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第640章 七九九 宣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第640章 七九九 宣告

那些蒙古牧民們瞧著這些漢人騎兵,駐足在那裡,卻是並不向自己這邊攻擊,似乎沒什麼敵意。他們心中詫異,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一個個便也放慢了動作。

這時候,忽然瞧見兩個騎兵策馬向自己這邊過來。

畢竟來的只有兩個人,所以這些牧民們雖然心中戒備,但並沒有表露出什麼攻擊行為,只是站在原地等著,想看看這些漢人到底玩什麼花樣。

“你們聽著!”

董勇振扯著嗓子大聲吼道:“我等乃是大明皇帝陛下派來的欽差使臣,我大明朝和察哈爾部素來交好,乃是相宜之友邦,和睦之兄弟。聞聽察哈爾部大汗崩殂,我大明皇帝陛下不勝悲切,特命我的,前來弔唁!”

“更聞聽,察哈爾部如今四面受敵,步履維艱。在內,有部族紛紛脫離自立,在外,北有喀爾喀蒙古虎視眈眈,東有建奴狼子野心,欲乘虛而入!我大明皇帝陛下聽聞,不勝震怒!欲施以援手,加以庇護!”

董勇振扯著嗓子喊,那名會蒙古話的士兵,則是又把這些翻譯成蒙古話,大聲複述一遍。

那些蒙古牧民們聽完,臉上都是露出了震驚的神色,不過很快,大部分人臉上的震驚便化作了感激,不少人甚至眼眶都紅了,眼淚簌簌地落了下來。

他們這兩年受的委屈,確實是不少。林丹行帶著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來到這遙遠的大草灘,而林丹汗死後,他們發現,自己日子就更加難過了!今日聽說這個部族離開了這裡,不知道投奔誰,明日聽說又離開了一個。

這兩天,聽說有別的部族前來襲擾,很是殺了一些人,搶了不少牲口。又過了幾日,更是聽說,東邊的那些建奴派人來傳話了,不歸順他們,就屠光整個察哈爾部!

這些牧民們整日都是擔驚受怕生怕,哪一天,自己便落得個身首異處。

而在此時,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卻是表露出來如此的善意,怎能讓他們不激動開心?

他們是淳樸的,只能看出表面的意思,真的以為大明皇帝派這些人來只是為了弔唁死去的林丹汗。但劉若宰著人宣告的這一段話,裡頭真正的含義,自然是瞞不過那些察哈爾部高層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中蘊含的大體意思就是:你們現在境遇不好,投奔我吧!我能保護你們!

這才是劉若宰話裡的真正含義,所謂弔唁林丹汗,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此刻這麼做,劉若宰這是毫不掩飾的,宣告了自己此來的目的。沒有一丁點兒的遮遮掩掩,而是就這麼大方的、霸道的,將自己此次前來的目的,傳遞給了所有的察哈爾部高層。

想必等他們到達察哈爾部主帳的時候,察哈爾部高層都應該已經聽過這番話了。

所以董策才有點兒猶豫,他不認為現在就把話說的這麼明白是一件好事。

不過劉若宰堅持,他自然也是沒辦法的。

這些話雖然是從董勇振口中說出來,但代表的卻是劉若宰的意思。而從這一番話中,就可以看出來,劉若宰確實是一個更重實際而不太注意表面文章的人。

這一番話,由於是在他們剛剛進入察哈爾部的領地,剛剛接觸到察哈爾部的牧民時候向人宣講的,所以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幾乎可以說是大明對察哈爾部的一個宣言,給這一次的行動,定了一個基調。

若是換作別的朝廷官員過來,少不得又要以天朝上國自居而把對方貶低為附庸,但劉若宰卻是將雙方稱為素來友善之睦鄰,這就把雙方放到了同一個高度,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

毫無疑問,這樣的說法是更容易被對方接受的,畢竟誰也不願意屈居人下,至少口頭上面子上,不能表現得低人一等。

而劉若宰所說的其實也是事實,這會兒的大明,早就不是剛建國時期能夠橫掃漠北威震天下的那個大明了。那會兒的大明雄兵百萬,徵南逐北,可以壓的北邊兒不得不俯首稱臣。但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兩國的形勢便是發生了逆轉,大明在蒙古面前再也沒佔到過什麼便宜,再也沒有向漠南漠北蒙古發動過一次大規模的主動性進攻。恰恰相反,大明朝在北方邊陲設***鎮,大修長城,開始進入了防禦階段。

反倒是蒙古,不斷興兵南下,燒殺劫掠。

其實蒙古人的軍事實力也在不斷的消退之中,此時的蒙古比起成吉思汗時期不知道差了多少。但大明的軍事實力消退得更加厲害,當初永樂大帝時期煌煌二百八十萬大軍,現在能戰之兵還有幾個?

所以在董策那個時空,蒙古和大明,一個成為了建奴的附庸,另外一個雖說是亡於義軍,但如果不是遼東的邊患,又豈會被義軍打破了北京城?最終還是被建奴入主中原,而那個苟延殘喘之南明更是被建奴給滅掉。所以也可說,大明實則是亡於建奴之手。

察哈爾部是林丹汗的察哈爾部,而當初,林丹汗生前,和大明朝的地位也是對等的,雙方是屬於大部分時間敵對,偶爾合作的關係,並沒有什麼臣屬關係。

林丹汗在努爾哈赤後方不斷騷擾後金,一是為了自身,二,則是由於大明的請託。注意,是請託,而不是命令。

林丹汗自然不可能因為大明輕輕的一句話求就主動攻打後金,要想人家動手,那是要給好處的!如果不是大明朝開放互市使得林丹汗得了極大的好處,他是不會那麼積極襲擾後金的。

所以劉若宰說雙方是兄弟之友邦,把雙方放在一個對等的關係上,是有依據的。

甚至劉若宰還把大明擺的有點高了,因為林丹汗和大明朝打了有不少帳了,人家是勝多敗少。說起來,大明朝還是處於弱勢一點的地位。

那日蘇是這個蒙古小部落的族長,因為是族長,所以他也被上面封了一個百戶的官位。

那日蘇在蒙古語中是松樹的意思,年輕時候的他,也像松樹那樣強壯挺拔,是整個部落中箭射的最準、力氣最大、也是最英勇的一條漢子。只可惜,現在這棵松樹年紀已經很大了,垂垂老矣。他臉上有了深深的皺紋,腰背也佝僂了下來,甚至眼神都變得渾濁。

看著遠處那些大明軍兵,他深深地嘆了口氣,眼中忽然閃過一抹濃濃的悲哀。

他只是一個小小的百戶,一個很小的部落的族長,算不得什麼高層,但他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這些東西,足夠讓他作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準確判斷。

這些明國人來到大草原,只是為了弔唁死去的林丹汗?

怎麼可能那麼簡單?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兒來——就在前幾日,他聽自家大兒子說,東邊金國的人似乎來了。他兒子知道的也不是太清楚,畢竟地位比較低,只不過是汗帳的護衛而已,他只是遠遠的看了一眼。不過那些人頭皮刮的光光的,只在後腦勺上留了一個小辮子,一看就知道是金國人。

“唉!只怕又要多事了。”

那日蘇輕輕地嘆了口氣。

接著他便是自嘲的一笑,低聲對自己說:“你不過是個小小的百戶,管著這麼一個小部落而已,這些大人物操心的,又關你什麼事?只要眼睛放亮一點兒就行了,帶著自己的族人好好活下去,別讓他們受到波及。”

那日蘇找了兩個騎術精良,人也機靈的年輕人,吩咐他們去汗帳那裡報信。等到這兩個人騎馬走了,他揉了揉臉,讓臉上掛上謙卑的笑,然後騎著馬迎了上去。遠遠地,劉若宰瞧見了那兩個離開的騎士,不過他並沒有制止。

【嘿,想免費讀此書?快關注微信:和閱讀】

%77%77%77%e%64%75%0%0%e%6%6/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