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12章 一零三零 要練強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12章 一零三零 要練強軍

董策說的若是真的,那毫無疑問,他這人雖然行事霸道強橫,但真真是一個極有擔當的上官!有這麼一位上官,倒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本官把這些銀子用來練兵,剩下的那些你們到手的,就隨你們便吧!你們是想練兵也行,想自己全部貪墨了也由得你們。但最起碼,你們回去之後,得再招一點兒軍兵來,好歹也充一充門面,對吧?到時候若是賊人來犯的話,打仗的事兒,你們就不用操心了,交給本官就行。”

聽董策說到這兒,諸位軍將,忽然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

若是真如董策說的這般,他們把這些銀子讓出來,把這些兵馬交出來,而以後再有賊人入寇,打仗就沒他們的事兒了,全部都落到了董策身上,那這樣倒也不錯。

“對了,還有,本官這樣做,也不純粹是因為本官自己的緣故。”

董策忽然一笑,笑得有些詭秘,沉聲道:“或許你們中。有些消息靈通的已經知曉了,新上任的大同巡撫,正是咱們冀北道原先的兵備道劉若宰劉大人。劉大人對本官,素來是很器重的,他當初也曾交代過本官,要練出一支強軍來。”

說到這兒董策便住口不說了。

但他話裡的意思,大夥都已經很清楚明白了,大夥兒聽了,也都是紛紛色變,心中恍然。他們都以為猜到了董策這麼做的真正原因,以為這是大同巡撫劉若宰的授意。

實際上,這完全是董策扯虎皮拉大旗,打著劉若宰的名頭,為的便是讓大夥兒,不敢有什麼反抗的心思。

其實對於他現在做的這些事兒,劉若宰肯定是不知道的,不過董策倒是也不怕,劉若宰哪怕知道他做的這些事,也只會誇讚他有能力、敢作為、有擔當,而不會斥責懲罰他。

因為董策很清楚,練出一支強軍,也是劉若宰一直以來的願望。

其實董策之所以這麼做,也是有點想把劉若宰給算計進去。他很清楚,原先作為冀北兵備道的劉若宰,所能夠依靠的能夠練出一支強軍來的合適人選,只有他董策一個。他曾經試過好幾個人,比如說白添福,比如說謝鼎坤,但事實證明,那幾個人都不行,只有他董策才行。

而且他董策是已經切切實實地練出一支強軍來了。

但是董策不確定劉若宰當了大同巡撫之後會不會有新的人選,畢竟大同鎮比冀北道大太多了,不知道多少人才,說不定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人,那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董策不確定劉若宰會不會把支援的重心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雖然那樣的可能性不大,但董策不得不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他這樣做,也是在劉若宰那裡給自己加分。

當然,董策這些心思,肯定是不會說給他們聽的。

不過他說的話,顯然是起到了極好的效果,聽董策這麼一說,再也沒人敢有任何的反對意見了,哪怕是他們滿心的怒火和不願。

董策這個北東路參將就已經是他們得罪不起的了,更別說上頭還有劉若宰。那可是大同巡撫啊!在他們眼中,這是他們甚至都無法解除,無法企及的人物,一想到可能會得罪這樣的人物,他們心裡便是一陣絕望。

“嗨,也別都這麼哭喪著臉。”董策道:“本官雖然斷了你們一些財源,收了你們手下的士卒,但你們以後不用管這許多兵了,也省的操心了不是?直接每個月就領著到手的那些軍餉,日子過得優哉遊哉的,豈不舒坦?”

大夥兒聞言,都是苦笑。

誰都知道董策這話說得不真不實,他們手底下的兵都被董策給拿光了,只能帶著幾個家丁回去。董策雖然說了,以後真有事兒了不讓他們守城,但他們還真就能完全不守了不成?還真就能手底下不要軍兵了不成?

再說了,軍堡中那麼多事情:守城、搬運東西、看守庫房……等等,這些都得用人啊!整個軍堡的日常執行,根本離不了人。

他們回去之後,終歸還是要再招一些軍兵的。當然,數量必然是會比現在少很多的,每個軍堡可能也就是百十來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好了,軍兵這個事兒,算是說完了,還有另外一件事。”

董策瞧著眾人道:“之前傳訊的時候,讓你們把各個軍堡及周邊的村落城鎮等所在的所有人口的魚鱗黃冊都帶來……怎麼著,都帶來了吧?”

眾人紛紛道:“都帶來了。”

“來,都拿來讓我看看。”董策擺擺手道。

站在他身邊的長隨白忠旗走過去,把大夥兒手裡的魚鱗黃冊都收上來。這些東西可不少,每個人手裡頭幾乎都有厚厚的一摞,白忠旗來回三四趟才算是抱完,在董策身前摞了好幾堆。

董策隨手抄起一本來看,看了一會兒,便是皺起了眉頭。

他揚了揚手中書冊,道:“夏守備,怎麼回事兒,這怎麼還是萬曆年間重造的?”

也是夏守備倒黴,董策隨手抽了一本,卻正好是鎮羌堡的魚鱗書冊。

夏守備苦笑道:“末將也不知道啊,鎮羌堡放著的就是這個,這次大人您讓帶來,末將就帶來了。”

董策皺了皺眉頭,沒再說話,揮了揮手,示意他坐下。

他知道,這事兒怪不得大夥兒。

只是,這魚鱗黃冊是萬曆年間造的,那這樣一來,他之前的計劃就要完全被打亂了。

他本來是想依照這些魚鱗黃冊來勘定整個北東路範圍內的百姓軍兵,以此來實施他下一步的計劃,但現在看來,下一步的計劃是很難執行了。

因為這些魚鱗黃冊不對。

倒不是說這些東西造假,而是說,現下他手中的魚鱗黃冊,已經過時了。

這些魚鱗黃冊是萬曆年間造的,是當時的人口戶籍統計,而現在,已經是崇禎八年!在這些年間,發生了多大的變化?人口又有了多大的遷移流動?

若是說從成化年間到弘治年間那幾十年的話,可能某個地方,人口流動不算大,因為那會兒算得上是大明的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土地收成也好,賦稅也不算多麼重。是以在當時,人口流動便不大,因為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戰爭,也沒有太多的天災人禍,是以就沒有大規模的流民。百姓都安穩的居住在祖輩傳下來的土地上,不會離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