場大戰。由於gd在當時的大戰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這段歷史很多人不知道,有興趣的可以搜尋武裝保衛蘇聯。這裡就不說了。

此次蘇聯突然要斷交,張安樂心裡的那根弦突然被觸動了。張作霖去世的事件提前了,這件事不會也提前了吧。

如果雙方真的動武的話,中國必然不是蘇聯的對手。張安樂想到這裡除了一身的冷汗。國防軍的大部隊都在南方與北伐軍作戰不說,中蘇兩國綿延數千公裡的邊境線,防守起來難度也很大。歷史上的那次戰鬥因為是蘇聯和東北軍之間的戰鬥,戰線主要的東北和蘇聯的邊境。

張安樂連忙向張學良打電話瞭解情況,張學良對於此事也感覺有些莫名其妙。他說中東鐵路的電話權和哈爾濱氣象觀測站是之前的條約中明確規定歸還給中方的。此次收回,蘇聯方面並沒有說什麼,他認為是蘇聯人理虧,預設了此事。

至於逮捕蘇聯人,是因為最近蘇聯人在東北尋釁滋事。為了維護治安不得不逮捕了幾個蘇聯人,但是緊接著又都放走了。至於說殺害蘇聯人,這更是沒影的事情。

按說蘇聯不應該有這麼大的反應,因為他們事先並沒有抗議。或者不滿。這樣毫無預兆的直接要斷交,也不符合國際慣例啊。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呢,張安樂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這件事與張安樂有莫大的關係,列寧死後,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爭奪蘇聯的領導權。斯大林深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撼動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聯盟,所以便和加米涅夫以及季諾維也夫也組成了聯盟。

1925年1月。斯大林派支配的俄共中央全會透過《關於托洛茨基言論的決議》,批評他“企圖用托洛茨基主義來偷換列寧主義”;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決定解除托洛茨基陸海軍人民委員和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925年1月被迫辭軍事人民委員之職。改任電氣技術發展局局長,兼工業與技術委員會主席。至此托洛茨基被打敗。

不久之後,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與斯大林的執政理念相左,他們便聯合托洛茨基並和克魯普斯卡婭等人結成反對派聯盟級,即“新反對派”。1925年在黨的第十四次代表會議上,他們和斯大林為首的主流派公開對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漸漸地雙方勢同水火,開始為了對抗而對抗,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你支援我就反對。作為蘇聯最大的鄰邦的中國問題上,雙方也是各執一詞。

雖然最早是斯大林提出與當時還是蒙古督軍的張安樂合作,但是現在托洛茨基認為張安樂已經掌握了中國的國家大權,成為了中國實際上的領袖。蘇聯政府應該繼續加大與中國的合作力度,停止與與國民政府之間的合作。

斯大林卻認為一個分裂的中國比一個統一的中國更加符合蘇聯的利益,並且事實證明張安樂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如果讓他統一了中國對於蘇聯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雙方爭吵不定,但是張安樂在東北與日本人的一戰,印證了斯大林的觀點。接下來國民政府興軍北伐勢如破竹,斯大林非常高興,更是藉助此點不斷的打擊托洛茨基的反斯聯盟。

張安樂的突然反擊不但沒能對斯大林照成什麼不好的影響,反而促進了他的關於‘進一步干涉中國內戰’的提案的透過。因為他們認為,如果再不阻止張安樂,中國很快就會統一。

為此蘇聯制定計劃,必要時武裝干涉中國統一的計劃。就在他們沒有藉口的時候,張學良收回中東鐵路的電話權成了一個導火索。

蘇聯政府趁機煽動在東北的蘇聯人鬧事,並指示中東鐵路的工人消極怠工。

張安樂對於此事不敢怠慢,一面催促南方加緊進攻,一面瞭解蘇聯方面的情況。

第二天又一件大事發生了,新疆省省長兼新疆保安司令部司令楊增新被樊耀南給刺殺了。

7月10日,樊耀南借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舉行第一期學生畢業典禮的日子(其實是28年7月7日,在這裡提前一下)。楊增新就率各廳道的文武官員來到學校慶賀,身為學堂監督、軍務廳廳長的樊耀南設宴款待楊增新。

宴會上的侍者,突然拔出槍來,對著楊增新連開三槍。楊增新當場死亡,樊耀南鎮定地指揮藍衫侍者看住那些賓客,宣佈楊增新獨裁**,頑固保守,予以處決。樊耀南向楊增新的屍體打了兩槍,宣佈開始進行國民革命。隨後,樊耀南帶領俄文法政專門學校的學生衝向督軍公署。很快他們佔領了督軍公署,樊耀南向全國通電,宣佈加入國民革命軍,脫離北京政府。

樊耀南的舉動讓張安樂很是不解,因為不滿楊增新把他刺殺了這無可厚非。可是現北伐軍正在節節敗退,這個時候加入北伐軍,實在是不明智啊。

這件事讓張安樂突然感覺有些不安,重新看了一遍新疆發過來的密報,他發現了蘇聯駐新疆領事烏爾夫的名字。這事和蘇聯人有關,張安樂不用想就得出了這個結論。

張安樂猜想的沒錯,這件事的確和蘇聯有聯絡。

不久前的完善後會議上,張安樂對中央和地方部分機構進行了調整。新疆也不例外,楊增新自任新疆省省長和保安司令部司令。並奉命定了一份新疆政府委員名單,準備上報中央。這份名單當中新疆省政府廳、局長名單中,單單撤掉樊耀南一個人。

這件事因為籌劃不嚴,被樊耀南知道了。樊耀南還是新疆交涉署署長,與蘇聯人一向聯絡密切。蘇聯駐新疆的領事烏爾夫是斯大林的人,他知道斯大林想要對中國有動作,他認為可以聯合樊耀南推翻楊增新,將新疆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

他的這個計劃得到了蘇聯政府的批准,於是他便於樊耀南策劃了刺殺楊增新的事件。

新疆脫離北京政府對於張安樂的影響僅僅是ic少了幾點,與蘇聯的關係又降低了幾個點。別的方面並沒有很大的影響,畢竟他的觸角還沒有伸到新疆。

現在新疆方面的事只能先放一放,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蘇聯人。根據他得到的訊息,斯大林對於此事非常上心。因為他在國內的政治鬥爭中剛剛佔據上風,繼續提高自己在國內的威望。斯大林深知最能增加一個人威望的便是戰爭,一場勝利的戰爭!在他的眼裡周圍幾個國家,中國是最好的一個選擇,因為中國是一個不是大國的大國。

中國的軍事、經濟實力並不算一個大國,但是中國的人口和土地面積又決定了中國就是一個大國。因此,中國是最適合幫他提升威望的國家。

得知斯大林一心想要一戰,張安樂只能指示張學良,儘量透過外交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最起碼也要拖延一段時間,他要從南方往北方調兵。

張安樂下令直屬師馬上乘船到天津,同時命令第第四師、第三師、第十師以及第十六師即刻北上。同時命令還在東北的第十四師,開赴哈爾濱。命令駐紮在蒙古的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以及裝甲師密切注意邊境情況,命令吳新亮的第七師開赴安肅道與第五師王鎮部一起鎮守西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