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七年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2章火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82章火槍

甲板上的土人都是荷蘭人在南洋抓的奴隸,在船上從事最簡單最苦的工作,他們在混亂中,見福船上殺過來中國人來勢兇猛,便全都躲在角落裡,不敢出來做戰,以免中國人佔領荷蘭商船後,報復他們,但這鐵甲人的出現,銃打不死,刀砍不倒,跟無敵了一樣,這土人難免就有了想法。

那土人拿著短矛一下刺入韓樺後背,卻沒敢拔出來,但這一刺,卻讓韓樺身體一滯,鐵甲人便有了機會,瞬時一劍插入韓樺的胸膛。

船上眾人都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紛紛驚呼“韓大哥!”“頭領!”。

鮮血從韓樺胸口湧出,那鐵甲人拔出利劍,韓樺身體立刻軟了下來,撲倒在地。

幾乎就在同時,一個身影突然跑來,一腳就將那微微發楞的土人踹的撞到船舷上,然後又跌倒下來。

那土人一聲慘叫,還沒反應過來,便見一人雙目赤紅的站到他身前,他連忙撐著手往後退,那人卻將手中的倭刀向上一刀提砍,然後又反拉回來,土人身上立刻出現兩道深深傷痕,胸口都被剝開,抽搐兩下便斷氣了。

這身影正是吳世昭,不知怎麼地,一下居然爆發出這樣的狠勁兒。

鐵人見此,便提劍向他殺來,一旁的船老大連忙提醒:“秀才,繩索!”

這時已經趕來了幾名護衛,吳世昭聽了反應過來,忙把繩索一頭丟出,一名護衛接過,兩人立刻一甩,繩索飛過鐵甲人的頭頂,兩頭立刻繃直,繩索擱在鐵人脖子處,幾名護衛上來幫忙,一起奮力往後一拉。

那鐵甲人的盔甲不像中原的鱗甲那麼靈活,全是由一塊塊的鐵板組成,防禦雖好,但活動不便,沒法子下腰,下腰了也起不來,整個人晃動幾下,頓時重重的摔倒,甲板都被砸的微微震動。

幾名護衛立刻撲上,他們對付過清兵重甲,這種鐵罐頭對於土人而言不可戰勝,但護衛們卻有辦法,一人一腳踢飛鐵人手中的利劍,幾人壓住他的四支,便用刀柄猛錘,但這幅鎧甲顯然要比清兵的重甲要精良許多,眾人錘的叮噹響,裡面的荷夷依然還在掙扎。

就在這時,從望鬥下來的王富貴,拿來了一柄短斧頭,騎在鐵人身上照頭砸下,鐵盔頓時凹下去一塊,裡面的人一聲哀嚎,猛然掙扎幾下,最終還是被砸死在鐵甲之中。

這個異數一除,甲板上便大局已定,鐵甲裡面的應該是這艘夷船的船長,他一死,剩下不到八名荷夷,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十幾個土人也紛紛跪地,而福船一方亦只剩下二十多號人。

整條船損失超過七成,可以說十分慘烈。

船老大腹部被人捅了一劍,靠在船舷上命人將兵器收起來,把八名荷夷關到船倉內,又忽然招手叫王富貴過來,在他耳邊說了幾句,王富貴聽了向蹲在船角的十多名土人看了一眼,點了點頭。

吩咐完,他便提著步子向韓樺的屍體走去,甲板上都是血水,腳下打滑,一名水手連忙把他扶住。

吳世昭與幾名護衛跪坐在屍體旁,兩眼發紅,船老大看了看已經完全沒了生機,嘆了口氣,“海葬吧!”

海上機會大,風險也大,既然選擇下海,那就得有這樣的準備。

漢人講究入土為安,但在海上條件卻不允許,南洋本就天氣炎熱,船隻又不知到什麼時候靠岸,屍體放在船上,幾日就會腐爛,引起疫病,只能拋屍大海。

就在船老大說話時,甲板角落裡,卻一陣陣慘叫聲傳來,王富貴領著幾名水手,將十幾名土人全部砍殺。

整條福船上只剩二十來人,俘虜的數目超過的剩下的護衛和水手,這是個不小的隱患,船老大不能大意,小心起見只能將這些土人全部砍殺,只留下八名會操船的荷蘭人。

等眾人將船上屍體清理完,荷夷和土著直接丟入海中,福船上的水手、護衛登記好後,在日落時,將屍體用帆布包裹並綁上重物,剩下的人站在甲板上,為他們簡單送別,然後將一具具屍體滑入大海。

吳世昭將一份海圖和羅盤放入包裹韓樺的帆布內,看著屍體從傾斜的木板上滑下,沉入蔚藍的大海,他的心中不禁稍微有些改變。

船老大受傷不清,清點荷夷貨物的事便交給會記賬的吳世昭來進行,他依然不善於同下面的人交流,但卻不在拒人於千里之外。

在一名水手帶領下,吳世昭下到船艙,水手耗開一個木箱,裡面齊刷刷的擺著十多杆火槍,吳世昭眉頭一皺,問道:“這種火槍有多少?”

水手說道:“每箱十支,一共三十箱,至少三百杆!”

吳世昭從木箱裡拿出一杆,在手上看了看,應該就是之前荷夷使的那種槍,不用點火,屬於自生火銃,這種火銃衡陽王的軍隊都沒有大規模裝備,荷蘭人這是要運去哪裡?

想著商會中流出的訊息,這次衡陽王之所以要對荷蘭人開戰,據說就是因為荷蘭人與清廷走到了一起,難道這批火槍是荷蘭人要運給滿清?

這三百支火槍雖然對於戰事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關鍵是怕滿清進行仿造,那對於大明將是個巨大的威脅。

這眼下朝廷還在與滿清議和,但滿清卻在勾結荷夷,買槍購炮,看來此事,必須要向上面稟報。

吳世昭將槍放回箱中,又在船倉內看了看,其他都是些南洋的香料、象牙等物,他一一記下,然後計算價值,可以預見這次活下來的人,都將發一筆橫財。

這有了銀錢,還要出海嗎?還是回去參加科舉?吳世昭心中第一次猶豫起來。

第二日,船上剩下的人商議後,認為商船上的人手,已經不能繼續南下,大多數人都贊同這個意見。

這也是船上和陸地上的不同,許多事情都要和別人商議,因為只要有人不配合,船便走不了,預見風浪便要沉。

吳世昭慢慢適應這一點,船隻按著大多數人的意願北返,但因為水手大量死亡,船隻操作不便,歸途卻十分不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十日後,他們才在安南阮氏控制的順化城附近的海面上,被明軍水師船隊與遇見,並把並把兩艘船一起拖回了順化修復。

船上的貨物只能在順化銷售,然後裝上安南的米糧返航。

這是一個迴圈,久而久之,南洋諸邦在經濟上,就會對明朝形成依賴,最後成為明朝的糧食和原料產地。

不過那艘夷船上的三十門紅夷大炮,以及三百杆火槍,卻被水師留了下來。

此時明軍聯合阮氏和真臘攻打占城的戰事已經進入了激烈的階段,佔城人抵抗十分強烈,明軍物資消耗很大,正好需要補充一批火器。

最後商船只帶著那一幅鎧甲,一杆火槍回到廣京,並透過商會的渠道,向廣東官府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