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二章 “門檻”高不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一十二章 “門檻”高不高?

板寸兒童老師繼續丟擲問題:

“咱們繼續討論。

大家看了《規則》,覺得《規則》的政策扶持力度大不大?”

大家積極舉手。

板寸兒童老師點了戴書廷的將。戴書廷站起來說:

“在《規則》中,將新能源汽車劃分為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不同的技術階段。

其中,燃料電池汽車、氫發動機汽車和二甲醚汽車被列入起步期;

以鋰離子動力蓄電池為動力的混合動力乘用車、商用車和純電動汽車,屬於發展期;

使用鉛酸蓄電池和鎳氫電池的混合動力乘用車,則列為成熟期。

《規則》規定:起步期產品,只能小批量生產,且只能在批准的區域範圍內示範執行,並對全部產品的執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發展期產品,允許進行批量生產,但只能在批准的區域銷售使用,並至少對20%的產品的執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成熟期產品,與常規汽車產品相同,可在全國銷售使用。

也就是說,在2010年12月31日前,裝備鋰電池的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將被限定銷售和使用區域,而使用鎳氫電池的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可在全國銷售和使用。

在新《規則》下,鎳氫電池的重要性超越鋰電池,成為政府指導下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我認為,新《規則》的出臺,對採用鎳氫電池的車企是重大利好,但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車企對鋰電的研發積極性,不利於鋰電池汽車在全國範圍的普及與推廣,並很有可能束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

大家一陣愕然。

板寸兒笑呵呵地問道:“哦,為什麼呢?”

吃瓜同學們也興奮地看著戴書廷,看他怎麼應答。

戴書廷自信滿滿地說:

“相關研究表明,在目前常用的三種車載電池中,鉛酸電池由於嚴重汙染環境,早已退出主流應用;

鎳氫電池雖然是目前的商用化主流,但是主要指標的實驗室資料均低於鋰電池,且理論上基本不存在提升空間;

鋰電池儘管性能優越,然而安全性尚不能得到保證,且應用成本高也阻礙了其商用。

由此看來,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鋰電池,並沒有得到《規則》的扶持!”

這時,卿樹平舉手發言道:

“我認為,政府有重點的支援是可理解的行為!

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及生產,政fu需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援,尤其是地方政府。

但孩子多了,政府也就照顧不過來了。

總要有主有次、區別對待吧!”

戴書廷立即反駁:

“據悉,目前全球99%的混合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為鎳氫電池,但包括豐田在內的國際主流汽車企業普遍認為,鋰離子電池將逐步取代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將成為未來混合動力和電動車的主流技術路線。

日本富士經濟分析,鎳氫電池的主流地位將可延續至2011年,在2011年之後,鋰電池將逐漸侵蝕鎳氫電池的市場份額。

我認為:《規則》看似鼓勵了成熟的技術,那些使用鉛酸蓄電池和鎳氫電池動力的車企在歡呼,但研發新技術的企業卻被打擊、限制了,這就影響了新能源技術的繼續探索和發展。

另外,將准入產品人為地分為幾個檔次,補貼和銷售待遇均不同,這是多方妥協的結果,也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設定了‘壁壘'。

這將造成對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鼓勵力度不夠,而一些國際車企已經掌握的技術將得到支援。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領域的競爭,對先進性的鼓勵尤為重要,政策應適當傾斜。”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板寸兒童老師點了點頭,接著說:

“這個話題我們就討論到這裡。

下面我們來討論,《規則》是不是讓新能源汽車的准入門檻更高了?

《規則》出臺後,還有一個爭論焦點,就是《規則》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不同待遇。

據悉,目前國內企業研發的混合動力車型,如一汽奔騰混合動力、上汽榮威750混合動力、奇瑞a5混合動力和長安傑勳混合動力等,都是採用鎳氫電池。

而高舉新能源汽車大旗的比亞迪,則主要採用鐵鋰電池,其搭載鐵鋰電池的 f3dm 雙模電動車目前已經在深圳示範執行,並將在今年9月向深圳市民開售。

有人說,大型國有汽車集團在博弈過程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因此,他們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更容易被核定為成熟產品。

而一些民營汽車生產企業所領先研發的鋰離子車載電池技術,卻未能被列為成熟期產品,這是因為民營企業在博弈中處於弱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不是這麼回事呢?

誰來說?”

沈笑夫舉手答道:

“細心研讀《規則》,我發現,按照《規則》所規定的申報方法,從智慧財產權到產品檢測標準,以及嚴格至極的售後服務承諾,等等;

目前能做到的,恐怕只有幾大國有或合資汽車企業。

對於欠缺政fu資助的民營車企來說,要拿到‘成熟期'的通行證,使產品在全國範圍內銷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年5月,賈新光在《解析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問題》一文中指出:

國有企業、重點企業都有政策依賴症,而外資、民營企業難以享受到政fu扶持的政策資金,它們發展新能源汽車基本靠自己的投資。

顯然,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投入起步上,國企和民企並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這顯然有失公允。

如何才能真正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賈新光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政fu應該積極引導、鼓勵企業進行自主探索,而不是簡單地提高准入門檻,限制新技術的探索和發展。

不能對企業的研發熱情潑冷水,更不能扼殺,對市場的管理要疏不能堵。

其次,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儘快制定一個標準,而不是簡單地僅僅給出一個概念,要把標準的細則定好,開放市場,只要符合標準的企業都能參與。

最後,企業要主動積極探索新技術,改變過去‘要我做'的想法,現在應該是‘我要做',不能被動地等待政fu給錢扶持。

畢竟,掌握技術的主體是企業,參與競爭的也是企業,而非政fu。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