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

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

1

大別山雄峙於南京、武漢之間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區,西起平漢路,東迄淮南線,北接淮河,南臨長江。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這裡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解放軍進行戰略機動奪取中原和進軍江南的重要戰略陣地。也是國民黨政府在戰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區。

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後,就像一把尖刀,猛地一下**了中原腹地,深深地刺痛了蔣介石。但蔣介石不願承認劉鄧進入大別山是主動的戰略舉措,而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劉鄧是“被逼臨時決定”。因此,蔣介石在南京國防部作戰會議上指出:

“如果劉伯承和***真能佔據大別山,東可威脅京畿,西可威脅武漢,南可阻礙長江運輸,在戰略上對於政府是一個很大的顧慮。”

但蔣介石似乎胸有成竹地接著說:

“大別山區東面有津浦路,西面有平漢路,北面有淮河,南面有長江,這些交通線都在我們控制之中。我們可以自由運動。匪軍卻不易超越。長江沿岸我們有許多軍事據點,漢口、九江、安慶等地都有飛機場,距離甚近,起飛便利,海軍更可以隨時巡邏,不論他們有什麼行動,我們在三個鐘頭內總可以察覺,予以有效的阻擊,絕對不會讓他像在黃河一樣整天整夜地偷渡。”

蔣介石對羅廣文、張淦兵團追擊部隊的無能特別氣憤。他斥責道:“各司令官、部隊長只借穩紮穩打,蝟集一堆,未能區分數縱隊,不敢超越追擊,向來無顯著戰果,何能弭除匪患,挽救危亡?”

訓示完畢後,蔣介石命令:

整編第四十六師、第五十八師、第八十五師渡過淮河向南推進;

整編第十師、第四十師經宜化店向東推進;

整編第七師、第四十八師(屬桂系)沿經扶、麻城南進;

整編第五十二師、第五十六師在信陽以南的外圍,整編第六十五師由平漢路到黃安。

張淦等渡過淮河的部隊統歸第八綏靖區(駐蚌埠)司令夏威指揮。

蔣介石的命令很明顯,令9個師23個旅圍困掃蕩大別山,企圖趁劉鄧大軍立足未穩之機,爭奪戰略要地,或消滅解放軍,或擠走解放軍。

{本章節選自《利劍出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

剛進入大別山的劉鄧大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當地群眾牽牛帶女上山躲藏起來,不見解放軍。大別山地區,曾經是紅四方面軍的根據地,怎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這令劉伯承和***始料不及。

原來,張國燾帶走紅軍主力西去開闢川陝根據地後,國民黨軍隊佔領了大別山,進行了殘酷無情地屠殺和清剿。現在,當地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婦女,青壯年男人很少見。再加一些大一點兒的鄉鎮被燒光了,許多老百姓躲在山上和灣子裡棲身。

除此以外,當年,蔣介石為了抹去老百姓對紅軍的記憶,連蘇區的地名都進行了更改,比如,把新店(今河南新縣)改名“經扶”。“經扶”是什麼意思呢?“經扶”是國民黨軍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的“字”。比如,金寨改名為“立煌”。

因此,部隊進入大別山,原以為老區群眾會出來歡迎、幫助解放軍。沒想到群眾非躲即藏,連嚮導都找不到,吃住也成了問題。部隊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六縱政委杜義德事後回憶說,“我們部隊剛到大別山,不熟悉山地、稻田地區作戰;衣食住行也不習慣。時值九月。夜晚天氣冷了,指戰員們還是穿著一身單軍衣,夜裡睡覺只好蓋上稻草禦寒。北方人初到南方,大米吃不慣,有些同志吃了就拉肚子。平地走慣了,爬山、走稻田小路就很困難,從軍用地圖上看,到某個村莊是個多少公里,結果翻山越嶺走了半天才到達目的地。到了一個村莊,只是幾戶人家的什麼灣子,一個營住不下,住一個連也夠擠的,只好露宿。加上蚊子咬,不少同志身上長了瘡,發瘧疾的很多。特別是在作戰中,負傷的同志要部隊自己抬下來,轉到指定地盤,然後由各旅教導隊和我們縱隊教導團以及機關的同志,抬著傷員翻越七百多米的高山,轉送到金寨的後方醫院。過去內線作戰中沒有遇到的困難,現在全出現了。”

疲勞、飢餓和病痛,使部隊情緒產生了很大波動。特別是對群眾躲躲閃閃很不理解。因此,發火罵人,拉牛送病號的事,突然增多了起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此一來,群眾更害怕了。許多老百姓更是不敢接近解放軍,躲在山上就是不下來。

9月10日,劉伯承和***在經扶境內的小姜灣召開整頓紀律會議。

會上,***說:“今天部隊對群眾蠻橫無理,亂打槍、亂要糧、到處抓人、抓嚮導等脫離群眾、違反政治紀律的現象已十分嚴重。這是一個嚴重的政治危機,多次革命鬥爭的失敗,基本原因是脫離群眾。只顧今天,不顧將來,這是右傾思想的表現。我們應該反對這種右傾機會主義,克服這種危機,不然就會自掘墳墓。”

那麼,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難呢?

***說:“首先要在思想上動員我們自己,幹部要深入下層,以誠懇的態度和群眾(戰士、伙伕、馬伕、勤務員)談話。苦只是苦一個時期,要忍受目前的苦,為的是不受長期的苦。使大家都有明確的政治前途,對群眾採取正確的態度。要想辦法克服困難,部隊一定要帶兩天糧食,這樣到了新駐地就有充裕時間想辦法,免得一到就弄糧食。”

說到“糧食問題”時,***加重了語氣:“糧食實在沒辦法,就不騎牲口,我首先不騎馬,告訴我的飼養員,用我的牲口馱糧食。”

接著,***強調道:“分班做飯,各自找糧食,一定要停止,這是最容易違犯群眾紀律的。另外,嚮導應盡量少找,隨便打槍一定要受到紀律的制裁。自己單位的傷病員送後方,自己想辦法去抬。支部工作應該加強,不論住在哪裡,都要爭取群眾回來,檢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幹部應更多考慮群眾的困難,我們本身應該變成一個政治工作隊、宣傳隊,要向前看,不要向後看。”

***的話剛講完,劉伯承便嚴肅地接過話題,說:部隊紀律這樣壞,如不迅速糾正,我們肯定站不住腳。”

劉伯承列舉紅軍時期的歷史教訓後說,“誰把群眾弄翻了,誰就遭受失敗或損失,誰就自作自受、自討苦吃。大家應有樹立建根據地的思想,堅決反對流寇思想。做好了群眾工作,就像龍在水中,虎在山中,一定能完成歷史任務。”劉伯承還強調說,“我們僅僅有死也要死在這裡的決心,還遠遠不夠的。一定要在這裡執行毛主席的路線,把根據地建立起來。”

會上,張際春副政委重申嚴格紀律:“以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掠民財者槍斃,**婦女者槍斃。”

剛進入大別山的部隊,開始了部隊紀律的整頓。

部隊在紀律整頓的同時,乘國民黨軍主力甩在淮河以北,大別山極為空虛的有利時機,劉伯承和***決心立即實施戰略展開:第三縱隊向皖西,第六縱隊(欠十六旅)向鄂東……迅速搶佔中心地區,肅清民團,發動群眾,開創根據地。

{本章節選自《利劍出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