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零三 營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零三 營地

而磐石堡的磚窯裡面規格,則是屬於後者,整個立柱全部封死,修砌的非常堅固,不過在立柱的下面四面,則是各自開了一個半人高的小門兒。�

牆上和屋頂上每隔一段距離都開了一個小洞,天光從中傾瀉下來,是以裡面並不昏暗。

磚窯內部,此時並無人在其中,只不過卻是填滿了茅草。

這些茅草給分成了一垛一垛的,每一垛都快接近屋頂了,摞得高高的,而放眼望去,這大屋中這樣的草垛,簡直是不計其數。而在屋頂之上,也是露天堆滿了不少這種草垛,一眼望去,還很是壯觀。

保守估計,這裡儲存的茅草,怎麼著也得在數萬斤之上。

甘河上有橋,不大的一座小橋,乃是用石頭和一些碎磚碎瓦打的基礎,形成了不少立在河中的橋墩,橋墩上面搭了不少石板,便形成了這麼一座橋。橋很簡陋,連欄杆都沒有,也不寬,最多可容兩馬並行。

甘河不算寬,也不算深,兩側的河岸也是比較的平緩。這樣一座橋已經完全夠用,因為素以日來,這邊就不怎麼有人經過,無論是孤店來的車隊,還是鎮河堡等地來人,都是從南過來,要過的是洢水河上那座橋。

那座橋很寬很大。

在橋的東邊兒,便是一條小路,乃是一座土路,很是簡單,不過是五尺寬,地面也只是夯實了而已。不過和周圍的雜草叢生相比,這裡明顯是一條平坦的路面。路蜿蜒向東,一直通向磚窯的方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是磚窯的管事賈雲溪帶著俘虜們修建的,透過這座橋,小路連線向了主幹道,方便日後運輸。除此之外,他還打了報告拿了條子,從木匠工坊中訂了二十輛獨輪車,以作日後之用。

在龐大磚窯主體的東邊兒,地面上的雜草已經全部被清除乾淨,地面也被的整理的非常平整,四面還圍了一圈兒一尺來高的土圍子。這片地面大約有五六十米方圓,倒是顯得頗為的闊大,這裡乃是日後晾磚的所在。磚坯打好之後,不能立刻入爐燒製,也不能在陽光下暴曬。通常是碼放的整整齊齊的,一層東西向橫放,一層南北向橫放,磚與磚之間留出足夠的空間,便於空氣的流通,碼放到差不多有人的胸口高了,然後在表面鋪蓋上一層草蓆,讓其陰乾。

陰乾之後才能入爐燒製,而這個過場,只能是看天吃飯,不好藉助外力,便是在後世,也是頗為漫長的一段時間。

磚窯南邊,則也是圈了一大片土地,這片土地比那片用來晾磚的場地更大一些,而且周圍都挖了一圈兒淺淺的壕溝。冬季寒冷,土地堅硬,深挖不易,因此這壕溝只有淺淺的半尺寬,半尺深,不過是為了方便認識知而已。

這一片被壕溝圈起來的地面,乃是日後用來取土的。

這塊兒周圍的土壤,含沙粒很少、極有黏性,很是細膩柔滑,抓在手中則是黏黏的沾手,這是上好的粘土。

地面上打了許多不大,但是很深的洞,這些洞打下去,便是為了探看這地下粘土的埋藏深度以及埋藏範圍的,這一片土地上,這樣的洞不在少數。

無論是青磚還是紅磚,實際上材料都是一種——都是由粘土用水調和之後支撐磚坯燒製的,之所以有青磚紅磚之分,不過是因為燒製的溫度不同而已。

粘土中含有鐵,燒製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製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則呈青色,即青磚。

這片地下,粘土藏量很是驚人,這也是當初為何把磚窯設在此地的原因。

從甘河東岸,有一條淺淺的壕溝通到這邊來,這壕溝圍著磚窯繞了半圈兒,然後便通到了一片亂石堆中。壕溝大約有三尺深,三尺寬,這會兒裡頭還是幹的。但壕溝的一頭兒與甘河相連,可以想見,一旦開春,冰水溶化,則這壕溝裡面也會通水。

而在磚窯的正北邊兒,乃是一片亂石荒灘,地面崎嶇不平,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大的足有臥牛大小,小的卻是拳頭一般大,四處散落著。

壕溝盡頭便是消失在這裡。

這片亂石之間,則是搭建了一座營地。

營地依託著石頭建造了,周圍乃是一圈兒木頭柵欄,柵欄用的是高有三米,人小腿粗細的木頭,深深的打進了地裡怕不得有三尺來深,差不多每隔兩尺就有這麼一根,然後在這粗大的木頭之間,則是從上往下橫著釘了一排排木板。內側和外側各釘了一排,形成了中間一塊相當大的空間,因著地利的方便,柵欄靠下的空間裡,不少都填充了碎石塊。

營地大約是東西二十米,南北十五米寬的樣子,裡面頗為的空闊,從東往西一溜兒的建了三間長屋。這三間長屋與其說是屋子,不如說是窩棚來的更確切一些。南北長約十米,東西寬約三米,每間之間都隔著相當大的空間。

四個角兒上用碗口粗細的木頭柱子撐了起來,在兩根木頭柱子中間,每隔一尺的距離,便豎起了一個手臂粗細的木頭。然後在這些木頭的內外兩側,則是橫七豎八的釘滿了巴掌厚的木板,木板之間的縫隙裡面,塞滿了碎石子兒,土坷垃,荒草之類的東西,如此一來,一堵牆便形成了。屋頂上面搭建的也是大木板,上面蓋的是野草,厚厚的一層。

這棚子很是簡陋,冬天一起風,根本就擋不住,外頭大風裡頭小風,呼呼的冷的邪乎,只往人身子裡頭鑽,冷的跟冰窖也似。至於其它時節下雨的時候就不用說了,裡頭鐵定得把什麼玩意兒都泡了。

也虧得今年冬天沒怎麼下雪,一旦雪稍微大一點兒,屋頂直接就得塌!

不過既然是給俘虜們住的,那就沒人管這些了。

這裡面關押的便是俘虜的那些六稜山山賊們。

他們本來有一百多人,後來因為有些人陰謀逃走,結果給看守的家丁們一頓砍殺,之後又把所有有關聯的都拎出來宰了,便只剩下九十人了。有了又因為一場群毆,前前後後死了十三個,現如今只剩下了七十七人。

這七十多人便被分開關在這三間大棚子裡頭,如此安頓,也是為了防止他們串連或者是引發大範圍的群毆。

營地只開了一道門,而且不大,大約也就是能夠容納兩人並行而已,在門口旁邊,便是一個木頭搭建的二層小樓。這小樓也頗為的簡陋,不過比起裡面的棚子來就要好得多了。樓不大,上下也就是各自一間房子的大小,但是卻足有兩丈來高。在二樓朝著營地的那一面,開了窗子,從那裡,剛好可以無死角的俯視整個營地。

這小樓是負責看守他們的董府家丁住的。王渾帶人據守在此,自從這些俘虜被押解過來之後便是如此了,這些俘虜很是危險,董策倒是不怕他們逃跑,反而是怕他們流竄到磐石堡外面的村落中搞破壞,是以對他們的看守極為嚴格,便是去伏擊范家商隊那一次,也是沒有抽調這裡的人手。

一樓住人,二樓則是兼具著瞭望塔的功能。

這會兒,營地裡面卻很是熱鬧。

剛剛吃完午飯,大鍋和灶具方才才被撤下去,那些還在燃燒的木炭都給用水澆熄了,放在一塊兒大石頭旁邊,下一次燒火做飯的時候還能用。這裡的建築都是木製的,很容易就引起火災,因此防火乃是重中之重。

那條壕溝便是為了防備這個,壕溝流過營地之外,在外面繞了小半圈兒才消失在亂世之間,到時候裡面儲滿了水,一旦發生火情,便可以就近提水救援。

王渾手摁在腰間刀上,坐在一塊兒石頭上,目光在這些俘虜身上掃來掃去。

這邊生火做飯從來是在戶外的,吃飯也在外頭,所有人露天而坐,而且吃飯的時候,家丁就在一旁摁著刀,手裡拎著鞭子盯著。只要是一有不對,立刻上去就是拳打腳踢鞭子抽,一頓暴打!

這些暴徒什麼事兒都幹的出來,自從來到磐石堡之後,因為一口吃的互相打起來的事兒可是不少了。

而且在這兒盯著還有一個目的——防止有人私藏吃食,這兒的規矩是,吃完就吃完了,不能私藏。

不少俘虜都是收拾東西出門兒了——其實說是收拾東西,不過就是手裡拎著兩根繩子而已,除此之外,並無其他。他們路過王渾邊兒上,都是恭恭敬敬的哈腰行禮問好,王渾愛答不理的哼哼兩聲兒,他們便是趕緊應了,然後才出營門。出得營門,去的方向卻是各自不同,往東南北去的都有,卻是往西邊兒去的最少,因為往西邊而走,過了河再走一陣兒就是磐石堡下面百姓住的村子了。他們之間是互相不願意打交道的。十斤也拎著兩根繩子打算出門兒了。

%77%77%77%e%64%75%0%0%e%6%6/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