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

2 夏季戰役(中)

1953年6月初,1軍在新寺洞召開軍事會議之後,7師迅速做好作戰準備。因為,7師黨委明白,此戰,關係到板門店的談判籌碼。

7師命令20團做好進攻臨津江東岸的桂湖洞東北198.6高地,奪取兩側編為1號和7號的無名高地,任務是全殲駐守這兩處的美軍兩個連隊,將陣地向南推進,堅決消滅反撲的美軍。讓美軍在談判桌上的無理要求不能實現。

桂湖洞東北198.6高地,面積雖小,卻居高臨下,是美軍在臨津江東岸通往南面的制高點和主陣地。為了機械化運動,美軍還在這裡修建了兩條公路,205公路和262公路都要繞過198.6高地。可以這麼說,此地是臨津江南部的重要交通屏障。

美軍為了保護好如此重要交通屏障,在這裡還修建了7條坑道、17個地堡,設定了3到5層的環形鐵絲網,陣地周圍又築建起若干個明、暗火力點的塹壕,使整個陣地形成一個嚴密的防禦體系。

志願軍20團接到命令後,副團長代團長的李士林坐鎮指揮了。他以8和9連為主攻部隊,8連配屬9連一個排攻佔198.6高地主峰陣地,其他營連部隊繼續堅守陣地,並準備打擊反擊的美軍。

志願軍20團到朝鮮還沒有打過一仗,這是他們團的第一仗。部隊官兵情緒高漲。有提出爭創英雄營的,有提出爭當英雄連的。8連幹部戰士寫的血書、決心書像雪片一樣飛到師、團指揮部,紛紛表示,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出征誓師大會上,李士林莊重的把一面“攻必克、守必固”的大旗,交給8連連長王虎元。

王虎元又把紅旗交給副連長兼突擊隊長呂寬祝。

王虎元喊道:“參加主攻的戰士們,大家都在紅旗上簽名!”

李士林也大聲喊道:“同志們,大家舉起拳頭,面向北方,向祖國共同宣誓。”

“我們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了實現世界的和平,要發揚國際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帶著民族恨、階級仇、勇猛頑強,前仆後繼,攻必克,守必固,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叫喊,沉著冷靜,狠狠打擊美國侵略者,爭取為人民立大功!”

誓言慷慨激昂,驚天動地。

誓言讓戰士們熱血沸騰。好多好多戰士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戰鬥動員一步比一步深入,戰鬥士氣一浪高過一浪。這時,李士林代團長把師黨委和團黨委送來的幾瓶高粱酒,拿出來,又大聲地喊道:“同志們,上級領導給我們送來了高粱酒,這叫壯行酒。大家倒上。”

大家倒好酒。

“第1杯酒,這是祖國人民贈送的,幹!”李士林領頭喊了起來。

“幹!”地動山搖。大家在心裡說,祖國啊,人民啊,你送的酒,我們正在喝呢,你聽到了嗎?

大家又倒上酒。

“第2杯酒,這是我受師黨委、團黨委的重託,為你們送行!幹!”

“幹!幹!”又是一陣地動山搖。大家在心裡說,師領導啊,團領導啊,我們喝了這碗酒,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請你們去看望一下我的父母!代我問聲好!你記往了嗎?

大家又倒了一杯酒。

“第3杯酒,這是我們的團結酒,團結一心,打擊美帝國主義!幹!”

“幹!幹!幹!”還是地動山搖,加上如雷貫耳。大家在心裡說,我們不怕無名,不求有聞於世,也無悔於葬身異國的山野。然而,我們害怕冷寂久後的遺忘啊!你可想到過?

3杯壯行酒喝過。林團長讓大家高唱《志願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祖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王虎元連長指揮唱完戰歌,他再也按捺不住戰鬥激情的衝動,大聲喊道:“我們就要進入戰場了,我提一個要求,我們8連,是英雄的8連,這次我們8連,要再創佳績,再添榮光,不達到目的,絕不下火線,英雄的8連萬歲!”

這一震天動地的話語,把戰前動員推向了*。戰士們齊呼:“英雄的8連萬歲!”

誓師大會的下午,6月25日下午7時30分,突然,志願軍數百門大炮怒吼起來,像排山倒海一樣,各種炮彈傾瀉在198.6高地。隨著炮火的延伸,早已按捺不住的主攻部隊從屯兵洞中跳了出來,大家吶喊著,猛衝猛打!王虎元連長帶著2排、3排從右,副連長呂寬祝扛著紅旗帶著一排從左,兩支離弦的箭,向美軍陣地猛撲過去。

副連長呂寬祝帶著突擊班,衝在最前面。突然,遇上殘存的鐵絲網,擋住了去路,戰士們毫不猶豫的把被子鋪在鐵絲網上面。但這樣透過很慢,一但美軍火力點復活,後果不堪設想。幾個戰士不顧一切地猛撲在鐵絲網上,高喊:“抓緊時間,大家從我們身上過鐵絲網!”

大家撲過去了。突擊班的指戰員們舉著紅旗踩著臥在鐵絲網上的身軀躍過去了。

當8連登上主峰時,很快投入肅清殘敵的縱深戰鬥。在山樑左面,呂寬祝副連長帶領突擊班,按預先的戰鬥方案,分成若干戰鬥小組。他們在槍刺上綁上手電簡,第一名戰士只管在交通溝裡扣扳機,狠狠地打,後面的戰士負責給他壓子彈。

戰鬥中,發現美軍的地堡都設在交通溝的外沿,周圍有槍眼,坑道也挖在地堡的對口。呂寬祝機智靈活,命令2班用*。*投出去了,連續消滅了4個地堡裡的美軍。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00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

{

這時,副班長吳國斌被一發子彈擊中英勇犧牲,戰士朱萬發在打美軍第5個地堡時胸部負傷。朱萬發對班長張向榮說:“班長你放心,只要我還能動,就決不下火線,堅決消滅敵人,為副班長報仇!我的傷口已包紮好,不要管我,你指揮全班多消滅敵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們要為副班長報仇!”班長一聲號令,戰士們對美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一名戰士抱起一包*包,不顧美軍的猛烈火力阻擊,匍匐前進,勇敢地炸燬了美軍的一條坑道,美軍被活活地埋在裡面。

2班戰士符風孝頭上負傷,鮮血糊住了雙眼,班裡的戰士拖他下火線,他拒不下火線,還摸著為大家壓子彈;班長張向榮,戰鬥一開始就負傷了,當美軍第4次反撲時,被打掉一個睪丸,忍著劇痛,指揮全班戰鬥。

1排的指戰員們不給美軍一點喘息的機會。1班、3班同時出動,*、*、*包到處開花。美軍3條坑道,6個地堡全部被炸燬了,山樑左側的美軍全部被消滅了。

山樑右側,連長王虎元帶領2排和3排衝上了山頂。他立即命令2排隱蔽在美軍的屯兵洞,3排肅清殘敵。可是,3排遇到了戰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這裡原來估計美軍集中工事只有七八個,但實際上卻有16個地堡,而且地堡與地堡之間的距離,僅5至6米,中間用交通溝或蓋溝相連,組成了一個嚴密的火力帶。

3排的7班、8班在進攻中受挫。2排見狀,迅速組織了突擊隊,攜帶了不少爆破簡、*、*,在火力的掩護下,衝進去一陣猛打,消滅了殘敵,炸燬了這個火網體系。在戰鬥中,7班戰士共產黨員藏華仁,一個人同兩條坑道的美軍打了起來,用*、*消滅了4名美軍,還活捉了一個俘虜。

忽然,從山背後發現有一片地堡群,正不斷發出紅色信號彈,王虎元判斷這是美軍的聯絡訊號,立即組織大家隱蔽。果真,美軍的排炮向8連的主峰、縱深開始了猛烈轟擊。

好險哪,王虎元深深地吸了一氣,幸虧發現得早,才避免了損失。

戰鬥間隙。王虎元對俘虜進行了仔細的審問,弄清查明了美軍陣地的基本部署情況。王虎元立即命令9班長郭雲亭、戰士李尚林等3人組成一個爆破組,去爆破美軍的地堡群。

一會功夫,地堡群間連續閃出幾道強光,緊接著就是一陣陣雷鳴般的爆炸聲。

一會功夫,3位英雄勝利歸來了。後來所知,這是美軍最後一個工事。經過2個小時的激戰,8連大顯軍威,一共消滅了美軍一個加強連。

攻上山峰容易,守住山峰難。王虎元深知這個道理。一整夜,只有少量的美軍進行反撲,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反撲。這意味著必有一場惡戰。

陣地上,戰士們都在挖單人掩體和防炮洞,特別是選擇敵人可能反撲的地區,加固工事。

第二天清晨,王虎元看見美軍從對面山上,沿兩條交通溝,約有兩個連的兵力,慢慢靠近8連的陣地。王虎元立刻命令2排機動部隊從屯兵洞拉出來進入陣地,準備投入戰鬥。

恰好這時,增援部隊和支前部隊趕來了。支前部隊運來成箱成箱的*和彈藥。8連官兵真是興奮啊!立即撬箱子、揭蓋子,現在,戰士們手上有了武器彈藥,比十分都高興。

陣地上,有幾名重傷員。王虎元打算讓支前部隊運回後方去。傷員們都發起火來,喊道:“我們都向祖國發過誓,不打敗敵人決不下火線,連長忘了,可是我們沒有忘!”

王虎元無可奈何,只得把他們隱蔽起來。

8點鐘,美軍幾個炮群瘋狂地咆哮起來,向198.6高地猛烈轟擊。美軍的炮火轟炸了半個小時之後,便向後延伸了。接著,美軍兩個連向8連陣地撲來,這是美軍的後備部隊。

8連2排迎了上去,一陣*、*甩出,顆顆都在美軍中間開花,嚇得美軍敗退下去。當美軍退到一個山窪時,志願軍數百門大炮一齊吼叫起來,炮彈落到這個山窪裡,血肉橫飛。

這時,美軍一個連的兵力分3路擁了上來,2班和9班迎擊上去,迅速消滅了左右兩路的美軍。然後中間一路已撲上了陣地,向2班和9班猛撲過來。2班和9班的戰士們沉著應戰,奮起反擊,打得美軍滾到山溝裡去了。

從8時到11時,8連打垮了美軍23次反撲,前沿陣地到處堆滿了美軍的屍體。下午,美軍不甘心失敗,重新用重炮轟擊這個山頭。不到一晝夜的時間,山頭被削去一尺,山石變成了粉末。原來的交通壕和地堡,彈痕累累,有的坍塌,有的在燃燒,濃煙滾滾,整個陣地上,8連只剩下連長、副連長、通信員、衛生員等8個人了。

後來,後續部隊上來了,陣地前面的205公路和260公路徹底暴露在志願軍的炮火之下。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00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