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

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

1

日本的無條件投降,讓蔣介石出盡了風頭,他忙不迭地發表電臺演說、通電受降命令,並舉行了盛大的受降儀式,可以說是風風光光、心情大好。然而,蔣介石挑起內戰之後,倚仗在太行山的劉伯承和***率部出山,把隴海線攔腰截斷。六縱打蘭封攻杞縣,戰果頗豐,讓蔣介石大為丟臉。

傷了“自尊”的蔣介石,做了一個孤注一擲的決定,命有“雙料福星”之譽的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帶上幾十萬軍隊來找劉鄧“算帳”。

不僅如此,蔣介石還擔心劉峙不是劉鄧的對手,又“追加”了自己的兩位嫡系大將,一位是國防部長白崇禧,一位是參謀總長陳誠。蔣介石命令白陳急赴鄭州,協助劉峙調兵遺將,擬定作戰計劃。

確實,蔣介石是被打痛了。要不然,出手不會這麼狠!

隴海線上的戰局,瞬時驟變。

國民黨軍數支部隊在白崇禧、陳誠和劉峙的指揮下,如同毒龍噴吐出的兩條烈焰挾勢而來,把劉鄧大軍挾在隴海線以北地區之間。西邊,車馬輜重大規模運動所揚起的煙塵,如沙塵暴似的,暈天黑地——他們是鄭州綏署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師、整編第四十七師、整編第四十一師(各師均是軍的架構)等部隊;東邊,行軍車隊捲起的黑風,是飛沙走石,呼嘯而來——他們是徐州綏署國民黨軍第五軍、第十八軍和整編第十一師等部隊。東西兩路大軍攏共有14個整編師30餘萬兵力。而此時,鄧劉大軍就顯得勢單力薄多了,掐指算算,4個縱隊加起來兵力不過5萬人,再加上剛剛隴海戰役中部隊兵員銳減,誰敢書生意氣呢?

如何出劍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便明晃晃地擺到了劉伯承和***及其下手的一尊尊戰神面前。

那家夥,這是一次相當大的相當艱難的抉擇會議。

劉伯承分析目前所處的嚴峻形勢說:“要粉碎敵人的鉗形攻勢,關鍵在於充分利用敵人的弱點,趁敵人東西方向尚未合攏之時,各路敵軍仍處於分散之機,必須先將其中一部殲滅!”

***走到地圖前說:“我考慮有兩個方案,一是暫時避開敵人的鋒芒,將我主力迅速撤到黃河以北休整一段時間,爾後再尋機南下殲敵。這個方案,從我們這個區域性情況考慮,是比較有利的。但是,這樣一來,勢必增大對陳毅、李先念的壓力,對全域性不利。二是,我們咬咬牙關,再打一仗。這樣,我們的包袱會背得重一些,但陳毅、李先念他們那邊就輕鬆多了!我的意見是以第二個方案為好。”

劉伯承一笑,幽默地說:“蔣介石是飯館子戰術,送來一桌還不等我們吃完,又送來一桌,逼著我們吃。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送來了,我們就放開肚子吃喲!”

然而,會議氣氛十分反常。除了兩位主帥一唱一和外,參加會議的二縱司令員陳再道、政委宋任窮;三縱司令員陳錫聯、政委彭濤;六縱司令員王近山、政委杜義德;七縱司令員楊勇、政委張霖芝等,都沉默不語,一聲不吭。

***用犀利的目光掃視了一遍各縱隊司令員、政委後,丟出了一句擲地的“炮彈”:“如果不打,我們回太行山去!”

劉伯承不再幽默,而是嚴肅地接過政委的話題:“回太行山,敵人還允許不允許我們回去呢?”

各縱隊司令員和政委們,有的抽菸,有的低著頭。他們確實不好表態啊!兵力懸殊太大了!

這時,一個人霍地站了起來,鏗鏘有地說:“我主張打!”

{本章節選自《利劍出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

2

“我主張打!”王近山打破了僵局,“我和杜政委商量過了,我們縱隊打,我們六縱,比起二縱,三縱,七縱來,是個年輕的縱隊,拿我們去和敵人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縱隊能儲存下來,晉冀魯豫解放區就能堅持,就能取得最後勝利,因此,拿我們去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近山是位血性男兒。他圓睜一雙虎眼,繼續亢奮地說道:“我們先打,如果縱隊打得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老杜當旅政委;打剩一個團,我當團長,老杜當團政委;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老杜當指導員。全縱隊打光了,對得起黨,對得起哺育我們的太行山父老鄉親們!”

全場肅然。

這時,杜義德站起來了。他敦實的身子,滿臉的豪俠之氣,猶如一尊鐵打的金剛。他沒有說話。其實,他無需說話,只要緊緊地站在王近山身邊,就足夠了!

一對主官,能夠站在一起,是多麼重要啊!

***激動了,手往前一指,說:“我支援你,你打!”

“政委說了算,你打!” 劉伯承站起了身,走到地圖前,指著地圖說出了他對這次大戰的構想:“西路之敵,數量雖多於東路,但多為雜牌軍,其中,只有趙熙田的整三師是惟一嫡系。趙熙田畢業於黃埔一期,與劉峙有師生之誼,所率整三師號稱‘能攻善守,所向披靡’。如果打掉整三師,破其西路主力,則可斷其西路大鉗,剩一隻跛鉗的敵人,必將不戰自亂。”

說到這裡,劉伯承做了幾個切割手勢,說:“我們便可這樣,分割圍殲,各個擊破。這就叫‘牽一髮而動全身’。”

說完,劉伯承籲了一口氣。劉伯承知道,自己是在和蔣介石下盤實力懸殊的棋,在這個棋盤上,他走了一步險棋,如果吃不掉整三師,東西兩路大軍將合圍過來,劉鄧大軍將面臨滅頂之災。如果吃掉這個整三師,劉伯承就贏了,而蔣介石就輸了。

怎樣才能吃掉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師呢?

顯然,劉伯承胸有成竹。他命令“第二縱隊和第六縱隊為右集團,第三縱隊和第七縱隊為左集團,在定陶地區的預定戰場包圍整三師,並切斷整三師與整四十七師的聯絡。”

劉伯承下達命令後,對陳再道、王近山、杜義德、楊勇和陳錫聯說:“你們都見過貓吃老鼠吧?貓捉到老鼠後是不急著吃的,而先用爪子盤過來盤過去,直到把老鼠盤軟了,才吃掉老鼠。”

王近山和杜義德點頭領會:把整三師“盤軟了”再吃……

其實,蘭封沒讓肖永銀打,王近山對肖永銀特別愧疚。因此,一遇有大仗,王近山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肖永銀。人,就是這麼怪,允諾過的東西,一旦實現不了,總老想著如何補償一下。這不,王近山按照劉伯承的部署,開始“盤”國民黨軍中將師長趙錫田時,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肖永銀。在電話裡,王近山發出了磁性的聲音:“老肖啊!你和李震來縱隊指揮所裡一下!”

肖永銀和李震接到命令後,一同策馬來到縱隊指揮所。指揮設在距前沿陣地只有300米。這種設定,戰士們明白,此役,首腦機關將與全體指戰員共存亡!

肖永銀和李震鑽進指揮所,看到屋裡忙得不可開交,接電話的,訊問情況的,標圖的……

此時,三縱司令員陳再道也在指揮所,他抬起頭,一眼就看到了肖永銀。肖永銀馬上迎了上前,敬了個禮。陳再道的目光在肖永銀身上從上到下掃描了一遍,似乎在掂量這位年輕的十八旅旅長的分量:“肖永銀,怎麼樣?”

肖永銀當然明白陳再道的話音,挺了挺身體,響亮地回答:“叫我打,我就打!”

{本章節選自《利劍出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謝謝您的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