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章 劍拔弩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章 劍拔弩張

崇禎六年五月,高迎祥與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十三家流寇,七十二營共計十萬餘人馬被困在山西、河南、北直錄三省交界處,京營副將王樸帶著六千勁旅窮追不捨,加上各地明軍的圍追堵截,流寇損失頗大,開始日漸不支……

崇禎六年十二月,高迎祥等賄賂監軍太監楊進朝等,再次行詐降之計,楊進朝大喜,連連上疏報捷,朝廷溫勉有加。(/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崇禎帝對流寇常懷內疚之心,滿朝文武更是願意招撫,並不是明末的文武官員心地格外善良,說還說去還是為了一個利字,流寇一路抄家滅口,收刮來的財富何止千萬之巨?拿出一部分來賄賂這些太監武將,巨寇神一魁甚至能把賄賂送到首輔周延儒的手裡,這些文武官員自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極力迎合崇禎帝招撫的心思,最後皆大歡喜,兵匪一家親,只苦了那些老實本分的人家。

朝廷上下一片慶賀聲,自以為得計,沒想到擎天霹靂,高迎祥、張獻忠等趁著黃河封凍,從毛家寨飛渡,連破澠池、伊陽、盧氏等縣,轉道內鄉,經棗陽、當陽進入湖廣,張獻忠一路則破夔州,攻廣元,逼四川,流寇縱橫劫掠,沿途裹挾了大批百姓,所過之處只剩下鬼蜮一般的蕭瑟。

崇禎七年二月初的一封塘報震驚了朝廷上下,辰沅總兵鄧祖禹兵敗應城,被高迎祥等賊剖腹剜心,磔之。其餘總戎張全昌、副將楊世恩、先鋒鄧天河、參將李文雲、遊擊朱世盛、坐營王可貞、把總鄭新參、千戶金得功、百戶馮迎勝等一同死難,所率明軍大部被殺,其餘都降了流寇,總兵汪見國,德安府應城縣令張紹登等被擒……

崇禎帝聽聞噩耗,半晌沒有回過神來,這鄧祖禹乃湖廣蘄水人,萬曆己未的武進士出身,讓崇禎帝記住的還是此人驍勇善戰,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寇邊,鄧祖禹入陣格殺,身中幾十箭昏死在地上,沒想到死了大半的鄧祖禹半夜悠悠轉醒,獨自走了近十里地回到城池,那刺蝟一般的樣子震驚了滿城士兵,據說拔箭的時候足足流了三桶血,被譽為“鐵石將軍”而不名。

鄧祖禹傷愈之後升為宣府守備,己巳之變時又與後金在盧溝橋遇上,副將申甫全軍覆沒,他帶著幾百人死戰不退,因功升為涿州副總兵,因為流寇入湖北,兵部命他移鎮黃德,駐防孝感一帶,聽聞應城被圍,鄧祖禹奉巡撫之令前往命救援,被流寇四面合圍,高迎祥等勸降,鄧祖禹誓死不從,被惱羞成怒的流寇下令分屍,鐵石將軍這下也熬不過去,真的死了。

崇禎帝心中悲傷,把楊進朝當替罪羊下了詔獄,又下令地方尋得鄧祖禹屍塊厚葬之,追贈都督,鄧祖禹妻子早逝,其子一同死難,家中只剩一七旬老母,崇禎帝恤之,命接到京師養老。

場面上的事做完,崇禎帝召集眾人商議,眼下流寇已經變成了心腹之患,總兵鄧祖禹的五千兵馬全部覆滅,流寇烽煙四起,肆虐湖廣,四川等地,不由得眾人不慎重對待。

崇禎帝受到刺激,絕口不提安撫之事,為了改變“事權不一、相互觀望”被動局面,崇禎帝與眾人商議之後定下了“集中兵力,全面圍剿”的方略,命設總督一員,專辦剿匪事宜,沒想到在人員選擇上又有了分歧,廷議眾人多推薦洪承疇,崇禎帝擔心洪承疇權柄太重,藉口洪承疇總鎮北地,不可輕動為由駁回推薦,改擢陳奇瑜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軍務,由四面分進合擊,企圖一舉蕩平心腹之患。

二月二十六日,陳奇瑜檄諸將會兵陝州……

二十七日,崇禎帝獨自坐在殿內批閱奏摺,一個小宦官急急來報,說張鳳翼求見,有皮島急報到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崇禎帝揉了揉眼睛,強忍心中隱隱不安道:“宣他進來。”

大明在崇禎七年風雨飄搖,已經全面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案頭上那一堆堆的奏疏,沒有一個好消息。

等待張鳳翼上殿的功夫,崇禎帝放下硃筆陷入了沉思,韃奴在遼南的攻勢不斷,旅順遊擊營這段時間打得很辛苦,金州剛剛解圍又救援皮島,算得上是勞苦功高,只是想到旅順遊擊楊波日漸跋扈,崇禎帝又沉下了臉……

張鳳翼喘著氣跑了進來,叩首已畢,又喘了半天氣才道:“陛下,兵部侍郎兼登萊巡撫嚴坤之急報”

崇禎帝盯著張鳳翼臉色,知道或許是遊擊營大捷,心裡微微緩了緩道:“哦,所報何事?”

“大捷,陛下,大捷!”

張鳳翼忍不住激動起來,連連叩首道:“我大明洪福齊天,仰仗陛下之威,遊擊營與廣鹿、雙島合兵與皮島沿海冰面設伏,一舉圍殲奴酋豪格左翼兵馬,斬首一千八百餘級,其中甲喇章京,牛錄等若干。”

崇禎帝張著嘴,有些不可置信的道:“奏疏呢?快拿上來”

一個宦官手忙腳亂的搶過張鳳翼手裡的奏疏,恭敬的呈了上去。

崇禎帝連給老邁體弱的張鳳翼賜座的事都忘了,他迫不及待的開啟奏疏細細看了起來。

“登萊巡撫嚴坤之急報陛下御前,一月十五日,旅順遊擊楊波率本部兵馬並廣鹿譚應華等救援皮島,航行到石城島之際突遇島上逃難之百姓,俱雲副將沈志祥兵敗,派人聯絡東江叛將孔有德等,似有投韃跡象,楊波與譚應華不敢擅處,又恐機不容失,便登陸上島檢視,酒席間沈志祥語言慌張,神色可疑,楊波心中驚疑不定,欲扣押沈志祥對峙當堂,不料……”

崇禎帝看到這裡,抬頭望了一眼張鳳翼,壓制心裡的異樣繼續看下去

“……不料沈志祥以為事敗,召集家丁心腹掙扎反抗,楊波譚應華見沈志祥叛跡已露,又憂心皮島戰況,便格殺沈志祥及心腹家丁數十名,事後從沈志祥臥室內搜出與韃奴往來書信幾十封,二人平定石城島後並未多留,繼續前往救援皮島,二將雖無欽命,但事急從權,迫於形勢便宜正法,並附沈志祥往來書信等證據若干仰聽聖裁。”

崇禎帝再次抬起頭,呼吸有些急促,張鳳翼似乎也發現了不對,心裡開始打起了鼓,他接到大捷後便趕緊跑來邀功,沒想到崇禎帝似乎對平定石城島很不滿?

崇禎帝冷笑一聲,繼續看下去:“……韃奴二十日起與皮島沈世奎等激戰數次,各有勝負,隨著冰面封凍嚴實,皮島開始日漸不支,楊波等到達後並未上島,而是潛伏與皮島三十裡處的小和島待機,次日韃奴果然開始登陸圍攻皮島,楊波譚應華見時機已至,親率兵馬從韃奴身後殺出,截斷其退路,幾番苦戰之後,幸賴陛下天恩,大獲全勝!此役擊潰韃奴左翼納格部三千餘人,斬首真夷一千二百級,包衣輔兵六百名顆,韃奴潰散落海者不計其數,繳獲……”

崇禎帝沒有再看下去,問道:“那楊波和譚應華的自辯奏疏呢,為何朕沒有看到?”

張鳳翼張口結舌,一時愣住了。

“朕問你!!楊波和譚應華的自辯奏疏在哪裡,嗯?”崇禎帝狠狠的一拍桌子,把御案上的一個筆架都震落了下來,周圍太監宮女嚇得全部跪了下來,張鳳翼低著頭,不明白崇禎帝為何突然大怒。

看到崇禎帝困獸一般喘著粗氣,張鳳翼嚇呆了,他結結巴巴的道:“兵情緊急,怕,怕是一時來不及上自辯奏疏,還,還請陛,陛下明察啊……”

崇禎帝走了幾步,心裡慢慢恢復了平靜,身邊伺候的太監王承恩揮了揮手,那些太監宮女都退了下去。

“殺了石城島副將,連個自辯奏疏都不上,迫於形勢?便宜正法?誰給他們這個膽子的?嗯?”崇禎帝尖聲大罵道。

張鳳翼連連磕頭,不敢回答。

“你先退下吧……”崇禎帝無力的坐回龍椅上,朝著張鳳翼揮了揮手。

張鳳翼嚇得屁滾尿流的退了出去,他懷裡還揣著楊波請增糧草,器械,火炮,硝石等物質的奏疏不敢拿出來,心裡卻是彷徨無比,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楊波大捷不斷,他兵部尚書的位置就愈加穩固,但現在問題是陛下態度如此的明顯,他該如何選擇才好?

張鳳翼一路跌跌撞撞,連路上溫體仁叫他都沒有聽見……

第二天廷議氣氛詭異,滿朝文武聽得殲滅韃奴千餘級後無不面色振奮,然而心細的官員卻發現崇禎帝面色鐵青,溫體仁雙目微張,如同老憎入定般不言不語,換做平日,奸相肯會搶先賀喜陛下,最奇怪的是兵部張鳳翼也是哭喪著臉,全然沒有之前那種大捷後為自己和本部吹噓的醜態,今日的氣氛的確讓他們看不透。

於是有幾個御史出列,大著膽子彈劾楊波譚應華目無王法,擅殺石城島守將事宜,崇禎帝卻沉默不語。機靈點的心裡越發雪亮,怕是崇禎帝對楊波作為已經不滿到了極點……

連續幾日,雪片一般的彈劾不斷,連皮島大捷都被眾人刻意淡忘了,眾人目光的焦點轉移到石城島上,許多給事中紛紛上疏,要求朝廷派出錦衣衛,徹查東江副將沈志祥投韃之事,眾人驚疑不定,心裡都有些不好的預感,楊波殺了沈志祥,他難道不怕東江總兵沈世奎的怒火?兩人在這個情況下還能共御外敵嗎?

毫不意外,崇禎把所有彈劾全部留中,派遣錦衣衛的提議也是石沉大海,似乎朝廷默然了一般,但很多人心裡清楚,崇禎帝是在觀望事態的後續發展,許多與楊波有仇隙的人開始收集他的罪證,準備在合適的時機給他來一記狠的。

過了五天,皮島各路奏報紛至沓來,監軍宗元方,旅順遊擊楊波,廣鹿參將譚應華,登州副總兵尚可喜,獐子島副將王延瑞,皮島指揮使,都司,所有奏疏都是一個意思,皮島總兵沈世奎囚禁監軍宗元方,又與韃奴暗通曲款,商議獻島以換富貴等等不法之事,楊波、尚可喜、譚應華等聞訊後一起出手,解救了監軍,又擒住沈世奎,沒想到最後沈世奎羞愧自刎……

這件事引發了朝廷上的軒然大波,這些奏疏不亞於聽到韃奴兵臨京師的震撼,又一個東江總兵被殺!朝廷的體面還要不要了?他們怎麼就敢如此肆意妄為?

震驚之後,眾人開始考慮這件事幕後隱藏的涵義,雖然證據很充分,但有資格站立在朝堂上參政議政的人哪個不是見慣了風浪的?誰會相信表面上的那些糊弄鬼的證據?

很快,溫體仁作為幕後黑手就被眾人揪了出來,除了他還有誰?把旅順從東江劃分出來,獻三方制衡策,圖謀皮島,這一切都是溫體仁搗鼓出來的東西,試問除了溫體仁誰還有這麼大的膽子?

眾人開始打疊精神,準備彈劾溫體仁,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崇禎帝的態度如何?

“朕要殺了楊波!朕殺了譚應華!”

退朝之後,崇禎帝發狂一般把御案上擺設全部砸碎,砸碎了還不解恨,連御案都被踢翻了,他面色漲得血紅,嘴裡瘋狂的叱責著。

王承恩咕咚跪了下來,哭泣著連連磕頭:“皇爺爺息怒啊,千萬莫急壞了身子骨兒,皇爺爺息怒啊……”

崇禎帝猛的轉過身,望著王承恩:“豎子肆無忌憚,竟至如此,將朕當做三歲小兒般糊弄?”

王承恩一面哭泣一面道:“皇爺爺,或許,或許沈世奎……”

“夠了!”崇禎帝大聲斥罵,王承恩不敢多嘴,伏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喘

崇禎帝在空蕩蕩的大殿內走了數圈,等發洩完畢後才指著滿臉慘白的王承恩道;“去請張鳳翼,畢自嚴,溫體仁,周士樸(工部),張延登(左都御史)文華殿議事,把這裡掃乾淨,若是有管不住自己嘴巴的,朕讓他腦袋搬家!”

等崇禎帝收拾好心情擺駕文華殿,溫體仁等已經等待許久了,崇禎帝等眾人禮畢,方才冷冷的說道:“皮島目前局勢不穩,韃奴大軍虎視眈眈,眾卿可有良策?”

眾人沉默不語,目光聚集在溫體仁身上,溫體仁知道該表態了,便上前一步道:“關於皮島沈世奎事,老臣有話要說!”

崇禎帝掃了他一眼,點頭道:“先生但講不妨。”

溫體仁輕聲道:“陛下,罪督擅殺毛帥以來,皮島幾乎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多有閣臣上疏,請棄遼南各島,遣散島眾,老臣以為萬萬不可!”

崇禎帝聽到“擅殺”二字,抑制不住怒火便要發作,但聽到溫體仁把“擅殺”二字咬得極重,知道溫體仁在為自己開脫,當下隨意揮揮手,道:“哦?朕不明白先生所指,還請明言才是。”

溫體仁所謂的棄島不過是個話頭罷了,他並不想真的棄島,當下又道:“皮島沈世奎昏庸無能,以致前有鐵山大敗,退守孤島後依然不思進取,卻悍然縱兵作亂,囚禁監軍,此為大亂之由也,若是不聞不問,皮島南連登萊,西至津門,韃奴若有水師相助,則縱橫馳騁,不可制也……”

溫體仁硬著頭皮把這件事先定下了基調,見到崇禎帝不言不語,又道:“陛下,無論楊波等用何理由,亦不該聽任沈世奎自刎,以致死無對證,朝堂驚恐,若是處置不當,皮島遼民投靠韃奴,反成我心腹之患矣”

崇禎帝微微點頭,沒有說話,溫體仁意思很明白,大明現在內憂外患,這裡湖廣,四川的流寇大起,那邊韃奴還在岫巖,皮島虎視眈眈,若是死揪住宗元方等擅殺大將這件事不放,很有可能皮島出問題,連帶著金州、旅順、甚至沿海一帶的東江各島都糜爛下去。

“為今最為急迫的有二,其一安撫人心,老臣聞沈世奎死後,皮島軍民人心振奮,此為朝廷收復人心之契機也。其二,嚴令楊波等戴罪立功,早日解了皮島之圍……”

崇禎突然笑著打斷了溫體仁的話道:“先生糊塗了,楊波等何罪之有,又何須戴罪立功?”

溫體仁愣了片刻,點頭道:“陛下寬懷大量,不過楊波等處置不當,罪也是有的。”

崇禎長身而起,走下龍椅侃侃而談道:“遊擊營自從登陸旅順以來,斬殺數千韃奴精銳,牛錄章京以上俘獲不計其數,楊波等每戰不落於後,金州,復州,長生,皮島,遊擊營威震四方,忠義無雙,何罪之有?先生,還是說說目前皮島解圍方略罷”

溫體仁心裡暗歎一聲,道:“韃奴勢大,奴酋豪格引兵出義州,目前圍困鐵山,威懾皮島,不顧楊波上疏稱,只需堅守數日,靜待冰面化凍,則反擊可期。”

崇禎望著張鳳翼道:“楊波所部還有什麼困難沒有?糧草器械可曾缺乏?”

張鳳翼不知道崇禎帝說這話什麼意思,便摸出楊波的塘報道:“據登萊巡撫嚴坤之回報,皮島韃奴越過冰面圍攻皮島不斷,韃奴多有紅夷大炮數十門,每日轟擊不停,島上守軍損失慘重,但各部兵馬戰意高昂,定下了防守反擊之策,尚可喜、譚應華、楊波等請撥紅夷炮,甲杖,米糧,船隻等,其餘火藥,硝石,鐵料,弓弩等若干……”

崇禎帝嘆了口氣道:“旅順遊擊楊波憑一支無餉軍馬東征西討,立功無數,殊為不易,更難的是其人一片拳拳報國之心,這些東西朕準了,請本兵大人與戶部,工部協商,剋期補充完畢,其餘各部將領報功之議,務必從優!”

眾人都是躬身道:“是!”

崇禎帝目光閃動,又道:“但終究不能讓遊擊營太過艱辛,旅順,金州,長生島,皮島,韃奴四處入寇,朕恐遊擊營獨木難支,是以,朕意已決,在萊州再設立一總兵,歸屬山東巡撫治下,設三營兵馬,若是遼南危急時可就近支援,此乃兩便之設也。”

除了張鳳翼,其餘人心裡雪亮,什麼兩便,怕是一舉三得吧?崇禎帝終於明白無誤的傳達了他的意思,當下畢自嚴起身道:“陛下,萊州殘敗,不易多設軍馬,依臣之見,不如設在相對富澤的青州府”

崇禎帝聽到後連連點頭,可立刻又發現了不妥,青州知府是溫體仁的人,設在青州還有什麼意義?想到這裡,崇禎帝又道:“此等大事牽涉太多,匆忙之間不易定奪,這樣把,你們回去都議議,朕也需要仔細思量一番。”

眾人再次躬身稱是,崇禎帝正要準備請眾人自便,溫體仁卻搶上一步道:“陛下,遊擊營,廣鹿,雙島等將士在皮島抗擊韃奴,老臣唯恐其獨木難支,是以請祖大壽率關寧軍馬出錦州,牽制韃奴兵馬,為遼南爭取反擊的戰機。”

“祖大壽!”

崇禎帝心裡默唸了一句,臉上不自覺的曲扭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