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無人駕駛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章 “互聯汽車”是什麼樣子?(《夢想充電站》小康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三十章 “互聯汽車”是什麼樣子?(《夢想充電站》小康夢!)

第二場考試開始了,今天上午的理論測試題目是——《“網際網路汽車”是什麼樣子?》

接到題目之後,沈笑夫沉思片刻,然後提筆回答:

**********

《“網際網路汽車”是什麼樣子?》

我一直對汽車充滿激情。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想象自己擁有一輛能夠執行各種任務的汽車,它不僅能在路上開,還能飛。

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做的可不僅僅是讓我從 A 地到達 B 地。

我的未來汽車會照顧我,娛樂我,並確保我絕不會在跟我朋友的約會中遲到。

現在這些都已不再是幼稚的幻想。

自百年前的私人汽車流行化以來,汽車和運輸行業目前正在進入一個意義最為重大的創新階段。

就像電話到智能手機的演變一樣,在未來10年中,汽車將迅速成為“互聯車輛”。

它們將能夠獲取、消費和創造資訊,並與司機、乘客、公共基礎設施,和包括其它車輛在內的裝置共享這些資訊。

我們可以預測得到的好處包括降低事故發生率、提高生產率、降低排放量,以及滿足乘客的娛樂需求。

互聯汽車的崛起將帶來一場傳播很廣的變化,並對多個行業產生影響。

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已經看到汽車製造商和生命科學公司聯手開發車載健康監測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將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傳輸駕駛員的健康資料。

互聯車輛的重要性在最近才開始被廣泛認識到。

當我於 1999 年在加州的聖何塞開創加特納(Gartner's)全球汽車諮詢業務時,汽車公司的高管們百思不得其解,問我為什麼沒在底特律開設這一業務。

在那時,我還得花足足 15 分鐘來解釋,矽谷將在未來的汽車行業裡發揮多麼關鍵的作用。

而現在,我已經不太需要費力去說服別人了。

汽車行業的高管,以及消費性電子產品、媒體、網際網路、計算機硬件,和金融服務等行業的管理者們,開始意識到交通運輸的新概念將影響他們的生意,他們需要新的戰略來滿足消費者,抓住市場機會。

【數字化生活方式和汽車的融合】

互聯車輛的出現,與智能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誕生緊密相連。

後兩者本身雖然仍相對較新,卻在強烈影響著消費者對隨時獲取數據的能力的期望值。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在這種聯網的背景下審視汽車,而汽車製造商也意識到,要想保持競爭力,他們必須在車內提供對網際網路資料的訪問能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例如,汽車導航系統本身就是消費者最青睞的基於位置的服務(LBS),下一代導航系統能夠內建最新地圖和實時交通資訊,也必然更具吸引力。

對在車內訪問其他數字內容的預期將繼續增長,到 2016 年,成熟汽車市場的廣大消費者在購車時的一個重要標準將是車載網際網路訪問能力。

事實上,如今想讓客戶掏腰包,汽車製造商不僅需要彼此競爭,還需要與i Phone 和 i Pad 競爭,在年輕消費者中更是如此。

我們所收集的資料說明了這一趨勢。在一項調查中,參與者被要求在網際網路接入和汽車之間進行選擇。

在米國 18 至 24 歲的司機中,有 4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可能會選擇網際網路,放棄汽車,而 45 至 64 歲的司機當中,這個數字只有 15%。

未來客戶不會僅滿足於汽車卓越的機械性能。

汽車產業必須抓住過著數字化生活的消費者的興趣,將相關技術融入汽車製造。

雖然大多數汽車公司正在努力創新,不過有不少公司註定會走偏道,因為他們只是模仿一些智能手機的功能,比如在駕駛時讓車讀出 Facebook的更新。

相反,成功納入移動通訊技術將改善擁有一輛車的體驗。

舉例來說,未來的汽車可以監測司機的認知和情感狀態,並據此評估該司機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接受什麼樣的資訊,以及多少資訊。

當汽車在高速上陷入堵車時,會把不重要的電話直接匯入語音信箱,而當汽車在等紅燈時,會讀出文字簡訊。

【人口結構之變和可持續發展之需】

世界人口還在不斷增長,而發達國家的人口正在不斷老齡化,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更多人(包括越來越多失去駕駛能力的人)擁有行駛能力。

不僅如此,這些辦法還必須適用於目前的全球運輸形勢。

其中日趨嚴重的交通擁堵、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以及對化石燃料的擔憂都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制約因素。

自動駕駛車輛技術在解決這些挑戰方面脫穎而出。

在未來 10 年內,隨著傳感器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功能的日益強大,機器學習能力和大數據分析能力的不斷提高,我們將會進一步接近實時交通管理和零事故的目標。

那些知道自己和其他車輛位置的汽車將“自動組織”:它們將透過彼此之間以及與基礎設施間的資訊交換,對交通流進行最佳化,減少擁堵,降低汙染,並提高總體流動性。

想象一下,在未來,甚至 90 歲高齡的老人也可以透過自動駕駛車輛完成長途旅行。

這可能意味著祖父母能更多地來家裡,也可能意味著汽車可以在他們需要緊急醫療的情況下直接自行趕到醫院。

自動行駛汽車也將消除駕駛時分心的危險,並更加省油。

比如汽車可以排成一隊,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阻。

自動駕駛車輛一定也會帶來深刻的法律問題:該不該允許一個 10 歲的孩子“開車”?

喝了點酒的人呢?

當兩輛自動駕駛車輛發生事故時,誰又該負法律責任呢?

自動駕駛車輛的想法可能聽起來有些遙遠,不過企業和政府已經做出了相當大的投資來把它變成現實。

例如,谷歌的自動駕駛車輛已經在美國的道路行駛了幾千公裡,而軍方對無人駕駛車輛的開發也已經進行了好多年。

有些自動駕駛的特徵已經存在於某些車輛身上,比如已經有能夠在停停走走的車流中自動剎車的計算機系統。

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將會從這些特徵中慢慢演變出來。

自動駕駛車輛的設想也頗受消費者的青睞。

我受託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5%的米國車主表示,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們很可能在下次買新車的時候嘗試自動駕駛功能。

【新的“運輸”商業模式】

有人可能會問,我們未來是否還會需要汽車。

我的回答是:絕對需要。汽車和個人運輸都不會消失。

但是,我們可能會看到汽車使用權逐漸取代汽車所有權,看到創新型公司打破汽車行業的既定秩序。

將來你可能可以隨時使用你想用的車。

目前已經有 Getaround 公司和Relay Rides 等創業公司開始提供汽車共享服務。

雖然這個想法對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有些奇怪,不過我們在加特納發現,年輕司機大都接受了這個創意。

我預測,在四年內,米國的城市人口的 10%將會使用共享汽車,而不是私家車輛。

而這僅僅是開始。“互聯”將會越來越多的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並挑戰某些現有企業進一步成為“流動性供應商”,而不僅僅是汽車公司。

我還預測,到 2016 年底,至少有一個大型技術公司會宣佈推出某種突破性計劃來啟動自己的汽車供應方案。

其他行業也可能受到互聯汽車發展的挑戰。

例如,保險公司將需要在事故率大幅減少的基礎上重新定義風險模型。

政府可能會設定個人排放配額,以限制內燃機驅動的車輛,並監測攻擊性或浪費性駕駛行為。

隨著城市嘗試利用技術來解決擁堵、停車和汙染等問題,互聯汽車也會對城市發展產生影響。

未來二十年將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性發展時期。

汽車行業和我們駕駛的車輛的變化將會超過上個世紀。汽車公司必須利用這些變化,確定新的價值觀和產品,塑造一個與技術公司合作的新生態系統。

隨著汽車從基本的交通工具變成智慧移動系統,我相信它們將繼續喚起像我這樣的愛好者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