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大清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需要你們的資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需要你們的資源

大清帝國強大起來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她的國民在世界各地開始得到廣泛的尊重,而由此更增強了本國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全國各族人民都以自己是一個“中國人”為傲。“中國人”這個詞的含義已經從原來的腐朽、落後、愚昧、懦弱等等的變為清廉、先進、文明和強悍,變為讓世界各國人民不得不仰視的一群人!

越來越多的中國國民抬頭挺胸地走出國門,前往世界各地發展自己的事業,而其中大部分人選擇了安全可靠的亞洲周邊鄰國。但各個國營大公司因為自身具備強勁實力和背靠中國政府的強悍支援,所以不分地域,在世界各地廣泛進行貿易。

貿易量的迅猛增大進一步刺激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增加了對各類資源的需求量。

中國現在已經在全球率先步入內燃機時代,而這意味著要比蒸汽機時代更巨大的資源消耗。因此,像諸如擁有全球最大儲量且最優質石油和天然氣的波斯灣、擁有豐富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的非洲以及重要天然橡膠產地的南亞等地區對中國目前所推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就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所謂可持續發展,其實就是先利用別人的東西來發展自己,而自己的東西要想方設法的加以合理利用或保留,為自己的未來做好儲備。這裡所說的這個“東西”,就是指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例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等。雖然是一個很自私的做法,但為了本國的利益,世界各國都是這麼做的。那麼,中國現在利用自身掌握的先進技術和裝置能夠重複生產出可以從國外換來金錢或是各類自然資源的商品,為什麼要例外呢?

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中國就不得不向上述自然資源富集地區施加影響,以儘可能多的獲得自身生產商品所需的各種原料,而英、法等國同樣也想這樣做,不可避免的,中國就再一次站在了英、法兩國的對立面。

西亞和中亞地區的眾多小國受國威日盛的中國的影響,再加上中國倡導的互不干涉內政、相互尊重國家主權、平等互利等新型的國際交往準則得到上述國家的普遍歡迎和接受,因此,都爭先恐後的與中國建立了良好的宗藩關係,也得到了足夠多的好處。

這其中,尤以於1919年趕走英國殖民者而獲得獨立的阿富汗王國對中國的影響最為深遠。因為有阿富汗王國做為跳板,中國的手臂就得以伸入與其接壤的中東石油大國——波斯,而這個國家正位於波斯灣地區。

至於非洲,駐紮在紅海岸邊馬薩瓦基地的國防軍能夠為遠赴非洲各地的中國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保護與幫助,而南亞,加裡曼丹島和中南半島諸國本就在中國的控制之下。也因為如此,中國就與歐洲各國在波斯灣、非洲等地展開了激烈而長期的爭奪。

波斯這個國家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靠裡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東鄰阿富汗王國和英屬印度,國土面積16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5千多萬,在波斯灣地區算是個大國了。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該國多次遭受歐洲列強的入侵,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民不聊生,暴亂此起彼伏,混亂不堪。

而此時對波斯實行殖民統治的英國尚不知道這個國家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所以一開始並沒有認真對待中國的滲透活動,待發現真相時已悔之晚矣!

中國憑藉與波斯現政府建立的良好關係,以大力發展兩國平等貿易、幫助波斯建立石油和天然氣工業並以合理價格購買其石油和天然氣這個優惠舉措控制了波斯國內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而波斯現政府也因為在中國的幫助下開採出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氣並在與中國進行的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在內的平等貿易中獲利豐厚,有了更多餘錢用於國內建設,而且還為國民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民怨得以平復,政局開始好轉,更堅定了其與中國長期合作下去的信心。因此就持續不斷的對中國給予更友好、寬鬆的合作政策,最終使國防軍成功進駐波斯。

而有了中國的“無私”支援,在阿富汗王國獨立2年後,波斯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趕跑了英國殖民者,建立了巴列維王朝,使波斯獲得獨立,也使中國從此在波斯灣地區獲得了一個穩固的石油供應地。

從中東的波斯將石油運回遠東的中國,最經濟也最有效的運輸方式就是海運了。北寧遠洋運輸公司計劃使用排水量超過5萬噸、航速超過20節的新式油輪來運送石油。因此,必須在波斯灣建設一個專用的石油轉運港才行。而位於波斯灣沿岸的國防軍的駐地——波斯港口阿巴斯理所當然就被選中。

阿巴斯港位於霍爾木茲海峽北側,是波斯南部的主要港口,港外有格什姆島和霍爾木茲島作屏障,為一天然良港。該港全部由中國投資擴建改造成一座現代化的港口城市,而這裡的國防軍駐軍也有著巨大的生活必需品需求量,二者相加就為當地波斯人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該港以及周邊地區經濟的繁榮,也使當地社會更加穩定,加上國防軍駐軍遵章守紀、禮貌文明,在當地民眾眼裡形象良好,也就贏得了一個很和諧的駐軍環境。

北寧遠洋運輸公司的新式油輪在阿巴斯港裝滿石油後,經霍爾木茲海峽出波斯灣進入阿拉伯海,再橫渡印度洋回到國內。所以,印度洋航線的安全與否就至關重要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連通中國新疆省喀什市與國內其他地區,經由阿富汗王國再到波斯阿巴斯港的高等級國際公路——中波公路建成後,兩國的部分商品和人員便能從這條陸上通道進出。當然全部是使用中國生產的各型客、貨汽車,從而讓這兩個落後的農牧業國家的民眾也享受到了現代工業產品所帶來的舒適與便利。

波斯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外,還有其他很受中國人民歡迎的商品例如椰棗、開心果、魚子醬、地毯等等。但公路運量與海運還是無法相比,中波公路的最大意義在於改善了國防軍從陸上進兵中亞和中東地區的條件,能夠更好的保護阿巴斯港。

而阿巴斯港與紅海的馬薩瓦基地形成犄角之勢,從而又在印度洋地區增加了一個戰略支撐點,國防軍在這兩個基地的駐軍就能夠控制阿拉伯海的亞丁灣和阿曼灣,與西華省駐軍配合使印度洋航線變得更安全。

中波公路的開通也給阿富汗王國的經濟帶來了生氣。現在的阿富汗王國由巴拉克宰王朝統治,其國土面積65萬多平方公裡,人口2千多萬,說起來也不是很小,但其國土的五分之三是山地,耕地不足,沒有現代意義的交通設施例如鐵路、公路等,是一個極為落後、貧窮的農牧業國家,因此就只能用本國儲量豐富但自身卻無力給予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來與中國進行貿易,以優惠價格換回中國的糧食和商品或者是金錢。這其中,中國投資開發的主要是這裡儲量最為豐富的鐵、銅和鋰金屬礦藏。

中波公路應該算是當代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了,因為其穿越了喀喇崑崙山地。

而喀喇崑崙山脈寬240公里,長8百公裡,平均海拔超過6千米,擁有8千米以上的山峰4座,7千5百米以上山峰15座,終年冰雪覆蓋。該山脈聳立於青藏高原西北側,連結帕米爾高原、喜瑪拉雅山及唐古拉山,構成中國西北-西南邊境地區著名的高山地形。其間的山口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從中國西部通往中東、英屬印度大陸乃至歐洲的重要門戶,一直以來都是英、俄、奧等國勢力激烈角逐的地方。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清帝國趁各國專心大戰之際,將鄰近的中亞部分地區以及瓦罕走廊、查謨、克什米爾、喜馬偕爾等地重新納入中國版圖,這也是讓英國政府對中國產生敵對情緒的其中一個原因。

在這一地區,由中國倡導、其他國家參與而共同建立了一個跨越多方國境的面積廣大的自然保護區,將那些巨大的冰川、珍稀的高山野生動植物等妥善地保護起來,也是一項見證各方友誼和現代文明的統一行動。而中波公路的開通,繁榮了這裡也保護了這裡,註定將影響未來。

中波公路開通後,為充分利用中波公路的建設成果,也為了將伊朗豐富的天然氣輸往中國國內,讓這種清潔能源為中國人民的生活服務,一條連線伊朗與中國的天然氣輸送管道也開始興建。

這條輸送管道就沿中波公路架設,管道的日常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由中波公路公路局兼管。來自伊朗的天然氣透過管道被輸送到中波公路的終點喀什後,再透過喀什的天然氣管道輸送網將天然氣輸往國內各地。

天然氣潔淨、無毒,使用安全、可靠,是替代煤炭、煤氣、石油等傳統燃料的理想城市燃氣。目前,太原、北京、天津等多個大城市的居民已經用天然氣代替了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煤氣。並且,隨著中國西南、西北省份豐富天然氣資源的陸續開採,國內將普及天然氣的使用,逐步取締煤炭、煤氣等城市燃料,大大改善城市居民的家居環境。

這一舉措也是當代中國國民優越生活的一種體現,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頭。

非洲有“世界原料寶庫”之稱,其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分佈集中、便於開採。歐洲各國需要,中國當然也需要了。

目前的非洲各國大多數仍然處於鬆散的原始部落形式,部落首領對本部落領地內的各種資源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其本國中央政府對各個部落的控制力並不是很強,外來歐洲殖民勢力就更別說了。

再者,非洲大多數國家科技落後、工業基礎薄弱,像阿富汗王國一樣沒有能力對本國礦產資源給予很好的開發利用,因此,大部分礦產資源仍然深埋地下而不見天日。而那些已經被發現並加以利用的礦產資源也是被歐洲殖民勢力野蠻掠奪,自身根本得不到什麼好處,也促使各個部落對礦產開採一事很是牴觸。

而中國就不同了,其令所有國家都耳目一新的對外政策也被非洲各國普遍接受,並且在工農業、交通、醫療、科技、文化、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為非洲各國提供著持續不斷的無私援助,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道主義工作者、醫生、教師、科技人員等活躍在這塊落後、貧窮但又壯麗、富饒的大陸上,為營建這裡美好的生活而辛勤奉獻著,更是獲得各國民眾的廣泛歡迎。

如此,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步影響了從衣索比亞直至赤道地區的東部非洲、面積廣達3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區域。在這一區域內,中國的商品正在迅速搶佔著原本由歐洲商品控制的市場,也控制了越來越多的礦產富集區。而連線中國與東部非洲的印度洋就成為了友誼的橋樑,越來越多的中國遠洋巨輪穿行在蔚藍的印度洋上,將那些價廉物美、倍受歡迎的本國商品運往東部非洲,再將東部非洲大量的金屬與非金屬礦產以及農、林、牧、漁等產品運回本國,中非之間的海上貿易發展得蓬蓬勃勃,合作領域迅速擴大,政府和民間交流日益深入,雙方都從中獲得了可觀的好處,也就進一步促進了雙邊關系的穩固。

隨著中非交往的深入,雙方在軍事領域的接觸與合作也在增多,開始是中方派遣軍官、警官等前往非洲各國為其培訓軍隊和警察,後來,中方先進的武器裝備大量銷往非洲各國,逐漸使整個東部非洲形成了一個中方軍事裝備區。

如此一來,經濟和軍事實力均得到大幅度增強的這些東部非洲各個部落形成強大的地方勢力,逐步開始擺脫那些歐洲殖民者的控制,迅速向中方靠攏。中方出於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等方面的利益考慮,在東部非洲地區駐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而歐洲殖民者忌憚中方的強大實力,只能一味退避。

這樣,中方就建成了一個從亞洲直至非洲東部地區的環印度洋防禦圈,迅速壓縮著以英法為首的歐洲各國在上述地區的活動空間。

歐洲各國眼睜睜的看著中方勢力大規模滲透進非洲這個他們傳統的勢力範圍內與他們爭奪利益而毫無辦法,先是恐慌,繼而就變為嫉恨,但始終沒能採取實際的阻撓行動:一方面是不敢與中國進行正面對抗;另一方面就是非洲各國尤其是東部非洲地區在各個領域對中國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目前的歐洲想對這一地區施加強勢影響已經非常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