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淮海嘯(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淮海嘯(3)

3

淮海戰役發起前,東北野戰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遼沈戰役,杜聿明奉命指揮東北國民黨軍的行動。這樣,徐州方面作戰計劃被擱置,直到華野發起淮海戰役,國民黨軍一直沒有主動出擊。儘管只有20天時間,但它為華野進行淮海戰役準備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保證。

國民黨軍在徐州方向沒有動作,而華中的“剿總”白崇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倒是行動起來,向豫西解放區進行“掃蕩”。

10月8日,白崇禧在駐馬店召開軍事會議,與張軫、張淦、黃維、胡璉等對策研判劉鄧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可能會出現的行動方向。他們研判的結果是三個方向:

一是出隨棗平原直下江漢平原;二是圍攻南陽;三是截斷武勝關至信陽段交通,*華中“剿總”。

鑑於這一判斷,白崇禧決定先發制人。其戰術是,先集結兵力於戰略待機地域,判明中原野戰軍主力後,斷然採取攻勢,實行決戰。

於是,白崇禧將張淦兵團調到廣水地區,黃維兵團原地不動,並在廣水、信陽間控制十幾列火車,有情況時可以迅速調動兵力。再加上徐州的劉峙兵團;津浦路上的李延年和劉汝明兵團。在白崇禧看來,似乎可以大展拳腳了。

但明眼人只要把這些兵團往軍事地圖上一放,就知道,這是一條長蛇陣。蛇頭是徐州的劉峙兵團;蛇身是津浦路上的李延年、劉汝明兵團;蛇尾是長江至武漢延伸到漢水白河流域的張淦兵團和黃維兵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不能小看這條蛇形,它有互保作用。細一分析,竟能做到首尾相應,擊尾則首至;擊首則尾至,擊腰則首尾俱至。

在這樣的形勢下,為了讓中原野戰軍配合打好淮海戰役,***給劉伯承、陳毅和***發來了一份電報,要他們考慮以主力再攻襄樊,然後回頭取南陽,取得豫西方向作戰的主動權。

劉伯承覆電說:“據各種徵候判斷,敵可能分三路掃蕩豫西向我求戰,摧毀我伏牛山後方,並達到補給南陽守敵軍物,打通平漢線。天雨不停,十日來河流水漲,房屋倒塌,道路泥濘,數日內難望晴明。我軍冬服大部在監汝、寶豐,萬一受損,將影響全軍戰力。為了便利部隊就地補充冬服和爭取有利戰機,我們擬於天晴後道路能走時,儘量留部吸引黃維、張淦由平漢線向西,而將主力隱蔽向南北轉移,適時出擊。”

劉伯承的策略很清楚,就是“南北分兵,拖散敵人,尋機殲敵”。

根據這個策略,劉伯承將中原野戰軍主力留在禹縣、襄城、葉縣地區,命令二縱和六縱分別牽制張淦和黃維兵團。

10月14日,六縱接到命令,具體任務是牽制黃維兵團。

那天,六縱司令員王近山和政委杜義德在野戰軍司令部,受領牽制任務時,劉伯承說:“我們的對策就是夾其額,揪其尾,斷其腰!”

王近山聽明白了,就是要把國民黨軍在中原地區的長蛇陣打散了。

劉伯承在分配任務時,王近山和杜義德認真地記錄著:六縱擔負豫西南“牽牛”任務,拖住唐河地區東西南三面敵人於豫西南,使其不能向東顧,不讓其卷到徐州地區,也就是說,敵人打我們時,不能向東帶,只能往西牽,牽得越遠越好!

劉伯承講完六縱的任務後,把目光射向六縱王近山和杜義德:“近山、義德同志,黃維兵團可是全副美械裝備的十二萬人馬吶,牽這頭‘蠻牛’,除了吃苦外,還要用智謀啊!”

王近山和杜義德異口同聲地回應:“明白了!師長!”中原野戰軍的將領們稱劉伯承為“師長”都習慣了,一時改不過來。這沒關係,顯然更親近嘛!

六縱受領任務後,指戰員們沒有等到天晴了,便開始捲起褲腿,走進了綿綿秋雨之中。

意料中的事發生了。六縱一動,黃維像只嗅到了肥肉飄香的饞狗,跟著就攆了出來,恨不能一口撲上來。

王近山和杜義德會心地笑了。

部隊一直往西走,後衛部隊打上一天半天,構築工事,列陣以待。戲演得逼真有餘,刺激得這頭“蠻牛”越牽越遠……

十來天時間過去了,部隊異常辛苦,疲憊不堪的指戰員們,用一個字來形容:累!

因這次行動非常秘密,不便於對部隊指戰員們講得過多,也不能透露全域性意圖,指戰員們只管向西走,便有人嘀咕開了:“這是幹什麼唷?大雨天的,沒命地走,還讓敵人跟屁蟲般地跟著,我們六縱哪個時候有這麼窩囊過?!”

一些老兵,儘管不敢直接問王司令員和杜政委,卻大膽地問和藹可親的副政委李震:“副政委,我們怎麼老向西走啊,屁股後面還讓敵人攆著走?”

李震知道,全域性意圖是不能透露的,於是回答道:

“勝利需要我們這樣做。王司令員、杜政委命令往哪兒走就往哪兒走。我們只要服從指揮,一定勝利。我相信無疑,你們也要相信無疑。”

“哦,軍首長決定的,準沒錯,一定是個大勝仗!”

這些老兵跟隨王近山和杜義德多年,對自己的首長十分瞭解和信任,常常為自己在這樣的虎將手下當兵感到驕傲。他們聽了李震的說法,不再有疑問了,咬咬牙,繼續向西走。

11月1日,六縱指戰員們走到了內鄉縣的西峽口地區宿營,面前出現了聳入雲際的大山,老鄉說,翻過山去就是陝西省了。

走了這麼多路,還要爬這麼高的山,一些嗜好動槍動刀的指戰員煩躁不安起來,推舉了一名排長乾脆到王近山那兒“捅開窗戶說亮話”:“王司令員,我們跟著你打仗哪一次打過敗仗,哪一次怕過敵人?不論是日本鬼子,還是國民黨軍,這一回是怎麼啦?咱真槍真刀跟黃維幹,怕球!”

王近山又好氣又好笑,不過,想一想,牽牛也已牽出老遠了,便把這次牽牛的意圖透給了這位排長,說:“淋點雨走點路就不幹了?那還能打勝仗?去給同志們說,我們這次任務不是‘吹牛’而是‘牽牛’,我們拖散了敵人,就能配合華野南下圍殲新安鎮、徐州地區的黃伯韜兵團,就能讓縱隊主力北轉並向東開進,以吸引徐州敵軍西顧,你們明白嗎?就是得讓這頭牛跑疲了,轉暈了,最後‘宰牛’。我們牽的是一頭大‘牛’,背的是個大‘包袱’,難道我們就被壓倒了嗎?”

意圖明了,指戰員們信心大增。大家回答:“千鈞重擔壓不倒!我們堅決牽大牛,揹包袱,啃骨頭!”

然而,第二天起床後,發現敵人沒了。黃維兵團不見了。

原來,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一見劉鄧大軍的主力六縱孤零零地向西走個沒完,原本一心想要吃掉這塊“肥肉”,但到了11月1日,發現華中、華野解放軍進逼徐州以東,形成了圍殲黃伯韜的第七兵團時,才知上當了!這時,蔣介石也發現形勢嚴重,急令黃維的第十二兵團迅速東援,以解徐州之危!

想溜?沒門!

11月2日晨,王近山給指戰員們下達了“宰牛”命令:“今天不要爬山了,這一回是‘大牛’想跑,我們趕緊追上這頭‘牛’,把它‘牛’宰了!”

指戰員們一聽,興奮啊!“牽牛”總是不過癮,“宰牛”就過癮多了!

就這樣,黃維兵團在前面跑,六縱在後面追,兩天時間過去了。六縱和黃維兵團拉平了距離,雙方同時踏上了京廣線的鐵軌,開始了從豫西向皖西的“馬拉松”賽跑。

如果此時高空有一架攝像飛機,那麼地上的兩支隊伍便十分壯觀地進入鏡頭囉——他們相隔幾十裡地齊頭並進。

黃昏,落日的餘輝裡,王近山騎在馬背上,側耳細聽,心裡暗暗地發笑:“黃維的那條道上,有一群烏鴉在翩翩起舞,嘎嘎慘叫。”事後,從黃維兵團那兒俘虜來的一個俘虜證實,的確,一大群烏鴉在半空中一直壓著他們走,似乎是在為黃維送終!

鑑於戰場形勢的變化,11月2日晚,劉伯承、鄧子恢、李達三人起草電文,向中央軍委報告,準備側擊尾擊黃維兵團。電報內容對黃維兵力側擊尾擊是這樣部署的:

1、以六縱並指揮陝南部隊四個團,與一縱之二十旅,附豫西一個團,經由西平、駐馬店中間地區,側擊尾擊之。

2、以二縱由花園,經由宣化店,於魚日到息縣,側擊尾擊之。

3、以豫皖蘇相關武裝,破壞敵之進行道路橋樑,並分別扭襲行進之敵。

***接到電報後,立即為中央軍委起草了回電:

劉、鄧(鄧子恢)、李並告陳、鄧(小平):

電悉。

(一)二縱及江漢、桐柏主力,對平漢路破擊如能徹底,並堅持多日,則不但能延滯八十五軍北上的時間,且可能迫令黃維以一部從北面南下夾擊,打通平漢,如此則能推遲黃維東進之時間。請令王宏坤極力擴充套件該路之破擊,並極力延長破路時間。

(二)二縱下一步行動,似宜經商城方向出豫皖蘇。

(三)六縱行動值得考慮,截擊王凌雲由鎮平向南之部可能打不著,又費去時間,似不如由內鄉取直徑開太和、阜陽,先黃維到達該地,從正面或側面阻滯黃維為適宜。二縱到商城後,渡淮向太和、阜陽進與六縱協力拖阻黃維。以上是否適宜,請酌辦。

軍委

二日二十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