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一章 前往長安(《夢想充電站》小康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二十一章 前往長安(《夢想充電站》小康夢!)

轉眼間到了六月上旬,國家集訓隊再次集中。這次集中的地點在長安。

依然是前面幾天上課培訓,後面幾天考試。

這次有三場考試,所以分三天。

這次的三場考試,加權前面的兩場考試,最後總分前四名將進入駕駛學科奧賽國家隊,於8月中旬到紐約參加世界中學生駕駛學科奧林匹克競賽。

沈笑夫前面兩場考試,已經進入國際集訓隊前十,後面能不能再創佳績,就非常重要了。

沈笑夫和王子博、劉星海三個國家集訓隊隊員,在陳老師的帶領下早早來到長安市。

陳老師說:“今天下午報到,報到之後,我們首先參觀一下長安碑林!大家前段時間學習辛苦了,現在放鬆一下,以良好的心態迎接國家集訓隊培訓和選拔考試!”

沈笑夫和王子博、劉星海對視了一眼,會心地笑了。

陳老師捕捉到了三人的眼神,笑著說:“你們覺得這樣是不是跟別的老師不一樣?是呀!越是大戰來臨,越要放鬆自我!把自己調整到一個最佳狀態!”

“謝謝陳老師!”三個國家集訓隊隊員趕緊說道。

師徒四人來到長安碑林,長了一個本地導遊小馬。

小馬介紹道:

“各位遊客請看這塊碑石。在我國古代石碑上出現外國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幾塊。

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概就是碑林裡國際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

它刻於唐德宗建中二也就是公元的781 年,由波斯人景淨述事,呂秀嚴書寫。

原立於唐長安城的大秦寺內,後來埋沒土中。明天啟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 年被重新發現,清末移入碑林。

大秦是我國古代對東羅馬帝國的稱呼。

景教,屬基督教的一個分支,稱聶斯脫利派,公元 431 年由敘利亞派創立於費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

據碑文記載:由波斯人阿羅本率領的傳教代表團於公元635 年到達長安,受到隆重接待,並准許其傳教。

從此,景教在我國流傳開來。

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

碑首刻有基督教標誌十字架。這塊碑石記載了基督教早期傳入中國的情況以及教規、教義,還有古敘利亞和漢文對照刻了 72 個景教僧的名字。

為研究我國古代和歐洲、中亞的友好往來提供了寶貴資料。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在近代引起國際上的廣泛關注。

此碑拓片曾經傳到了國外,並譯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注意。

一些外國人認為,歐洲多基督徒,那麼像這樣記載景教的碑石應該運到歐洲供人瞻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1907 年,丹麥人荷爾漠受英國政府指使,企圖以 3000 兩白銀復受到輿論反對,只得將複製的碑石運往倫敦。”

陳老師道:“那現在國外都是複製品囉?”

小馬說:

“是的!

現在世界上好幾個國家有這塊碑石的複製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對面,我們看到的這幾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分別是《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以及《爭座位稿貼》。

顏真卿不僅書法瀟灑,而且在歷史上也以忠貞有節、剛正不屈著稱。

在發生‘安史之亂’時,他作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太守,聯絡他的兄弟顏篙卿起兵抵抗,被推為盟主。

合兵 20 萬,有力地牽制了叛軍,成為平息叛亂的中堅人物,被封為魯郡公。

後來,李希烈叛亂,他前往勸降,被殺害。

顏真卿的書法字如其人。他初學褚遂良,後來跟隨張旭學習草書,在正楷中參用篆書。

顏真卿的書法可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圓、大、厚、方”。

他的行書氣勢開張,揮灑自如,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陳老師問:“顏真卿作《多寶塔》時多少歲啊?”

小馬笑吟吟道:

“《多寶塔碑》為顏真卿 44 歲時所寫,是留存下來的顏書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風格,常被人們作為學習顏體的入門範本。

《爭座位稿》是他 55 歲時所寫,是寫給當時另一位官員郭英義的書信手稿,指責郭在公眾場合把宦官魚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許多大臣之上。

行筆蒼勁有力,一氣呵成,是顏體行草書中的精品。”

陳老師和沈笑夫幾個人認真欣賞著,越發感覺書法比利雄厚。

接著,沈笑夫一行來到了碑林的第三陳列室。

小馬介紹:

“透過這裡陳列的碑石,我們可以對中國古代書體的演變做一個大致的瞭解。

據《史記》記載,文字是由黃帝時代的一個史官倉頡造的,所以人們稱倉頡為‘造字聖人’。

這裡我們看到的是《倉頡廟碑》。

其實,文字的發明不應該歸功於某一個人,它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共同創造出來的。

篆書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型,在碑林的這個陳列室中,我們可以看到宋代夢英和尚刻立的《篆書目錄偏旁部首碑》。

他把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的540 個偏旁部首分別篆出,並用楷書註釋,自作序文說明。

這對研究漢字的淵源、演講以及篆體書法都大有益處。

篆書在秦代時達到了高峰。但由於它字型繁難不便於書寫,秦代的獄吏程邈把篆書的筆畫和結構作了簡化,把圓轉為方折,形成了使用較為方便的隸書。

由篆到隸是我國書體的一大變革。隸書到了漢代成為通用文字,逐漸趨於成熟美觀。”

這時候,沈笑夫一行來到《漢曹全碑》前面,認真欣賞起來。

小馬導遊笑呵呵道: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漢隸的一個代表作《漢曹全碑》,它是東漢時為陝西合陽縣令曹全所立。

從這塊碑石上我們可以看到隸書的特點:蠶頭燕尾,外柔內剛。

楷書出現於三國時期,隋唐時楷書成為通用的字型。

歷代統治者都把楷書規定為書寫官府文書和科舉文章的正式字型。

楷書和行草書在這裡都有代表的作品。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不一一概述了。”

陳老師點點頭,沈笑夫和王子博、劉星海也沉沉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