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一章 發動機漏油診修翻跟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一章 發動機漏油診修翻跟頭

這天,駕駛學科奧賽隊來到學校維修工廠現場學習。

段師傅個大家講了自己一個發動機漏油診修翻跟頭的故事。

段師傅說:

“1970年,我開始從事汽車修理工作。

出於對汽車故障診斷技術的熱愛,在學徒期滿前,我的診斷技術就在同輩中脫穎而出。

1973年,剛滿學徒期的我,就作為技術新秀當上修理班班長。

當時我主要從事661與662大客車的保養維修工作,技術相對簡單,班組分工明確。

機修按總成分為發動機附離合器專修、變速器與傳動軸專修、前橋與轉向專修、後橋與減速器專修。

作為班長,我的工作是以發動機專修為主,兼顧試車與其他總成。

由於當時執行強制保養制度,維修量大,我的技術也在工作中日漸純熟。

但是,我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會栽在一個小小的發動機漏機油故障上!

大意失荊州啊!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鄂籍張師傅開著一輛661大客車,找我報修。

他說他的車從鄂省十堰跑到丹江口,機油洩漏報警,油標尺無法測量機油量。

行駛100餘公裡,漏機油量高達56l,該車機油總量為8.5l,平時換油量為7l多。

做進廠檢驗,發現油底殼的螺絲上以及前、後曲軸油封處,都有機油的洩漏痕跡。

於是,我安排發動機專修人員李師傅檢修該車漏機油故障,並提醒他更換曲軸前油封及後回油絲密封條,把油底殼邊緣校正。

修完後,我親自做了出廠檢驗,沒有發現漏油,於是交車出廠。

張師傅又來找我,問我車輛漏油的修理情況,我回答說修好了,還強調自己親自在車下檢查過。

但是張師傅說,他感覺跟沒有修一樣,車輛依然存在著嚴重漏油的問題。

我將車開到打黃油的臺子上,進入地槽中檢查,發現車輛的確還在漏油,於是趕忙向張師傅道歉,並承諾馬上親自動手幫他修好,絕不耽誤第二天的工作。

我簡單詢問了一下李師傅的修理過程,油底殼平面校正過,墊子是新換的,曲軸前後油封也更換過。

於是,我首先拆卸油底殼,更換曲軸前油封,接著拆卸後大軸瓦蓋,清洗回油絲孔,裝好後用黃油石棉線釘塞牢固,堵死了後面可能漏油的通道,同時檢查了缸體下平面。

最後,我更換了新的油底殼和墊子,並塗上密封膠,每個螺絲都用相同的力矩擰緊。

做完這一切,我找到張師傅,自信地拍著胸膛說,我親自動手修的,這次肯定修好了,保證不會再漏油!

隔天,張師傅將車開到大車間找我,聲音很大地對我喊道:‘段師傅,你的手藝真不錯,跟師孃學的吧?’

這話一聽就不對,我估計車輛又漏油了。

於是趕緊鑽進車底下檢查,曲軸前後油封位置及油底殼每個螺絲上都有油珠,還在滴漏。

怎麼會越修漏油越嚴重了呢?

後來,經同事提醒,我跑去請教廠裡最有名氣的發動機專修楊師傅,他聽了我的故障描述及檢修過程後,分析只有可能是凸輪軸後蓋處漏機油。

因為此處是壓力潤滑,可能車速越高漏油越嚴重,讓我們拆檢凸輪軸後蓋。

661大客車配置的是直列六缸側置氣門結構的發動機,整車為後驅動結構。後驅汽車跑起來比前驅汽車更給力。

就像奔跑中的老虎,主要靠後腿發力,前腿和尾巴控制平衡。

這樣的汽車拆卸修起來就比較麻煩,我需要拆卸兩根傳動軸、拆卸變速器、拆卸離合器、拆卸發動機飛輪殼,才能見到汽缸體上側置式的凸輪軸後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拆完用工作燈仔細檢查,沒有發現一絲漏油的痕跡。

於是我又去請教楊師傅,楊師傅認為這輛車只在跑起來有壓力的時候才會發生漏油,他指導我們找鈑金師傅,用火烙鐵將凸輪軸後蓋與缸體之間用錫焊焊牢。

我雖然按楊師傅的話照做不誤,可是心裡犯嘀咕,這怎麼可能修好?

因為這裡一點漏油的跡象也沒有啊!

在唉聲嘆氣中,汽修小組裝好飛輪、離合器、變速器與傳動軸。

張師傅看到我們辛苦地大拆大修,總算答應再試用一天,星期天用這輛車跑一次鄖縣短途往返。

週一一大早,客運公司的領導全來到保養廠,問張師傅的客車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漏油的小故障,修來修去都修不好?

事情驚動了保養廠領導,緊急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方案。

最後決定,讓我去請公司的權威修理專家徐師傅,徐師傅當時在離保養廠兩站路的地方修車,是總公司最高級別的7級修理工。

他仔細地聽了我的故障現象描述及檢修過程,答應週二早上去客運保養廠,看看嚴重漏油的故障車。

第二天上午,徐師傅來後從故障客車的中門上車,我緊跟其後。

只見徐師傅首先將發動機罩蓋拿開,觀察了發動機一會兒,對我說,去找個抹布來。

等我下車開啟工具箱,找來抹布,就聽到徐師傅說,好了好了,可以交車了。

1分鐘的時間,故障就排除了?

我簡直難以置信,只見徐師傅用我遞給他的抹布,將左手上的油汙擦乾淨,說可以交車了,用車後的情況改天告訴我,然後就匆匆離開了。

我跑去找到張師傅,將車交給他,說徐師傅親自來修好的,已經可以出班車了。

隔天下班後,我去客運公司找到張師傅,問他漏油問題解決了沒,張師傅笑眯眯地說,你要好好地跟徐師傅學點真本事。

等乘客全部都下車離開後,我鑽入車底部檢視油底殼,果然沒有漏油的痕跡。

晚上去徐師傅家,我告訴他故障車不再漏油了,徐師傅告訴我故障的原因。聽完之後,我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

原來,該車氣門室蓋與空氣濾清器之間,有一個曲軸箱強制通風管。

張師傅的通風管掉了,他看見有機油從氣門室蓋上的管口噴出機油,於是自己找來一根橡皮管子插上去,另一頭用鐵絲擰死。

雖然不漏油了,但是曲軸箱卻不能通風。

加之該車車況較差,發動機的部分氣體下壓,上部的加油蓋口髒汙堵塞。

於是,曲軸箱內的壓力隨車速增加而增加,氣體壓力作用在機油上,使之從各個地方漏出,造成嚴重的漏機油故障。

油底殼密封得越嚴,壓力越大,漏油噴油越嚴重。所以,我們越修理漏油越嚴重。

徐師傅一上車就檢查曲軸箱強制通風,發現沒有通風管子,變成了自熱通風也沒有問題。但是駕駛員不懂曲軸箱通風的重要性,看到有機油漏出,就人為將通風口堵死。

徐師傅用左手將橡膠管子拔出丟在車下,就這一個小動作,曲軸箱通風了,嚴重漏油的故障排除了。

緊接著,徐師傅告訴我,最好重新做一個氣門室蓋墊子,不能只墊到邊緣,需要做個完整的墊子擋住機油,開個三角型口子。

既要保證通風,又要保證機油不能濺出來,還要保證機油能流到油底殼。

這樣一來,無論安裝強制通風也好,自然通風也好,都不會再發生嚴重漏油故障。

透過這次客車嚴重漏油的故障診斷與維修的事件,我明白了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

有一部分燃燒的混合氣竄到曲軸箱裡,其中20%左右是完全燃燒的氣體,80%左右為未完全燃燒的hc化合物,在曲軸箱裡會使機油變質,加劇機件磨損。

另外,竄氣量過多壓力增大,會使曲軸前後油封嚴重漏油,甚至會從機油加油口、油標尺口噴機油。

在老式汽車上,通常採用在缸體的側面上有一根管子直通空濾器或大氣,曲軸箱內的廢氣就從此管排出,如果直接排到大氣中,將造成大氣汙染。

現在的汽車,排放系統管理越來越嚴格,三個地方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排氣管中新增了三元催化轉換器,燃油箱蒸發系統中新增了碳罐與電磁閥,曲軸箱強制通風管路中新增了pcv閥。

一旦曲軸箱強制通風pcv閥卡死或堵塞,不光引起嚴重漏機油,還會造成嚴重燒機油故障。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對pcv閥定期檢查與清洗養護。否則,出現嚴重的機油消耗故障,還不知道從哪裡找原因。

我用這40年前的漏油經驗,不知道指導別人修好了多少,包括奧迪在內的高檔車輛燒機油、漏機油故障。

由於環保的原因,曲軸箱通風口的維修經驗,迄今變得越來越有現實指導意義。

1886年發明第一輛汽車,至今已經有 120多年。

過去的汽車以機械為主,變化相對緩慢;

現在的汽車以電氣高科技為主,變化相對更快些。

今年vg車型的通訊網路中,就連線了3個can通訊系統,這3個分別是動力傳動系can通訊、車身電氣控制can 通訊和多媒體can通訊。

其中共有4個通訊方法,包括lin通訊,與rpas傳感器的通訊,都用於分享控制資訊。

現在汽車的新技術,還包括四衝程汽油發動機的偏置曲軸、自動巡航、定距跟蹤、abs與制動輔助、主動abs、esp電子穩定系統、通風座椅、加熱方向盤、多面安全氣囊、智慧電源管理與暗電流控制等。

綜上所述,從事汽車維修與診斷工作,經驗是非常重要的,紙上談兵修不好車,但是沒有理論指導,也診斷不出疑難故障。

好比我們在公園裡看見一位一瘸一拐走路的老人,他不一定就是腿部患疾,而或許是中風腦血栓引起的腿腳不便。

真的高手,一定是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人。

同時,時代在變化,汽修技術也在飛速地發展進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技術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想成為新一代的合格的汽車技術人員,就要有一顆堅持學習的心!”

同學們都聽得十分投入、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