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著名人物傳記作家董儲存作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著名人物傳記作家董儲存作序

序:自由研究者

● 著名紅色人物傳記作家 、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 董儲存

排好版面的《首任軍長》放在案頭上有半年之久,斷斷續續終於翻完了。大家不要認為我讀的很痛苦,其實是我的事務太繁雜,不然,早就想一口氣讀完它了。也因為讀的時間跨度長了,感受就更加濃烈一些。好酒總是需要慢慢地品。有人會問,你品出什麼沒有?嗯,我告訴你,《首任軍長》的作者葉青松,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研究者。

自由研究需要一個自由的心境。創造源於自由心境,沒有自由心境,根本不會有創造。我與作者有過一次交談,知道作者有一句為文要義:從心底裡流出來的文字叫文章,做出來的文章不叫文章!顯然,作者在研究、撰寫首任軍長時,所流露出來的都是心底裡的話。比如,作者在後記中,敞開心扉所說的為什麼要寫首任軍長;比如,四十七軍首任軍長梁興初的開頭,作者寫道:“不再講述那些人人都知道的往事,而是把鏡頭聚焦到梁興初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上。”再看全文,作者把梁興初如何率三十八軍在朝鮮戰場上打出“萬歲軍”的經歷摔掉不寫,而是把重點放在“一顆子彈升一級官”,“一生中的兩位救命恩人”,“當了‘萬歲軍’軍長之後”等等故事上。我想,在許多人物傳記中,特別是在眾多寫梁興初的傳記中,許多作者都做不到這一點,生怕遺留了朝鮮戰場的戰事,就不能反映梁興初的戰將形象。這就是作者在自由研究中,產生出來的自由心境。自由是永恆的主題,堅持自由思考和追求,是作者在《首任軍長》一書中絕對持之以恆的事。

自由研究需要一個嚴謹的學風。自由不是亂來,亂來不叫自由。研究要嚴謹,嚴謹不等於研究。如今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分水嶺,要麼被“戲說”媚俗,“演義”的不著邊際,將歷史改得面目全非,這是文史的墮落。要麼是史學家們精深的研討著作,生拗僻冷的語彙,令人生畏,不敢問津,這是史學的遺憾。葉青松在自由和嚴謹之間,堅持學術的情操,兼顧可讀性,做到既不失真,又讓多層次的人們接受。做到這一點,十分不容易。據作者自己介紹,這是畢十年之功所得。讀《首任軍長》,能夠窺視到這一點。比如,寫六十一軍首任軍長韋傑時,其中韋傑當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團長,作者做了頁下注,對三四四旅在某年某月歸八路軍一二九師管轄,某年某月歸八路軍一一五師管轄;比如,寫二十七軍首任軍長聶鳳智時,其中聶鳳智擔任紅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一師二七一團副團長時,作者又做了頁下注,該團先後多次在紅九十一師和紅九十三師轉隸管轄。這些容易忽略又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作者都做了註解,全書達數百處之多,這不是一日之功所能為的。常常看到許多傳記著作做不到這一點,便出現了以訛傳訛的現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自由研究需要一個美麗的結局。不管你是看重過程,還是看重結局,有一點是顯見的,善良的人們都希望有一個好的結局,或者叫美麗的結局。做一個自由研究者,自然不能例外。葉青松在後記中說,“本書為個人研究題目,在財力、物力、精力上投入有限,寫作次序以佔有資料的多寡而決定,編排則在成稿的基礎上,按編制序列先後排定。”從中不難看出,自由研究面臨的困難是很大的。不像有組織有計劃有經費保障的研究,可以高枕而臥,無憂無慮。這就讓我想起修史過程中的一個名詞,叫“私修”。私修,是對正史的一種補充,但又不同於野史,屬於正史與野史之間。對於這樣的研究,各方力量應當予以大力支持。我很幸慰地看到,我的老朋友,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博覽》雜誌社副總編秦相啟先生,以大膽潑辣的氣勢,率先拿出大塊版面,對葉青松的“首任軍長系列”進行了連載。人民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曾有意要出版該書,但因種種制約,沒能成願。如今,在中**史出版社出版,也算是個美麗的結局。幾番艱辛,終成正果。

鼓勵自由研究、自由討論、自由創作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政策,是我們黨充分發揮和鼓舞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方針。為什麼鼓勵自由研究,道理很簡單,因為自由研究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個人的研究熱情和創新精神。《首任軍長》是檢查這一政策的一塊試金石,是反思這一政策的一面鏡子,是監督這一政策的一雙眼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