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二章 資訊化對汽車產業發展的影響(《夢想充電站》求關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六十二章 資訊化對汽車產業發展的影響(《夢想充電站》求關注)

無人車來也的短篇新書《夢想充電站》,為汽車夢充電!求收藏!求推薦!!

——————————

這天,沈笑夫到學與行總部劉紅林老師哪兒去。

按照約定,兩人在劉紅林住宅小區外面的“老鄉家菜館”碰面。

沈笑夫趕到時,發現劉紅林老師已經坐在一張小桌子邊,還有兩個男生坐在旁邊。

劉紅林熱情地介紹:

“沈笑夫!你來了!來來來!這是我的兩個學生!

這個是水木大學研究生畢業的韓越清,現在千度公司工作。

這個是燕園大學博士研究生齊國盛,現在中科院自動化所工作!”

沈笑夫一聽,不禁肅然起敬,趕忙熱情地和兩位師兄打招呼啊。

劉紅林老師說:“才我們剛剛已經點了,沈笑夫你最喜歡吃的辣椒炒肉已經點了。”

沈笑夫趕忙謝謝。

劉紅林老師道:

“沈笑夫,你這兩個師兄,都是對汽車產業信息化頗有研究。

由信息化引發的新一輪世界產業革命浪潮正悄然迫近,新經濟將對典型的傳統汽車業造成自上而下的大變革。

在新經濟時代,汽車產品、汽車企業和汽車工業的概念將發生根本性變化,整個汽車產業將表現出很多全新的特徵。

比如,信息化對汽車產品的影響。

齊國盛,你覺得信息化對汽車產品的影響有哪些?”

戴著高度近視眼、一臉儒雅的齊國盛慢條斯理地說:

“信息化對汽車產品的影響主要有。

第一,電子技術的應用賦予了汽車更多的功能,汽車產品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

據國外一家公司(VDI)的分析和預測,電子/電器佔汽車製造的成本從20世紀60年代起逐年增長。

80年代後期,電子/電器成本份額達到12%左右。

主要是電子控制燃油噴射,電子發動機控制和電子變速器控制等。

到了90年代增幅達到25%,其中主要是柴油噴射、導航裝置等電子系統。

隨後,集成式汽車電子裝備佔汽車製造總成本的份額始終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預計到2010年可達到30%。

米國加州國際汽車經濟研究所的調查報告指出,下一個汽車銷售高潮將從普及智能化汽車開始。

智能化汽車應擁有的主要功能包括:夜視功能、音控技術、衛星電話系統、可調整踏板、車上網絡系統、自動門、自動導航等。

隨著軟體製造商爭奪汽車儀表板空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作業系統'一詞正在被賦予一種全新的含義。

現在,一款很普通的福特汽車的計算能力,已比當年阿波羅航天計劃中耗費幾百萬美元研製的大型計算機還要強出數倍。”

韓越清插話道:“哇!這麼厲害!”

齊國盛微微一笑,接著說:

“信息化對汽車產品的影響,

第二點:起用‘綠色能源’的電動汽車將被廣泛接受。

未來的智慧汽車將逐漸淘汰傳統的石化燃料動力系統,而啟用‘綠色'能源。

其中,電動汽車將廣泛被消費者接受。

米國的通用、福特,德國的大眾、戴姆勒-克萊斯勒,日本的豐田、本田和日產,瑞典的沃爾沃和義大利的菲亞特等車商,都在積極研製可以利用無線電技術充電的小汽車。

電能將被轉化成特殊的激光束或微波束,透過天線接收,屆時人們不必停車補充能源就可開車環遊世界。

第三點,產品壽命週期越來越短。

信息化帶來汽車產品壽命週期縮短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知識和高新技術的的創新和運用要比汽車的更新快得多:

一般汽車發動機的更新週期大約為7年,而電子產品的更新週期通常要短得多,如車用電話的更新週期最多6?12個月。

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發展,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新產品的研製週期大大縮短,而且這一趨勢還在不斷加強。

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有導致了產品的生命週期縮短,更新換代速度加快。

由於產品在市場上存留時間大大縮短了,企業在產品開發和上市時間的活動餘地也越來越小,給企業造成巨大壓力。

第四點,汽車產品日益具有全球性。

在前面已經提到,整車企業的零部件全球採購和零部件產業的全球化,模糊了汽車產品的國家特徵,使其成為典型的全球化產品。

正如米國前勞工部長羅伯特·賴克在《國家任務》一書中所說的那樣,當一個米國人用1萬刀買下通用汽車公司的龐蒂克牌汽車時,

3000刀是給韓國裝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給日本製造先進零件的廠商,700美元付給德國設計師,400美元用來購買臺灣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給美國的廣告與營銷服務,餘下的近4000美元才是給底特律與紐約的銀行家、保險公司的??

這代表了當今全球產業的複雜關係。

我覺得,信息化對汽車產品的影響,主要就這四個方面吧。”

劉紅林老師和沈笑夫、韓越清都點點頭。

劉紅林老師接著說:

“信息化的突飛猛進,給汽車廠商的運營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

這既表現在單個企業運營模式的演進,而且將更為突出地表現在汽車廠商的運營視野從單個企業走向了擴充套件的企業運營和供應鏈管理。

一方面,以計算機及其他高技術為基礎的新生產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是單個企業的運營模式主要特色之一。

在單個企業生產運營方面,汽車工業出現了‘IT’廣場的概念,對未來汽車工業的生產運營提出了3軸戰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縱向——設計過程管理;

橫向——生產過程管理;

圓環——知識管理。

高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在於節省人力,降低勞動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產品和服務質量,降低了廢品和材料損耗,縮短了對使用者需求的響應時間,在很短時間內就把新產品或服務介紹給市場,企業贏得了時間上的優勢。

從生產計劃與控制機制看,企業生產管理系統在不同的時期經歷了一系列新的生產方式的演進。

這些新的生產方式對提高企業整體效益和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確實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另一方面,現代資訊科技推動了生產運營的視野,從單個企業走向了基於擴充套件的企業運營和供應鏈管理,企業將從注重單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轉到著眼於整個價值流的企業戰略素質。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裡,一切都要求能夠快速響應使用者需求,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僅靠單個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是不夠的。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自然會將資源延伸到單個企業之外,藉助其他企業的資源達到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目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又出現了基於擴充套件企業的管理模式。

擴充套件企業以虛擬企業或動態聯盟為基礎的敏捷製造模式。

面對的全球化激烈競爭的買方市場,基於網際網路的資訊開放、共享和整合,採用可以快速重構的生產單元構成的扁平組織結構;

以充分自治的、分散式的協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層管理結構,注重發揮人的創造性,變企業之間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為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共贏關係。

供應鏈管理則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透過改造和整合業務流程、與供應商以及客戶建立協同的業務夥伴聯盟、實施電子商務,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

信息化社會中的競爭將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這時候,服務員端上來了熱氣騰騰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