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 屠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三章 屠夫

大殿內鴉雀無聲,只有眾人粗重的呼吸聲……

“好!好!好!”崇禎帝指著楊波連說了三個好字,卻再也接不下去了,滿臉的憤怒之色。tsxsw.com

楊波看到崇禎帝指著他的手腕處,露出的內衣袖子上的補丁,心裡嘆了口,伏低了身子說道:“陛下,國庫如洗,收刮江南士紳以資天下乃不得已而為之,災民得救,兵食有著,清除內患,一力對外……”

“陛下,陛下!”錢士升打斷楊波的話,連連磕頭痛哭流涕道:“倡橫議以搖人心,豈直藉端倖進已哉?此獠不殺,不足平民憤!”

錢士升抖索著手指著楊波罵道:“小人肆無忌憚,竟至於斯?倡為縉紳豪右報名輸官,欲行手實籍沒之法,此皆衰世亂政,而敢陳於聖人之前?郡邑之有富家,亦貧民衣食之源也,以兵荒之故,歸罪富家,拾掇陛下行籍沒之法,雖秦始皇不行於巴清,漢武不行於卜士者!陛下,今日若不把此小人下都御史論罪,如何能安天下人之心?”

楊波心裡冷笑一聲道:“大人說的天下,怕是士紳之天下吧?”

楊波知道這句話一出口,他立刻就成了大明士紳階層的敵人,這個時代罵罵崇禎帝倒沒什麼太大問題,但是得罪了士紳階層,自己怕是要倒大黴,但有些話不說,鬱積在心裡實在堵得難受,北方天災**,還有韃奴在一旁虎視眈眈,兵事連連的時候,江南士紳則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他們一聽到加賦便群起而攻之,朝廷剛想懲處鼓動百姓鬧事的士人,他們便大叫朝廷殺士也,坑儒也!

康熙十九年,江南奏銷案:“悉列江南紳衿一萬三千餘人,號曰抗糧,既而盡行褫革,發本處枷責,鞭撲紛紛,衣冠掃地。如某探花(葉方藹)欠一錢,亦被黜,民間有‘探花不值一文錢’之謠”清查,黜革,流放了上萬名讀書人,吳偉業、徐乾學、徐元文、韓炎、汪琬等江南縉紳著名人物幾乎全部羅織在內,樣的事情在明代崇禎時期是不可想象的!一萬三千人並不是一個小數目,滿清不會象明朝政府那麼客氣,明朝拖欠賦稅幾乎是家常便飯,名義上是那麼多,真正能收上來的,恐怕有一半就不錯了,而滿清的話,你要敢拖欠一丁半點,那就對不起了,屠刀馬上就懸在你的脖子上。

這是發生在文人鼓吹的“康熙盛世”,這個稅賦比崇禎末期還要重的“盛世”,這些文人提到明末便咬牙切齒,什麼橫徵暴斂,敲骨吸髓,迫害東林士人等等,提到康熙,則是文治武功,千百年難得一見之聖君,其中的區別,無非就是一柄屠刀而已。

錢士升突然衝到楊波面前扯著他的衣服一面痛罵著,一面就要廝打,楊波不動聲色的右手抓住錢士升拉扯自己胸襟的手,輕輕一握,錢士升頓時鬆開手,痛得叫了起來。

“夠了!”崇禎重重的一掌拍在桌子上,發出蓬的一聲巨響。

“陛下!陛下!”

錢士升痛哭流涕的膝行上前,指著楊波說道:“臣乞陛下殺此人!”

崇禎看著大殿跪著的兩個人,又望了望溫體仁,溫體仁搖頭道:“此議一倡,亡命無類之徒,相率而與富家為難,大亂自此始矣!”

溫體仁又道:“此人搜刮助餉之議雖不合法度,亂了綱紀,但念在他一心為朝廷分憂,依老臣之見,彼不過粗鄙武夫,妄言一番,陛下稍作叱責也就罷了,今日若是懲罰進言者,那日後誰還敢進言呢?”

錢士升還待要說話,崇禎帝卻嚴厲的望著他說道:“今日搜刮助餉狂桲之議就到此為止,卿等切不可外洩”

錢士升和陳啟新等都俯首稱是。

見崇禎微微點頭,溫體仁朝楊波喝到:“還不謝過陛下不罪之恩?只盼你日後好自為之,切不可口出大言”

楊波叩首謝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多謝陛下不罪,若是陛下不忍士紳受苦,臣還有一計呈上,不加賦,不增派,可定北地矣!”

大殿裡再次一片沉靜,連根繡花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陳啟新和錢士升張著嘴看著楊波,溫體仁額頭冒汗,心裡卻是驚愕無比,饒是他生平閱人無數也沒見過這種不怕死的人。

“講!”

崇禎冷冷的說道。

楊波伏低沉聲道:“陛下若是不肯士紳受苦,不願行籍沒之法,臣請陛下傳旨九邊,凡有歸降投誠諸賊,無論匪首或蟻附饑民,盡數屠之……”

蓬!

陳啟新一屁股從座位上摔了下來。

大殿再次一片的死靜,除了眾人粗重的呼吸聲……

“瘋了!”

溫體仁第一個反應就是楊波真的瘋了,崇禎帝向來對流寇常懷愧疚之心,楊波這是要揭了陛下的逆鱗啊?溫體仁有些失望的最後看了一眼楊波,這次只怕大羅金仙都救不了他,自己看來也要捨棄這個人了。

錢士升低頭不語,心裡卻是暗暗欣喜,既然你要自尋死路,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崇禎帝臉上青一陣,白一陣,楊波的聲音還不斷傳入耳裡

“陛下,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朝廷疲於奔命,九邊將士不得飽食,饑民亦無力救濟,如今之困局,陛下需痛下決心”

“……當年楊鶴大人招撫失敗,何也?饑民雖願受撫,國家卻無力安置,若不想被餓死,只能繼續劫掠他人,大明原本人多地少,北塞砂磧優甚,高土黃沙,鹼滷難耕,又兼地瘠民貧,無所厚藏,一遇荒歉,流離不堪,那些流寇劫掠慣了,就算朝廷安撫,他們如何肯做回安分小民?”

“……所謂剿撫並用,撫既不行,唯有剿之,但陛下卻常言,寇亦我赤子,宜撫之,如此搖擺不定,怎可為久計?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中大臣多有附言者,官兵大起時,賊匪則詐降以待時日,官兵退去則盡縛諸安撫官,或殺、或割耳、或杖責、或縛而擲之道旁,縱橫劫掠如故,朝廷徒耗兵馬錢糧無數,將士亦多有征伐,只是今日徵,明日叛,相持之間,國力漸衰矣”

“……諸位大人或以為朝廷兵馬一出,蕩平賊寇易耳,豈不知事態已岌岌可危矣,多有驛卒,軍士加入賊寇其中,賊首有名號者在秦二十四家,在晉豫三十二營,各擁眾數萬,少則萬計,蹂躪直省無虛日,其中兵馬,甲杖,器械備齊,官兵日漸疲憊矣”

“……安撫無錢,剿滅無期,唯有屠之!”

崇禎嘴裡冷冷吐出幾個字:“來人,將此人拖出去交刑部議罪”

楊波重重磕了幾個頭道:“小仁,大仁之賊也,惻隱之心,固人皆有之,可若因為惻隱而縱賊不殺,何如救火揚沸?還望陛下三思啊!”

幾個如狼似虎的殿前武士上前拖著楊波就走,楊波不敢掙扎,只是依然大叫道:“陛下,唯因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三百士紳與三百萬饑民,孰輕?孰重?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直到楊波的聲音消失在大殿外,眾人依然還沒有回過神來……

“陛下聖明,此等狂桲倖進小人,不殺不足正法紀”錢士升趕緊上前叩謝,他原以為崇禎帝會讓他起來,沒想到大殿內靜悄悄的半天都無聲息,錢士升偷眼看去,崇禎帝坐在龍椅上,不知道在想什麼。

片刻後,崇禎帝突然站起來說道:“今日之事切不可外傳,你等且退下,先生留步”

錢士升和陳啟新趕緊再次叩謝,徐徐退了出去,兩人退出殿外也不交談,各懷心思散去。

“先生,此人之議如何?”崇禎沉吟片刻,問道

溫體仁皺了皺眉頭,沒有回答崇禎帝的問題,反而道:“陛下,把此人交刑部似有不妥,陛下若不欲此等驚世駭俗之議到處傳散……”

崇禎微微一愣,明白了溫體仁的意思,點頭對太監道:“把楊波交錦衣衛詔獄暫押”

一個太監跑趕緊出去傳旨。

等崇禎帝傳旨完畢後,溫體仁搖頭道:“與東林忤者,眾目之為邪黨,這楊波提議搜刮江南士紳,豈不是與天下士人為敵?只怕陛下雖有心遮掩亦是無用也。”

崇禎不悅道:“朕再三切責,錢士升莫非敢抗旨不成?”

溫體仁道:“東林黨人多為江南之地主豪門,向來同氣連枝,楊波請屠三百萬饑民時,這錢士升可有一語而責之?但聞有人敢冒天下之不諱提議搜刮江南士紳,豈不群起而攻之?陛下,若是老臣所料不差,明日朝議只怕是沸沸揚揚,群情激憤了。”

崇禎帝回想了一下,那錢士升果然如溫體仁所說一般無二,楊波請殺匪盜饑民時,錢士升一言不發,說道搜刮時倒是涕淚齊下,種種醜態不可盡言。

崇禎嘆息了一聲,神色間卻似有意動。

溫體仁心知保不住楊波,不過難得有對錢士升下手的機會,用一個楊波換禮部尚書的位置,他哪裡肯放過?

當下便道:“陛下,其兄雲南巡撫右僉都御史錢士晉婪狀,屢遭彈劾,錢士升此人素來沽名釣譽,責陛下嚴,待己寬,只不過搜刮之議的確駭人聽聞,為今之計,唯有斬了楊波以平眾人之怒”

崇禎不由自主的皺了皺眉頭,這些文官說起來個個慷慨激昂,私下做的事卻是卑汙不堪,他見得多了,只是他還是不太相信錢士升有這麼大的膽子,在他嚴令之下還敢把今日殿見的事捅出去。

“先生”

崇禎帝已經有些厭煩說這個人了,便轉了話題說道:“當年熊廷弼先提三方佈置策,廣寧失陷後退回山海關,後王在晉亦是上書築重城,固守山海關,孫承宗、高第、王之臣、閻鳴泰、袁崇煥,走馬換將,復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右屯諸城,換來的是大凌河之敗,遼鎮精銳盡失……”

說到這裡,崇禎帝閉上了眼睛,長長的嘆了口氣:“年年幾百萬的軍餉扔進去,換來的就是修城,棄城,慘敗,再慘敗”

溫體仁聽到崇禎帝突然談起三方制衡策,心裡一動,恐怕崇禎帝在心裡盤桓是否把楊波扔出去平息朝議紛紛的事情,溫體仁原本不打算出言挽救楊波,但現在崇禎帝語氣曖昧,似乎還在搖擺不定中,自己倒不如順手拉一把,楊波對他來說不過是個隨時可以捨棄的朝廷外援罷了,關寧軍馬體系已成,他也插不上手,反而扶持楊波可以爭取軍功來穩固自己的權勢,旅順之戰倒也沒讓他失望,但楊波為人卻嫌太過魯莽,而且這個人並不是很容易控制,剛才在朝堂上幾次眼色,他都視而不見,溫體仁也有些猶豫……

想到這裡,溫體仁捋了捋鬍鬚,沉聲道:“關外城池可修可守,然,沒有了三方制衡,則不可修,亦不可守也”

見到崇禎疑問的眼神,溫體仁又道:“河西一線七百裡,土不足屯,險不足控,如袁崇煥等,曰守關必守關外,彼輩何嘗有滅奴之志也?孰若退扼榆關,封以丸泥,而早為練兵積粟於登津皮島之間,以為一舉犁庭之計,每歲省金錢米粟不下七八百萬,兵法亦雲,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取,出屯關外,實為自屈自疲之策也”

崇禎點頭道:“如今回想起來,熊廷弼這三方制衡之策卻是高瞻遠矚,可嘆文龍已死,東江離散,夫復何言?”

溫體仁默然不語,當年若是關寧軍馬退守山海關,長城一線,沒有孤城被圍,圍點打援之憂,省下來的錢糧給東江練出十萬精兵,同時護住朝鮮,三方軍兵齊出,後金必敗,就算明軍不敢出關野戰,後金長途奔襲山海關或繞道取薊州,明軍逸以待勞,就近支援,身後還有東江精銳牽制,相持局面一久,搶不到大量財富人口的後金自己就潰敗了,顯然崇禎帝也意識到熊廷弼提出戰略的正確性,登基第二年就給熊廷弼昭雪,還特許其子持頭歸葬。

想到這裡,溫體仁道:“陛下無需心優,韃奴雖盡取遼東之地,卻未收遼東之利,兵部重提三方策,正當其時也。”

崇禎搖頭道:“如今遼鎮精銳盡失,登州殘破,東江孤懸海外,自保尚無餘力,還談什麼制衡”

溫體仁答道:“當年棄、守之爭無需再提,如今相持之勢已成,唯有礪兵秣馬,以待來日”

崇禎嘆了口氣道:“有毛文龍這一子在,滿盤皆活,如今悔之晚矣”

溫體仁也點頭道:“老臣也曾聽聞那奴酋曾哀嘆道,毛文龍在,吾不敢遠出,否則家中婦孺不保,文龍雖死,不也有旅順大捷嗎?陛下又何必煩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