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首任軍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1)

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

1

攻破羊山集,全殲國民黨軍第六十六師,標誌著劉伯承和***發起的魯西南戰役勝利結束。至此,國民黨軍九個半旅便全部報銷了。

蔣介石手上的軍隊編制番號空了九個半旅,獲得的“收益”僅僅是明白了劉鄧大軍進軍中原的真實意圖,而不是先前的判斷,“共軍是在流竄”。

蔣介石知道得太晚了。

驚呼“局勢嚴重”!

有點手腳無措的樣子。

但蔣介石終究是蔣介石,手上的兵力調動還是十分迅速,嘩啦一下,便命第二梯隊的第八十五師並指揮第六十四旅沿平漢路南下,至汝河一帶佈防。責令部隊“嚴防死守”。

千里躍進大別山絕非權宜之計,***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戰略決策。早在5月份,***就要劉鄧大軍經冀魯豫出中原,以豫皖蘇和冀魯豫邊區為根據地,實施機動作戰。豫北反攻戰役結束後,***更是親自起草了建立新的中原局領導機構的指示:

決定以劉伯承、***、李先念、張際春、鄭立三、李雪峰、劉久子、陳少敏為中原局常委,***兼書記,鄭立三、李先念、李雪峰為副書記。李先念為副司令員,隨劉伯承和***一起工作。

7月21日至23日,羊山集酣戰正濃之時,***在中央駐地陝西靖邊縣的小河村,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史稱“小河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戰略方針——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反攻,將戰爭引向國統區。

參加會議的有中共中央負責人周恩來、任弼時和西北、晉綏軍區負責人彭德懷、賀龍、陳賡等十幾人。

會議期間,***要求擴大陳賡部隊規模,將秦基偉、黃鎮的第九縱隊,趙基梅、文建武的第十二縱隊,孔從周、汪鋒的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調歸陳謝指揮,形成一支大部隊,儘快開赴中原,與劉鄧大軍進軍中原。

***對劉鄧、陳謝兩支部隊進軍中原,估計了三種前途:

一是付了代價站不住腳,準備回來;

一是付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堅持鬥爭;

一是付了代價站穩了腳。

***要求,從最困難方面著想,堅決勇敢地戰勝一切困難,爭取最好的前途。

小河會議結束後,***幾乎每天一個電報,與劉伯承和***討論儘早行動的可能性。

7月23日,***明確指示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佔領大別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大膽戰略設想,劉伯承和***在7月28日,攻克羊山集的當天,致電中央軍委,表示完全擁護,並說明了目前需要解決的一些困難:

一是過黃河後連續作戰,消耗甚大,炮彈無法補充,新兵沒有,俘虜多,爭取補充至少需要二十天。

二是所帶經費已不足半月開支,一到南面即難生活,冬衣無法解決。

劉伯承和***建議:

我們過黃河就是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重點進攻山東和延安的圖謀。國民黨軍進攻山東和延安,好比“扁擔”的兩頭,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兩頭的敵人吸引到中間來,實現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現在,我們一下子消滅敵人四個師部、九個半旅,旗開得勝,氣勢已相當大,趁勢在魯西南地區機動兩個月,繼續殲滅其七八個旅以上,則挺進中原。

顯然,劉鄧有點戀戰。因為,眼前的戰果,確實十分誘人啊!

次日,7月29日,***給劉伯承和***發來了一封絕密電報:

一、在山東敵不西進及劉鄧所告各種情況下,劉鄧全軍休整半個月後,仍照劉鄧原來計劃,第一步依託豫皖蘇,保持後方接濟,爭取大量殲敵。兩個月後看情況,或有依託地逐步向南發展,或直出大別山。

二、陳謝集團照原計劃於8月出潼洛,切斷隴海,調動胡軍一部增援,相機殲滅之,以配合陝北之作戰。該部亦與太行、太嶽保持後方接濟。該部是否遠出伏牛、桐柏,依情況決定,有利則遠出,不利則縮回河北。

現陝北情況甚為困難(已面告陳賡),如陳謝及劉鄧不能在兩個月內以自己有效行動調動胡軍一部,協助陝北開啟局面,致陝北不能支援,則兩個月後胡(胡宗南)軍主力可能東調,你們困難亦將增加。

7月30日,劉伯承和***致電中央軍委和華東陳粟:“決心於休整半個月後出動,以適應全域性之需。照現在情況,我們當面有十九個旅,至少有十個旅會尾我行動,故我不宜仍在豫皖蘇,而以直趨大別山,先與陳謝集團成犄角勢,實行寬大機動為宜,準備無後方作戰。”

劉伯承和***在電報中要求山東調撥1000發山炮彈,晉冀魯豫區設法安排傷員和送來部分經費,供南下之用。

8月2日,劉伯承和***在鄆城以南的趙家樓(今南趙樓鎮)野戰軍司令部召集各縱隊和冀魯豫、豫皖蘇軍區負責人會議,研究南進問題。

會上多數同志因沒有看到***的7月29日密電,主張在魯西南再打一個大仗,把物資彈藥補充足了再走。

可以想象,到嘴的肥肉不吃,是多麼困難啊!用劉伯承事後的話不講,國民黨軍搞的是“葡萄戰術”、“飯館子戰術”,解放軍吃掉他一部,他再來;像是把飯硬塞到我們嘴裡,讓你吃不下,吃不了,撐破你的肚皮為止。

劉伯承堅持南下:“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認為,躍進大別山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戰略任務,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因此困難再大也要克服。我們也曾考慮在魯西南再打一仗,當前隴海路以南敵人兵力薄弱,正是我們躍進大別山的大好時機。所以要當機立斷,抓緊時間,越早越好,越快越好。我們一定要先敵進入大別山,先敵在大別山展開。”

劉伯承“先敵”兩字咬的很響,讓大家特別注意“先敵”二字。這是取勝的關鍵所在。

會議最後決定進軍大別山的具體部署,兵分三路南下。

這個會議決定,很快用密電發到了***手上。

8月6日早上,***前去看望華野的同志,乘車離開趙家樓野戰軍司令部。

劉伯承在司令部反覆考慮,是不是聯合華野,再打一仗,再走,還是馬上就走?

這時,接到軍委來電,***指示:“你們南出前不要企圖再打一仗,南出後在沙河以北亦以避免打大仗為宜。”

如此清晰的指示,真是謀事如神啊!

劉伯承當機立斷,決定不打了,馬上就走。他給正在途中的***打電話,通報了想法,***表示同意,立即返回司令部。

在***返途間隙,劉伯承又給華野的陳士榘打電話,說:“決定不打了,以後指責由我負責。”

兩小時後,***回到司令部,劉伯承和***、張際春、李達召集司令部開會研究行動計劃。

劉伯承說:“大軍南進,必須立即行動。要抓緊時間,越快越好。今天就下達命令,明天晚上開始行動。”

在部署的問題上,劉伯承堅定地說:“四個縱隊分三路開進:第三縱隊為東路,沿成武、虞城、鹿邑直插固始、金寨、六安、霍山地區;第一縱隊和中原獨立旅(張才千部)為西路,沿曹縣、寧陵、拓城、項城直插羅山、宣化店、黃陂地區;野戰軍直屬隊和第二縱隊、第六縱隊為中路,沿虞城、亳縣、界首經息縣渡過淮河,直插大別山腹地。第十一縱隊到黃河渡口佯動,造成北返的假象。豫皖蘇部隊和陳唐兵團各縱隊在魯西南運動,牽制敵軍,掩護大軍南下。”

劉伯承一口氣講完了自己的決心與部署,***站起來,說:“我表示完全同意伯承同志的意見。這裡,我強調三點:一是一切工作要服從戰略進攻任務的要求,要準備付出代價,不怕疲勞,不怕犧牲,連續作戰;二是避免與敵人糾纏,走到大別山就是勝利;三是嚴格遵守黨的政策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會後,野司參謀長李達馬上起草給中央軍委的電報,報告劉鄧首長決心和部署,同時向各部隊發出預先號令。

8月8日深夜,正在陝北綏德的山溝裡轉移的***接到電報,得知劉鄧大軍已迅速出動,***歡欣鼓舞。凌晨2時,***便覆電說:“情況緊急來不及請示時,一切由你們機斷處理。”

就這樣,劉鄧大軍在8月7日黃昏分頭出動,拉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序幕。

六縱,在劉鄧大軍的中路。

這時,國民黨軍才發現,解放軍向南的步伐,匆忙部署各部於隴海路以北堵截。但是,晚了一步,劉鄧大軍已全部透過了隴海路,國民黨軍只能在後邊追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