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十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濤駭浪(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九章 驚濤駭浪(一)

端午節過後十天,就是王妃世子接旨後的第五天晚上,蜀王府長史司正五品左長史秦文薦、右長史鄭安民垂頭喪氣走在朱平槿後面,一前一後進入了蜀王朱至澍在王城東北角的宮苑。世子親自殺到長史司,硬要拉他們同去覲見蜀王。兩人拗不過世子,只得跟來了。

與文官、武職、宦官三大系統相適應,明代王府設有長史司、護衛指揮司、承奉司三個主要的職司。

長史司是由原來藩王府的王相、王傅轉變而來,總掌王府庶務與輔相規勸之職,是為王府外相;

護衛掌王邸護衛與非常之事;

承奉司掌王府一應具體事務的辦理與輔導之職,是為王府內相。

長史司的左右長史均為正五品,比護衛指揮司指揮使正三品低得多,但由於大明重文輕武的慣例,長史司的左右長史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王府的最高官員。

長史司中的王府官是大明文官中的苦逼。當然,並非王朝肇建他們就是苦逼。在洪武、永樂兩朝,朝廷對王府官還是非常重視的。比如蜀王府的長史鄭揩,就曾被調到京師去參與永樂大典綱目的編纂。但自正統以後,這種倚重就褪變為赤裸裸的歧視。伴隨蕃禁的形成,士人凡學行優異者不得例授王府官,王府官的升選轉降被朝廷明令限制在王府內。士人一旦被選為王府官即終身禁錮,如淪棄之物,“永謝清朝”,不復他轉,從此失去了進取升官的機會,最後只得老死於國。當然,凡是都有例外。個別王府官也有屌絲逆襲成功的先例,比如永樂、嘉靖朝的一些王府官,都因為“從龍升遷”,而成為顯赫朝堂的重臣。

蒼老的聲音在朱平槿身後響起。

“世子!世子!您走慢些,老夫風燭殘年,風溼沉痾,腿腳不便……”

原來左長史秦文薦跟不上朱平槿的步伐,用柺杖撐住身體叫喚起來。他話音未落,落在他身後的右長史鄭安民已經快進幾步,把秦文薦扶住。

秦文薦是山東兗州府人,萬曆朝同進士出身,在浙江轉過幾任知縣。可能任內得罪了上官,他隨後就被扔到了蜀王府,一幹就是三十幾年。朝廷允許王府官年六十五歲以上者準照府縣官例,加秩致仕。秦文薦年底便六十五了。他已經向蜀王和朝廷提交了致仕申請,蜀王也準了,但是朝廷還沒批下來。

右長史鄭安民要比秦文薦年輕許多,今年剛滿三十五。他祖籍廣東廣州府,但從小在成都長大,天啟年高中二甲進士,三十出頭便當上了陝西西安府通判。可惜,爬得快也跌得猛。不久,他便因被劾貪汙,在去年中被吏部一紙調令扔到了蜀王府,只比朱平槿穿越早幾個月。如果不出意外,他將享受秦文薦同樣的命運。在隨後的三十年中,在蜀王府碌碌無為,終老一生,甚至老死於國。

“倒是本世子年少輕狂,忘了秦老大人年衰體弱!”

朱平槿的身影轉過一座假山,跑了回來,也像鄭安民一般攙住秦文薦。秦文薦身子兩邊,左世子右長史,他心中得意,又不好表現在臉上,只好跺跺拄杖道:

“世子啊,此乃王府家事,何須老夫和鄭大人出面!”

朱平槿攙著秦文薦往蜀王寢殿走去,一臉肅然。

“帝王家哪有什麼家事?家事即國事!秦大人、鄭大人,這父王母妃不和,不過是他們性情差異所致。父王之賢蜀地皆知,母妃之能蜀地亦皆知。若是父王母妃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目,蜀地官紳百姓豈不笑之?若是本世子因此被廢,豈不動搖了蜀國的國本?若是最後鬧到朝廷,兩位大人有輔導規諫、以匡王失之責,朝廷治罪下來,豈不連累了兩位大人?”

鄭安民一聽,忍不住嗤一聲笑出來。

“想不到世子幼衝之齡,竟長有一張鐵嘴!這三個‘若是’,竟讓秦大人和下官皆無言以對!也罷,下官就陪世子走一遭,拿出王相威嚴,匡勸一番王爺。這匹夫匹妻,天地之道!休妻之事,萬萬使不得!不過啊世子,我們可要說好了:那運到重慶府的十五萬石糧食,可要您自己向王爺解釋清楚!”

朱平槿連忙致謝:“多謝秦老大人、鄭大人仗義相救!母妃和本世子將來必有厚報!”

朱平槿與鄭安民的對話,讓秦文薦無奈地搖搖頭。一左一右,他被活活架到了蜀王朱至澍的寢殿。

蜀王朱至澍的寢殿掩映在一片花石間,既有王府的恢弘,又有庭院的雅緻。平靜無波的水面,反射著星星點點的宮燈;沁人心脾的花香,讓朱平槿跳動的心情漸漸平息。

世子與長史司的兩位主官突然聯袂而來,讓寢殿隨侍的陳恩大叫不妙。然而他不敢阻攔,只好稟報王爺。王爺正與太平王一起討論詩詞韻腳,聽見兒子和兩位長史聯袂到來,連忙宣了進來。

“兒臣叩見父王!”

朱平槿恭恭敬敬向坐在寶座上的蜀王朱至澍磕頭。聽見父王叫起,他又爬起來向太平王朱至淥彎腰揖首。

“侄兒見過四叔王!”

兩位長史也行了君臣之禮,王爺賜了坐。

嫡長子進退謙和,彬彬有禮,讓王爺非常滿意。自從元宵當晚與王妃和世子共進晚餐以來,他還沒見過自己的這位法定繼承人。半年不到,兒子顯然長高一截,圓潤的臉上已有了些英武的神色。他不由像所有的父親一樣,感到十分自得。

“槿兒此來,可是為莊丁入衛之事?”

“稟父王,母妃偶感風寒,身體不適。父王有旨,不敢不答,所以寫好奏摺,請秦老大人和鄭大人一併轉呈。”

朱至澍看看兒子,又看看秦文薦和鄭安民,遲疑片刻,便給陳恩使個眼色。陳恩連忙過來將秦文薦手中奏摺呈上去。

朱至澍翻翻王妃的奏摺,突然忍不住笑了。他將奏摺遞給四弟朱至淥時,依然一臉笑意。

“兩位大人無需多言了!孤與王妃不過是有些誤會,如今已經冰釋前嫌。”朱至澍知道兩位長史的來意,決定先下手為強。見到秦、鄭兩人,他已經意識到,涉及休妻廢嫡這種違背朝禮宗法的大事,長史司多半要插手。說到底,長史們是皇上的臣子,是來替皇上盯住各地藩王的。若是各地藩王府出現嚴重的違法違禮事件,他們可是要頂缸的。

“小弟說嘛,這大嫂就不是吃裡扒外的人!”朱至淥與王妃並無根本衝突,只要能搞到一點好處,他不妨出來當好人。

“大嫂這次把糧運到重慶府,可比在成都府發賣多賺了十萬兩銀子。哎呀!小弟怎麼娶不到這樣能生錢的媳婦?”

“那是你眼界高,人要漂亮,還要舉人之家出身。”得意之餘,朱至澍不忘挪喻一句弟弟過去的黑歷史,“這找媳婦,就要找能幹的。至於側室,你想選啥都可以。”

“稟父王,母妃說這銀子數目太大,瀘州、敘府、嘉定、眉州等地的江面上,時常有水賊出沒,所以一時還沒運回府來。兒臣這幾日正在備船,準備過些日子就把銀子運回來!”

“好!此事抓緊辦!”蜀王朱至澍正在興頭上,根本沒想就答應下來。不過,他很快想到另一個問題,“槿兒,聽你母親說,你在雅州有個相好的?”

聽說?媽可從來沒給你說過羅雨虹到雅州之事!恐怕你是從王四忠的情報中知道的吧!朱平槿想。

“正是!此女家世青白,聰惠能幹。母妃已經見過了,非常喜歡。兒臣正想找機會稟報父王……”

“娶為我王府世子正妃,須有兩樣不能少!”王爺打斷朱平槿,急不可耐道:“一是要能生養,二是……”

“要會賺錢!”朱平槿搶先回答。

哈哈哈!父子倆四目對視奸笑起來,太平王、陳恩、鄭安民也都笑起來,連同秦文薦的老臉上,都掛著笑容。

“稟父王,上月此女已從雅州賺了近十萬兩銀子,隔幾日就要起運回府!”

“好好!”王爺一拍桌子站了起來,茶水四濺。不過王爺迅即意識到失態,於是重新緩緩坐下。

“銀子你打算拉到哪裡?”王爺和藹地問道。

“父王叫兒子拉到哪裡,兒子便拉到哪裡!”朱平槿舉手投足都顯得那麼天真無邪,一副毫無心機的樣子,“兒子還小,用不了這麼多銀子。再說,只要兒子的莊丁在雅州卡子盯著,這銀子還會源源不斷運回王府。”

朱至澍聽見兒子的第一句話,心裡高興得不得了。聽見第二句話,心裡就盤算開了。收了兒子的銀子,就不好再收兒子的兵。不收兒子的兵,這銀子能否真正到手,還是要看母老虎的臉色。若是兩人哪天再吵起來,世子說不定就把銀子給他親媽了。那劉妃和柲兒那裡,自己如何交待?

蜀王朱至澍思慮一陣,便大度地對朱平槿道:“槿兒你今年十五,也該大婚了。這銀子你自己留著,大婚好歹要隆重些,不能在百姓面前丟了我王府的氣派!”

蜀王朱至澍又細細吩咐左右長史,世子大婚的請婚、納采等事情。

左右長史秦文薦和鄭安民一見,父子倆完全是父慈子孝的典型嘛,夫妻倆也是和好如初,剛進門時的顧慮完全拋到了爪哇國,於是忙不迭答應下來。

見著時機成熟,蜀王朱至澍又對朱平槿道:“這王府的莊丁,還是劉盡忠那裡管著好。好歹他是護衛指揮,管著名正言順。去年獻賊猖獗,竟然叩城省府。今年亂民又起,王府也得有幾個能打仗的兵,以防不測之事!”

這時,朱平槿毫不猶豫,向前一步向蜀王跪下道:“父王,請容兒臣進一言。”

蜀王頓時臉色陰沉下來,哼了一聲:“講來!”

“兒臣想,王府各個王莊遍佈成都、眉州、雅州等地,東西南北都是幾百裡。莊丁們也是各有事務,有些在王莊裡防賊,有些在稅關徵稅。兒臣想請父王暫緩幾日下旨,先讓兒臣與劉大人商議好了,哪些莊丁可先行入衛,哪些莊丁緩些入衛。如此,莊丁入衛之事既可如父王之願,又不影響王府之收入。”

唔?蜀王朱至澍對兒子朱平槿的話大感意外。原來還以為兒子會跳出來反對,誰知他卻是如此知事曉事會辦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吾兒這才是老成謀國之言!”蜀王擋著眾人的面對朱平槿大加讚賞。算計了兒子,他又覺得有些內疚,覺得應該給朱平槿一些補償:“槿兒,父王想賞你一些東西,你想要點什麼?”

這才是朱平槿今天來的目的。即使蜀王失口不提,待會兒他也會主動開口。

“二弟生病,良醫已經看了多次,可總是不見好轉。兒子聽說昨日三叔向父王敬獻金丹,兒子想向父王討要一粒。二弟服下金丹,興許就能好起來。”

太感人了!這不僅是父慈子孝、夫義婦聽的典型,還是兄良弟悌(TI)的典型!

右長史鄭安民心想,“若是再加上君仁臣忠,那可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可惜啊,我這個謫臣是永遠見不到了!”