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

節二 滕海清與彭雪楓交往的是一種革命之間的緣分

如果說滕海清是在紅軍時期結識了倪志亮這位“知遇恩人”的話,那麼,他的第二位“知遇恩人”則是在抗戰時期結識的彭雪楓。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強渡涪江、嘉陵江,開始長征。此時,滕海清已擔任紅十一師三十三團一營政委(相當營教導員職務)。滕海清隨紅四方面軍三過草地後,於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抵達會寧。滕海清擔任紅四軍第十師二十八團政委。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響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槍聲。中國全面抗戰開始。8月25日,紅軍三大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滕海清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七O團一營副營長。一個月後,滕海清改任八路軍三八五旅教導大隊大隊長。1938年3月,滕海清到抗大學習。1938年8月,因工作需要,滕海清被抽調分配到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工作。當年,竹溝鎮的知名度是很高的,有“小延安”之稱。而彭雪楓與竹溝鎮一樣有名。當地民謠中就有這樣的唱詞:“窮人窮,骨頭硬,要跟雪楓鬧革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彭雪楓這個名字,如雷貫耳,滕海清早已知道,但從未謀面。

1938年8月中旬,滕海清單身從延安出發,轉道武漢,來到了竹溝鎮,開始與彭雪楓結識和交往。

初見彭雪楓的情形,滕海清事後回憶起來仍歷歷在目。

我到竹溝的幾天裡,都沒有見到彭雪楓。當時,彭雪楓的黨內職務是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對外職務是八路軍總部少將參謀處長。聽工作人員說,彭部長到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那裡去了。

彭雪楓不在,省委其他幾位負責人商量後,派我到西華縣遊擊大隊任副大隊長。

去西華任職不久,聽說彭雪楓回到竹溝,但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他能來西華。因為,我總覺得沒見到彭雪楓是一種遺憾。

9月下旬 ,竹溝的東征部隊動員完畢,新四軍遊擊支隊成立,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30日,彭雪楓率部踏上挺進豫東的征途。

10月11日,竹溝的東征部隊到達西華縣。在西華縣杜崗鎮與吳芝圃領導的豫東抗日遊擊三支隊、蕭望東帶領的新四軍遊擊支隊先遣大隊會師。這次會師,我見到了彭雪楓。

一見面,彭雪楓就對我說:“你就是滕海清同志!鄂豫皖紅軍的老兵,當過團政委。”

顯然,彭雪楓對我的情況早已瞭解。我回答說:“司令員,早知道你的名字,就是沒有機會見面。”

彭雪楓說:“我倆雖是第一次見面,不過說起來我們還是老同學呢!紅軍大學的同學,對吧?”

“哪裡能跟司令員相比呀,你們是首長深造,我是補課,入校也晚多了,紅大已改為抗大了!”我說。

彭雪楓又說:“那也算是校友呵,老校友又走到一起來了,好啊!前不久,我在武漢,聽博古同志介紹,武漢的報紙上,還登了你的文章 。海清同志,你來了我十分高興,你的情況我都知道了,工作得不錯。到西華的時間不長,名氣可是很大呀!老百姓都知道你會打仗,槍一揮,日軍偽軍都跑了……”

我邊擺手邊笑著說:“在西華打仗,算不得什麼打仗,不值得一提!”

挺進豫東的征途中,滕海清和彭雪楓見了面。會師後的3支游擊隊合編,番號仍為新四軍遊擊支隊,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吳芝圃任副司令員,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蕭望東。下轄3個大隊,滕海清被任命為第二大隊大隊長兼政委。彭雪楓對滕海清說:“你在紅軍時擔任過團政委,我把部隊交給你,我就放心了。你要帶好這支部隊,這可是我們東進豫皖蘇幹革命的血本!”

第二大隊是彭雪楓從竹溝帶出來的部隊。滕海清十分清楚。後來滕海清對人說:“這是彭司令員對我的信任,也是一種緣分,革命者之間的緣分。我暗下決心,要使第二大隊更有威名。”

滕海清沒有辜負彭雪楓的信任。10月27日,新四軍遊擊支隊東征途中,首次與日軍展開了作戰。這天上午9時許,偵察兵急報:日本騎兵前來襲擊。儘管部隊在長途行軍中,但彭雪楓還是決定打。彭雪楓說:“即使有一百個撤退的理由也不能走,不打也得打。為的就是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掃除東進障礙,留下新四軍威名,給老百姓以希望!”

支隊領導決定:分三路展開,圍殲日軍騎兵。事後獲息,日軍騎兵有30餘人,由小隊長林津少尉指揮。日軍襲擊新四軍遊擊支隊,是漢奸密報後採取的一次試探性行動。

彭雪楓命令滕海清:“你們二大隊趕快佔領馬菜園、谷莊那邊有利地形,任務是與一、三大隊相互配合,對敵實施迂迴包圍,堅決打它個人仰馬翻。”

滕海清斬釘截鐵地回答了一聲“是”,便率領二大隊進入反擊預備位置。

第三大隊的任務是打擊日軍的右側。彭雪楓親自到三大隊指揮。第一大隊的任務是在左側,張震跟第一大隊行動。在3個大隊的合擊下,擊斃了林津少尉,斃日軍騎兵12人。日軍騎兵見勢不妙,慌忙潰逃。

東征首戰取得了勝利。滕海清在二大隊講評作戰情況時說:“同志們都很勇敢,有些沒打過仗的同志,經受了考驗和鍛鍊。開始,有些同志怕,手發抖,端不穩槍,拉不開槍栓。有什麼可怕的呢?你們看司令員和參謀長,不是跟我們一樣衝殺嗎?那個日本小隊長,不是也去見閻羅王了嗎?總的來說,這一仗大家都是很勇敢的,沒有一個臨陣逃脫,可是我們夠不上第一功。我們是第二大隊,在打仗、立功上不能也是第二,更不能第三、第四,要爭第一!”

戰後的當天,彭雪楓到第二大隊看望大家,並專門問滕海清,對這一仗的看法。滕海清回答說:“堅決得很,一點也沒猶豫,如果有一點猶豫,也打不了這麼好。”

彭雪楓說:“這一仗也有遺憾,那個日本少隊長的屍體被搶回去了,沒能讓老鄉們親眼看看侵略者的尊容。”

滕海清說:“人家是騎兵嘛!六條腿,溜得快。”

“是啊!溜得快。不過嘛,畢竟還是兩條腿的打敗了六條腿的!”頓了頓,彭雪楓說:“總有一天,我們會有自己的六條腿的英勇部隊!”

1939年1月,新四軍遊擊支隊到達豫東鹿邑縣白馬驛。部隊在此進行了軍政整訓。第二大隊編為第二團,團長由滕海清擔任,政委由譚友林擔任。

1939年初夏至年底,按照新四軍遊擊支隊“打擊敵偽,擴大抗日根據地”的指示,滕海清和譚友林率二團挺進淮上,連戰湖溝、支子湖、懷遠城,戰果頗豐。11月2日,新四軍遊擊支隊改為新四軍第六支隊,所屬3個主力團保留番號,還重新組建了3個總隊。滕海清仍任二團團長。1940年6月,八路軍第二縱隊政委黃克誠奉命率1.2萬餘人,抵達皖西,與新四軍第六支隊會師。7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彭雪楓和黃克誠兩部合編,番號為八路軍第四縱隊,下轄4個旅。彭雪楓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滕海清被任命為第五旅旅長。

此時的五旅領導人只有滕海清一人,政委孔石泉、副旅長張太生等都到不了職。下轄3個團,只有滕海清指揮原二團改稱的十四團在編制序列內,十三團和十五團一個遠在皖東北,一個暫缺,由滕海清自己拉隊伍。

1941年1月,皖南事蹟發生後,第五旅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十一旅。滕海清、孔石泉分別任十一旅旅長、政委。

讀者朋友看到這裡,已十分清楚,彭雪楓的初創部隊,全部交給了滕海清。這種信任,正如滕海清自己所說的那樣,“是一種緣分,革命者之間的緣分”。

1944年1至8月,新四軍第四師戰果頗豐,在路西一線,滕海清指揮的第十一旅先後攻克了大回莊、板莊、吳樓、百善站、鐵佛寺、五鋪等日偽軍據點;在路東一線,由彭明治、韋國清指揮的第七旅和第九旅也攻佔了多點多集鎮。9月上旬,四師師長彭雪楓率主力西征途中決定一鼓作氣,攻打夏邑縣八里壓。彭雪楓考慮到滕海清率領的第十一旅在路西單獨作戰,需要休整,沒讓十一旅參戰。

滕海清得知八裡莊戰鬥沒有十一旅的任務,於9月9日急速趕往薛家湖村,找到彭雪楓。一見面,滕海清便用“激將法”問彭雪楓:“打八里壓,你非要親自去?我去你就不放心啦?!”

彭雪楓笑呵呵地說:“你一來,我就知道你是來跟我講價錢的。咱倆各有分工。這段時間路西戰鬥,你旅三十一團 傷亡較大,你去整頓休整一下;我呢,和張(震)參謀長去打八里壓,打完仗我就去你那裡。”

滕海清明白,彭師長是安排自己一個休息的機會。如此一來,滕海清更不安了:師長不是也連日征戰,不是也很疲勞嗎?滕海清想到這裡,又“激將”了一句:“看來你是信不過我這個旅長囉!我一定要去,跟參謀長去!”

“你說哪裡的話?天黑了,你趕快回旅部去吧!”彭雪楓一心想讓滕海清休息,又說:“要不,就在這吃晚飯。想不想走哇?”

滕海清還想磨蹭一下,說:“我想走,也不想走。明天你讓我去,我就走;你不讓我去,我就不走了!”

彭雪楓聽的真切,高興地說:“來來,吃飯吧。就這麼定了,別再跟我爭。”

這時,警衛員已把飯菜擺好。滕海清也不客氣,與彭雪楓等師領導共進晚餐。

夜晚,滕海清在師指揮所,與彭雪楓和張震談了很長的話。交談的內容從現實到理想,從區域性到全國,從正題到笑話,一直到深夜才睡覺。

次日早晨,滕海清重提要求:“師長,還是我去打八里壓吧,跟參謀長一起去。”

“你怎麼這麼婆婆媽媽起來了?”彭雪楓在滕海清的肩膀上捶了一拳,隨即跨上大青馬,還說了一句:“我回來就到你那裡去,再見!”

目送彭雪楓遠去的身影,滕海清的心中湧起了一種莫名的悵然,也不知道是沒有成功勸阻彭雪楓去前線,還是冥冥之中的預感,這場戰鬥會有意外的事兒發生。當然,滕海清沒有料到,如果他知道這是與彭雪楓師長訣別的話,他一定會拼死拉住彭雪楓,決不會讓彭雪楓上前線去的。9月11日,在八裡莊戰鬥即將結束時,親臨前線指揮的彭雪楓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年僅37歲。

9月11日晚,十一旅文工團正在為休整部隊慰問演出。這時,師部聯絡部部長任伯生來到演出現場,找到滕海清,貼耳輕聲說:“師長犧牲了。”

滕海清一怔:“什麼,你說什麼?”

“師長犧牲了,已抬到你的辦公室……”任伯生言語哽咽。

滕海清急步奔向他的指揮室。

彭雪楓信守了他的諾言,打完仗就到滕海清這裡來。然而,已停止呼吸的彭雪楓,再也不能與滕海清握手、掄拳、逗樂、做指示了。

噩耗傳來,一向推崇“受傷不叫喊,犧牲不許哭”的滕海清,面對安靜地躺在自己辦公室的彭雪楓,不能自抑地放聲痛哭起來。

彭雪楓犧牲的訊息沒有馬上對外界公佈,包括對彭雪楓的夫人林穎。事後,滕海清說:“當時,沒有給林穎立即報喪,是考慮到林穎已懷孕,讓林穎心情安靜,順利地生孩子。組織上還以‘雪楓’的名義,給她發過一封‘平安’電報。不久,林穎在新四軍醫院為彭雪楓生了一個兒子,叫彭小楓。”直到1945年1月24日,八路軍總部發表了彭雪楓壯烈殉國的公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