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01章金俄邊境條約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01章金俄邊境條約中

等俄國人被侍衛請走,方於宣進入帳內坐好,孫可望才扭頭給吳三桂解釋道:“僧格臺吉方才說,羅剎人的死對頭波蘭人派的使者已經到大營了。”

吳三桂微微皺了下眉頭,並沒有因為這個訊息,而感到高興,反而一陣沉默。

孫可望對此到是十分高興,又問僧格道:“這個波蘭是怎麼回事?他們為何與羅剎人成為了世仇?”

雖說經營西域許久,但是孫可望對於東歐的國家,還有他們關係其實知道的並不多。

提到波蘭,僧格還是很熟悉的,他甚至對歐羅巴的一些國家間的關係也有所解,不過他主要是聽伏爾加河畔的土爾扈特部蒙古人說起,才知道一些,大都是些鄉野之談,並不能全部當真。

僧格當即回道:“王爺,這個波蘭強大時,曾數次攻入羅剎,近些年羅剎人崛起之後,又開始反攻波蘭,兩國為了爭奪霸權,已經打了很多年。他們最近一次交戰,是兩年前為了爭奪烏克蘭,兩邊的仇恨早解不開了。”

聽到這裡孫可望沉思了一下,“這麼說來,那個波蘭有能力與羅剎一戰嘍?”

如果能有一個能與羅剎人正面交手的國家與金國聯合,孫可望還是很感興趣的。

畢竟遠交近攻,是國與國之間,最常用的外交手段。

“波蘭近些年來,國運不昌,內部腐敗還有哥薩克起義,外有強敵,國力衰弱的厲害,已經不是羅剎的對手,不過現在羅剎人損失了三萬大軍,波蘭恐怕能與俄國比劃一下了。”僧格想了想道,“而且劇使者說,另一個強國瑞典,也有意對付羅剎,波蘭應該已經佔據優勢。”

這讓孫可望興趣更濃,他聽說與明朝貿易的西夷,都有大把的銀子。

這羅剎也算西夷,不過沒看出哪裡富裕,不知道那波蘭怎麼樣,如果他們富裕,是不是可以聯合他們解決羅剎,將商路延伸到波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孫可望身子動了下,前傾了些,問道,“波蘭的使者,說了些什麼?”

“波蘭人希望能與大金結盟,夾擊羅剎人,等擊敗羅剎人後,雙方以伏爾加河為界,平分羅剎。”

波蘭人本來以為是金帳汗國的殘部擊敗了沙俄,想要繼續與金帳汗國結盟攻擊沙俄,以便他們能夠奪回烏克蘭,甚至控制沙俄,但到了才知道,擊敗俄國的是來自東方的強國。

波蘭派來的使者,是立陶宛大公的一個侄子,是波蘭的貴族,他很明白波蘭需要的是什麼。

其實在西方崛起的時代,西方人強大之後,已經開始蔑視其他民族,對於波蘭而言,是不是金帳汗國沒有關係,只要能牽制俄國就行。

因而使者得知是金國後,馬上就不提金帳汗國,轉而要求與金國結盟。

波蘭只是希望能夠利用金帳汗國或者金國來牽制沙俄而已,說白了就是利用,他們並不是真心在東方找什麼盟友。

孫可望聽了,忙讓侍衛去拿一副他繳獲的俄文地圖來,而這時,一旁的吳三桂終於忍耐不住開口了,“安西王,開戰已經有四個多月,繼續下去對我們沒有益處,而且我們現在就佔了伏爾加河東岸,何需什麼波蘭給我們劃定疆界?”

雖說都是大金國的人,西拓也是大金的國策,但是經營西域畢竟是孫可望的事情,而吳三桂的利益卻在漢中,他沒必要再趟渾水。

這一次他從漢中來西域作戰,並沒有像當初在遼鎮一樣保存實力。可以說是抽調了大半的精銳,傾巢而出來幫孫可望,已經是很顧全大局了。

可是不能因為顧全大局,他就得一直給孫可望打工。

這次他折損了兩千多騎,損失不算小,但一路打來,羅剎人卻窮的很,連個像樣的城池都沒遇見,他追了一千裡,硬是什麼好處沒搶到,不僅他不高興,手下人準備撈一把的願望也落空了,已經讓將士們不滿。

羅剎這麼窮,那還打什麼?

況且漢中才是他的地盤,他已經出來四個多月,也是時候回漢中了。

再者,出來這麼久,萬一明朝發現不對,見金國東線空虛,偷襲漢中,那他豈不要後悔死。

吳三桂沉默半響,也不看孫可望,端起茶杯一邊低頭喝著,一邊接著沉聲說道:“安西王,本王建議,還是見好就收,大金的國本在關中,本王不能長期留在西域。”

孫可望臉上一僵,他明白吳三掛的意思,慢慢冷靜下來。

老實說,金國在西域的兵力並不多,等吳三桂的人一走,金國想控制伏爾加東岸都是不可能的,肯定要往回收縮。

地方不是越大越好,首先要能有效的控制才行,然後得有利益存在,而金國現在很難做到有效控制這一點,所以波蘭說平分羅剎,其實並沒意義。

想到這裡,孫可望擺了擺手,沒有讓侍衛去拿地圖,而整個帳內,因為吳三桂的話卻一陣沉默。

僧格見此,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王爺,歐羅巴各國關係複雜,奧地利還有魯密國未必會願意看見波蘭強大,打破歐羅巴的平衡,所以極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救援羅剎。而且我們也不能完全相信波蘭,因為他們上次說好支援我們蒙古部落,一起夾擊羅剎,結果他們卻先一步與羅剎苟合,讓我們蒙古獨自面對羅剎,最後被殺得大敗。”

當初僧格被波蘭人鼓動,起兵建立金帳汗國,約定於波蘭夾擊羅剎,但結果卻被波蘭出賣,這件事讓他一直耿耿於懷。

孫可望揮了揮手,他方才是有些激動,但這時已經冷靜下來,金國不可能再繼續同羅剎做戰了。

這並不是因為僧格說波蘭不可靠,或者其他國家有捲入戰爭的可能,而是從金國的利益出發,繼續參戰,沒有利益可圖。

就算波蘭將那塊他與俄國爭的你死我活的烏克蘭都劃給金國,但金國守的住嗎?顯然守不住,孫可望只有兩萬軍隊,只能勉強鎮住葉爾羌,還沒有能力去參與西夷的爭鬥。

最重要的是,金國西拓的政策,是想要西域給關中輸血,讓金國有實力與明朝對抗,這就註定了金國不會給孫可望什麼資源,反而會要求西域給關中提供物資,而沒有金國的支援,孫可望很難繼續擴張,只能像吳三桂說的一樣,見好就收,否則西域要不停從關中吸食資源,那就本末倒置,與金國的國策衝突了。

其實如果不考慮東線的局勢,沒有明朝這個強敵,孫可望還是很希望吳三桂留在西域,再幫他一段時間,但是吳三桂這個人,其實就是金國的一個封建領主,或者說是大軍閥,沒要好處不出手的主,不可能長期無條件的幫助他。

在打完恆邏斯城一戰後,聯軍平推到伏爾加東岸,一路上都沒什麼油水,談判也陷入了僵局,吳三桂見沒有什麼好處,便提出了要東歸漢地的要求,孫可望用繳獲的七千杆燧發槍,才將吳三桂留下來。

羅剎人本來態度就硬,要是三萬金軍鐵騎撤走了,那談判就更加沒法子達成了。

如國不能達成和議,一旦吳三桂回到漢中,金國在西域便又成了弱勢的一方,便會使得金國在西面陷入泥潭。

現在吳三桂已經明確的表態,他要回漢中,那這件事就只能按照原來的計劃來,不能因為波蘭人的出現,而影響金國的計劃,不過不參與波蘭與羅剎的戰事,並不代表著不做為,不利用這次機會。

這畢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況且羅剎確實是金國西線的強敵,孫可望覺得即便不能直接對羅剎作戰,也該利用這次機會,削弱一下羅剎。

波蘭想利用金國,牽制羅剎人,那金國其實也可以利用波蘭,同波蘭結成同盟,來保證西線的安全。

孫可望明白吳三桂的心思,他先示意僧格入座,然後對吳三桂訕笑道:“蜀王放心,從戰爭一開始,最困難的就是如何結束這場戰爭。本王不會讓大金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只是想利用波蘭人,讓羅剎人接受我們的條件罷了。”

孫可望這句話體現了他,不凡的政治智慧,對金國而言,發起這場戰爭容易,擊敗羅剎人容易,但怎麼結束這場戰爭卻是一個大問題。

俄國是個有很大縱深的國家,兼冬季氣候嚴寒,一般的國家,根本耗不過他。

俄國一開始那麼硬氣,戰敗了也不同金國和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覺得金國拿他沒有辦法,等天氣一冷,金軍就得撤離,他們失去的便又能拿回來。

這麼看來,怎麼結束戰爭,確實是個大問題,很睿智的問題。

吳三桂聽了孫可望的話,不禁點了點頭,“安西王能明白就好,羅剎也是大國,交手之後,本王發現他們並不弱,戰事綿延下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打完,萬一東線戰事一起,那我大金就是腹背受敵了,所以,快點結束這場戰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