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帶著崇禎去流浪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九章:江北鏖戰(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九章:江北鏖戰(十)

第二天天亮,聆敬陽讓士兵把被俘虜的清軍將士,摁在城牆上甩耳光,又讓老饅頭在城牆上罵清軍。

怕八旗兵聽不懂,聆敬陽又讓侍衛隊的野女真用滿語罵,綠營兵被罵得氣鼓鼓,八旗兵被罵的更是要拼命。

鰲拜昨晚損失兩千多精兵,他強迫自己不能意氣用事,下令繼續圍城,讓部將和在進攻大勝關的吳三桂取得聯系,告訴吳三桂,兩軍沒有必要分散兵力,應該集中力量攻破九里關。

九里關被攻破,其他關卡不攻自破,部將騎上戰馬,向著大勝關跑去。

吳三桂此時也在猛攻大勝關,投降清軍後,吳三桂被滿清高層吊著,始終憋著一口氣,為了做出成績,他率部猛攻大勝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勝關在清軍進攻下岌岌可危,李如風不像聆敬陽,在九里關有眾多文臣武將,他身邊只有高鼎和陳一刀,三人率部在大勝關苦苦支撐。

在清軍猛攻下,大勝關也有明軍出城投降,投降的明軍,只要出城時被攔下來,都被李如風斬首示眾,但清軍仍然佔據優勢,繼續打下去,李如風也沒有信心守住大勝關。

今日攻城結束後,吳三桂得到鰲拜邀請他去九里關的軍令,他召集部下,是繼續攻打大勝關,還是進攻九里關?

部將認為攻破大勝關就在眼前,此時去增援鰲拜,不是讓明軍喘息嗎?

吳三桂卻不這麼認為,他是明人,鰲拜是正兒八經滿人,地位就比他高,他要給滿人一個好印象,決定帶上部隊去增援九里關,給李成棟留下四千兵馬,令其繼續圍攻大勝關。

圍攻大勝關清軍在吳三桂率領下想九里關前進,吳三桂此舉過於輕視明軍,他完全不把金聲和黃得功看在眼裡。

尤其是金聲,他是崇禎朝廷御史、監軍,清軍南下之際,在南直隸募集義軍,和清軍真刀真槍廝殺。

一月前,江天一被李成棟打得躲在漢陽城不敢出城,雖然是他率領援軍抵達,但是聆敬陽部在應山縣擋住李成棟部撤退,最後也是和聆敬陽部合力擊敗李成棟部。

此時聆敬陽被清軍圍攻,金聲放下弘光朝廷和崇禎朝廷的恩怨,毅然率領軍隊增援大勝關。

他這個舉動被弘光朝廷文武大臣鄙夷,認為他是吃裡扒外,可弘光帝和黃得功卻非常支援他,哪怕是馬世英,也放下成見,支援金聲支援聆敬陽,但他們要求金聲是在戰鬥結束後,弘光兵馬必須佔領部分要塞。

在弘光帝和馬世英,黃得功支援下,金聲率領四萬明軍北上大勝關。

恰好此時吳三桂率軍趕往九里關,李成棟只有四千兵馬,金聲軍隊抵達應山縣,李成棟嚇得魂都掉了,想率軍往吳三桂大部隊趕去,可又怕擔當失土之責,只好讓部將趕往大部隊,請求吳三桂回援。

吳三桂距離九里關還有半天路程,突然接到李成棟送來求援信,吳三桂很是後悔,不應該急於向鰲拜示好,應該繼續進攻大勝關,在大勝關下擊敗

前來增援的明軍,比和鰲拜攻破九里關功勞大得多。

此時回援李成棟,兵馬疲憊,吳三桂一時間有些懵,最後讓部將趕往九里關,和鰲拜彙報大勝關有明軍增援,他率部撤回大勝關。

雖然部隊長途跋涉,可關寧軍畢竟是吳三桂嫡系部隊,還是心甘情願在吳三桂率領下撤回大勝關。

不等他撤回到大勝關,李如風就和金聲聯手進攻李成棟,李成棟兵馬不多,在明軍進攻下兵敗如山倒。

李成棟也顧不上軍令,帶著親兵往九里關撤退,明軍擊敗清軍後,並沒有急於追擊,李如風大方把大勝關讓給金聲,他率領城中部隊趕往九里關。

金聲令江天一駐守木嶺關,可江天一卻表示,願意讓恩師駐守大勝關,他率領部隊支援九里關的聆敬陽。

金聲動情和江天一說道:“天一啊,為師沒有看錯你,去吧,去支援那個和建奴一路血戰過來的聆敬陽,讓建奴也知道,我泱泱華夏,有的是拋頭顱,灑熱血的好男兒。”

江天一率三萬兵馬向著李如風趕去,李如風也看到後方有軍隊跟來,他也懂得戰略空間意義,如果要塞群大部分被弘光系兵馬佔領,剩下九里關等少數要塞,生存空間會受到擠壓,被迫又要在一次尋找新的根據地。

他以為是弘光系軍隊想佔領更多要塞,數次想留下來擊敗弘光系軍隊,最後還是放棄,率領部隊繼續往九里關前進。

在半路上和吳三桂軍隊碰撞,兩軍立馬拉開陣勢,在空地大打一場,李如風兵馬並不多,哪怕是有陳一刀部,在經歷數次防守戰役,人數也不過四千餘人,面對吳三桂兩萬多兵馬,李如風仰天長嘆,決心死戰到底。

吳三桂也是莫名其妙,不是李成棟被圍攻嗎,怎麼在他撤回到大勝關途中,又和明軍遭遇呢?

但既然見面,那就是血雨腥風,兩支軍隊拖著疲憊軀體大戰一場,明軍人少,卻各個抱定必死之決心,清軍人數多,戰意不是很足,卻勝在人多勢眾,且軍事素養高。

兩軍一番交鋒,明軍逐漸不敵,李如風騎在馬上左殺右砍,殺得清軍不敢靠近,但他個人勇敢,不能挽救全軍,眼看部下越打越少,李如風心裡恨啊。

他今日戰死在此地,以後不能在追隨聆敬陽繼續征戰沙場。

有一大群清軍向他殺來,這一次他再也沒有力氣繼續衝殺。

他彷彿看見老戰友王洪在向他招手,或許是時候和固原鎮弟兄在地下團聚了?

就在這時,江天一率部從戰場一側殺出,數萬明軍端著武器殺向疲憊不堪的清軍,吳三桂被這群不知道從哪裡冒出的明軍嚇一大跳,江天一部戰鬥力弱,可畢竟得到休息,吳三桂部隊累得幾乎提不動武器。

在數萬明軍生力軍衝擊下,清軍作鳥獸散,吳三桂率領部隊往九里關撤退,清軍很快就撤走,明軍騎兵不多,沒有能夠擴大戰果。

李如風在江天

一發起進攻後,立馬集結殘部,他悲哀地發現就剩下千餘人,就這千餘人,大多數還是帶傷作戰,就算是去九里關,也沒有多大作用。

等江天一擊走吳三桂,來到他面前,他有些愧疚看著江天一,說道:“李如風,謝過諸位救命之恩。”

江天一很是羨慕李如風這麼大的個子,還是和清軍血戰沙場的明軍將領,非常客氣和李如風說道:“這位將軍,吾江天一,金侍郎門生,奉增援諸位,還請將軍引領我數萬健兒馳援聆都督。”

李如風和他深深一鞠躬,然後和他說道:“聆都督就在九里關,那裡也有建奴,還請江將軍和我前去增援都督。”

“好,兒郎們,增援聆都督去。”

援聆都督

數萬人響聲響徹山谷,李如風率領江天一等數萬明軍兵馬,向著九里關奔去。

吳三桂比明軍提前一步撤回到九里關,鰲拜看著吳三桂只帶來數千人,有些不樂,但是隨後又有數千吳三桂部下趕來,鰲拜臉色才好看一些。

吳三桂不敢和他說被明軍擊敗,只是告訴他大勝關有明軍增援,他率領大軍前來九里關,留守的李成棟部被明軍擊潰。

鰲拜也不曉得吳三桂是真是假,但是吳三桂能夠來九里關,那就證明吳三桂的態度還是向著大清,向著他鰲拜。

在有明軍增援九里關,鰲拜沒有頭鐵繼續猛攻九里關,而是決定圍點打援,消滅明軍援軍,再繼續圍攻九里關。

鰲拜讓吳三桂在九里關駐守,防止關內明軍出城增援,他率領主力部隊消滅明軍援軍,吳三桂可不想和明軍繼續作戰,部隊迫切需要得到休整,鰲拜讓他駐守關外,求之不得,目送鰲拜率領主力部隊向南邊啟程,悠然自得看城下歇息。

城內明軍也發覺清軍來了援軍,又看到鰲拜率部向著南邊殺去,立馬意識到他們也有援軍。

清軍此次像是去進攻援軍,聆敬陽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率領部隊出城接應援軍。

九里關還有六千多明軍將士,這些明軍將士經受這些天防守作戰,新兵成老兵,老兵變精銳,精銳化悍卒,全軍實力得到昇華。

城外的吳三桂部,已聚攏萬餘人兵馬,顯然還有更多散兵遊勇往這裡而來,聆敬陽和眾將領統一思想,擊潰城外清軍,然後全軍向南,增援前來增援的明軍。

吳三桂以為九里關明軍不過是在苟延殘喘,哪曉得聆敬陽率領全城將士突然殺出,還有炮營也把大炮吊上城牆,向著清軍軍營發起炮轟。

炮彈落在清軍軍營前空地上,沒有給清軍造成殺傷,卻也把吳三桂嚇得夠嗆,連忙點兵抵禦明軍進攻。

明軍出擊速度很快,清軍剛剛集結隊伍,就衝上來和清軍短兵相接,吳三桂一萬多兵馬,根本沒有得到長足休息,哪怕是在九里關,大多數吳部將士,也就是在軍營裡躺了半個時辰,肌肉都還沒有放鬆,被迫站起來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