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四三六 長河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四三六 長河口

前日紅袖把這衣服給她的時候,歡喜的不得了,穿在身上胳膊腿兒都不敢動了,好似是怕把這衣服給扯破了,惹得大丫二丫對她好一陣笑話。�

她臉色有些發白,顯然是凍得,看樣子竟是已型的晉北的河流,水量大,水道深,岸邊距離河底足有一丈多,河岸陡峭宛如刀削一般。看樣子這河流已經乾涸了不短時間了,裡面生滿了雜草。

靠著乾涸的河道西岸,隱約有一條臨河的官道,婉轉向北而去。說是官道,不過是土路而已,大約只有一丈來寬,而且上面坑坑窪窪的,也是高低不平。只是和周圍的荒涼雜草叢生相比,能看得出這是一條路。

官道一直往北,透過大青山的一條河谷穿山而過,盡頭則是蒼茫的塞外。

在前朝,甚至更長遠的朝代裡,這條道路,一直是一條繁盛的商路。因為從大青山這個位置出關的話,往北一直走,略略偏西一些,就到了呼和浩特,不管叫什麼名字,那裡一直是草原上的重鎮。

包括本朝前期中期也是如此,因為在本朝的前中期,大青山外不過百里,那一片寬闊的草原,乃是土默特部的草場。

達延汗統一蒙古諸部之後,重新劃分六個萬戶,土默特部為右翼三萬戶之一。達延汗任命其三子巴爾斯博羅特為統領右翼三萬戶的濟農。此後,其次子阿勒坦汗佔據十二土默特之大部,逐漸強大起來。阿勒坦汗的領地以大青山南北為中心,東達宣化鎮邊外,西至烏拉山前後,甚至遠至甘肅、青海地區也有部落駐牧。阿勒坦汗強盛之後,與明朝中原地區和平互市,建立了密切的經濟、政治關係,發展了漠南地區的農牧業、手工業和小城鎮建設。大明隆慶五年,明廷封其為“順義王”。

這位阿勒坦汗,在大明被稱呼為——俺達汗。

阿勒坦汗在開發土默川的過程中,還興建了一批城鎮。嘉靖三十六年,“起造五塔和八大板升”,嘉靖四十三至四十五年,他又在大板升的基礎擴建了大板升城,城內的建築自“朝殿及寢殿凡七重,東南建倉庫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樓五重”。到萬曆三年工程竣工,明朝賜名為“歸化城”也就是後來的呼和浩特市。以後,逐漸成為右翼諸部政治、經濟、宗教的活動中心。

只是後來,隨著草原的形勢變化,以及天災的影響,土默特部逐漸西遷,等到林丹汗統領蒙古諸部時,土默特部更是因內部分爭激烈而趨分裂,一部分留住大同邊外豐州灘一帶,一部分東遷遼東地區,故有東、西土默特之稱。

這條商路,也就因此荒廢下來,再也無人通行。

而後來,大青山馬賊盤踞於此,打劫來往的客商行人,就更是沒人敢走這條路了。官兵也曾經想過圍剿,而這裡是冀北兵備道的轄區,劉若宰甚至也關心過,但這一段山脈山高林密,疊嶂起伏,森林綿延百里,那些大青山賊往山裡頭一躲,隱藏的極深,便是官兵也無可奈何。更別說,那些官兵之中有多少是給他們通風報信兒的,能剿滅的了才怪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會兒在長河口,已經有一支隊伍等在這裡了。

人數大約在六十上下,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步卒,剩下的大約有十餘人是騎兵。他們並未保持行軍陣型或是什麼其他別的,基本上都是席地而坐,互相聊天扯淡。有些騎兵在喂馬,還有的則是靠在馬背上打瞌睡,腦袋一低一低的。

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散漫,低迷,無精打采。其實這樣倒是也不難理解,因為這是白添福帶出來和董策聯手去剿匪的隊伍。

倒不是說白添福的隊伍就一定會如此,而在與距離——弘賜堡距離長河口足足有四十裡之遙,對於騎兵來說,這當然不是什麼遠距離,就算是以不快的速度,一個時辰也是趕過來綽綽有餘。但問題是,白添福手底下騎兵就那十來個家丁,而這一次出來的隊伍,還有五十人的步卒。這四十裡,對他們來說可就成了老大難。而白添福又是個好面子的,再加上這段日子和董策的合作關係還是很愉快,磐石堡離著長河口更遠,他便一定要比董策早到。不得已之下,只得起了個大早,不到卯時,大約是凌晨四點左右就起來了,走了好一陣子夜路,緊趕慢趕,才算是到了這長河口。

%77%77%77%e%64%75%0%0%e%6%6/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