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

第二章 蘭封劍雲

1

沒有哪位行伍打仗之輩是揉麵糰的。戰爭年代都是把命別在褲腰帶上,誰敢揉麵糰誰就是拿生命開玩笑。這一點,與和平年代,截然不同。和平年代的軍人,一味地強調服從、忍讓。僅這一點,導致了和平年代的軍人養成了等上級政策、等上級安排的習慣。扯遠了,還是迴歸到戰爭年代中來。他娘的,戰爭年代的軍人,說起來就帶勁兒。

1946年8月5日,六縱在濮陽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濮陽是《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的地方。現在,輪到王近山和杜德義在這裡“縱論軍國大事”囉!六縱政委杜義德首先發言,他說:

“同志們,中原第一大仗隴海戰役就要打響了!能不能打好反擊國民黨進攻的第一仗,就看在座的諸位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仗就可以打好。如果出了問題,我們不找下面,就找你們算賬!你們對營以下幹部,也要這樣一級一級要求。劉鄧首長命令我們六縱及三縱八旅編入右路軍,六縱並指揮八旅,任務是先取蘭封,截斷隴海路,相機奪取勝利!”

杜義德政委所說的隴海戰役,是中國爆發全面內戰後,晉冀魯豫野戰軍的第一個大仗,戰役主要目的是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切斷蔣介石發動內戰的交通大動脈,攪亂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部署和時間表,減輕李先念的中原解放軍在突圍中的壓力,配合山東和華中野戰軍作戰。戰役部署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和冀南、太行軍區部隊監視平漢路新鄉、安陽段和道清鐵路之敵;劉伯承和***率第三、第六、第七縱隊和冀魯豫軍區部隊共4萬餘人,挺進豫東,展開這場大戰。

杜政委的開白場過後,縱隊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王近山接過話兒:“我們縱隊還沒有好表現,所以,風涼話想必你們也聽到了,人家說‘吃九塊半的還不如吃六塊半的強’。這話不好聽啊,從今以後決不能再聽第二次了!我們要為野戰軍爭光,為六縱爭光,用實際行動打出野戰軍的樣子來。我們的口號是:‘全力以赴,堅決打好第一仗’!”

王近山說的“吃九塊半的還不如吃六塊半的強”,意思是野戰軍每個月吃菜金九塊半,地方部隊吃六塊半,而打仗呢,六縱還沒有什麼建樹,因此人家地方部隊就笑話六縱。堂堂正正男子漢,都是一腔熱血男兒,誰受得了這種窩囊氣呀!與兄弟部隊比,六縱剛組建,還年輕,但“年輕”不是理由啊!

王近山說:“打蘭封,是我們縱隊展示自己的一次大好機會。當然,我們不是展示花拳繡腿,而是展示殺傷力極強的令人刮目相看的銳利劍鋒!同志們吶,你們說有沒有這個決心?”

“有!有!有!”鏗鏘有力地回答,震耳欲聾,響徹雲霄。

王近山和杜義德互望了一下,心領神會地笑了。王近山接著說,“這次打蘭封,我們採取‘猛虎掏心’戰法,就是說,打破常規,繞過外圍據點,做到不打草驚蛇,從敵人據點的間隙中**去,利用敵人的麻痺大意,攻其不備。”王近山環視了一下旅長們,“我們要快速長途奔襲,敵人城牆外壕不深,有的地段有風沙淤塞,部隊要隱蔽抵近城牆。當然,要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能偷襲就偷襲,不能偷襲就強攻,用火攻也不錯,總之,得狠狠地打擊敵人,迅速突破,迅速進攻,迅速發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近山把縝密的思路,必勝的豪情,精妙的戰術融通在一起,越說越來勁,似乎自己不是在做作戰部署,而是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會議如果如此開下去,那麼應該說,一定是圓滿的、成功的、勝利的一次會議。而且,王近山的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石,把大家的目光牢牢地聚在一起,豎著的耳朵似乎也在熱烈地歡迎下文。

這時,王近山說:“主攻由肖永銀和李震的十八旅……”

“由十八旅擔任”的“擔任”兩字還未等王近山吐出嘴,便被一個洪亮的聲音打斷了:

“我們十六旅打主攻!”

(本章節選自《利劍出鞘——中國人民解放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是十六旅旅長韋傑發出來的。不僅如此,韋傑說這話時,神情堅定,臉色執拗,一股絕不相讓的氣勢。

王近山一時語塞,擰緊了一對烏眉,鼻樑上沁出了細碎的汗珠。被王近山戲稱“二桿子”的政委杜義德,此時也收起了笑臉,嚴肅了起來,洗耳恭聽“王瘋子”的下文。

對於王近山和杜義德來說,韋傑不是等閒之輩。六縱原來就是以韋傑的“韋支隊”,石志本的“石支隊”和秦基偉、向守志的“秦向支隊”為基礎組建起來的。具體地講,六縱的第十六旅是由原韋支隊為基礎而組成的。下轄的第四十六團,是由原秦向支隊的第一團改稱的;第四十七團和第四十八團,由原韋支隊的第四十一團和第四十八團改稱。

本章節選自《利劍出鞘——中國人民解放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