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1)

11

在黃實做黃隱起義工作的同時,成都城內的另一個重量級人物劉文輝,也正在被王少春策反之中。

劉文輝,字自乾,四川大邑人。1895年生,1908年入成都陸軍小學,1911年入西安陸軍中學,1916年畢業於陸軍軍官學術。歷任川軍第2軍參謀、營長、團長等職。1921年擔任川軍第1混成旅旅長後,脫離第2軍,自立門戶。其後,在軍閥混戰中不斷打敗對手,實力逐年擴大。1927年任國民黨軍第24軍軍長,1929年擔任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川康邊防軍總指揮,擁兵十萬,勢力範圍據大半個四川。

一個在四川政治舞臺上馳騁風雲的人物,如今也成了城中的甕中之鱉。

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署副署長王少春受周恩來之命,來到成都,爭取做成都實力派劉文輝的起義工作。之所以派王少春前往成都,是因為王少春與國民黨軍第24軍參謀長張伯言有過結交。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劉文輝明確表示同意起義,並由王少春把劉文輝的“多年來受蔣壓迫,積怨難言,處境困難,只好暗做準備”的意思電告周恩來,並請周恩來予以指示。

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回電,對劉文輝起義時機的選擇,作了部署:

一、起義時機,擬在解放軍逼迫成都附近為宜。如過早起義,易遭胡宗南部的襲擊,第24軍的戰鬥力也無法與之對抗。

二、第24軍起義後的主要任務是配合解放軍,堵截胡宗南部向西康方向逃竄;並以牽制和擾亂的方法,阻止其佔領西康,以待解放軍到達。

三、保護好城市交通和中共地下黨員及民主人士和進步青年,維護好社會秩序。

四、開展民主思想教育,改善官兵關系,從物質上和精神上為起義後配合解放軍作戰做好一切準備。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道電文如一股清泉,流進了劉文輝的心田裡。這哪裡是讓他起義?劉文輝心裡明白,中共中央不僅給他指明了方向,而且還十分尊重他個人的利益。

在形勢緊張的時候,國民黨重慶綏靖公署副主任鄧錫侯、潘文華回到成都,他們得知劉文輝的情況後,也加入到了起義行列。

這時,蔣介石逃到了成都。重慶解放了,蔣介石逃到成都做最後一搏。這就是蔣介石所謂的“川西決戰”。

蔣介石在成都北郊場召集張群、熊克武、劉文輝、鄧錫侯、向傳義、王陵基、王纘緒等訓話:“川東戰場是戰略轉移,不是失敗。胡宗南幾個兵團還是完整的,現在都到川西來了,目的就是進行一場‘川西決戰’,望川西的朋友與之合作。”說完,蔣介石不忘徵求大家意見:“這一仗到底怎麼打?”

有人主張不戰而退康、滇邊境,以保實力,等待時機反攻。

有人認為在川、康邊境利用山地作戰較為有利。

當然,也有人執言在川西平原決戰!

輪到劉文輝表態,他只好敷衍,“委員長總攬全局,我們都是一偏之見,你看怎麼辦就怎麼辦。”劉文輝的話,正中蔣介石下懷。蔣介石當即吩咐張群、劉文輝和鄧錫侯等再作計議,並任命張群為商討“川西決戰”召集人。

當晚,蔣介石來到了劉文輝家。大批警衛人員,從軍校直到劉公館的客廳門口全部封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蔣介石來的目的是想進一步拉攏劉文輝,要劉為“川西決戰”賣命。這一點,劉文輝心裡十分清楚,也看到了蔣介石的末期即將來臨。

面對蔣介石,劉文輝只好虛以應對。

第2天,蔣介石又派張群到玉沙街的劉文輝寓所,會晤劉文輝。

張、劉禮節性的問候後,張群以徵求的姿態向劉文輝提出4個問題:“1、蔣介石是否復總統職;2、王陵基撤換後由誰繼任;3、川西大會戰應如何部署;4、你和鄧錫侯兩部在‘川西大決戰’中如何和胡宗南配合。”

劉文輝知道張群這樣問是在摸底,因為前3個問題只是陪襯而已。劉文輝想了想,決定來個若即若離,讓其摸不清:“蔣先生復職也好,王陵基去留也好,這些都好辦,當前要緊的是軍事,仗打不贏,一切皆空。今天全靠胡宗南這張‘王牌’,別的都抵不了事。”

劉文輝談到這裡,還藉機對蔣介石牢騷了幾句,“蔣先生過去對待雜牌軍的辦法是,打死敵軍除外患,打死我軍除內亂,事到如今,我們實在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到這裡,話鋒一轉,“今天到了這個光景,有一兵一卒,也得同共產黨拼。”緊接著,又拖了一個尾巴,“你知道的,第24軍散在康、寧、雅三屬,縱橫數千裡,翻山越嶺,徒步行軍,非有一兩個月是集中不起來的,怕的是遠水難救近火。”

如此這般,劉文輝透露給張群的資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張群無計可施,只好無功而返。

{本章節選自《首任軍長》上卷,該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

{本章節選自《藏九地,動九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 ~~~謝謝您的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