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 襄樊役(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五章 襄樊役(3)

3

十七旅,旅指揮所裡。四十九團團長苟在合、政委陳紹富;五十團團長張鐮斧、政委魯之沫;五十一團王西軍、政委桂彬等都在等候自己的旅長李德生宣佈好消息。

李德生激情滿懷,鬥志昂揚地宣佈:“令牌我是扛回來了,這三劍刺不刺得下來就靠各位了,退路是沒有的,刺得進去也得刺,刺不進去也得刺!”

團長政委們一聽到旅長的這番壯語,無不歡呼雀躍,摩拳擦掌。團長政委們響亮地回答:“放心吧,十七旅決不當孬種!”

李德生滿意地說:“我想,我們十七旅也應該露露臉兒的時候了。以前,縱隊打主攻不是十六旅,就是十八旅,我們十七旅好像是後孃生的!這一次,大家都得給我瞪起眼來,好好打出威風來!”

確實,旅長講出了團長、政委們的心聲,大家橫下了一條心:“不活捉康澤誓不為人!”

李德生手一揮:“大家跟我一起到前沿去觀察地形!”

7月12日,正式的《襄陽作戰命令》下來了:

(一)六縱除以主力由城西攻擊外,應以一部分割鉗制城南高地及城內之敵,確保兩面攻擊部隊左翼之安全。

(二)陝南第十二旅5個營由東門及其以北攻擊。

(三)第二十八旅以兩個團由東門(不含)以南、東南角(含)以北攻擊,並派一部鉗制南面高地之敵,保證攻擊部隊左翼之安全,其另一個團位於東津灣、張家灣一帶機動(城東部隊由劉金軒、孔慶德統一指揮)。

各突擊部隊除選主要突破口外,應適當派鉗制部隊分散敵之注意力。

(四)張廷發統一指揮第八十六團及陝南一個團,位於趙家埡、鳳凰山、鐵帽山、觀音閣線,鉗制鳳凰山以北及峴山之敵,於14日黃昏積極向敵佯動,使敵不向城內增援(廷發集團仍歸王近山統一指揮)。

(五)方正平指揮第八十八團(缺4個連)及襄陽獨立團,位於樊城及其東西地區,防敵過漢水北竄。

(六)城內戰鬥結束後,六縱及第二十八旅各一部協同張廷發集團肅清城南高地之敵。

(七)各部務於14日12時前完成攻擊準備。

(八)城內戰鬥分界線,按11日在6縱開會規定(第二十八旅與劉金軒部分界線,由劉金軒與孔慶德共同商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命令要求各部作好充分動員,明確攻殲該敵之重大意義;在城內戰鬥結束後,除以六縱一個團擔任城防外,其餘各部隊於1個半小時之內整頓集合帶出城外。

7月13日,經過一天的準備。十七旅,第一劍刺向琵琶山。

是夜,十七旅四十九團苟在合團長沉聲對政委陳紹富說:“我率三營出擊。”

陳紹富政委握著苟在合團長的手。沒有想到,這一握手,竟是老戰友訣別的握手!

六縱4門山炮響過之後,英雄的團長苟在合和三營指戰員們衝了出去,消失在黑色的煙幕中。

琵琶山山上有康澤的一個連守備。這裡南邊與鳳凰山、虎頭山相聯,北邊是通向襄陽的大路。王近山所說的“劍刺三關”,琵琶山是第一關。如果琵琶山控制不了,就無法逼近襄陽城郊。

苟在合團長率三營指戰員們剛衝出去,敵人也不示弱,響起手中的傢伙。苟團長吼道:“吹衝鋒號!”

號聲中,三營七連突擊隊在副連長王安良的指揮下,如箭般飛了出去,三班10勇士衝過了200米開闊地,前面碰上鐵絲網,三班長趙存虎抓起鍘刀便砍。他邊砍邊罵道:“日他奶奶的,副連長,砍不動!”

槍炮聲、*聲密集交織,衝上來的部隊被擋在鐵絲網前寸步難行。趙班長急中生智:“鐵絲網砍不動,難道支撐鐵絲網的木樁也砍不動?”邊想邊揮起鍘刀朝木樁砍下去,成功了!趙班長喊道:“砍開了!同志們,衝啊!”

“衝啊!殺啊!”指戰員們高喊著衝過鐵絲網,立即兵分兩路,像兩把短劍直插山頭,衝入敵陣,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

團長苟在合也跟著指戰員們衝鋒,不辛踏上了罪惡的*,“轟”的一聲響,苟在合的身子在硝煙中翔舞著,然後緩緩一飄落大地……

“團長!團長犧牲了!”

當訊息傳到政委陳紹富這裡時,琵琶山已被四十九團控制住了。陳政委的熱淚迸出了眼眶,但只是一瞬間,他便甩了一把眼淚,痛聲喝令指戰員們:“不許哭!攻下琵琶山不容易,但守住琵琶山更難,我們要準備敵人的反撲,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要守住!記住,團長的血就灑在這塊土地上了!”

“與陣地共存亡!”悲憤的指戰員們怒吼著。

第一劍,就這樣,刺進了第一關。

李德生說:“為苟在合同志報仇雪恨,明天把真武山拿下!”

次日上午,李德生親率四十九團,三下五除二,把真武山拿了下來。

真武山失守,著實讓康澤大驚,他的臉都失去了血色。7月14日,康澤趕快命令部隊全面收縮陣地,樊城的第一六四旅全部撤過漢水,固守襄陽。外圍陣地的羊祜山、虎頭山等也全部放棄。

康澤放棄陣地全部收縮兵力,應該說這是一個愚蠢的昏招。後來國民黨軍檢討時承認:“襄陽城西南各高地能瞰制全城,羊祜山離城西南角僅400公尺,輕重機槍及火炮可以縱射西南域垣,瞰制南面城垣,誠為陣地之鎖匙部。自放棄西南各高地之次晚,匪即突破城防工事。守山地凡十日,匪攻不下;退守城內一日,即被攻陷。足證放棄西南高地之失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