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海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 羅斯福新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章 羅斯福新政

單從個人好惡來說,劉芾不願意與這位傳奇總統為敵,但是從國家角度上來講,劉芾又不得不打垮這位美國總統,從而消弱美國,讓南海聯邦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有的時候劉芾再想,為什麼在幾乎同一個時期裡會誕生一大批傳奇人物呢?

比如說中國有**、蘇聯有斯大林、德國又希特勒、英國有丘吉爾、法國有戴高樂、美國有羅斯福、南斯拉夫有鐵托,再加上隆美爾、鄧尼茨、曼施坦因、古德裡安、朱可夫、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巴頓、蒙哥馬利、山本五十六等等,全都集中出現在幾年之中,而這些人如果分散放到其他年代,都是當代的豪傑。

而劉芾所需要面對的,就將是這些人的一部分,而且他不是要和他們合作,而是要把他們打敗,這讓劉芾非常沒有信心,就戰略戰術、個人魅力、軍事和政治素養等方面來衡量,這些人裡隨便拿出來一個,都能把劉芾摔到八條街之外,可是劉芾不光要面對他們中一位,而是同時要對付好幾位。

說完這些廢話,再回過頭來說富蘭克林羅斯福吧。這位美國第31任總統從小出生在富貴家庭,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官二代加富二代,而且這位總統是個獨生子,從小沒有兄弟姐妹。羅斯福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個兒子,直到他9歲才被允許自己洗澡,他的整個童年都必須遵守母親給他制定的所有規矩。

而他的父親也沒有忽視自己唯一的後代,他從小就把羅斯福扛在肩頭。帶著他去巡視莊園,大一點之後,改成了騎馬。等到夏天,他們父子倆還會帶著狗去挖土撥鼠的洞,然後躺在草莓叢中聽父親給他講故事。

從5歲起,老羅斯福就帶著兒子駕駛著51英尺長的“半月”號帆船出海了,當他的個子還沒有半月號的舵輪高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獨自掌舵,在羅斯福14歲之前,他就已經遊歷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而且對每個國家都相當的熟悉。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除了航海、旅遊之外,羅斯福從小還養成了打獵、集郵、為慈善事業捐款的愛好,還隨著他父親接觸了很多美國政界人物,其中包括美國總統。這對他成年後進入政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04年。羅斯福畢業於哈佛大學。然後他去了哥倫比亞法學院繼續深造,但是在考取了律師合格證之後就綴學從政了,並在1910年當選為紐約市參議員。1913年擔任海軍部副部長。在任期間還訪問國南海聯邦。

1921年在一次海濱度假的時候,他參與撲滅了一次林火,然後就跳入大海暢遊,但不幸患上了脊髓灰質炎,從此以後只能坐上了輪椅,很多民主黨的會議都得由他妻子代為參加。

但是疾病並沒有打垮羅斯福,他仍未他的理想在奮鬥著,雖然在1920年作為詹姆斯米德爾頓考克斯的競選夥伴參加總統選舉失敗,但是在1928年他成功的當上了紐約州州長,並採取了多種新政為農民減稅,大得人心。

1933年3月,羅斯福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他成功的當選為美國第31任總統,但是當時的美國已經被經濟危機弄成了爛攤子,失業率居高不下,工業生產接近停滯。不過羅斯福上任之後的第三天,就開始了他在競選時候的承諾,他要實行新政,把美國從危機的泥潭里拉出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羅斯福的新政核心內容有三個:改革、復興和救濟。這個新政並非一時權宜之計,而是一場為保證資本主義制度穩定發展,而在資本主義肌體內部進行的傷筋動骨式的大手術。

3月6日,美國政府宣佈全國所有銀行集體放假,停止營業。然後在3月9日,美國國會透過了《緊急銀行發令》,透過立法對銀行採取許可證准入制度,那些有償付能力的銀行,在經過稽核之後即可開業。羅斯福向驚魂不定的美國人說:我向你們保證,把你們的錢存入重新開業的銀行,肯定比藏在家裡更安全。

6月16日,美國國會透過了《銀行法》,建立由聯邦政府承擔責任的聯邦儲備體系。由於有了政府保證和背書,銀行的信用恢復的很快,銀行存款到1933年底已經增加了20億美元。

除了金融方面,羅斯福還在農業和工業方面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包括犁掉1000萬英畝的棉花田、收購並屠宰20萬頭即將臨產的母豬和600萬頭小豬、幾千萬頭牛和羊,認為的造成商品短缺,以恢復物價。

最後一步就是救濟了,羅斯福所謂的救濟,其實就是以工代賑。在他上任初期,美國政府興建了大量的公共工程,以增加政府開支來彌補私人投資下降而出現的空白,並解決部分就業問題。並且正式宣佈,政府將不再向有工作能力的失業者發放救濟金,而是為這些人介紹工作,讓他們賺取工資。

在這些改革期間,美國政府和國會共頒發了700多個發令,內容涉及整頓財政金融、調解工業生產、節制農業發展、實行社會救濟、興辦公共工程、調整三權分離機制等6大方面。

然後,羅斯福命令美國停止黃金出口,並宣佈廢除了金本位制,並讓美元開始貶值,增加美國在世界商品交易中的競爭力。

羅斯福的新政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革肯定會傷到很多人的利益,比如報業大王就說:新政是苛政,不是榨取富人而是榨取成功者。而美國著名新聞記者、作家約翰根室則說:那是一些沒有骨氣的自由派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資本家而去拯救資本主義的一種企圖。甚至有人提出,羅斯福的新政嚴重破壞了美國精神,是披著自由民主外衣的法西斯主義。

但是不管這些人怎麼說怎麼罵,羅斯福的新政在美國還是取得了成功,它首先恢復了美國人民對政府和銀行的信心,而人們一旦有了信心,再加上合適的法律約束力,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得到了遏止,從1934年開始,美國經濟開始停止下滑,逐漸有了攀升的勢頭。

美國經濟復甦,也帶動了與它經濟關係非常密切的歐洲,尤其是對於經濟危機並不是非常嚴重的英法等國,也是個好消息,那裡的人們也慢慢的恢復了信心,開始願意向一些專案中投資,這樣也帶動了英法兩國的經濟復甦。

而對於經濟危機的另一個重災區德國,情形就沒有這麼樂觀了。首先德國的經濟基礎沒有英美等國堅固,再加上一戰的拖累,德國政府債臺高築,無法透過改革來自愈經濟危機的傷口。而且德國沒有海外殖民地,無法去轉嫁這個危機,而歐洲各國對於德國更是心有餘悸,都不太願意幫助這個曾經打得自己非常沒面子的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政府在國內的聲望幾乎掃地,大批的失業工人、破產的中產階級、小業主和資本家們都對這個政府失望透頂,他們認為在這個政府的帶領下,德國不會走出戰敗的陰影,更無法解決經濟危機的災情。

就當德國民眾們失望、無奈、彷徨、憤怒的時候,一個激情四射的聲音從一個叫做阿道夫希特勒的奧地利小個子口中發了出來,而且對於這個人德國民眾們並不陌生,他就是目前德國最大的政黨德意志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