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六章 世博會是低碳技術和理念的展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六章 世博會是低碳技術和理念的展示

晚上,沈笑夫在家裡上網衝浪,看到一篇《世博會是低碳技術和理念的展示》:

**********

每次世博會都是緊扣時代主題的前沿技術和理念集中展示的舞臺。

在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挑戰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低碳”無疑是最緊要的時代主題之一,不管是東道國和本土企業,還是來參展的外國政府和企業,都希望充分利用這一舞臺,積極展示先進的低碳技術和理念。

我國政府力求在促進低碳技術傳播和本國技術進步的同時,培育本國人民的低碳理念。

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企業試圖藉助低碳技術的展示,樹立低碳環保的國家、組織或企業形象,培育柔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東道國借世博會傳播低碳技術,推行低碳理念。

世博會的低碳技術展示和低碳理念宣傳,首先體現在華國政府和滬上世博會組織者在世博園區的規劃設計、場館建設和園區運營方面:

【第一,大面積地運用太陽能。】

組織者負責建造的中國館、主題館等主要場館及部分設施,都將安裝太陽能設施。

建成後,世博園區太陽能發電能力將達到5兆瓦,成為目前國內城市市區太陽能集中應用規模最大的區域。

其中,世博會主題館屋面將鋪設3萬平方米的太陽能板,成為國內最大的單體面積太陽能屋面。

按滬上標準的光照條件計算,主題館與華國館電站建成後,年均約可發電284萬度。

這就意味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000噸,年均減排二氧化碳約2500噸,二氧化硫約84噸,氮氧化物42噸,煙塵762噸。

【第二,採用新型環保的交通工具。】

世博園區將使用新型無軌電車、超級電容車以及超級電容與蓄電池混合動力車三種清潔動力汽車,實現公共交通“園區零排放,周圍低排放”的目標。

清潔動力汽車在園區中的運用,還將極大地帶動滬上市新能源汽車的開發與運用。

滬上目前的新能源公交車已進入商業化運營,包括超級電容車、燃料電池客車、(電池+電容)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在內的公交線路30多條,使用天然氣的公交車有80輛左右,從數量和型別上來說都處於全國前列。

滬上市正與科技部展開合作,屆時將有超過1000輛的新能源汽車為世博會服務,其中約300輛車為超級電容車、純電動車,200 輛為燃料電池車,它們將在園區內服務,實現零碳排放;

其餘500輛車為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低碳排放車,將在園區周邊服務。

世博會後,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可直接加盟公交路線。

【第三,推廣應用節能裝置。】

滬上世博會的整個園區將會成為LED照明技術的集中展示地,從一軸四館到其他重要場館都將大範圍應用LED照明設備,城市最佳實踐區中照明主體將採用被稱為“21世紀綠色光源”的半導體照明(LED)技術。

這也是該技術首次在我國城市街區大規模集中使用。

在這些LED燈中,既有近年來逐漸成熟的戶外景觀照明、大屏幕顯示等LED運用領域,也會有一些最新的高、精、尖產品和應用方案展示在世人面前。

例如,清晨伴隨著柔和燈光漸漸增亮,睡夢中的人慢慢甦醒而不是被鬧鐘“驚醒”,夜晚燈光自動漸漸變暗,使人不知不覺進入夢鄉。

這種催眠、催醒的LED燈光應用技術,有望在世博會中亮相。

【第四,應用資源迴圈技術。】

利用園區濱江佈局的優勢,開發利用黃浦江水熱源和地熱資源,採集使用既可供熱又可製冷的零汙染、可迴圈的清潔能源。

世博園區內部分建築引入黃浦江的江水作為空調系統的冷熱源,使夏季室外30多攝氏度的熱氣,經過黃浦江水稍作冷卻後再透過空調進入室內,來營造舒適宜人的室內環境;

而在冬季則從水源中獲取能量。

採用此技術之後,在冬季預計可節約費用30%左右,在夏季,則可以使製冷效率提高7%左右。

利用場館屋頂建造大面積的雨水收集系統,淨化後用於綠化澆灌;

利用多種物理和生物技術,對黃浦江水淨化處理,用於園區綠化和景觀設施,園區內雨汙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

其中,城市未來館的生活用水和雨水回用專案,採用了目前世界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PVC合金超濾膜生物反應器,該技術以高性價比、功效好而“問鼎”世博會水服務裝置。

據瞭解,世博園未來館的汙水雨水處理回用,規模為120噸/天,年處理汙水將達4萬多噸,處理後的中水全部回用於衝廁和綠化。

【第五,建造節能的生態建築。】

世博園區內組織者負責建造的場館設施,都根據節能生態建築的要求設計建設。

充分利用自然風場、地下空間地道風、自動遮陽系統、自然透光、屋頂綠化、牆面綠化等,減少建築能源消耗;

選擇能源與資源消耗小和環境效益顯著的綠色建材。世博文化中心由浦東鋼鐵廠特鋼車間和連鑄車間舊廠房改造而成,場所是敞開式的,面積達到了11200平方米。

由於舞臺不屬於世博會永久建築,工程建設中充分考慮了資源的利用:特鋼車間原有的鋼平臺被用作為觀眾的活動區,上空的鋼走道利用作為檢修通道和劇場馬道,原有的屋面煙罩被利用為採光口和排風口;

舞臺的外牆將種植大量的垂直綠化,調節室溫;

屋頂採集的雨水流入地下蓄水池,經處理後可作為室內的部分用水。

此外,黃浦江畔3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型船塢和船臺,也正被改造成演出場所。

南市發電廠中的火電廠煙囪,正在被改造成高達201米的觀光塔。

主題館的南北廣場上,有超過3萬平方米平面綠化,東西兩側5000平方米外牆,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生態牆,用於控制和調節展館內溫度。

為牆體保溫的同時,夏季能起到良好的隔熱效果,屋面雨水收集系統在回收灌溉時帶走建築物的熱量,場館白天都不用開大功率空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中國館的景觀設計,加入了小規模人工溼地,可實現迴圈自潔,成為生態化景觀。

這一建築還採用冰蓄冷技術,利用晚間電能製冰,白天釋放冷源,起到調節用電峰值的作用,整個場館將比國家規範還節能近10%。

【第六,應用固體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技術。】

世博園區內產生的全部垃圾,都將進行分類處理。

按照世博會期間日均40萬參觀人次,高峰日60萬參觀人次,園區內每天預計將產生130至180噸生活垃圾。

滬上有關部門將運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模式,並利用現場展示向參觀者宣傳資源回收利用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建立有序的回收再利用系統,對園區垃圾全面實行分類收集、分類運輸。

浦東“一軸四館”等永久建築區域,將規劃建設垃圾管道氣力輸送系統。

透過建設全封閉的氣動力輸送管道,應用電腦程序控制垃圾分類收集和運送流程。

東道國借世博會這一巨大的舞臺展示低碳技術和理念,能夠從兩方面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其一,在世博會上進行低碳技術的大規模示範,能夠降低低碳技術的學習成本,激起眾多企業、政府部門和研發機構購買和應用低碳技術的興趣,或者在改進的基礎上加以模仿,這有利於促進低碳技術的傳播和本國的技術進步。

其二,藉助世博會巨大體量帶來的震撼力、衝擊力和號召力,向國民灌輸低碳理念,促使他們支援各種節能環保的政策和產品。

某些低碳政策和產品在推出初期,經濟性並不好,但是公眾的支援能夠賦予低碳產品足夠大的初始市場,使它們得以在規模不斷擴大和技術不斷進步的同時,降低成本,改善經濟性;

也能夠讓低碳政策獲得最初的試驗機會,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