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二章 飛鴻傳書(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二章 飛鴻傳書(一)

四月下旬,朱平槿照例收到了來自仁壽縣李崇文的一封長信。

這些天,習慣讓朱平槿迅速恢復了他前世在機關工作時那種平淡而有規律的生活。早晨準時起床,清潔個人衛生後吃飯,然後進入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到王妃處坐坐說說話,交流一下情況和思想。每隔五六天,他還會放下手中事務,陪王妃到處走走散心。

王妃對這個日漸長大、日益成熟的獨子喜愛得不得了。母子倆經常手牽手一同進出,讓郡王府的妯娌們看見了,心裡嫉妒得不行,回去就將朱平槿那些走馬鬥狗玩女人的堂兄弟們族兄弟們抓來痛罵一頓。

因為每天處理的事情太多,尤其是要看得文字太多,朱平槿進一步完善了他的秘書班子和公文處理流程。

被羅雨虹從雙流收租院打發回府的小太監們被重新召集起來,分在李四賢手下當文案。

普通檔案與機要文件做了分類:普通的檔案要寫節略,相當於後世的關鍵詞;機要文件要按內容確定密級。

羅姑娘的信函以及絕密級的機要文件隨到隨報。朱平槿做了批示的檔案傳遞到程翔鳳,程翔鳳會根據世子批示精神擬好回信或回函,報世子同意後下發。

檔案的檔案管理也跟了上來。朱平槿從長春宮選了幾個不太年輕又能識文斷字的宮女過來,專門負責檔案分類保管。

劉名升的情報與通信局負責世子府與各王莊、王店及軍事單位的驛傳通訊。將來,朱平槿還打算根據資訊密級,單獨組建機要通訊部門。

朱平槿對領導機關的強化,使世子府成為了分散在幾百裡範圍內王府各單位的中樞。朱平槿就像巨大蜘蛛網中心那只蟄伏不動的蜘蛛,整張大網一有動靜,便能立即感知,並且做出決定:

是立即撲上去,還是再等一會,讓獵物在掙扎中斷氣。

此時,朱平槿正坐在他的辦公桌前,背靠椅子眯著眼睛聽小太監念信。

李崇文每半個月便要來信一份,詳細奏報他的工作情況和遇到的困難。仁壽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耕地面積很大,可墾的荒地也很多。張獻忠屠仁壽後,人口銳減,大量田地荒蕪,田間作物無人管理,所以李崇文近期一直把原來已經下種的冬麥管理作為他的頭等大事。

李崇文在信中說,五萬多畝冬麥已經收割完畢,初步估算有近八萬石的收成,平均畝產接近一石五。六萬畝水稻已經插秧完畢,目前青苗長勢良好。如果天隨人願,估計是個豐收年,一畝兩石問題不大。

收割了冬麥,閒田上還要播種秋糧。他準備種上一些包穀(玉米)、蜀黍(高粱)和油菜,預計播種面積不會少於十萬畝。目前他的困難,一在許多莊戶沒有種過包穀,缺乏種植經驗;二是耕牛極為缺乏,請朱平槿支援。

仁壽縣王莊進行土地分配後,不僅本縣的佃戶大量逃往王莊,就連周圍的簡州、資陽縣、資縣、井研縣、榮縣、眉州都有逃佃的農民過來。最遠的一戶農民,來自於嘉定州所轄之犍為縣。但主要的逃佃農戶,是周圍山區貧困地區的人口。他們逃到王莊,既是看中了王莊的輕租薄役,也是看中了平壩淺丘上的好地。仁壽縣現有的耕地已經不夠了,李崇文已經聯絡彭山的劉紅婷,準備將部分人口轉移過去。

除了仁壽王莊的大莊管事,李崇文還兼著仁壽縣的護莊大隊大隊長。他在信中道,宋振嗣的第四連三個排一百三十餘人、王大牛的特務連五百人和天全土司的三百援兵均已到達仁壽,加上原來徐漢卿正在修整養傷的二百多土司兵、賀曾柄編練的四百多莊丁以及王府左護衛百戶劉連擢部兩百人,目前縣城附近共有兵一千九百人左右。可謂兵滿為患。

軍隊多了,軍糧便成了大問題。現在宋振嗣和賀曾柄正在按照世子的旨意進行合編,部分莊丁補入第四連,牛角寨留下的第二連一個排和剩下的莊丁編成了一個基幹中隊和八個基幹小隊。基幹中隊駐紮縣城,七個基幹小隊分別駐紮七個中莊,一個小隊繼續駐紮牛角寨。李崇文抱怨,現在正是農忙季節,到處都缺乏人手,他要把護莊隊暫時解散,下田裡去幹活。賀曾柄不幹,兩人發生了爭執,他請世子明示。

小太監信念到這裡,被朱平槿的手勢打斷了。

朱平槿從桌上找出前幾日宋振嗣提交的報告,翻看了起來。宋振嗣與乃兄一樣,粗通文墨。其文章簡短直白,具有典型的軍人風格。

他奏報道,羅景雲和王大牛在飛仙關招兵,一下子就招到近五百人,完全出乎他的預料。這五百人除了漢民,還有一百多董卜蠻。這些董卜蠻同屬一個部落,為首是個叫堅參尼達的年輕頭領。據王大牛說,蘆山縣和董卜蠻去年遇到了雹子(冰雹)。一夜之間,雹子就把田裡莊稼打得只剩光桿杆。王大牛和羅景雲往蘆山縣跑了一趟,招兵旗一豎,報名的就超過一千。他們擔心王府沒錢,這才沒有多招。

董卜部現在還是奴隸制。只要收服了首領,那麼整個部落就將為我所用。朱平槿暗自心想,這個堅參尼達以後值得花點心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程先生,請記錄!”朱平槿開了口。

“護商隊第四連與特務連合編為護商隊第二營。第四連番號不變,特務連拆編為特務第一、第二兩連,晉升宋振嗣為第二營營長,營監為……”

說到這裡,朱平槿停頓一下,思考營監的人選。合格的營監比合格的營長更缺乏,賀有義和程翔鳳不能離開中樞,羅景雲剛剛升了副營職,晉升過快不是好事。

“第二營營監由宋振嗣暫代。王大牛為副營長兼特務一連連長,許守財為副連長;劉連鵬為特務二連副連長,代理連長。其餘軍官人選按老規矩推選,由宋振嗣上報。堅參尼達部整編為董卜獨立連,暫受第二營指揮。”

劉連鵬是劉連擢的么房族弟。么房出老輩,年紀只有二十歲,論輩分還是左護衛指揮劉胖子的族叔。宋振嗣在天全就推薦過他,朱平槿在雅河之戰中也觀察過他,是個很英俊很沉穩的軍戶子弟。當時宋振嗣還推薦了幾個人,朱平槿都放在各部隊考察使用。

許守財是原來跟著王大牛出來的邛州佃戶,參加了飛仙關那次不太成功的夜襲。他作戰勇猛,是個敢衝敢殺的猛將。

小太監繼續念信。

李崇文報告,呂三經過實地考察,在龍泉山的西麓找了一塊地方,喚作松林山,可以作為護商隊的訓練基地。

松林山與牛角寨之間隔著龍泉山脈。此地四面環山,隱蔽性極好,中間是個開闊的淺丘谷地,大概有五里寬,八里長,可供數千人訓練。此處距離成都到仁壽的官道不過十餘里,進出成都很方便。一旦遭到強敵進攻,還可以上山進駐牛角寨,是個可攻可守的地方。原來松林山有幾家獵戶,後來被牛角寨的土匪禍害之後,這裡便沒了人煙,只剩下一大片松樹林子。

在李崇文的信裡,他還特別提到了一個王府出去的小太監丁原。

那丁原只有十七歲,被安排到縣境東北方的一個中莊擔任管事。縣境東北方毗鄰簡州,又靠近牛角寨,人口逃散尤為嚴重,到處都是荒地。當地地勢崎嶇,雖然有幾條大河流過,田裡卻長年缺水。

這個小太監精明能幹,做事很有擔當。他一上任,就冒著俘虜譁變的風險,將分給莊上的兩百多雅州俘虜和王莊精壯混編在一起,專門組成了一個三四百人的墾荒隊。四個月下來,這個專業墾荒隊便開墾荒地三千畝。他又利用地勢之便,在山間峽谷狹窄之處築壩攔水,建了兩個儲水的小堰塘。

李崇文信中說,他親自去看過堰塘。築壩用的是石塊加夯土。壩上建了水閘,水閘用的全是磚頭,閘門則是厚木板。雖然水壩只有七尺高,九尺厚,比起都江堰的幾道堰壩來顯得簡陋,但憑藉深丘間的有利地勢,攔出來的水面卻有幾十畝。現在,丁原那裡收留的逃戶最多,口糧非常緊張,李崇文希望王府再借些糧食給他。

聽完了李崇文的信,朱平槿立即抓住了要點:

必須優先解決仁壽的軍事建設問題和軍政主官的矛盾。

李崇文與賀曾柄的爭論,朱平槿認為主要是兩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致。

李崇文主要從民政角度看問題,希望把全部資源都投到農業生產中。賀曾柄主要從軍事角度看問題,希望在仁壽縣保留強大的可以隨時增援成都的軍事力量。其爭論的本質上,在於護莊隊的定位。

護莊隊是地方軍,不是鄉兵,兩者的差別很大。地方軍是留駐地方的正規軍,可以調動到遠方作戰;鄉兵則是兵民結合,亦兵亦民,聚則成兵,散則為民,以守鄉守土為主。護莊隊駐守王莊,便定位於鄉兵的觀點,是錯誤的。要知道,護莊隊的調遣之權,始終集中在世子府!

賀曾柄為什麼如此堅持?他很明顯受了賀有義的影響。賀有義跟在朱平槿身邊,對目前省城、乃至四川一省的複雜局勢有較全面的瞭解。作為率先投獻王府的書生,朱平槿安排賀有義幹了幾次髒活,他對朱平槿的心裡想法也比一般人清楚些。

不能將賀曾柄繼續留在仁壽了,將帥不合乃是大忌。等賀曾柄調走後,再回信糾正李崇文的錯誤思想。回信太早,可能損傷李崇文的權威。也可能讓李崇文對賀家將產生隔閡。

朱平槿想了想,對程翔鳳道:“程先生,請起草一份旨意,任命賀曾柄為華陽縣王莊護莊大隊副大隊長,代理大隊長。從仁壽縣護莊隊中抽一百人給他。他兒子賀桂調世子府,本世子另有任用。賀曾柄的遺缺由賀庭大和呂三接任……乾脆,將賀仇寇的兒子賀桓一併調來世子府!”

華陽縣與成都縣都是四川省的首縣,東南屬華陽縣,西北屬成都縣,兩縣以署襪街和青石橋為界,大致平分了成都城。

但華陽與成都兩縣的縣境並非只有城牆包裹著的城區。在成都城郊還有很大一塊。如華陽縣的管轄範圍,在城東一直到了龍泉山腳下,與簡州接壤。川西到川東大道上的重要驛站——龍泉驛,就在華陽縣的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