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一七八 大青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一七八 大青山

這裡是大青山的餘脈。d�m

在後世,大青山所在的位置,是在內蒙古和山西的交界處,大部分位於內蒙古境內。

在內蒙古的南部,長達千里的陰山自東向西綿延橫亙,宛如一座巨大的屏障,陰山東與冀北燕山餘脈銜接,西與賀蘭山、北大山、馬鬃山等相通,把廣袤的中原大地北疆護佑在它的臂膀之中。

而這道山脈,也成了數千年來實際意義上中原和北方夷狄中間的一座屏障。南則富庶,北則兇悍。

而大青山,實際上就是陰山中段的稱呼,也是陰山的主體。

晉北山地叢生,而這一處大青山的餘脈,也被南邊的漢人百姓們稱為是大青山。

不過說是山地,這裡地勢卻頗為的奇特,並不像是中原或是江南的山地那般陡峻緊湊,而是非常的闊大。

山峰都並不是特別的高,也不是非常險峻,尤其是面向這大草原那面的北坡,更是平緩。山間遍佈著大量由於幾千萬年的風蝕水蝕作用而形成的殘破低山丘陵和面積廣大的盆地,在其邊緣位置,更是逐漸和大草原連為一體。

在山麓位置,分佈著許多侵蝕殘餘的低山和眾多山溝,雨後洪流破山而出,便在山麓谷口的位置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沖積平原區。在大明朝剛剛立國之時,正是兵力雄厚,勢力高張,夷狄望風而逃。在那個時候,大青山山麓還分佈著許多的屯田莊子,有軍屯,也有民屯。這些富饒的所在,其糧食產量絲毫不遜色於中原地區。

而不知道經過多少年的歲月,山溝為流水侵蝕成為寬谷後,便形成了前山與後山的交通孔道。

這種交通孔道不知道有多少,僅僅是叫得上名頭來的,較為大型的河谷就有三四個,適合超過或者接近萬人以上的大隊人馬通行。

當年的韃子,現在的建奴,每每都是從這些河谷呼嘯而來。

大明朝曾經花大力氣整修邊牆也就是長城,但是時至今日,那些花費了幾千萬上億兩白銀修建起來的邊牆早就已經荒廢了,除了薊鎮之外,宣大兩地的長城幾乎已經沒有兵力駐守了。就算是和建奴正當面,戒備最為森嚴的薊鎮,也不過是在重要的關口才有士兵駐紮而已。

而在宣大,採取的措施就是在距離那些交通要道不遠的地方,修建堡寨,這就是一個個的城堡,邊墩的由來。

這些堡寨並不是緊緊貼在山下,而是距離那些孔道的出口不遠,大約在十幾裡到幾十裡之間。而在城堡的更外圍,探出去的便是一個個的邊墩。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兩道防禦線。

這個構想本來是極好的——在這個距離上修建堡壘,既能使得堡壘周圍有大片的土地供軍戶耕種以此自給自足,同時也扼守住南下的要路,使得侵略之寇不得不一個硬骨頭一個硬骨頭的啃,必然兵力損失慘重。就效果來說,這比守住長城那薄薄的一層防線要划算得多。

但是在這大明末年,將官貪婪刻毒,百姓士卒麻木怯懦,軍隊戰鬥力差的令人髮指。數年前的察哈爾,現在的建奴,在這片晉北大地上呼嘯而至,而無一兵一卒敢於出戰!這防禦線,也就徹底的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成為了擺設。

一切的根子,還在人。

此處乃是大青山南麓難得的險峻之地,喚作虎頭山。此處已經在長城之外,距離邊牆有數十裡之遙。

一座足有數百丈高的大山巍然聳立,形如一個虎頭也似,極為的威猛。

這座山足有三四裡方圓,山的南麓較為平緩,在山前,則是一片盆地,有兩條河從盆地中穿過,形成了一片面積闊大的沖積平原,上面乃是長滿了長草的厚厚草甸子,不過這會兒已經變成了一片枯黃的顏色。

在山腳和不高的所在,則是大片的灌叢以及稀疏松林,再往上,則是油松、側柏、杜松、山楊、櫟樹、雲杉、白樺等混雜而成的大片大片的林子。

虎頭山遮擋了來自北邊兒的寒風,因此這會兒雖然外頭天寒地凍,一片枯寂,但是谷中的溫度卻還要比外面高一些,也並不覺得太冷。

此時,在長長的荒草之間,便有一行人正自在其中艱難的行走著。

這一行人大約有十來個,都是穿著寬大的棉甲,只是棉甲上面都是很髒了,不知道多久沒打理過。他們都牽著馬,馬上馬鞍倒還齊全,馬鞍旁邊都掛著刀,顯然也是不好惹的角色。雖然一個個神情委頓,只是低著頭往前走著,但是那雙眼睛偶爾一開合之間,便是流露出一股狠辣之色、

被眾人簇擁在中間的一個人,大約四十來歲,長相削瘦斯文,只是那眉宇之間,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狠厲陰沉之色。

正是前鎮羌堡守備,現在被宣大總督,山西巡撫,宣府巡撫,大同巡撫等大明權力官員一起下了海捕文書,窮搜天下捉拿的叛逆欽犯,侯家偉。

他比起剛剛從鎮羌堡逃出來的時候要瘦了不少,面頰都熬了下去,顯得顴骨更高了,眼窩也深了不少。身上穿著的外袍已經破了好幾個洞,露出了裡面紅銅色的山文甲。顯然,這段時間他的日子並不好過。

不過似乎對他的影響不大,相反,他的氣質更加的凝練沉穩了一些,整個人雖然瘦了,但是原先身上那贅肉不見了,反而更加的挺拔。他的眼神堅定而銳利,其中更燃燒著一股熊熊的鬥志。

董策若是見到他此時的樣子,定是會感嘆。這個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擁有頑強的生命力,怎麼都打不死壓不服的良好心態,很快就能從上一次的失敗中恢復過來,反而是越戰越勇。

你不是要我死麼?我就偏生要活下來,看看咱們最後到底是誰死!

董策是這種人,顯然,侯家偉也是這種人。

也正因為內心強大如此,他的行為也是堅定果決,從而給追隨他的人帶來了希望,沒有讓隊伍就此星散,他也變成孤家寡人。

距離他們從鎮羌堡中逃出來,已經整整十二日了。

當日他們一路逃竄,侯家偉的打算是出逃後金,投降建奴。他就在邊關,知道的比別人更多一些的——在那些從後金領地回來的商人口中,後金汗黃臺吉雄才大略,跟北京城那位燥切刻薄的崇禎皇帝相比,反倒是更有英主之相。至少從胸襟上是如此的,但凡是投降後金的文武官員,多半是高官得坐,厚祿得享。

像是那位降了後金,曾經在崇禎四年禍亂大半個山東的耿仲明,在大明不過是個參將,見了知府縣令都得磕頭,一個地方上鄉紳的家奴都敢訓斥他如奴婢。但是人家降了後金之後,大汗也召見,也賞賜給嬌妻美妾,也賞賜給奴婢府邸,金銀珠寶更是不缺,還讓其獨領一軍,極為器重。

孔有德耿仲明的事兒,早就由後金的探子細作散步到了大明的各處,而不少大明朝的將官甚至是的不得志的文人士子也不得不承認,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他們確實也是怦然心動。

黃臺吉收買人心的手段非常高明,作為一個跟父親,跟諸位兄弟鬥爭了多年才真正登基建極,一人南面的一個成熟的政客。他的手腕,心機,隱忍等等,都不是那個長於深宮之中,被東林黨群臣包圍,志大才疏,又燥切刻薄,今年不過二十五歲的年輕朱由檢可以相提並論的。

今年黃臺吉南下入寇宣大的時候,有大同監生張文衡徒步趕往宣府去投效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所以侯家偉也很有自信,他若是歸順後金,只憑著對宣大如此之瞭解這一優勢,就足以獲得重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是問題是,他們出逃之時,身無分文,也沒糧食,想這麼逃到建奴那邊去,真真是痴心妄想。於是侯家偉打算先去打劫個村寨,弄些糧食金銀馬匹再說。他打算靠著官兵這一層身份,直接就進去搶,諒那些刁民也不敢反抗。

卻沒想到劉若宰的反應比他快的多,事態稍一穩定就傳令周邊個城堡邊墩民堡,協同捉拿侯家偉。

侯家偉等人在一個荒村裡頭潛伏了一日之後,第二日剛到一個民堡附近,便是被人給認出來了,那民堡大門緊閉,牆頭上還往下扔石頭,侯家偉一行人都是騎兵,根本是毫無辦法。他見這般情況,便知道自己處境不妙,立刻帶人北走,一路上根本不接近人煙,打劫了一個路過的商隊之後,才算是勉強能支撐下來。

這種局面下去投奔建奴,怕是走不到半路就得餓死,再加上冬天也到了,大雪一下,根本無法趕路。於是侯家偉臨時改變了主意,決定暫時先投靠他曾經的合作伙伴,大青山賊,白麻子。這支小而精的隊伍,繼續追隨著他,因為他們除了跟著這位已經做了他們接近十年主子的人之外,實在是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77%77%77%e%64%75%0%0%e%6%6/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