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拯救汽車的竟然是馬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三章 拯救汽車的竟然是馬糞!

同學們愕然看著王老師。

王老師繼續笑眯眯地說:

“前面說過,19世紀末的倫敦有30萬匹馬。

萬馬齊奔,聽上去很浪漫,但這個數字同時意味著倫敦每天要清理3000噸馬糞和30萬公升馬尿。

馬尿相對好解決一些,自然蒸發就可以(代價是倫敦的大街上常年充斥著尿騷味)。馬糞處理起來可就麻煩了。

為了保證街道至少不被馬糞覆蓋,倫敦政府想了不少招,比如他們曾花錢僱農民收取馬糞當肥料。

但到了冬季農閒季節,肥料就變成了廢料,出多少錢也沒人收。

大量的馬糞被堆在城郊空地上,自然風乾、曬成粉末,迎風飛舞。

更添亂的是,由於繁重的勞動,拉車的馬匹一般工作三年就會死亡。

這意味著倫敦每年還要清理十萬具馬屍,其中,有三分之二的馬是在拉車過程中直接累死在道路中央,常常要等到散發出屍臭才會被清理。

19世紀大多數歐洲都市都在馬糞、馬尿、馬屍的包圍下,毫無市容可言。

英國人甚至預測,照此下去,到1950年,倫敦將被掩埋在9英尺高的馬糞堆裡。

1898年,在米國紐約舉行的首屆國際城市規劃會議,議題內容就是‘人類如何在未來一個世紀處理馬糞圍城問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與會專家都被當時的交通問題難倒了,協商工作毫無成果,原定10天的會期,3天就草草收場了。

因為當時已經形成了像紐約、芝加哥、倫敦、巴黎等大型城市,而運輸工具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包括交通大擁堵,保險成本高昂,消耗燃料巨大,還會排放有毒氣體,造成噪聲汙染。

我指的不是汽車,而是當時的馬車。

看到了吧,這些指控和現在對內燃機汽車的指控是不是很像?

然而,當汽車到來後,事情慢慢地起了變化。

汽車尾氣這個東西,在今人看來是汙染,但百年前,與快要圍城的馬糞相比,它已經相當環保了,正是汽車這一‘環保'的優點,讓有識之士開始呼籲放鬆對其的管制。

保守的官員們終於決定試一試了,而當他們的屁股一旦跟汽車司機坐到一起,看問題的角度立刻就不一樣了:

汽車發明人卡爾本茨有一次在德國巴登開車,車上載著一名當地的父母官。

按照當地的規定,汽車時速不能超過6公里,所以本茨先生只能以這一龜速行進著。突然車後方的一輛馬車超越過去,馬車伕回過頭來放肆地嘲笑他們。

官員被激怒了:‘怎麼連馬車都跑不過,給我追上去!'

本茨故作無奈地說:‘想追上容易,可政府有規定啊……'

‘見鬼,別管規定了!給我追!'官員憤怒地大叫。

聞聽此言的本茨先生按住心中的狂喜,一腳油門踩下去。

汽車立刻超越了馬車!從此,再也沒有被追上過。

據統計,自1896年英國政府廢除‘紅旗法案'之後,僅倫敦一地,馬車鋪、馬車公司和馬車伕就進行了上千次罷工。

然而,這些罷工活動在之後的20年之內越來越少。

究其原因,首先當然是馬車伕們也認識到技術革新的力量不可阻擋罷工每進行一次,忠實於馬車的老客戶們就流失一批,直到馬車鋪關門大吉。

而馬車伕們發現,當一名馬車伕要比汽車司機難得多!

他們既要學會控制馬和馬車,還要照料馬匹以及馬的‘故障'。

與之極不匹配的是,馬車伕由於馬車鋪份子錢的壓榨,其收入極低。份子錢一度達到了收入的2/3。

馬車鋪也不容易,因為照料馬匹的費用本身就極高。

相比之下,汽車司機的駕駛技能和汽車的維護成本則低多了。於是馬車伕們也紛紛跳槽去做了汽車司機。

當時大英帝國有兩家著名的馬車公司。一家說‘我們是大英帝國第一流的馬車服務公司',另一家說‘我們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提供者'。

第一家立足於馬車服務,目光短淺地視新生事物汽車為鋼鐵怪物,使盡渾身解數想要壓制和排斥。

第二家意識到汽車可能完全會取代馬車成為更便利的交通工具。100年後,其品牌‘羅爾斯羅伊斯(勞斯萊斯)'聲名赫赫,而第一家馬車公司早已無人知曉。

現在我們都知道賓士、寶馬、大眾、通用、福特等,都是後來新創建的,而不是從馬車公司轉變而來。”

說到這裡,王老師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茶。

同學們在紛紛議論:

“這就像打仗,一方進攻,一方後退,真有趣!”

“落後的馬車,終究輸給了先進的汽車!”

“時代總是發展的呀!”

……

沈笑夫一陣蛋疼!按照這個趨勢,電動車更有生命力是歷史潮流,而自己在學與行偏偏抽籤抽到了反方!

電動車沒有生命力,這個反方怎麼當啊?

正當沈笑夫心慌以亂的時候,王老師接著說:

“我們以史為鑑看汽車未來。

目光回到現在。以前,汽車行業還在討論渦輪增壓、缸內燃燒這些內燃機技術。而現在,汽車公司明確了向電氣化的趨勢。

無論是老牌柴油機使用者德國大眾還是堅持混合動力二三十年的豐田,都紛紛發力純電動汽車。

各大公司認為純電動、智能化是未來汽車行業的趨勢,其中還包括了網際網路企業和新晉新能源汽車企業。

其主要的驅動力是內燃機的排放問題(和100多年前的馬車排放問題多麼類似)。

從事內燃機行業的不少人認為內燃機產業鏈那麼長,涉及從業人員眾多,未來依然會是主流。

對此,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在未來二三十年內,內燃機和電動機會同時存在。

而在某一個時刻,電池技術和充電技術得到突破和應用後,內燃機在汽車行業會被迅速替代。

至於從業人員數量多,這不是變革的阻礙,想想當時倫敦的10萬馬車行業從業人員吧!

我的感覺是,內燃機的命運沒有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是掌握在其他行業從業人員的手裡。有種‘我殺死你,與你無關'的無力感。

汽車智能化則毫無疑問是趨勢,更智慧的汽車替換目前傳統汽車的變革要比動力系統的變革更快。

雖然汽車動力系統發展方向是電氣化,但內燃機本身也在不斷進步,誰知道內燃機完全被替代是什麼時候呢?

畢竟,從汽車被發明出來到馬車完全被替代,也花了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在內燃機被完全替代之前,從事內燃機的人還得繼續研究內燃機,以提高燃燒效率。研究電池的人繼續研究電池,提升電池密度,降低電池成本,提高充電速率。

只是對各大汽車公司而言,應該積極擁抱新技術和新變化,儲備和研究多條技術路線,以防止再過半個世紀,自己的公司會像一個世紀前的馬車公司一樣消失不見了!”

同學們紛紛點頭。

忽然,劉軍民同學舉手提問道:“王老師,那我們該學習內燃機汽車技術,還是電動汽車技術呢?”

大家紛紛點頭:“對呀!我們該學什麼呢?”

王老師搖搖頭,笑著說:

“你們處在最好的時代,同時也處在最壞的時代!

正像我剛才說的,在內燃機被完全替代之前,你們既要研究內燃機汽車,又要研究電動汽車!

當然,兩邊孰輕孰重、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則要視情況而定!”

“啊!?”同學們一陣驚歎!

這麼難啊?

沈笑夫則在琢磨,學與行的辯論賽該有多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