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21章順系要擁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21章順系要擁立

文淵閣內,幾位大學士,聽了堵胤錫的話,都沉默下來。

內閣七學士,除了王夫之作為隨軍大學士跟著王彥出征,顧元鏡在巡視山東河南之外,剩下五位都在南京。

這些日子以來,南京城內十分熱鬧,一會兒慶祝中原大勝,收復洛陽,一會兒慶祝收復神京,爭論是否還都,可是隨著楚王將要回京,這些事情都壓了下來。

眼下的南京,乃至天下,都只關心一件事,楚王回京後會怎麼樣?

這時五人都冷臉坐在堂上兩側,角落裡的香爐裡,提神的青煙寥寥上升,楠木桌上的茶水、糕點都沒有人動。

這裡面嚴起恆、陳邦彥是楚派,蘇觀生、張肯堂還有堵胤錫則是敗了的唐魯官員。

這種事情,當事人王彥沒有表露出意願來,一直是以良相的身份自居,所以嚴起恆、陳邦彥也不能替代王彥宣告態度。

這畢竟是謀反,他們心中牴觸不說,要說出來了,王彥卻沒那個意思,他們也不好收場。

至於,蘇觀生、堵胤錫不是王彥的心腹,不知道王彥要做什麼,在南京城這種氣氛的壓抑下,聽風就是雨,妄加猜測也不可避免。

堵胤錫說了一句,見幾人都沒說話,他目光落到陳邦彥身上,盯著他說道:“陳學士,我都挑明了,你們也就別藏著掖著了。說吧,是不是已經策劃好改朝換代呢?”

陳邦彥跟隨王彥時間很早,還做了王彥幾年的幕僚,是楚派文官中領頭人物之一,堵胤錫覺得他一定知道什麼事情,並且參與了策劃。

堵胤錫這麼說,等於就將事情挑到了臺面上。

歷史上大將得勝還朝,立刻就改朝換代,還有沒得勝走半道,也黃袍加身的,這樣的事情並不少。何況王彥現在立下的功績,已經賞無可賞了。

堵胤錫得到了許多訊息,加上眼下的局勢,所以他才這麼急著挑明,要問清楚。

這件事情,陳邦彥還真不清楚,他雖然與嚴起恆等幾位楚派大臣私下談過,但是楚派內部分歧也很大,王彥又沒給明確的暗示,他是真的也不清楚,沒聽過楚王要登泰山。

陳邦彥對堵胤錫咄咄逼人的口氣,不太高興,他皺了下眉頭,正要說話,一旁的張肯堂,卻挪了下屁股,訕笑道:“堵學士不要這麼大的火氣,我覺得以殿下的功績,就算是要做什麼,我也是支援的。”

他說完,也看了陳邦彥和嚴起恆一眼,似乎是告訴他們,他是站在楚王一邊的。

自從王彥擊敗魯王,又放了他一馬之後,張肯堂就徹底站在王彥一邊了。

王彥原本是準備將他貶到地方去,後來發現楚派有可能架空他,揹著他做了許多事情,所以才將張肯堂留在內閣,以便他的意見與楚派利益不符合時,內閣有人支援自己。

堵胤錫見張肯堂給兩人使眼色,心中立刻斷定,陳邦彥等人果然在密謀,不然張肯堂也不會這麼急著站隊,他頓時就怒了,站起身來,氣結道,“果然如此,你們終究還是要謀反!”

如果陳邦彥等人沒有計劃,張肯堂不該站隊,一旁的蘇觀生,臉色也沉了下來,有些痛心疾首,腦中不禁回想,曾經那個王彥,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這條不歸路,將要遺臭萬年的。

陳邦彥對此事,真的還不清楚,他不禁瞪了亂表態,急著站隊的張肯堂一眼,轉過頭沉聲對堵胤錫道:“堵學士,殿下光復神京,立有大功,且一心為國,你這樣沒有證據,怎能汙衊殿下?冤枉我等呢?”

堵胤錫眼睛一瞪,“沒有證據?你們的人已經策劃泰山封禪,當我不知道麼?”說著他頓了下,痛心疾首道:“我算是看錯他了,這個權奸真是厲害,到南昌時還擺出一副受迫害,逼不得已的樣子,結果一步一步將反對他的人,全部踢走,留下我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好讓他為所欲為,行大逆不道之事。”

堵胤錫要這麼看,王彥心機還真是很重。

從違背高宗皇帝的遺旨,不立年長的唐王,立年幼沒有理政能力的皇長子繼位,搞出個三王理政,來分享大明的皇權。

到之後又逼著宗藩遷臺,打擊皇族威信,削弱宗藩的勢力,然後又故意西巡,誘使兩藩叛亂,並且接機剷除兩藩,獨掌大權,簡直是一步接著一步,蓄謀以久啊!

更厲害的事,這些事情他做起來,明明贏的都是他,卻給人一種,有人要害孤王,孤王也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或者孤王也是為了大明的感覺。

這時從陰謀的角度來分析,但這些事件前後差了幾年時間,王彥又不是妖,顯然不可能一開始就算那麼遠。

陳邦彥與嚴起恆對視了一眼,兩人眼中都露出一絲驚愕,後者忽然開口問道:“封禪泰山?堵學士哪裡得來的訊息?”

堵胤錫見兩人的反應,不禁微微一愣,這有點出乎他的預料,他疑惑道:“你們不知道嗎?”

陳邦彥與嚴起恆是聽到一些風聲,但是他們並沒行動,怎麼會出現個“封禪泰山”,兩人一起搖頭。

堵胤錫看兩人神情不似作假,他不禁慢慢冷靜下來,他也是今天才聽有人說起,一時間就怒火中燒,沒有細細分析,他座回位子說道:“南京城中已經開始傳言,楚王要在回師途中,登頂泰山祭天,繼皇帝位,然後領著得勝之師還朝,逼迫陛下退位,篡奪大明江山。”

聽他說完,陳邦彥馬上臉色一沉,斬釘截鐵的說道:“此事我並不知曉,也不是殿下所為!”

他頓了下,又抿嘴道,“但我知道是哪些人再做了!”

如果堵胤錫說的是真的,那肯定就是那群武夫所為,以楚王的性情,絕對不會先在泰山封禪,然後回師南京,逼迫皇帝退位。

楚王那麼愛惜名聲,就算是要篡位,也是回到南京之後,讓皇帝主動提出禪讓,滿朝大臣和民間士紳,一起勸進,還不能只勸一次,他至少要推辭三次,再造些祥瑞出來,以示順天應人,做足了全套功夫後,才會不情願的登上大位。

陳邦彥瞭解王彥,這樣直接武力逼迫,是武夫的行為,王彥不會這麼做。

堵胤錫一聽他的話,這時他也明白過來,他方才是怒急攻心,聽到訊息後,就直接趕來文淵閣問罪,並沒有細想。

不只是他,在座的都不笨,一個個臉都沉了下來。

“他們這是要幹什麼,黃袍加身,逼著楚王篡位麼?”蘇觀生臉上憤怒,他是因為看好王彥改革後,明朝的政治鬥爭方式,才逐漸脫離了唐王,轉而支援王彥的改革,欲建立新的制度。

像他這樣的文官有很多,在朝中可以稱為建制派,一部分是楚黨內的改革派,一部分則是認可議事堂制度和王彥宣傳的理念,尋求建制的開名官員。

這些人和蘇觀生,他們轉而支援王彥的改革,有一個很關鍵的時間節點,就是王彥主動放棄軍權,提出軍隊國家化,收回藩鎮兵權,重設五軍都督府的時候。

這符合文官集團和大明的利益,所以他們開始遠離了唐魯,默許了王彥對唐王、魯王動手。

可是現在看來,制度終究是死的,人是活的,這群武人,居然越過他們,想扶王彥登基,這嚴重損害了文官集團的利益,也破壞了建制派多年的成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順系那幫人!”一旁的嚴起恆坐著嘆了口氣,“前些天高一功來找過我,問我是否支援殿下稱帝,我覺得殿下收了他們的兵權,重設五軍都督府,就是不想武將干預政治,特別還是這種大事,所以並沒與高一功說什麼,並且警告他們不要輕舉妄動。可是如果堵撫臺說的是真的,那必然是他們要逼殿下篡位了。”

王彥雖然一直護著順系,但是在明朝內部,還是有很多人厭惡順系,楚派內部也有不少人不願意與順系往來。

嚴起恆作為文官的一員,自燃是不喜歡武將壞了規矩,並且現在武將只管征戰就行,廢立大事,豈可讓武將操縱。

其實高一功也找了陳邦彥,陳邦彥的態度與嚴起恆差不多,這件事應該先看楚王什麼意思,楚王一個暗示都沒有,他勸高一功不要輕舉妄動。

這些年來,武將還算聽話,基本聽內閣指揮,所以兩位大學士有些沒有將順系放在心上,覺得這些事情,哪輪得到他們操心,所以並未有重視他們的意見,而現在看來,順系並沒聽他們的,而且甩開他們,自己謀劃了。

搞清楚情況,幾人一陣沉默,但不一會兒,堵胤錫忽然道,“現在已經清楚了,高一功等人想要逼楚王謀反,我們內閣必須儘快統一意見。”

說著他第一個舉起手來,“我先表態,我堅決反對楚王謀反。”

“我也不支援!”蘇觀生第二個舉手。

剩下三人,張肯堂見陳邦彥和嚴起恆都沒舉手,他便也沒舉。

蘇觀生見此重聲道:“巖野!震生!難道你們願意看到楚王被那群武夫帶上謀逆之路嗎?”

陳邦彥嘆了口氣,“蘇閣老還沒明白,如果武將不聽內閣的,大軍要擁立殿下,我們能怎麼辦?你們忘記安宗皇帝怎麼登基的了嗎?”

聞語,蘇觀生臉色一陣慘白,堵胤錫猛然站起,道:“我要立刻北上去見楚王,只有他能控制軍隊,他要是篡位,我就撞死在泰山上!”

幾人聽了這話,臉色紛紛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