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諸天輪迴:從港綜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地官赦罪日見聞·續【日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章 地官赦罪日見聞·續【日常】

世間場面最大的活動莫過於——

過節。

有三個跟佛家關係緊密,從寺內發展到寺外的節日,在唐朝長安差不多已經達到全民參與的地步,分別是四月初八佛誕節、七月十五盂蘭盆節、十二月初八佛成道節,也就是所謂臘八節。

不過,其中最有華夏特色的應當是七月十五,俗世稱其為中元節,道家稱之為地官赦罪日。

早在東漢末期,道宮內就已經尊奉天官紫薇大帝、地官清虛大帝、水官洞陰大帝,七月十五被正式定為節氣。

而佛教作為外來教派,根本沒有相關說法,為了能夠傳教,就立刻跟風起來,內涵也照抄道門——

為亡故親人祈福赦罪,準備供奉餵飽陰間惡鬼,使先祖靈魂免於遭罪,同時也告訴祖宗,家裡今年收成如何、添了多少人。

由於和尚經常給予百姓小恩小惠,不斷發展信徒,道家則走上層路線,門檻高,講究緣分之類。

因此,在這一天各大道觀比較清淨,就是設定齋醮表達對清虛大帝的禮敬,跟善信一起喝杯清茶之類。

佛寺則異常熱鬧,連小沙彌都無法清閒,必須跟著師父一起在外面迎客。

說實話,孟凡還是比較好奇佛家這個外來戶到底會怎麼搞,一縷神魂飛上高空俯瞰,看到了很多貢物堆,比如幡花、燈燭、衣裳、水果、點心、素菜之類,悉數裝入一個個大盆。

畢竟名為盂蘭盆節,確實是一個個盆子,至於盂蘭這個迥異於漢家文化的詞彙,則是舶來品,用民國那時候的話講:洋玩意兒。

過去在港島世界,跟那位圓通大師閒談時聊過,一個約莫在南北朝形成的音譯詞,本意為倒懸,指鬼魂在陰間受苦煎熬的苦痛感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七月十五日,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

換而言之,就是把你最好的東西,不侷限吃喝,蠟燭、香油皆可,甚至衣服和床上用品,也是來者不拒,全部放在盆子裡,送到寺廟裡給高僧們享用。

如果這麼做了,你家因生前罪孽而在地獄受苦的先人就可以超脫。

嗯……總感覺有種騙吃騙喝的意味在,但存有仙佛的世界,和尚們應當是收錢辦事的,至少孟凡面前這家寺廟,法眼確實有看到有佛陀虛影在享受香火。

“明天長安各家寺廟會安排俗講,以前還覺得挺有意思,現在就感覺也沒什麼。”李令月認真道。

“若是導人向善,聽聽也沒什麼。”

孟凡回答。

太史局有人提過這事,那位樓觀道同修對佛門的厭惡,簡直是不加掩飾,這般形容——

賊禿藉著偷來的節氣,個個吃得腦滿腸肥,第二天整頓儀容,穿好法衣,聚集到他們佛堂前的園子裡,開始表演猴戲:目連救母。

“我記得不遠處有一家寺廟,今日也舉辦俗講,郎君要進去看看嗎?”

上官婉兒好奇道。

由於出門前特意換下道袍,又沒有修持酆都黑律,倒也沒有太多限制,別自己腦殘,非要欺師滅祖加入就好。

“那就去見識一番吧。”

略作思索,孟凡回答。

事實上,他並非那種喜歡一棍子打死的道士,部分高僧也確實值得敬重。

而歷史上為何屢屢滅佛的原因,孟道長有所瞭解,北宋真宗之前大和尚隨意搞三俗,根本沒修行的樣子,還喜歡兼併土地,利用身份便利,不向朝廷納稅,肥了自己、肥了佛陀金身。

一旦國家遭到外族侵犯,和尚個個不打仗,全部閉門唸經,坐看戰亂爆發,要是行走世間看到種種悲劇,最多低頭誦唸阿彌陀佛,宣一聲佛號,半點血性都沒有。

現如今,唐朝尚未衰落,尊重該教不假,但嚴格限制民眾拋家棄子遁入空門,避免朝廷財政入不敷出。

同時,一些德高望重老和尚會嚴格約束門下,督促後輩鑽研佛法、大慈大悲,並不吃信眾的白食,自己也會開墾種地,實現自給自足,並施粥、施飯。

由於長期居於宮內,像是被鎖住一樣,上官婉兒放鬆下來以後,開始對各種事物好奇,希望親自看一看。

當來到一座恢宏氣派的寺廟門前,一行三人遇到了浩蕩“送盆官人”。

皇家氣派不同於常人,裝供奉的大盆子金鑲點翠,鑄造裝飾再加上裡面供奉的珍寶花果,少說得花費百萬錢。

隊伍裡放置兩副神座,即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周圍被幡節、龍傘、帝冕、龍袍簇擁著,廟號則寫在龍紋大旗上。

就這樣,一路從皇宮裡抬出,儀仗威嚴,文武百官都得立在光順門相送,敲鑼打鼓送到寺裡,短暫陳設一天,接受各種法事。

今上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下旨修建的慈恩寺,同樣有著高規格儀仗。

而天後生母楊氏,因篤信佛教,所以今日承辦佛事的寺廟,亦心裡樂開了花……

孟凡其實也曾有機會大賺一筆,但他沒要,畢竟抱雲觀就自己一人,搞不來鑼鼓喧天的場面,也覺得完全沒必要,勞民傷財。

如今這盂蘭盆節,已經被佛家搞得不倫不類,行香拜佛是個人自由,沒必要進行指責,但攀比就不對了。

用供盆暗自較勁!

對標地官赦罪日的盂蘭盆節,所宣揚的就是竭盡所能去供奉,讓高僧們吃飽喝好,如此方可減輕祖宗罪孽。

而你一個四品官所捐,竟不如五品官多,莫非不孝順?

不孝!

那當什麼官?

誰給寺廟送的東西多,誰就孝順,誰就有面子,誰就能揚名。

類似於後世去寺廟燒香,九十九套餐、九百九十九套餐、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

和尚不斷暗示香客越貴越好,佛渡有元人。

最關健之處在於,歷朝歷代將這個跟孝道連在了一起,自下至上,攀比成風,寧可自己吃不上飯餓死,也得想辦法往寺廟裡送。

至於真餓死了……

問題不大!

佛家宣揚,今世本就是為受苦而來,各位善男信女這般虔誠,死掉也是好事,下輩子一定享受福報。

“下次得上書朝廷,禁止此等鋪張之舉,三根香即可,心誠則靈。”

中元節都不忘諫言,孟道長真沒白吃國家祿米,而且他還覺得,厚葬之風也需要打壓一下。

太史局不少同僚經常說,這種風氣如今又興盛起來了,早在太宗貞觀年間就有此論:

雖然為親人送終的各種做法,已經詳細地寫在各種禮儀法典中,失禮違法的後果,刑罰上規定的也很清楚。但一些人還是以厚葬來奉終,以建築高墳來行孝,為死者準備的衣衾棺淳極盡奢華。

民間一些貧因者,為了厚葬甚至不惜傾家蕩產,這種做法實在是徒傷教義,無益泉壤,為害太深了,以後這種現象應該加以禁止。

那時候,唐朝建立尹始,百廢待興,喪葬上就沿襲隋朝,有鋪張奢侈的苗頭,但卻及時被朝廷止住。

但到了今上,隨著經濟恢復與發展,厚葬之風再度盛行起來。

此外,二聖本人還帶頭……

漸漸地,民間已經有了這種說法:

追天倫之厚情,悲同器之生落,感霜婦之晝哭,念孤女之號擗,盡力竭財,以資窀穸。

厚葬親人,已開始深入百姓觀念之中,寧可傾家蕩產也要如此。

誠然,朝廷已經有大臣注意到此事,已故宰相蕭瑀率先踐行薄葬之風,遺言:我死後只穿一件單衣,棺材必須輕薄,裡面放一張席子就好,兒孫不許增加別的東西。

前幾年病逝的刑部尚書盧承慶亦是如此,叮囑兒孫務必用尋常衣物裝殮,墳墓高度能讓人看到就好,墓誌銘只記錄官職、爵位、年代,其它修飾一概不要。

此時此刻,走在佛寺之內,聽聞孟凡所言,上官婉兒心中一驚,湊到他身邊附耳說道:

“郎君,此事得審慎而為。”

袞袞諸公都在助長厚葬之風,窮奢極欲,清流越來越少。

龍朔二年,為巴權臣結李義府,在其改葬祖父時,慣於熘須拍馬的三原縣令,私自徵發百姓為其服役。周邊七縣的縣令一看,生怕被比下去,連忙帶領青壯丟下農活,過去免費為其祖宗修墳。

不僅如此,高陵縣令張敬業膽子太小,擔心自己的忠心沒被李義府看到,親自在工地上幹活,不敢偷懶。

堂堂縣令吶,本該為治下百姓謀福祉,結果去抱權臣臭腳,把自己累死了!

滑天下之大稽!

而朝廷非但沒有下旨訓斥追責,反倒是聽之任之,李義府早就死去的祖父再葬那天,王公大臣紛紛送錢送物,為其添置陪葬品,車隊排了七十裡,從長安霸橋排到三原縣。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這裡面水很深。

不過,上官婉兒眼見孟凡似乎沒把自己的話聽進去,心中暗暗著急,縱然有二聖寵信,可以通幽及玄,也必須慎之又慎。

要知道,不止佛門,很多道士也藉此大發橫財,要是把兩教高人、朝廷百官全部得罪齊……

“放心吧,我心裡有數。”

孟凡微笑,示意上官婉兒沒必要擔心,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令其稍稍心安,決定暫時不管此事。

清閒這麼久,總該整個大事出來。

另外,此事雖是突然想到,但越想越覺得可行,於國於民都是極好,能讓生者享福。

誰家先人希望後代連飯都吃不上?

傾家蕩產去埋葬屍骸,那才是不孝,只會吸引盜墓賊惦記,讓喪天良的小人從中得利!

左手邊,因為道法作用,李令月並未聽到兩人的議論,此刻正在寺院內蹦蹦跳跳,看起來格外活潑。

之所以能夠如此跳脫,跟官府告身脫不開干係,孟凡不願暴露太史令的身份,以免傳出什麼閒言碎語——

道家真人攜美遊覽寺廟,

亦或,太史令與公主關係親近,二聖意欲撮合二人。

如此就拿另一個身份遮掩:

正七品太常博士。

不高不低,正正好。

若有心人跑去太常寺查證,答桉是絕無此人,可象徵身份的告身卻又真得不能再真,戶部連相關檔桉都有。

大雄寶殿之前,一座院落之中,已經早早擠滿了百姓,前排的席地而坐,後排站著擠著,搖著扇子扶著樹,個個喜笑顏開,真有種準備看猴戲的架勢。

而僧人也不太講究。

俗講,聽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怎麼俗怎麼來,用後世的話說:

接地氣。

由於身份之故,孟凡等人白得三個前排座位,大抵是想要多賺香油錢,奈何他決計不會捐。

只聽一聲吆喝,鼓磬齊鳴。

主講的大和尚從邊門走出來,啟齒高誦佛號,開始了萬眾期待的俗講。

跟僧講不同,只是簡單走了一下流程,就直奔主題:

“……見其母亡,生惡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食未入口化為火炭,遂不得食……”

簡單的散句不見得有多押韻,僧眾閉著眼睛拖長了腔調搖頭晃腦,然後更俗的橋段出現。

一個和尚夾著嗓子,嚎叫起來:

“我為前生造業,廣殺豬羊,善事都總不修,終日諮情為惡。

今來此處,受罪難言。漿水不曾聞名,飯食何曾見面。渾身遍體,總是瘡疾。受罪既旦夕不休,一日萬生萬死。

目連,目連啊……”

扮做老婦人的樣子嚎了幾嗓子,另外那幾個和尚開始敲木魚合唱,時不時以袖掩面做悽苦拭淚狀,彷彿受到了極大的痛苦。

這時候,適時使出低劣幻法,呈現出地獄景象,令百姓膽寒。

一番操作下來,堂下信眾特別是心軟命苦的女子,早就哭成了一片,紛紛摘首飾擄戒指手鐲捐獻給寺廟。

負責收東西的胖和尚就差咧嘴了。

什麼叫降維打擊?

百姓連書本都難以見到,遇到一幫和尚登臺演戲,說學逗唱念做打,再配合粗陋的幻術,很容易就能唬住人。

“好禿驢,大雄寶殿前戲弄百姓。”

孟凡氣極反笑,目光不由投向殿內的佛祖金身,彷彿再問:

你這些徒子徒孫就是這麼弘揚佛法,還要點麵皮嗎?

寺廟竟成了圈錢的戲園子,怪不得後世宋真宗要打擊和尚的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