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到機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到機場

時間飛逝,轉眼間到了2010年8月初。

水木大學孫立志副教授那邊,安排沈笑夫近期隨同一起去滬上。

對於滬上,沈笑夫早已經神往不已。

滬上,是華國省級行政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滬上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華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

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陸境海拔最高點。

滬上地跨長江口、澱山湖、黃浦江、吳淞江四大水系,境內江、河、湖、塘相間。

滬上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這些資料,是沈笑夫最近在網上看到的。

沈笑夫最神往的,還是滬上正在舉行的世博會。

這天,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孫教授對同行的沈笑夫和水木大學研究生王立志、李長河說:“請問,上海世博會是第幾屆世博會呀?”

帥氣的王立志甩了甩頭髮,答道:“2010年滬上世界博覽會(EXPO 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

孫教授笑呵呵地,繼續問道:“那世博會的舉辦時間呢?”

沉穩的李長河說:“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滬上市舉行。”

孫教授點點頭,問道:“請問這是華國第幾次舉辦世界博覽會?”

王立志說:“第一次!”

孫教授道:“嗯!那麼再請問,這次世博會的主題是什麼?”

沈笑夫答道:“這次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孫教授看了看三個弟子,很是滿意。

過了一會兒,孫教授問道:“這次滬上世博會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請問你們能說出幾個來?”

沉穩的李長河首先回答:“一是這次世博會的參展規模,共有190個國家、56個國際組織參展。創歷史之最。二是正式參展方的自建館,大約有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報名建設,其數量為歷屆之最。三是首次同步推出網上世博會。”

孫教授點點頭道:“嗯!還有嗎?”

王立志說:

“我能想到三個最:

志願者人數最多:園區共79965名,其中國內其他省區市有1266名,境外有204名。

世博會園區面積最大:園區在市中心佔地5.29平方公里。

投資最多:投資為286億元,財政總預算將達到3000億-4000億元。”

沈笑夫接著答道:

“我能想到這麼幾點:

第一點,滬上世博會主題館屋面太陽能板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雄偉壯觀,是目前世界最大單體面積太陽能屋面。

第二點,主題館牆面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生態綠牆,該綠牆面積為5000平方米。

第三點,世界上保留園區內老建築物最多的世博會園區。約有2萬平方米歷史建築得以保留。世博會博物館與城市足跡館都設在原江南造船廠的老建築內。

第四點,世界上單體量最大的公廁。”

孫教授微笑著問:“其他幾點都好理解,就是世界上單體最大的公廁是什麼樣子啊?”

王立志和李長河兩個學長看著沈笑夫,想聽他怎麼解釋。

沈笑夫說:

“我看過報道,世博園區裡的新型公廁將是目前世界上最環保的公廁,也是世界上單體量最大的公廁。

世博園區內將設30多座廁所約8000個廁位,創世界上單體量之最。

世博公廁採用通風隔熱雙層屋頂:在整體外牆設定統一的遮陽裝置、綠牆,使建築圍護結構的內表面溫度低於室外空氣溫度,不用排風扇、鼓風機。

這種師法自然、順應風土的方式,經測量可使公廁內外溫差達到8―10攝氏度。

在除味上運用虹吸原理,除味更有效。

該公廁在世博會開完後,並不是敲掉了事,造成資源浪費。

這種‘箱體組合裝配式’廁所有著‘可移動性’,開完世博會可以移走,再拿到其他公共服務區域。

因此,滬上世博會主題館公廁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單體量最大的公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孫教授笑著道:“哦!原來是這樣的呀!看來你們對世博會都比較關注,而且都有一些認知。這樣子很好!”

三個同學謙虛地笑笑。

不一會兒,師生四人距離京都機場已經不遠了。

對於滬上,沈笑夫是第一次前往。

對於京都機場,沈笑夫也是第一次到來。

沈笑夫之前做了一些功課,知道京都國際機場,距離市中心25公里,為4F級民用機場,是華國三大門戶複合樞紐之一、環渤海地區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群成員、世界超大型機場。

孫教授忽然問道:“請問你們幾個,誰知道京都機場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嗎?”

三個同學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過了一會兒,王立志同學才緩緩地說:“1958年吧?”

李長河弱弱地說:“是不是1980年改擴建了?”

孫教授笑而不語。

三個同學都不吭聲,不知道老師是什麼意思。

過了片刻,孫教授說:“還有沒有更準確、更全面的回答?”

兩個學長有些愕然,不由自主地看向學弟。

沈笑夫淡淡一笑道:

“1950年,機場建設計劃提出,選址在東郊的孫河地區。後因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工程被暫時擱置。

1954年,民航局選定原順義縣天竺村以北、二十裡堡以東地區為機場場址。

1955年6月10日,機場建設項目正式開工。

1957年12月,機場竣工並透過國家驗收。

1958年3月2日,機場正式投入使用,是建國後首個投入使用的民用機場,也是我國歷史上第四個開通國際航班的機場(前三個開通國際航班的分別是滬上龍華機場,1926年;昆明巫家壩機場,1937年;重慶白市驛機場,1939年)。

機場建成時僅有一座小型候機樓,稱為機場南樓,主要用於VIP乘客和包租的飛機。

1965年,機場進行了第一次擴建,將原2500米的跑道延長至3200米、增建了6個停機位。同年,上級政府也決定開放京都作為國際通航點。

到1965年底,機場已開通國內航線46條,有通航城市76個。

1965年3月1日,京都—成都—拉薩航線開通,通航的省會城市到達27個。

1972年4月29日,民用航空總局向上報《關於修建京都機場國際候機樓的請示》。

1973年5月13日,國家批覆同意《關於修建京都機場國際候機樓的請示》,並確定投資6600萬元人民幣。

1974年8月,機場的第二次大規模擴建正式動工,並被列為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

1980年1月1日,機場內面積為6萬平方米的T1航站樓及停機坪、樓前停車場等配套工程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1982年1月,機場東跑道向南頭延長600米的擴建工程和一號航管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同時,擴建工程還修建了6萬平米的新航站樓。

樓內設定有我國民航首次採用的自動門、自動人行步道、自動扶梯以及行李系統、飛行動態顯示牌、閉路電視等。

從1988年開始,T1航站區經歷了前後七次改擴建,在這七次改擴建中,T1航站區改建了行李分揀大廳,擴建了主樓及引橋等,並將航站樓面積增至8萬平方米,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提高到800萬人次。

1995年10月,機場開始建設T2航站樓,並列入國家重點工程。

1999年10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公司正式成立。

1999年11月01日,機場T2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T2航站樓投入使用的同時,T1航站樓開始停用裝修。

2004年3月,機場第三次大規模擴建工程順利開工。

2007年12月,機場擴建工程順利透過國家驗收。

2008年春,配合機場擴建工程(T3航站樓)完工,T1航站樓封閉改造,南方航空轉往T2航站樓運營。在T1航站樓改造完工後,海南航空集團(國內航線)旗下的海南航空、大新華航空、天津航空、金鹿航空(現為北京首都航空)取代南方航空成為T1航站樓的獨家運營公司。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