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五章 一個農村娃進城的故事(《夢想充電站》求收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八十五章 一個農村娃進城的故事(《夢想充電站》求收藏)

無人車來也的短篇小說《夢想充電站》,為汽車夢充電!求收藏!求推薦!!

——————————

其實,本來從頤和園到燕園大學附中距離並不遠,不堵車的話十幾分鍾到了。

但是這回剛好堵車。

的哥利用這個機會神侃起來,講了一個農村娃進城市的故事:

**********

2001年,熊忠偉18歲,第一次從豫省駐馬店去京都求學。

不過,他沒有考上京都的任何一所大學,只是堅定地認為自己不該待在鄭州,京都才是他的“舞臺”。

到京都去,總會有辦法學習的!

撕掉二本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剎那,母親王美華的心也被撕得粉碎。

【去京都】

2001年9月開學前一個月,熊忠偉還在豫省老家駐馬店縣賴夾村為前路犯愁。

高考成績出來了,他沒考上目標中的京都科技大學計算機系,只被第二志願鄭州一所二本學院錄取了。

母親王美華開始也對錄取結果不滿意,畢竟兒子從小就是村裡學習的,全家人對他報的希望很大。

但二本也是大學,王美華想想,先上幾年再說。

熊忠偉的父親一直在內蒙古打工,哥哥初中沒畢業就退學在家,母親一直當家作主。

之前她給兒子“許了電影”,還是高高興興在村裡放了一場電影“還願”,全村人都知道她家裡那個會唸書的孩子要去鄭州上大學了。

但熊忠偉卻突然提出,他還是想上京都去學習。

“啥?沒考上還去京都幹啥?”

“鄭州那個大學不是我的理想,京都才是我該去的地方。”

知道熊忠偉的牛脾氣,王美華做好了跟他打一場“硬仗”的準備。

“咱先去鄭州念,然後再考研究生?”

“四年又三年,花那麼多時間,以後還不知道怎麼樣。”

“那你就再復讀一年?”

“復讀浪費時間,再讀一年還不知道結果怎樣。”

眼看拗不過他,王美華氣得慌。

大學開學的日子到了,新被褥、學費也準備好了。

夜裡,吃過晚飯,母子三人在平房過道裡乘涼。

熊忠偉說:“媽,我已經下了決心了,您就依我吧。”

兩人大吵起來,熊忠偉撕碎了大學錄取通知書,王美華扇了他兩巴掌,還來不及後悔,兒子就“嗖”地起身,撒腿往家門外跑。

王美華和村裡人找了半宿,根本不見人影。

秋天的玉米地又密又黑,熊忠偉也害怕,他穿進去後又跑到旁邊一條溝裡趴著。

過了很久,他聽到母親在附近哭著大喊“你要去京都就去京都吧,都依你還不行嗎?”才流著眼淚爬了出來。

王美華沒有上過學,但一生好強,勤奮勞作,還努力識了些字,兩個兒子讀書成才是她的心願。

大兒子初中沒畢業就不讀了,小兒子熊忠偉也很叛逆,但幸虧頭腦聰明,也一直很好學。

兒子撕碎錄取通知書以後,她的心也碎了。

但她還是送他到了京都,不放心他一個人出遠門。

聽說京都的大學集中在海淀區,熊忠偉先在海淀區功德寺新村一帶的城中村租了一間隔間住下。

“不知道是什麼地方,像收破爛的大雜院,哪裡像是在京都啊。”回老家的路上,王美華哭了一路。

熊忠偉雖然忐忑,但京都是他自己要來的,他還有些興奮。

學習,從哪裡開始呢?

高考填報志願時熊忠偉報的是計算機系。在老家的網咖裡,他第一次看人家用計算機,螢幕上的游標怎麼一下子就從那移到這了?

喏,對方只把滑鼠輕輕一碰,游標就動了。

大雜院隔壁住的年輕人於志勝,大家叫他阿勝,阿勝告訴他,可以自考。

阿勝比熊忠偉大兩歲,黑龍江人,比他來得早些。

兩人後來一起合租、搬家,做“室友”兩年多。但自考要學很多“沒用”的東西,浪費時間,熊忠偉揣著父母的辛苦錢,只想縮短學習時間,儘快學些“真本領”。

熊忠偉還聽人說,京都的很多大學裡可以旁聽,海淀大學城有不少這樣的“旁聽族”。

第一次跟別人去燕大旁聽了一次,熊忠偉心砰砰直跳,自己竟然真的來到了京都,親耳聽著曾經心中神一樣的燕大的老師講課,這麼容易就實現了,沒有想象中的重重障礙。

京都來對了!熊忠偉很振奮。

一起旁聽的人後來再沒有出現過,但是熊忠偉堅持了下來,他決定系統旁聽燕山大學計算機系和信息管理系計算機專業相關課程。

每天一早,熊忠偉從菜場一塊錢買回5個饅頭,然後到理科教室抄牆上貼出的課表,安排自己一天的學習。

自此,他也成了一名北大的“學生”。

【“沒有抱怨的權利”】

2002年第一次回家過年之後,熊忠偉突然覺得壓力巨大。

親戚朋友們聽說他去京都“上大學”了,無不打聽他的情況。

從小就很要強的熊忠偉不等別人來問,就先自己拍胸脯:“京都好得很!我在那邊學得很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保證”之後,自己的頭頂卻烏雲密佈。

學了半年以後,熊忠偉發現自己根本學不通,剛來時那種新鮮感和興奮感被迷茫和焦慮淹沒了。

2002年,熊忠偉和阿勝一起搬到燕大博雅塔背後的大雜院,兩人合租一間15平米的單間。

兩張床、兩張桌子,隨處可見的書堆,門口則亂放著電爐子和炊具,擺著幾瓶小罐頭瓶裝的自制醃蒜薹。

在這裡,熊忠偉度過了最艱辛甚至煎熬的一年半,不是因為物質艱苦,而是因為彷徨茫然。

租住的院子是京都老式四合院改建的大雜院,房東老太住著大屋,院內其他三面搭建了五六間小屋,住著考研、自考的學生、在中關村工作的上班族,還有一家列印店。

人人都沉默而忙碌。

熊忠偉只能逼著自己,每天起早貪黑穿過門口那條狹長黢黑的小巷子,到教室去,到圖書館去,聽課、看書,聽不懂也要聽,看不懂也要看。

合租的阿勝已經放棄了剛來京都時想要學點什麼的想法,開始嘗試找工作,做各種兼職,甚至想過開一家院子裡那樣的列印店。

阿勝也曾經成績優秀,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學,因為所學專業非自己所愛,又沉迷於網絡遊戲,讀了一年就被退學。

年輕氣盛的他索性來了京都,想學計算機。

“那時候很多社會上的學校打廣告,說到京都可以學什麼學什麼,來了以後才知道是騙人的。”阿勝考慮過自考,但最終放棄了。

最迷茫的時候,熊忠偉也開始跟著阿勝幹,萬一學不下去了,只好找找別的出路。

學習之餘,熊忠偉跟阿勝一起上街發傳單,到街頭推銷小收音機,到房產公司做業務員。

發傳單,反而虧了押金;推銷小收音機,走向陌生人簡直是煎熬。

一對母女看他可憐,專門停下來聽他講,他反而緊張得說不下去。

最後兩人竟虧了600塊錢。這些嘗試讓熊忠偉更加挫敗,也讓他去除了雜念,破釜沉舟,華山一條路,必須繼續學下去。

“在長達一年半時間裡,我一直處於巨大的焦灼和壓力之中,苦於沒有人指引,只能逼迫自己更加勤奮。”

壓力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急躁。

熊忠偉作為“旁聽生”,學得稀裡糊塗,不好意思去向北大的老師和學生請教,只好自己到書本裡去“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