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節 軍事家的軍事生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節 軍事家的軍事生活

為了寫好許光達的軍事生活,時間還得追溯到他們夫妻相逢之前的1932年3月瓦廟集血戰。

瓦廟集是1932年3月底,國民黨軍4個旅向湖北省襄河以北地區進攻,先頭部隊抵進至京山縣瓦廟集時,與紅三軍偵察警戒分隊遭遇。沒有想到,這一遭遇戰,紅三軍與國民黨軍竟激戰了七天七夜。這是湘鄂西蘇區歷史上最輝煌也是最慘烈的一仗。

當時,除了打仗外,紅軍隊伍中還被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統治”著,上層領導在反“圍剿”中大力推行“不許部隊後退半步”的“新戰術”,並且大搞“火線肅反”,濫殺無辜,使紅三軍內外交困。事實上,時任紅二十五團團長的許光達,也上了“肅反委員會”的黑名單。但在瓦廟集戰鬥中,保衛局的幹部到紅二十五團抓許光達時,許光達說:“著什麼急,打完這一仗我就跟你們走,頂多個把鐘頭。”說著,許光達衝進了火海。

戰鬥中,許光達身負重傷,昏迷不醒,被直接送到了洪湖瞿家灣的紅軍醫院。師長段德昌一身炮火硝煙打馬趕來,對醫院院長餘學藝懇求道:“許光達指是不可多得的指揮員,你們一定要救活他,一定要救活他……”

初步檢查確認,許光達體內的彈頭離心臟只有10釐米左右,手術分秒不能耽誤!餘學藝和醫生楊鼎成說幹就幹,於是,一張簡易的長條木桌,一堆刀刀剪剪搬了進來。手術整整折騰了三個鐘頭,然而,由於子彈進得太深,仍然沒有成功。

此時,賀龍趕到了。瞭解了詳細情況後,他決定派人送許光達去上海的一家醫院。歷盡千難萬險,傷勢嚴重的許光達終於送到了上海那家醫院,但想不到的是那家醫院卻遭到了國民黨的破壞,許光達又只好經地下組織安排,輾轉去了蘇聯治療。在莫斯科,那顆距心臟只有10釐米的子彈頭才被取了出來。

真是因禍得福,許光達躲過了一劫。1937年,許光達從蘇聯回國後見到賀龍,賀龍說:“國民黨打了你一槍,卻救了你一條命,別人挨一槍是禍,你挨一槍是福。”這句幽默的話卻含義深刻。如果許光達不是因為負傷到蘇聯治病,極有可能也和紅三軍參謀長孫德清、紅九師師長段德昌一樣被“肅反”殺掉。

躲過一劫的許光達,在延安抗大當教育長;到了1942年春,擔任八路軍一二O師獨立二旅旅長;抗日結束後,1946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晉綏野戰軍,任許光達為晉綏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

1947年8月4日,許光達奉命率三縱西渡黃河,歸西北野戰軍指揮,參加粉碎國民黨軍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這是保衛紅色首府延安的光榮任務。許光達立即率三縱兩個旅起程,一路拼殺,到了彭德懷手下,遞上“見面禮”:高家堡戰鬥中殲敵200多人,俘國民黨軍陝北警備司令張子英、二五六團團長李含芳以下1400餘人。

彭德懷高興地說,這樣的禮物“越多越好”。許光達沒有讓彭懷德失望,後面的“禮物”真的越來越多:打清澗,許光達率三縱活捉了國民黨軍第七十六師師長廖昂;攻宜川,許達光率三縱消滅了守城的國民黨軍整編第二十四旅,外加旅長張漢初;克蘭州,許光達率三縱展開了一場大追擊,殲國民黨軍第六十一旅一八二團、四十八旅一四四團、十七師師部等3000餘人。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統一編制,西北野戰軍改稱為第一野戰軍,各縱隊分別改稱軍。第三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許光達任軍長,朱明任政治委員。許光達成了解放軍第三軍首任軍長。第三軍下轄第七、第八、第九師,歸第二兵團建制。不久,許光達升任第二兵團司令員,率兵團所轄的第三、第四、第六軍進軍新疆,最終迫使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不久,許光達跟隨彭德懷回到北京,協助彭德懷起草給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住在中南海。

會議期間,中央領導在商討建國大事,當時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的周恩來,向朱德、彭德懷兩位老總提出,要調許光達去外交部工作。許光達懂外語,在外國學習生活過,與外國人打過交道,有外事經驗,應當說是個合適的人選。

周恩來問許光達:“你的意見呢?”

許光達朝著總理立正回答說:“報告總理,外交工作我怕不能勝任,我還是軍隊工作熟悉些。”

說話間,***走了進來,說:“你們都在爭許光達啊!我倒同意老總們的意見,還是留在軍隊好。”

原來***是想讓許光達組建裝甲兵部隊。1950年6月,***任命許光達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

組建裝甲兵,需要人手。經過請示批准,許光達從二兵團調來了22人,組成了裝甲兵籌備小組,住進了北京前門外的一個小旅店——香村飯店。裝甲兵籌備辦就此展開工作。

1950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自此,人民解放軍的一個嶄新兵種,裝甲兵,誕生了。

眾所周知,人民解放軍是靠“小米加步槍”起家的。現在要搞裝甲兵,難度可想而知。許光達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滿腦子想的都是坦克,就連回到家裡說話也離不開坦克。許光達反覆告誡他的同事們:“整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方向是向機械化前進”,“我們要樹立永遠為裝甲兵建設服務的思想,把我們的聰明才智獻給裝甲兵事業”。

許光達邊調查邊研究,很快形成了裝甲兵建設的具體方針。經過短短四個月的努力,就在全國各地區建立了坦克師、獨立坦克團、獨立坦克營以及坦克訓練基地、修理廠以及坦克學校。之後,又組建了華東、東北地區的摩托化裝甲兵領導機關。中國裝甲兵初具雛形。

1959年,59式中型坦克“橫空出世”。59式中型坦克的誕生,不僅徹底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坦克的歷史,而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這一年10月1日是國慶十週年的紀念日,北京天安門舉行了隆重的國慶大閱兵。當許光達陪同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到由59式中型坦克組成的坦克車隊隆隆駛過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刻,許光達心裡充滿了自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許光達無愧於“中國裝甲兵之父”的美譽。

(下節預告 軍事家的淡泊生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