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絕境求生崇禎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6章 多爾袞的選擇;關於軍制和軍陣的說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6章 多爾袞的選擇;關於軍制和軍陣的說明

“洪承疇、你覺得當下我軍應向寧遠一帶用兵還是去密雲口外?”

“秉攝政王,罪臣覺得當向寧遠方向用兵,兵法有雲攻其必救,只要將寧遠一帶打亂,明廷必然會全力實救。寧遠近在腹側,大軍不用勞師遠徵,是以逸待勞的上佳選擇。”

多爾袞定睛看了一眼侃侃而談的洪承疇,然後擺了擺手然讓他不要再說。老洪的話有一定道理,但多爾袞卻對他說話的動機有些懷疑。說白了多爾袞就是不信任洪承疇,覺得這人未必會真心實意的幫著大清做事。

寧遠、山海關確實離瀋陽更近,可哪地方軍堡林立、通道狹窄不便於大軍展開作戰。即使動用大軍去攻,也未必撈上什麼便宜。對於馬匹不缺的清軍來說,打寧遠和去古北口情況差不多。清軍的這個特性、洪承疇並沒有意識到,到現在為止他也沒正式參與過清軍的大型軍事行動,對清軍的基本情況還是瞭解不深,戰術思維依然是傳統明軍的哪一套。

由於對洪承疇的主觀臆斷、以及洪承疇說的並不切合清軍實情,多爾袞一下子下定了決心,不能聽這老狗的方案!

“老七、你說這次出關的是明皇親衛?戰力非同小可?”有了主意的多爾袞沒有急於表態,而是轉頭問阿巴泰。阿巴泰是多爾袞的老哥,可多爾袞對他並不怎麼尊重,直接叫他老七,前邊也不加官職,甚至一聲老哥都不叫。

阿巴泰聽了多爾袞的點名,連忙恭敬的說道:“克騰部落報過來的訊息是這支出關的明軍旗號為勇衛營新軍,從他們說的裝束來說基本上能確定確實是明皇的親衛。”

“去歲你入明關後、損兵折將,就是著了這支親衛的道?他們戰法有何特點,你再說說,好讓孤做權衡。”

“攝政王、這支明軍善用震天雷、火槍也要比別的明軍犀利一些,他們有種能快速裝填的火槍,在甲冑上裝備也不差。更令人棘手的是他們善長打亂陣,進退自如,是一支雄兵。”

“這樣的雄兵若是長久存在,對大清來說決然是極為不利的。你覺得要想殲滅了這支兵馬,是野戰有利?還是他們呆在城池裡有利?”

“這自然是野戰之時我軍更有機會,儘管他們火器犀利,但到底是步兵,只要我們先用騎兵將他們打疲,然後用重炮將其擊散,滅之不難。”

“既然如此,為何咱們還要將其調到軍堡林立的寧遠一線再打?關外戰場寬闊,正是發揮我軍之利的好場所,明狗既然將這支精銳送出了關,這樣的好機會不容錯過。洪承疇、你這老賊、在明廷也算是高官,明皇還有一支精兵在手的事你居然推說不知情,這次還要替明皇維護這支精兵。其心可誅、以後軍議大事就不要讓他參與了,讓其回家閉門思過。”

看人不順眼,他做什麼都是錯的,多爾袞此時就是這樣!他認為洪承疇建議打寧遠方向,是為了替大明皇帝盡忠,維護住這支精銳。寧遠哪地方全是堡寨,即使明皇的精兵被調過去了,依託城寨,清軍還怎麼殲滅他?

明軍和清軍以及流寇的深層作戰思維有著根本不同,清軍和流寇他們作戰的時候首先想的是如何賺大錢,而明軍首先想的是如何保本。正是因為有這個思維偏差,老洪的想法自然會被多爾袞誤會。

“本王決定盡起兵馬同時將孔有德等人的重軍也調到戰場上,全殲出關的明皇親衛,諸位覺得如何?”

多爾袞宣佈作戰計劃後,其它幾位議政王稱諾同意,並沒有提出不同意見,這事就算是定了。整個軍事會議,也就洪承疇一個受了水,不但沒撈到機會還要被軟禁在家。

——分割線——

說說本書的軍制和軍陣的問題吧(書評中有不少書友批評這事,本來覺得沒必要解釋,但最近對這方面的批評越來越多,所以就佔用點篇幅專門解釋一下。)

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建制不是現代軍制,這些建制基本上是從古代一路發展過來的,在中國宋代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整建制的獨立軍事單位最大在8000到15000之間的認識,在這之上存在的軍事單位嚴格上說是戰區單位而不是軍事單位。包括的清軍八旗兵也是按這個基本規制來做,這是戰爭中形成的經驗共識。歐洲確定這個規範具體時間沒有考證,不過徹底規範化應該是拿破崙時期。也就是說整個近代軍制的基礎,就是拿破崙軍制。

拿破崙軍制產生的時候,正是冷熱兵器大替換的時代,所以,說這個軍制不符合冷兵器時代的特點是沒道理的。影響軍制最大的因素是管理、信息溝通、以及兵員移動和運輸的方式,熱兵器沒有改變這些條件。

軍隊的信息溝通方式以及移動方式出現大變革是很後來的事情,在現代軍制下、陸軍的師、團、連、排、班、這幾個建制正在消亡,軍隊是以機械化組塊進行重新搭建的。比如裝甲部隊,若是沿用以前的軍制的話,即使是一個連隊指揮作戰的裝甲車也沒幾輛,尤其是現在這種需要作戰平臺大規模支援的情況下,單個的裝甲連甚至都沒法獨立作戰!在軍隊沒有實現機械化信息化以前,古代軍制和近代軍制在基本組織形式上並沒有本質的隔閡,不存在難以跨越的障礙。

再說軍陣的問題,世界上自古以來的軍陣大致概括起來就兩種,一種是方陣,一種是散陣。在整個冷兵器時代,作戰模式也不全是方陣!熱兵器開始時的排槍戰術嚴格來說也是一種方陣戰術。選擇方陣並不是因為方陣在冷兵器時代好用,而是因為這玩意兒對半職業的軍隊來說最容易實現,實質上來說是一種無奈。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金軍和清軍的重灌步兵是用方陣的方式在作戰,但他們依然是有數的強軍。

古代的一字長蛇陣,就是和拿破崙散兵線差不多的一種基礎戰術,難道真有人以為所謂的一字長蛇陣是整個大軍排成之子形或者是一字形嗎?哪叫行軍,不叫打仗。散兵線戰法就是一個突前部,然後隊友在身後排成一個斜線,進攻時首尾可以互相替換、互為支撐點,分進合擊、迂迴推進都很方便。仔細想想、是不是和兵書上對一字長蛇陣的描述基本上一模一樣?

由於散兵陣型對軍士的基本戰鬥素養和配合要求太高,所以以農民為主疏於訓練的中原王朝軍隊一般很少有條件用而已。但、凡是專業化程度高的軍隊,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方陣小型化,向散陣靠近。戚繼光的鴛鴦陣就是在做這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既然鴛鴦陣和散兵線戰法能適應冷熱兵器相交時代的戰場,三角戰術體系又為何適應不了?相對來說三角戰術體系,容易快速成軍,更方便適應戰場環境,怎麼就成軍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