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重生之大清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章 我要開啟通往太平洋的東大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章 我要開啟通往太平洋的東大門

遠東地區突然爆發的大戰給全世界帶來巨大震動,立即吸引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國外是一片無力的聲討聲,但大清國內民眾卻是極為支援,大江南北示威遊行不斷,處處都在慶祝北寧軍隊收復失地的壯舉,從上至下,空前團結。

一個擁有4億多人口、一千多萬平方公裡國土、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如果真正的團結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奮鬥的話,那將會迸發出多麼巨大的能量啊?!又是一個多麼令人恐懼的現實!

西方列強不是傻子,他們甚至比大清國民更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除了蒼白的口頭申明之外,各個國家並沒有像從前那樣熱衷於實際介入,唯恐惹火燒身,紛紛退避三舍。

如此,俄、日兩國就只能各自單獨面對這一現實了,因為這兩個國家是真正的敵對國,是不可能聯合起來對抗北寧政府的。這就為北寧軍方創造了一個相當有利的戰爭前景。

康凡將指揮部改設在了原日本在庫頁島的政府所在地——豐原市的政府辦公大樓裡,並將這座城市更名為光復,做為庫頁島的首府。將位於光復城以南不遠處,現被北寧海軍做為臨時靠泊地的原日本漁港城市——大泊更名為庫頁港,而庫頁港所在的那個海灣也就改稱為庫頁灣。

當然,島上其他幾座俄、日城市也相繼變更為中國名稱,進駐政府工作人員,開始履行政府職能。這些城市儘管被稱為“城市”,但遠沒有達到北寧轄區的城市標準,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比較大的村落而已。

庫頁島面積達7萬6千多平方公裡,相當於半個山西省的面積!島上大小河流超過6千條,湖泊超過1千5百個,還有高達140多米的瀑布。森林、沼澤密佈,野生動植物、礦產資源豐富,漁業資源更是得天獨厚,是一塊豐饒的寶地。雖被俄、日兩國佔據多年,但這裡離兩國國內的經濟發達地區都很遠,加上氣候寒冷、交通不便以及國力不濟等因素,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除了上述幾個“城市”具備了些許近代文明特徵外,島上大部地區仍是原始自然面貌,那些寶貴的自然資源並沒有遭到破壞,這個狀況在康凡看來那是相當的理想!

大清帝國人口眾多,向這裡移民不是問題,而北寧轄區又擁有先進的技術、充足的資金,只要獲得長久和平,這裡很快就會發展起來。

由於俄、日軍方一直沒有實際動作,庫頁島的移民開發計劃便得以提前實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北寧政府將庫頁島、千島群島劃歸吉林省管轄,並開始重點建設庫頁島的光復城和庫頁港,進而帶動千島群島的相關發展,形成一個新興的海島經濟開發區,為進一步增強北寧轄區的綜合實力做出貢獻。而擴建改造完成後的庫頁港將是一個現代化的商港兼軍港城市,駐防北寧海軍,承擔千島群島的海上防禦任務。而千島群島將主要以岸防體系為主,不設海軍基地,只在擇捉島上駐紮海警部隊,對整個群島以及群島所屬周邊海域實施管理。

此時,鄂霍次克海北部已經開始結冰,航運受阻,而南部尚未上凍,所有航運就都集中在南部航線。

從海參崴港裝載了物資的貨船一路北行,穿越庫頁島與北海道島間的宗谷海峽,將物資解除安裝在庫頁港或是千島群島的擇捉島,支援各島建設。北寧海軍、海警的艦艇和飛機晝夜不停的巡邏在各條航道上,為過往船隊提供護航、救援、破冰等服務,有力的保障了航運安全。

待來年開春後,北部運輸線得以開通,內地的物資就可直接裝船經由黑龍江水運或是經由鐵路、公路輸送到廟街,再由廟街港中轉,越過韃靼海峽,將物資輸送至庫頁島北部的幾個港口城市,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地的物產同樣可經由這一路線輸送到北寧轄區,又會增加一條更為便捷的物流通道。因此,廟街城的發展步伐也會隨之加快。

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防禦部署初步完成後,康凡一行就返回了廟街,在這個小城裡安頓下來。目前,俄國由於受到歐洲各國瘋狂擴軍備戰局勢的影響,已經決定集中全力搞好西部歐洲戰略重點區的防務建設,強勢介入歐洲事務,在遠東地區對大清帝國採取守勢。這樣一來,大清帝國在亞洲就只剩下日本這一個對手了。而現在這個對手又被敲掉了用以作惡的牙齒,倒黴的日子註定會接踵而來!

北寧安全局自1898年起就一直遵照康凡的密令對臺灣的抗日武裝進行著無私的資助,透過各種渠道給島內送入武器彈藥、生活物資和資金等等。

自大清政府於甲午戰爭戰敗,割讓臺灣給日本後,島內居民拒不接受大清政府的決議,脫離當時的大清政府,堅持抗日鬥爭,十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日本政府為了維護其殖民統治,指使臺灣佔領軍對島上居民實行血腥鎮壓,抗日軍民得不到大清帝國的支援,孤立無援,彈盡糧絕,遭受慘重損失,被迫轉入地下活動。

而康凡自來到這個時代以來就一直想著這個被日本佔據的中國島嶼以及島上的居民,只是限於實力不濟,支援行動也是暗中進行。安全局這幾年已經將不少得力人員安插進了島內,他們秘密訓練抗日武裝戰士,積極聯絡島內各地能人志士,不斷壯大著抗日武裝規模,所取得的成績相當令人欣慰。

1905年,康凡等率軍擊敗日軍,但苦於沒有強大的海軍支援,收復臺灣的計劃只能擱置。此後,新成立的北寧政府安全部繼續加大對臺灣島內抗日武裝的支援力度,在臺灣海峽對岸的福建省泉州地區建立了一個後方基地,以與臺灣島開展貿易往來為名,利用民間漁船、西方各國的貨船以及北寧海軍的潛艇等進行物資和人員的輸送,並同時在基地內培訓島內抗日武裝骨幹,促使島內抗日武裝的實力急劇提升。

“復仇”行動第一階段勝利結束後,潛藏在島內的安全局人員遵照李局長的授意,率領島內的抗日武裝在臺南發動了武裝起義,並宣佈臺灣自治,歸屬北寧轄區。11月1日,北寧政府宣佈接受臺灣人民的意願,並大張旗鼓的出兵臺灣,前去接收。

臺灣日本佔領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弄得措手不及,意圖憑藉優勢兵力負隅頑抗,等待本土派兵支援。但北寧政府安全局的特戰部隊在此前數月的時間裡早已藉助“蛟龍”級潛艇隱秘地將作戰物資、人員和裝備等分批運入島內,潛伏在島內各處,做好了直接參戰的準備。

起義開始前,數千名特戰部隊官兵在臺北、臺中、基隆、高雄等幾個重要城市同時出擊,切斷了島內日軍與外界的一切聯絡,佔領了其指揮機構和幾個重要的軍火庫、物資補給基地等,一下子讓島內日軍陷入各自為戰和補給斷絕的境地,有力的支援了起義大軍的正面作戰。臺灣居民對侵略者積壓多年的仇恨被瞬間引發,群起而攻之,戰火立時燃遍全島,幾乎是一夜之間,整個臺灣島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焰火桶!

此時,安全局在島內各地建立的秘密基地開始為參與起義的民眾們公開發放武器彈藥和作戰物資,並帶領大家按照事先制定好的作戰方案統一行動。

這個康凡醞釀了十幾年的計劃終於開始實施了,而安全局制定的作戰方案更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十幾年的經營,島內的一切活動都在安全局的掌握之中,整個臺灣島遍佈安全局的情報人員和秘密基地,由他們親自訓練出來的本地抗日武裝人員數以萬計,而且使用的所有武器彈藥、作戰物資、數額巨大的活動經費甚至是為了維持這些抗日武裝人員的日常生活而不得不從事的經濟活動等都可以說是北寧政府所為。

有意思的是,安全局這幾年在島內從事的經濟活動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養活那些島內的抗日武裝人員。但誰也不曾料到竟一發不可收拾!農業、漁業、林業、商業、手工業等搞得風生水起,基本上構成了島內的經濟主體,連島上的日本殖民政府都忌憚他們三分。當然這都是依靠北寧政府的支援才取得的成果,雖然算是個意外收穫,但意義深遠。

11月中下旬,失去統一指揮和後勤補給的數千日本佔領軍被殲過半,而本土的支援根本無望,彈盡糧絕之後只能舉手投降。這些昔日在島上作威作福、兇殘成性的日軍都被關押在各處的戰俘點內,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遭受島內民眾的攻擊,惶惶不可終日。

12月初,6艘“大清”級巡洋艦護送由15艘運輸船裝載的3個團的陸軍人員和裝備登陸臺灣,完成了對臺灣島的接管,並迅速完成作戰部署。同時,20架“海鷹”水上飛機運載5百名特戰部隊官兵突然空降琉球群島首府所在地琉球島,迅速瓦解了守島日軍的抵抗,配合登陸部隊佔領了整個琉球群島。

1913年1月,集結在海參崴海軍基地的72架“海鷹”水上飛機依靠航行在日本海上的“蛟龍”潛艇提供的中途海上加油補給,飛越浩瀚的日本海,開始實施遠端奔襲日軍橫須賀軍港的空中打擊行動。這次行動往返航程近3千公裡,而且途中要橫穿日本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本州島,飛越東京、橫濱等重要城市,給日本政府、軍方以及國民造成極大的心理震懾!經過持續多日的空中轟炸,橫須賀軍港也步了佐世保、吳軍港的後塵,成為一團煙火和焦土。

1月21日,日本政府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景終於出現了:在橫須賀軍港已沒有再值得一炸的東西後,首都東京遭到了北寧軍方的首次“空中轟炸”!但這次“海鷹”飛機投下的不是炸彈,而是紙傳單。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日本政府如果還不屈服,那接下來落在東京的肯定就是真正的、無堅不摧的鋼鐵炸彈了!

2月2日,日本政府在這一系列的打擊下終於屈服,宣佈放棄對庫頁島、千島群島、琉球群島的主權要求和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佔領,簽署停戰協定,與大清政府結束了敵對狀態。這一系列讓全體大清帝國民眾感到無比振奮的重大事件透過北寧政府廣播電臺和《北寧日報》播報後,立時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大清國民紛紛支援北寧政府的強硬立場和行動,舉國上下同仇敵愾,旗幟鮮明的站在北寧政府這一邊。清政府皇族內閣被迫宣佈廢除1895年與日本政府簽訂的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的《馬關條約》,重新收回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

俄方在目睹了日方的慘敗後,震驚之餘,徹底放棄了向遠東進軍的想法,主動宣佈將庫頁島北部歸還大清帝國,兵力繼續向西面歐洲方向回縮。

2月中旬,俄、日兩國政府在得到北寧軍方的通知後,僱用中立國商船,高高懸掛大清黃龍旗前來接送庫頁島、千島群島、臺灣島以及琉球群島上關押的本方戰俘和僑民。3月初,在紛飛的大雪中,最後一批軍民被接走,北寧政府隨即向全世界宣佈將上述島嶼重新納入大清帝國版圖。

至此,康凡才終於實現了自己前出第一島鏈的作戰意圖,從北向南,全部收復了第一島鏈內失去的中國故有島嶼,徹底開啟了通向太平洋的東大門。以此為基礎,康凡就可開建設想中的第一島鏈海防圈:從地圖上看,庫頁島、臺灣島和海南島等這3個大清帝國最大的沿海島嶼正好位***帝國領海的北-中-南面,只要好好經營這3個島嶼,不但可以形成很有特色的海島經濟體系,而且以此為基點,連線朝鮮半島和沿線其他島群,可以形成一條理想的外圍海防線。內層防禦圈則以眾多的沿海島嶼為基點構成,利用輕型艦艇、飛機和海岸炮兵等遂行防禦任務。

如此一來,北寧的製造業就需生產出更多的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來承擔這一重任,這也是從現在開始直至不知期限的未來的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