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劉老師是大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劉老師是大牛!

沈笑夫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還別說,沈笑夫真有些擔心。

這時,劉老師笑著說:“我是津門市實驗中學的老師,平常不在京都。這次是總部把我調過來,專門負責你的培訓的。這裡有一份關於我的報道,你可以看一看。”

說完,劉老師遞給沈笑夫一份《津門日報》,上面一篇大篇幅的報道——《駕駛學科奧賽國際金牌教練劉紅林》。

哇!劉老師是國際金牌教練啊?厲害了!

沈笑夫趕忙閱讀起這篇文章來:

************

學科競賽正日益成為名牌中學開展特色教育、培養尖子生的重要途徑,也是名牌大學自主招生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津門市學與行培訓中心的駕駛學科競賽天地裡,劉紅林老師完成了從駕駛學科“學霸”到“金牌教練”的華麗轉身。

前不久,他被評為“市師德標兵”。

昨天,記者來到津門市學與行培訓中心,與劉紅林老師聊起了他與駕駛學科競賽的“不解之緣”。

劉紅林從小就喜歡駕駛學科。

小學三年級開始,他主動參加校內駕駛學科興趣小組,把空餘時間全花在鑽研駕駛學科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尚在讀初三的劉紅林在全國駕駛學科聯賽中獲普及組一等獎。

憑藉這個大獎,他於第二年被保送至津門試驗中心學理科實驗班。

2000年,他考入津門師範大學。大學期間,他繼續參加駕駛學科競賽。

2004年,大學畢業的他放棄保送研究生和進入大型公司工作的機會,接受母校邀請,回到了津門市學與行培訓中心教書,擔任駕駛學科競賽的教練。

“競賽班的工作是繁重而緊張的。”談起工作,劉紅林感慨地說。

2004年暑假,雖然還沒有正式辦理進入津門市學與行培訓中心工作的手續,但劉紅林已經全身心投入到駕駛學科競賽輔導工作中。

沒有休假,沒有週末,整整一個半月,他每天至少有12小時在校。

他說,每天早晨一踏進校門,就感覺自己像一隻上足了發條的鬧鐘,幹勁十足。

“自己做競賽題,與教學生做競賽題,完全是兩碼事。”這是劉紅林從業初期最深的感觸。

他說,要做好競賽輔導工作,不僅自己要會做題,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讓學生理解自己的解題思路,這就需要準備很多相關資料,以便學生無法理解時,可以“旁敲側擊”讓學生明白。

為了上好競賽課,劉紅林總是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備課、收集資料。

辛勤的付出,終於換來了回報。

2005年,劉紅林輔導的第一屆競賽學生中有3人獲得全國聯賽一等獎,獲得保送生資格,分別被保送至水木大學、滬上交通大學、津門大學。

令人驚喜的是,在2006年全國駕駛學科聯賽中,津門市學與行培訓中心有14名學生獲得一等獎,創歷史最高紀錄。

其中,大部分學生因駕駛學科競賽中的優異表現,獲得高校自主招生加分、降分錄取優惠。

劉紅林也因此獲得“全國駕駛學科聯賽優秀輔導教師”稱號。

隨著聯賽成績的穩定,津門市學與行培訓中心駕駛學科競賽小組開始向津門市代表隊和全國奧林匹克決賽發起衝擊。

在師傅丁興旺的鼓勵和支援下,劉紅林勇挑重擔,開始參與市隊選拔和全國決賽的輔導工作。

在過去的2008年裡,劉紅林和學生共同努力,解開了一道又一道難題,收穫了一份又一份喜悅。

因為每天早出晚歸,劉紅林很少有時間陪伴兒子。

“爸爸,拜拜”,這是兒子對劉紅林說過最多的一句話。

去年8月5日,結束了一個半月的高強度競賽輔導工作後,劉紅林按正常下班時間回家,結果,1週歲半的兒子竟然對他說:“爸爸,拜拜。”

雖然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了,但劉紅林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在2009年全國駕駛學科聯賽中,津門市學與行培訓中心有10名學生獲得一等獎,高分段人數再創新高,其中高一新生中有5人獲獎。

同時,在2009年全國駕駛學科奧林匹克決賽中,劉紅林參與輔導的學生劉浩、李雙喜同時獲得金牌,進入國家集訓隊,並被保送至水木大學、燕園大學。

此舉再次重新整理了津門市學與行培訓中心駕駛學科競賽成績。

據瞭解,從2004年至今,劉紅林參與輔導的學生中已有3人次榮獲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決賽金牌。

其中,王大勇同學榮獲2008年國際中學生駕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而他,也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金牌教練”,不僅是國家金牌,而且是國際金牌!

在教學改革中,劉紅林積極探索,勇於實踐,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他已連續兩屆在市青年教師大比武中獲得一等獎,今年他又獲得了市教壇新秀評比一等獎。

面對記者採訪,劉紅林講述了他和幾個學生的故事。

劉紅林老師說,我們只知道競賽生得獎時的高光時刻,卻不知他們從初三暑假開始,就要縮短寒暑假,就要儘量壓縮自己對籃球、足球、音樂等的興趣愛好,同時還要面臨著文化課與競賽的雙重壓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劉紅林老師從他們一開始競賽成績不理想到後來自己奮發努力,哪怕屢遭挫折也永不言棄終獲成功的幾個典例告訴我們“今天是用來奮鬥的,明天是用來回憶的”。

在講述過程中,一個小細節一直貫穿始終——當學生們競賽失利時,劉紅林老師會帶同學們去跑步,去打籃球,去散心。

劉紅林老師說,在這樣一個調劑中,可以教會孩子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

此外,即使是非競賽生,劉紅林老師也會去盡力幫忙調整。

原08屆的一名學生便是在考試失利時收到了劉紅林老師的鼓舞,再次振作,奮發向上,他將劉紅林老師視作他心中的啟明星。

當記者問到是什麼使劉紅林老師從教數年,仍數年如一日的堅守時,劉紅林老師的回答更是讓人欽佩——因為喜歡帶著學生一起奮鬥!

這或許正是劉紅林老師不忘初心,奮勇向前的支柱吧。

劉紅林老師印象。

記者採訪了一些學生,他們談了對劉紅林老師的印象。

王同學說:劉紅林老師,江湖人稱劉哥,是我們的競賽教練,也是帶我們走入競賽大門的師傅。

劉哥作為一名教練,對學生那是叫一個盡心盡責。

不僅在競賽上為我們操碎了心,在日常的生活學習方面對我們的關照也一絲不落;

我們備戰競賽的日子裡,劉哥辦公室的燈光一直陪我們亮到深夜;

我們忙於高考的一年中,劉哥也時常來教室瞭解我們的情況,並給予我們鼓勵和信心。

陳同學: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他對外地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了。

初入高一,夏令營開始前,他擔心外地生因無法來校培訓耽誤進度,便抽出週末兩個上午的空閒時間遠程教學。

正當我詢問補課費時,那灑脫的笑也始終令我難忘:“不收費。”

競賽不僅僅是做題,對內心的考驗也是每個競賽生必須面對的難題。

去年聯賽前,我內心忐忑不安,因為我明白這一戰決定著我是去是留,夜裡失眠,培訓時無法集中精神,模擬賽頻頻失誤……

我的狀態每況愈下,幸虧劉哥及時發現了我的異常,當晚抽自習時間跟我說了很多,使我放下了包袱。之後的聯賽我得以正常發揮,以及冬令營時超常發揮,還有後來簽約水木大學,與廖哥一直以來的關心是分不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