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三九零 教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三九零 教訓

等他看清楚那女子的長相,頓時是嚇得一聲驚叫,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瞬間冷汗便是涔涔而下。�

娘唉!這不是霍青桐霍姑娘麼?她咋地來了?

孫阿大當然不會以為是這位霍姑娘春潮萌動,也想來嚐嚐自己的滋味兒了——尤其是看到霍青桐嘴角那麼森寒殺意的時候,他就更不會做如此想了。他其實並不笨,立刻就想到了正確答案——定然是鄭氏這個賤人告訴了霍姑娘。真沒想到這個小賤人竟然有這麼大的面子,竟然能請得動霍姑娘來給她撐腰。早知道這般的話,自己也不會打她的主意了。他卻是不知道,霍青桐是那等嫉惡如仇的性子,就算不是鄭氏,換一個別人去,她也會出手。

“鄭氏這小賤人,好狠的心腸……老子遲早收拾了他……”

孫阿大心裡亂糟糟的發著狠,臉色卻是越來越蒼白,因為他已籍製作,地方書冊——比如說某縣的縣誌——等等,用的都是桑皮紙。當然,桑皮紙也有高低之分,按照質量大致可以分為四等,一、二等厚而潔白為高檔書畫用紙,三、四等薄而軟。

工藝考究的桑皮紙可見明顯的纖維結構,外觀及手感美觀。並且桑皮紙在這個時代,一直用於高檔書畫、高階裝裱用紙,除了作普通用紙外,制傘、糊簍、做炮引、包中藥、制扇子等等也有廣泛應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名字的由來,乃是因為其以桑樹皮為原料。古皖國也就是後世的安徽及新疆等地出產,古皖國及維吾爾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東部氣候炎熱,水土資源豐富,宜於農桑,桑樹遍野。精製的桑皮紙還是維吾爾族姑娘繡花帽必用的輔料,在繡花帽時,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經線和緯線,繡花後用桑皮紙搓成的小紙棍插進布坯經緯空格中,這樣做出來的花帽挺括有彈性、軟硬適度。

新疆當然是夠不著了,這會兒嘉峪關外就已經不是大明的疆土了,大明朝朝廷以及地方的各級政府每年耗用的桑皮紙不計其數,絕大部分都是從安徽那邊購入。

正因為這些特性,桑皮紙也成了製作軍用地圖的首選。

董策這張地圖,顏色深黃發暗,邊緣甚至已經起了毛邊兒,顯然已經是有些年頭了。只是上面的線條字跡依舊清晰,也不知道如何儲存的。

佔據了地圖大部分幅度的中間部位,乃是一片莽莽群山,在山脈中間,有不少穿過其中的孔道,有的標識的乃是河流,有的則是已經乾涸的谷地。而在這些孔道的中間位置,或者略偏南略偏北一些,則是有一個象徵城池要塞的標誌。看樣子,是扼守住了這些山間的孔道。

在這片莽莽群山的北邊兒,地圖上乃是一片空蕩蕩的白地,大片大片的空白上,只標誌了一兩個城池而已,旁邊寫著地名,其它的地方,一概沒有,顯得很是粗略。

而在山脈的南邊,則就要詳細的多了,距離山脈不遠處,便是一個個的堡寨,這些堡寨幾乎是東西走向,連成一片。堡寨旁邊標註著名字,幾乎把地圖的下半部分填滿。放眼望去,一片密集。

在地圖最下邊的位置,有一座大城,赫然寫著大同鎮的字樣。

而在緊挨著山脈的那一片東西走向的堡寨群的中間位置,則是能看到鎮羌堡,鎮河堡這些名字。

這座山脈,便是大青山。

這張地圖,乃是大同鎮的邊域防備圖,上面的山脈便是大青山,而南邊那些一連串的堡寨,便是山脈南側的防禦城堡。董策的磐石堡,鎮邊堡,鎮河堡,鎮羌堡等等,莫不是屬於其中範疇。

大明朝邊鎮的防禦體系的構造取決於中原和塞外天然的分割地形。在北地和塞外之間,基本上以連綿的群山居多,在群山綿延之中,大明朝耗費巨資修建了長城,長城之上烽火臺墩堡無數,這是一道防線。而在這山脈之中,由於河流穿山而過或者是乾涸的河谷的存在等等原因,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可以通行的孔道。尤其是北地嚴寒,一到冬天,河流封凍,這些孔道更是暢通無阻。

這樣的孔道當然不算多,但是也絕對不少,大明朝基本上在這些孔道,依託地形,都修建了關堡。這些關堡,便是一個個的要隘關口。無論是當年的蒙古,後來的韃靼瓦剌,現在的察哈爾,亦或是遼東的建奴,想要南下中原,基本上都是要從這些關口經過。

而在山脈的南邊,才是一個個的邊堡,邊堡的外圍,則是火路墩。

有的沒有山脈,一片空曠的所在,火路墩則是往外延伸的格外遠一些。

九邊重鎮,大體如是,而大同鎮,宣府鎮,薊鎮三鎮,由於北邊兒都是倚靠著大片大片綿延的東西走向山脈,這一特點就更是明顯。

如此完善的防禦體系,有內有外,有天險可依託,敵人欲要破關,唯有用人命強頂而已。更有重兵屯於後,隨時可以大舉前來增援,有豐富的物資從後方源源不斷運過來。如此鏖戰之下,最後撐不住的肯定是進攻方。

如此防備,可說是固若金湯。

但是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城防,總也要靠人去做,去執行。而到了大明朝末年,武備廢弛之極,那些關口的守軍,一個賽一個的廢物。有的見了敵人,便是一鬨而散,有的略作抵抗,也是被一攻而下,甚至連狼煙都不知道點燃。這年頭,建奴入寇,前所未有的容易。這張地圖,是董策從劉若宰那裡借來的,若不然以他的身份地位,是還沒資格接觸這個的。注意,是借,看完了是要還回去的。無論是在哪個時代,軍事地圖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更是如此。丟失地圖或是洩露,都是重罪。

%77%77%77%e%64%75%0%0%e%6%6/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